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郑若冲字季真父覃母董氏并死金人之难若冲幼育于伯□章勤学励行与汪大猷陈居仁楼钥相善后三人贵显未尝一造其门自置书塾聚书千卷虽卧病披览不辍平居谨饬盛暑未尝去衣尝梦入一深坞金碧排空景□胜绝见其金字额曰常充达庵旁署某真人书后营寿藏东钱湖山中其地宛如梦境因名其溪曰梦溪且以自号赋诗记事后子清之柄国理宗询其家世对及梦事命以纪梦诗进览遂御书常充达庵以赐乃饰金额悬于墅累赠太师鲁国公 【同上隐逸引延佑志】
袁升初为县小吏有大狱命升即其家搜检得伪署姓名一千余人不以送官立焚焉夫妇年近五十无子其妻资遣之临安买妾既得妾察之有忧色且以麻束发外饰彩缕问之泣曰妾故赵知府女也家四川父没家贫故鬻妾为归葬计耳升实时送还其母曰计君聘财犹未足给归费且用破矣将何以偿升曰小吏不足辱娘子聘财尽以相奉又罄橐中赀赠之遂独归妻问妾何在告以故且曰无子命也如有子若岂不能育妻亦喜曰君设心如此行有子矣明年果生韶仕至参知政事封越公 【同上特行引延佑志○按升为清容高祖有此义举似当与李猷李佾诸公同列为传乃志中不述一语即其子越公其曾孙处州传中亦绝不一及之殊可疑也此传似当为原本所有】
杨珏字君实绍定二年进士初调上虞尉赣州教授廪饩不给捐私橐以助知饶州德兴县境多奸民前令往往堕其机阱珏言于宪使赵崇徽捕治之奸始屏迹邑居四山之中民多艰食力为节用积钱百万置米千斛贮仓岁歉出之以平巿价景定闲迁朝议大夫入对条陈三策一任正人以黜奸邪二兴民利以培治本三讲武备以图恢复帝称善将授馆职不果出知肇庆府以不行公田为御史朱貔孙劾罢珏为人刚介不为权贵所挠去之日民莫不悲泣卒年七十四 【同上列传四引延佑志】
陈应麟字天骐淹贯经史至历数之学无不究其指归时号通儒一日乘马出有失马者亟走前认马应麟问曰子亡马几时对曰逾月矣应麟有马已数年遂与之其人挽辔而去明日马从他得乃诣应麟叩头庭下谢过笑遣之至元初以贤良召谓使者曰吾祖宗世为宋臣子孙不忍食他姓禄固辞不起赐号纯德先生 【同上特行引延佑志○按清容以宋臣子孙仕元其父虽不受禄而迎降陛见亦非高节之士袁进士死国甚烈尚不立传肯为应麟传乎即为立传亦断不肯述其对元使之言也此传必当误注】
倪天渊字震亨性尚俭一冠十年不易人有丐贷则施予无吝色值大疫手制善药以施贫乏江南岁漕白粲由海道达京畿天渊占籍漕役躬自督运有舟十艘操舟之卒千人咸束以纪律他舟或渗漏米腐不可饷即以余赀代偿积四十余年中台御史赛因不花按行海道嘉其殚力且高年笃行以状闻于朝诏旌其门 【同上】
卷七
山川考序 【今本序存然有当更正者语详札记弟二十二卷】
地浮瀛海登高而赋则东北三方皆巨浸滔天岱舆圆峤方壶瀛洲蓬莱古称神仙窟宅又人参天地英材闲生一郡衣冠之盛百世不改其山川之储精毓秀乎 【嘉靖宁波志四引袁桷志○雍正宁波志五引袁桷志】
山
[昌国州]
安期生洞在昌国马秦山 【浙江通志四十三引延佑四明志○按本志岩附于山此外标题亦无洞名故附诸山类下条仿此】
[象山县]
高宗避金人尝登乌埼宋李正民乘桴记金人劫昌国县复欲攻象山县至碕头风雹大作俗语为转碕海道最险要处也 【蓬莱清话引延佑庆元志】
海
[本路]
燕肃潮论 【已见宝庆佚文卷不重录】
