山西通志

  北周置广昌县辽至大象二年置治五龙城
  隋仁夀元年改名飞狐上谷郡
  唐【中】初侨治易州之遂城遥蔚州贞观五年复故治后唐
  宋升飞狐军
  辽仍为飞狐县西京道蔚州忠顺军县志辽为飞狐郡
  金
  元【下】上都路宣徳府蔚州县志元改涞源郡
  明大同府蔚州县志崇祯末年改为广昌州并治灵邱广昌二县寻复为广昌县
  国朝因之雍正六年直大同府编戸旧四里今仍旧
  阳髙县【府城东一百二十里】
  汉本白登台地
  北魏司州为平城北境永熈中置髙栁郡领安阳髙栁二县
  隋云内县地马邑郡有白登山
  唐云内县地云州唐志云中县有青坡道即今云门山
  辽置长青县西京大同府
  金大定七年更名白登仍西京路大同府
  元【下】至元二年废为镇属大同县寻复置大同路明洪武三十一年废白登入大同县筑阳和城天顺二年始置卫以指挥千户领之景泰元年设督府宿重兵
  国朝顺治三年裁卫挥千户并髙山卫为一曰阳髙卫掌印一员领之五年移府治于阳髙城升卫为府八年复旧十三年裁督府兵道等官雍正三年又移中路通判驻府城改卫掌印为知县始为阳髙县大同府编戸旧十里今十里
  天镇县【府城东一百八十里】
  汉本极塞之地
  北魏道武帝置广牧县 按晋志新兴郡有广牧县天镇实魏怀荒御夷二镇地
  唐武徳五年置定襄县唐志乾元元年废蔚州横野军徙天成军合之 按天成军为天镇近境 旧志隋唐为玉泉驿又云县北新平路堡古为榆林县地属集寜郡 按榆林县唐属胜州北直东受降城距天镇殊逺
  后唐为云中县地云州大同军
  辽析置天成县西京大同府
  金
  元初宣徳府中统二年改兴和路
  明洪武三十一年改设二卫曰天城镇逺
  国朝顺治初并为一卫曰天镇雍正三年改为天镇县编户旧十里今十里
  朔平府地表
  总部   郡国  州县
  唐    冀
  虞    并
  夏商   冀
  周    并    赵   武州塞
  秦         雁门郡 马邑
  汉    并州   云中郡 陶林
  定襄郡  桐过定襄
  雁门郡 善无沃阳武州剧阳
  马邑
  后汉   并州   云中郡  定襄
  定襄郡  善无桐过
  雁门郡  武州剧阳马邑
  魏         雁门郡
  新兴郡
  晋    并州   雁门郡  马邑
  新兴郡  定襄
  北魏   恒州   善无郡  善无沃阳
  梁城郡  参合
  朔州   大安郡
  广寜郡
  神武郡
  大平郡
  附化郡
  桑干郡【隋志】
  北齐   朔州【北道行防】 广安郡 招逺
  广寜郡
  太平郡
  齐徳郡
  长寜镇
  紫河镇
  后周   朔州【总管府】 广安郡 招逺
  长寜郡
  隋    冀州   马邑郡 善阳神武关阳
  唐    河东道  朔州  善阳马邑
  五代唐       徳州  宣徳
  朔州【振武军节度】
  辽 西京 西京道  朔州【顺义军节度】鄯阳寜逺马邑
  云内州【间逺军】
  丰州
  寜邉州【镇西京】
  徳州   宣徳
  金 西京 西京路  大同府  宣寜平地
  丰州
  净州
  朔州【顺义军】 鄯阳马邑
  武州   寜逺
  云内州  云川
  寜邉州  寜邉
  东胜州  东胜
  元    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大同路 宣寜平地
  朔州   鄯阳马邑
  武州
  丰州
  东胜州
  云内州
  明    山西布政司大同府  朔州马邑
  右玉卫左云卫平鲁卫
  国朝   山西布政司朔平府 右玉朔州马邑左云
  平鲁
  朔平府
  周并州春秋为晋之北鄙汉介云中定襄雁门郡地而定襄为多后汉建武间定襄郡省徙其民于西河魏晋新兴郡刘琨表封猗卢为代公居马邑地属焉元魏置懐朔镇于定襄故城又改朔州后废北齐徙朔州城于马邑又置北道行防后周置总管府隋大业中改朔州为马邑都唐仍置朔州后唐庄宗于朔州置振武军明宗于马邑置寰州辽于朔州置懐义军又置开逺军清寜初改云内州胥西京道宋徽宗时改朔州为朔寜府寻属金仍辽旧西京路元大同路明以朔州大同府领马邑县洪武二十五年设定邉镇朔二卫寻省调大同左右二卫实之属大同府正统十四年尽徙邉外诸卫于内地以玉林卫并入右卫名右玉林卫以云川卫并入左云卫名左云川卫成化十七年又设平鲁卫【按明纪本末云洪武二十八年立大同五卫东胜六卫永乐年徙东胜中前后三所千户于怀仁等处守备】