卷八
城
[本路]
图经 【原作经书拟改】 云晋刘牢之筑城三港口即今府城所始 【十八字当在二十七丈之下○宁波府闲要志一引延佑志】
府山在府治后堂北十余步宋宝庆闲郡守胡矩取五方土积之成山以镇治城 【乾隆鄞县志三引延佑志○按此条当在镇明岭条之前又按嘉靖志五亦载此条而不着所出本将入之宝庆志佚文卷附存中而浙志引成化志云父老相传宋郡守胡矩云云则为宝庆志中所无可知今以乾隆志引称延佑故入诸此】
堂宇
[本路]
锦堂○御书锦堂二字以天锡典乡郡也 【十三字在余天锡新之之下○浙江通志四十三引延佑四明志○按此条当补入本书前偶失校今附于此】
广生堂在湖心寺侧干道中守赵伯圭建 【同上】
羔羊斋在平易堂之后 【同上】 淳熙闲守范成大建 【乾隆鄞县志二十四引延佑志】
[鄞县]
清心堂在鄞县 【原本当无鄞字】 宅东北园中西南瞰莲池宋绍兴二十五年令王华 【按此字原本当从火从华浙志避 庙讳改作从亦从大今以敬避 上名依前例改火旁之字为华】 建 【浙江通志四十三引延佑四明志】
退轩在县治后令李寿朋建 【乾隆鄞县志二十四引延佑志】
[象山县]
听轩在象山县治 【原本当无象山二字】 庆元四年令韩元礼建 【浙江通志四十三引延佑四明志】
亭
[本路]
茶亭酒亭在设厅东西绍定初守胡重建 【同上】
[鄞县]
寒碧亭宝岩寺后有寒碧亭 【同上○浙志又载荆公寒碧亭七绝今见集古考】
[奉化州]
琅玕亭在奉化馆群山绕之 【同上】
[慈溪县]
蒙亭在慈溪 【浙志作溪误又按原本当无此二字】 大宝山麓创自熙宁以前泉甘宜茶又名宝泉亭绍兴闲令陈良翰重建 【同上】
[定海县]
航津亭在定海 【原本当无此二字】 县东南宋元丰元年建为高丽使往还赐宴之地 【同上】
[象山县]
拟醉亭在彭姥岭下 【道光象山志十一引延佑志○按志又云拟醉亭元延佑庆元志已有】
楼阁
[鄞县] 【按今本楼阁门全脱鄞县】
太白楼在县东五里守胡矩建 【乾隆鄞县志二十四引延佑志】 临云阁在天童山 【同上】
园圃
[本路]
梅庄在春风堂南淳佑中制帅颜颐仲建 【浙江通志四十三引延佑四明志】
附录
四休堂在西湖十洲之西周锷所建 【乾隆鄞县志二十四引延佑志】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卷三
鄞徐时栋
佚文三
延佑四明志中
弟九卷至弟十一卷一百一十八条 【此三卷有录无书河渠关乡国利病适在亡失之中甚可惜也今参稽后志仅得识其崖略不避繁冗重列原目以核存亡凡一无可考者目下注佚字偶经采引者注阙字全具他籍者注存字吾乡先正(上□下田)心桑梓旧家遗献掌故略备恨闻见浅陋不能一一校补之耳】
正误一条
卷弟九城邑考下
镇
鄞县
奉化州
昌国州
慈溪县
定海县
象山县 【以上皆佚】
巿
鄞县
奉化州
慈溪县
定海县
象山县 【以上皆佚】
坊巷
录事司 【存】
[东南隅一十坊] 【至正志三引前志○乾隆志一十七坊又隅作厢】
进贤坊洗马桥西
兴廉坊洗马桥下
重桂坊寿昌巷口为嘉定甲戌进士孙枝与子起予立
清润坊新桥之东
握兰坊新桥东首
连桂坊施家巷口为绍兴丁丑进士蒋璇崇宁丙戌进士蒋珫立
锦勋坊城隍庙东为赵善湘立
康乐坊皁角巷口
吉祥坊破石桥南
积善坊小江桥南
迪教坊车桥南
余庆坊西南隅界
状元坊天封塔下为嘉定中傅行简立
锦乐坊沙泥街为余天锡立
仁美坊新排桥北
处仁坊新排桥南
通宁坊胡同知巷西 【以上乾隆鄞县志二引延佑志○按乾隆志所引坊名逾于至正志所载之数疑合录事司与鄞县并载之耳今不能分晰并录于此○又按延佑全书在国初时高武部闻隐君尚得见之至乾隆闲则三卷之亡久矣今钱氏独得采引疑皆辗转出自明志所引故其中土地名如南尚书桥按察分司之属往往为宋元所绝无大约作新志者引用旧志即以当时名称易之今则无从考核不能改正悉仍之焉】
[西南隅一十坊] 【至正志引○乾隆志一十九坊】
纯孝坊府桥东
衮绣坊平桥西
迎凤坊平桥东
问俗坊史府前
惠政坊天宁寺前
缓带坊崇教寺前
史君坊史府前
众乐坊均奢桥西
释褐状元坊均奢桥南为嘉泰中宣缯立
行春坊宝云寺西
灵应坊灵应庙右
昼锦坊灵应庙右庆历中为王周立
符桂坊南尚书桥为庆元己未进士汪立中嘉定甲戌进士汪文中立
振名坊仓桥北
顺城坊仓桥南
礼顺坊永济坊南
竹湖坊戒香寺西
锦里坊锦里桥北
传桂坊捧花桥南 【以上乾隆志引】
[东北隅一十坊] 【至正志引○乾隆志一十一坊】
千岁坊南湖头
开明坊县治前
宣化坊魏家巷左
富荣坊魏家巷右
万寿坊大梁街口
阜财坊小梁街口
泰和坊元妙观西
拱星坊廊头巷口
安平坊元妙观前
施仁坊按察分司左
肃清坊按察分司右 【以上乾隆志引】
[西北隅一十坊] 【至正志引○乾隆志二十三坊】
永济坊谯楼前
朝士坊戴家巷口
阜丰坊贯桥
儒行坊鉴桥南
状元坊府学前为淳熙中姚颖立
崇孝坊谯楼南
朝桂坊顶带桥下为宝庆丙戌进士刘炳立
宜秋坊应家巷口
影泉坊蔡家巷口
寿宁坊虹桥北
修文坊孝闻坊南
仁德坊卫前东
信义坊卫前西
抚安坊县治左
德化坊县治右
治木坊贯桥
淳厚坊阜丰坊西
镇宁坊望京门内
嘉佑坊佑圣观北
孝闻坊修文坊北
阅武坊旧安远驿后
独善坊县东三里
省元坊县东宝幢村为陈埙立 【以上乾隆志引】
鄞县 【阙○前载西北厢中抚安德化独善省元诸坊必当在此其余不能缕别】
奉化州
昌国州
慈溪县
定海县
象山县 【以上皆佚】
桥道
本路
鄞县 【以上皆佚】
奉化州 【阙】
凡三十处 【至正志三引前志】
万寿桥宋绍兴中建覆以屋后(土已)邑人汪伋重修至元闲毁大德中监州察罕立石柱重建未竟受代僧博继成之 【嘉靖宁波志六引元志○雍正宁波志七引元志○乾隆奉化志四引元志○按奉化志引宝庆曰宋志引延佑曰元志其引元时奉化志则曰州志盖其所出旧志体洌如此】
昌国州
慈溪县
定海县
象山县 【以上皆佚】
卷弟十河渠考上 【按至正志河渠考于鄞县西乡下载河港(石契)闸等二十二条末条后云已上并见前志然不知其始于何条或曰二十二条皆是也或曰北山古港条注以上三港皆魏岘说则此下乌金(石契)至末凡十五条皆采自前志者或曰浑水闸以下五条甚略盖本诸前志而檃括其词者今以叙述不明难据录补读者参诸至正亦约略知延佑之原文矣】
河
【补目】鄞县 【原目无今按乾隆志曾引一条则为目脱】
西塘河县西源出大雷山经湖泊转高桥南过十字港西北抵西渡坝东流入西门 【乾隆鄞县志三引延佑志】
奉化州〔佚〕
奉化开河记 【存○清容集作奉化州开河碑浙志作开新河记奉化志作新河记】