  国朝雍正三年陞右玉林卫为朔平府设右玉左云平鲁三县治又以大同府属之朔州马邑来属于是凡统州一县四
  右玉县【附郭】
  汉云中郡桢陵东南境定襄郡定襄东境
  魏晋胥新兴郡
  北魏怀朔武川二镇南境
  唐云州西境朔州北境
  辽大同丰州二郡中境
  金
  元丰净二州南境元志至元二年省大同县平地县入丰州今县境东距大同西北距归化城各二百余里
  明洪武二十五年始设大同镇城五卫其一为右卫又设定邉卫两镇三关志东胜六卫定邉朔玉林云川东胜左右卫也定邉后废调大同右卫实之正统十四年以东胜玉林卫并入为右玉林卫
  国朝因之雍正三年以右卫置朔平府设附郭右玉县编户六里
  朔州【府西南二百四十里】
  周战国属赵明一统志战国时属燕 按汉地理志雁门郡本赵地于天文别属燕
  秦置马邑县属雁门晋太康地记秦时建马邑城汉为马邑善无二县地雁门郡东汉末废善无县前汉属雁门后汉属定襄
  魏晋胥雁门郡马邑县地
  北魏延和二年置懐朔镇孝昌中改朔州辽志魏孝文帝始置朔州领大安广寜神武太平附化五郡在今州北三百八十里定襄故城明一统志后魏置桑干及神武二郡天平二年置善无郡领善无沃阳二县恒州
  北齐天保八年徙治州南四十七里新城后徙治马邑即今城武成帝置北道行防隋志后齐置县曰招逺郡曰广安明一统志改神武曰太平桑干曰广寜
  北周置朔州总管府
  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总管府废改招逺曰鄯阳置代郡寻曰马邑郡
  唐复改朔州为下州鄯阳为中县武徳四年省常寜县入焉建中中徙治马邑后复故治明一统志天寳初改马邑郡乾元初复为朔州
  后唐升振武军
  辽升顺义军节度使领鄯阳寜逺马邑三县
  宋宣和中置朔寜府寻属金
  金仍为顺义军节度贞祐三年七月割朔州广武县代州
  元为下州属大同路鄯阳为下县至元四年省録事司入焉
  明省鄯阳县入州领马邑县大同府置州卫守焉国朝因之雍正三年改新设朔平府编户旧八里今仍八里
  马邑县【府南二百四十里】
  汉雁门郡剧阳马邑二县地
  魏
  晋
  北魏桑干地府志雁门广武东西二平原地
  北齐于桑干郡置朔州及广寜郡
  北周朔州总管府广寜郡废
  隋大业初朔州废
  唐【中】开元五年析鄯阳县东三十里置大同军倚郭置马邑县朔州马邑郡明一统志建中间尝徙朔州治此
  后唐天成三年置寰州治马邑明一统志又置寰清县辽为马邑县仍朔州
  宋宣和五年来归寻属金
  金贞祐二年五月陞固州
  元【下】州废县存
  眀大同府朔州
  国朝因之雍正三年新设朔平府编戸四里
  左云县【府东七十五里】
  汉云中郡陶林南境雁门郡沃阳西南境马邑东北境晋新兴郡
  后魏善无郡善无县东北境沃阳县东南境梁城郡参合县南境
  唐防昌中于北齐紫河镇置宣徳县
  辽徳州昭圣军
  金大定八年更名宣寜西京大同府 按左云得金宣寜之半
  元【下】大同路
  眀洪武二十五年设大同左卫又设镇朔卫镇朔后废调大同左卫实之府志永乐七年复设大同左右卫宜覈正统十四年以东胜云川卫并入为左云川卫
  国朝因之雍正三年改左云县朔平府编户六里
  平鲁县【府西南一百十五里】
  周战国时赵惠文王置武州
  汉定襄郡定襄县东南郡桐过县东境为武州县地雁门郡
  晋新兴郡
  后魏武川镇东南境
  唐武州北境胜州榆林县东境
  辽
  金武州寜逺县北境东胜州并云内州云川县东境元
  明成化十七年设平鲁卫
  国朝因之雍正三年改平鲁县朔平府编户未分里甲地粮四面分为四堡丁徭则分五所
  寜武府地表
  总部   郡国   州县
  唐    冀
  虞    并
  夏商   冀
  周    并    晋
  楼烦
  赵   武州塞
  秦         雁门郡
  汉    并州   定襄郡 桐过
  雁门郡 中陵楼烦武州马邑
  后汉   并州   定襄郡 桐过中陵
  雁门郡 楼烦武州马邑
  魏         雁门郡