奉化诸溪至龙潭毕会汪洋衍汇陂塘涧沟合流赴资国 【浙志奉化志并有埭字】 纡行凡六十里始达于江岁霖雨不时溪江相迎上下交射漫流田堤或漂民庐舍 【以上九字浙志但有漂没庐舍四字】 昔之为政者惧焉 【七字浙志无】 于是筑埭善坊 【浙志奉化志并作防】 潦至则泄旱则潴以灌输由资国埭注巿桥循三山为广平湖凡言湖通畎浍也 【七字浙志无】 湖之下有斗门必严其水则至是通郑家淫 【浙志作窨】 古有阴沟或为 【奉化志作谓】 淫沟皆取以达水今言淫名之省 【三字奉化志无】 声 【奉化志作言】 之讹也 【以上二十三字浙志无】 溪至是 【至是二字浙志无】 循明山 【浙志奉化志并作名山】 稍折为扬 【浙志奉化志作杨】 桥水以折始善行 【五字浙志无】 将达江复限之为县门 【浙志奉化志并作置闸】 曰进林曰常浦又益限之以埭曰车耆提阏有程则水旱不病今之善吏治者挈挈 【奉化志作拳拳】 奉公上不自保政不能及此广平 【以上二十一字浙志无】 马侯称德 【集作骥德误】 至州则曰 【集无则字】 皇元升江南县为州实祖户口户繁租瘠何以称绥惠田畴芜辟兹惟殿最首 【奉化志无首字】 吾视兹土抑沟洫漫灭以害吾民邪 【以上四十六字浙志无】 遂穷上源首资国耆老咸言巿桥达车耆有故河往宋 【浙志奉化志并作往岁】 舟楫联络今趋江以行惊涛骇浪 【涛骇二字集倒】 商贾不赴而巿用益匮 【以上十八字浙志无】 浚广复旧则民其有瘳遂遵巿桥至陈桥具畚锸表深广未及终日而遗石断圮 【按圯桥也集作绝非】 旧迹俨着 【旧上集有皆字】 至何家埭或曰是郡乘不登 【七字浙志无】 积为豪民利水至是当行何障固焉 【九字浙志无】 于是决堤仆石埭复置卒守水门 【集及奉化志门下有亦如之三字似非】 易资国埭为水门亦如之 【集无此三字】 别立小栅以谨通塞广平增斗门志旧有赡卒租亦复 【奉化志作如非】 之 【以上九字浙志无】 于是 【二字浙志奉化志并无】 昔之言纡行六十里皆得舟行以达于江矣 【浙志止此下有延佑庚申记五字】 史迁作河渠书能吏所纪廑一二数谢太傅守 【奉化志无守字非】 淮南水利博济则自方之以召伯谢公伟功迄不废 【迄下奉化志有今字】 马侯之政 【奉化志无之字】 良近矣 【奉化志止此下有延佑庚申记五字】 乃系以诗俾勿坠诗曰闵闵污莱举趾厥艰妇馌子任火垦水芟相彼高下粤昔庑蕃有堤相之有泉养之崩奔交来设险以防彼防弗亟时其雨旸谋于在野集作会节低昂疏储究尔坠遏饕强恣专讫孰俾是罚马侯自南宣承皇风相攸以图鞠草懋丰耆艾交谒兹焉商功千锸剖壤颓堤赴壑宛其遗基白石凿凿复常弥坚匪夸以丕作泉流汤汤阴泄阳潴江流马奔惧而舒徐千帆萦纡入于巿区河既复址侯斯戾止嘉谷羡穰甘棠薿薿维河之新告来者勿替 【清容居士集二十五○浙江通志五十六○乾隆奉化志三】
[碑阴]凡大工役必资僚属长官某同知某判官某吏目某实佥赞之州民之耆长大家某等历考旧迹且佐厥役吏奉令曰某等董工庀程州之南复有梁家滩□□(石契)戚家溪悉浚治之足溉田万亩开河迹最着庸附碑右以见侯政小者亦若是 【清容居士集○按碑阴亦必为志所载其姓名必当备具集省文耳】
慈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