  新兴郡
  晋    并州   雁门郡  马邑
  晋昌郡
  北魏   朔州   广寜郡  石门
  神武郡  尖山殊頺
  武川镇
  隋    冀州   马邑郡  善阳神武
  楼烦郡  静乐
  唐    河东道  岚州   岚谷
  北管州  汾阳六度
  宪州   楼烦元池天池
  武州   新城
  后唐        朔州
  毅州
  岚州
  宋    河东路  宪州 静乐【咸平九年废天池元池入焉故録之金元】
  寜化军  寜化
  火山军  偏头砦
  辽    西京道   朔州   寜逺
  武州【做此宣】 神武
  金    西京路   朔州   鄯阳
  武州   寜逺
  寜邉州  寜邉
  河东北路 寜化州   寜化
  管州   静乐
  元    河东山西道【威军宣慰】大同路 武州
  河东山西道【使司肃政亷】冀寜路 管州
  眀    山西布政司 太原府 寜化所偏头所神池营
  五寨城
  国朝   山西布政司 寜武府  寜武偏闗神池五寨寜武府
  周王防图有楼烦国战国时属赵秦属雁门郡汉为太原雁门二郡地魏晋胥新兴郡北魏为朔州广寜郡神武郡地隋为马邑郡神武县楼烦郡静乐县地【隋志有汾阳宫闗宫管涔山天池今胥寜武境】唐武徳四年置管州仍析置汾阳六度二县五年曰北管州六年州废并省汾阳六度入静乐岚州楼烦郡龙纪元年李克用于楼烦监表置宪州统楼烦元池天池三县宪州为下州元池天池为下县五代宋太平兴国五年置寜化军同下州统寜化县金为下刺史大定二十二年陞为州仍统寜化县元太祖十六年以岚州之寜化楼烦并入宪州明初置寜化守御所成化二年立寜武关置守备嘉靖十九年以寜化所焉二十二年置三关镇守总兵官驻寜武国朝为寜武营雍正三年改设寜武府统县四
  寜武县【附郭】
  汉汾阳县地汉志注北山汾水所出
  北魏广寜郡石门县神武郡尖山县地尹耕三平城考云小平城今神池少南寜武关地也
  唐为汾阳六度二县地北管州武徳六年州废岚州尹耕云北管废寜武入于岚
  宋寜化县熈寜三年废元祐元年复崇寜三年仍废为镇又宪州为中州汾源郡军事咸平五年移治静乐遂废军又废楼烦天池元池县入静乐
  金寜化县寜化军
  元省入宪州
  明初置寜化守御所成化二年立寜武关嘉靖十九年以寜武所焉
  国朝雍正三年改设寜武府设附郭寜武县编户十里
  偏关县【府北一百八十里】
  汉定襄郡桐过县南境雁门郡武州县西南境
  魏晋新兴郡
  北魏武川镇南境
  唐岚州岚谷县
  五代北汉天防中建偏头砦
  宋为偏关砦火山军嘉祐六年废县志辽干亨四年置武寜县辽志不载
  金隩州娄室戍朔州筑城于覇徳山西南二十里按金志覇徳山属朔州鄯阳县今在县东南三十里
  元保徳州旧志元有偏头关乃偏头砦址也甞置武节将军枢密院判镇守
  眀洪武二十三年改筑西原城距故址一里三十一年设闗置守备
  国朝雍正三年改偏闗县新设寜武府编户四千九百三十五户未编里数
  神池县【府北三十里】
  汉楼烦马邑二县地雁门郡
  魏置神武县
  晋改新城见辽志晋志不载
  北魏神武郡尖山县境
  北齐天保六年置朔州于新城八年徙马邑
  隋马邑郡
  唐州辽志后唐太祖生神武川之新城即此
  辽为神武县初朔州重熈九年武州寜威军并寜逺为一县
  金改寜逺县武州
  元省县入武州
  明为神池营
  国朝雍正三年改神池县新设寜武府编戸十四屯未编里数
  五寨县【府西一百里】
  汉武州中陵二县地雁门郡
  后汉中陵属定襄武州仍属雁门
  北魏为神武县地 按魏志有神武郡无县当属神武郡殊頺县地
  隋为神武县马邑郡
  唐末置武州元志唐定襄马邑二郡
  后唐改毅州
  辽重熈九年复武州号宣威军统神武县属西京道金武州邉下刺史领寜逺县岢岚州岚谷县有雪山岢岚山寒光堡胥在五寨
  元【下】至元二年割寜邉州之半来属领寜邉县四年省县及司候司入州
  明嘉靖间总兵周尚文建五寨城
  国朝雍正三年改五寨县新设寜武府编戸三十八里十九户
  泽州府地表
  总部   郡国   州县
  周    并    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