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卷十二鄞县上
公宇
太白楼浮梁之东二里 【嘉靖宁波志十九引宝庆志○雍正宁波志三十四引宝庆志○按嘉靖志又云即宋守胡矩所建楼也句疑亦出宝庆志中】
卷十三鄞县下
存古
处士陈之翰墓在隐学山陈瓘为墓志 【乾隆鄞县志二十四引宝庆志○按宝庆志本传但云陈忠肃志其墓不言葬所此条若果系佚文当在存古门特存古门所载冢墓不及本朝惟鄞女一墓不过为荆公存诗案耳乾隆志所引殊叵信】
卷十四奉化县上
山
鄞城山○而鄞之立县时在金峨山下故曰县东四十里 【十八字在即赤堇山也之下○嘉靖宁波志五引宝庆志○敬止录山川考二引宝庆志○雍正宁波志七引宝庆志】
卷十五奉化县下
纪异
梨洲○山下有坡曰响石坪 【乾隆奉化志二引宋宝庆志○按当在升仙处之下】
卷二十一象山县
县令
王椿○祷雨蓬莱观立应 【道光象山志十二引宝庆志○按此或在炼丹山条或在栖霞观条皆未可定今以象山诸县令颇有一二载事迹者姑存诸此】
山
炼丹山○古篆在蓬莱山西麓蓑衣岩上不可识 【同上十八引宝庆志○按似当在掌迹隐然之下又原本似当作有古篆在西麓云云又按或专条在存古门皆不可知矣】
小睦山 【同上二引宝庆志○当在大睦山之后】
蒙顶山县西北四十五里一名茶山有花气岩其绝顶名天峰自天台分脉至此盘郁耸拔为邑山之祖旱时有云气必雨岚作必晴高处有小井深尺许汲之不竭 【同上○按即今本所载化气岩也而与今本绝异又较详姑存之象山志为吾师冯太史讳登府所修先生既归道山不能知其所据何本矣】
彭姥岭县西一里其下为唐彭姥村 【同上○按今本但于沿革论中有彭姥村三字余并无】
水
龙洞○下有五色石子 【下字原本当作又按今本上云下有白黑棋子石布于沙碛此处宜云又有五色石子始合盖嘉靖志不引白黑棋子石句故改此处又字作下字耳】 莹润 【雍正志莹上有极字】 光洁类宝石 【雍正志无此三字】 可爱 【十五字在布于沙碛之下○嘉靖宁波志六引宝庆志○四明龙荟引宝庆志○浙江通志十四引宋宝庆志○雍正宁波志七下引宝庆志】
东摄潭○或山海经之鹗龟也 【道光象山志十九引宝庆志○此八字疑在鳞甲炯然之下】
平石潭县西南二十五里 【十字今本有】 五师山巅旱祷多应 【同上二引宝庆志○按伍师山巅之潭乃白龙潭象山志已引之岂此潭与白龙同在一山耶又宝庆志云伍师山县西南四十里而此潭在西南二十五里亦不可合】
石井潭县西北十里郑行山之阳旱祷辄感其石有方窦如井因名 【同上】
开庆四明续志
佚文一条 【按鲒埼亭集引此志鲥鱼句余土音引惠文冠鱼外编又引舒黻绍兴庚辰进士皆于今志体例全无可附谢山常误宝庆为开庆此亦误记也不录】
附存三条 【例见图经佚文卷○又嘉靖志十五载吴丞相广灵王庙记记中称开新河建高桥之后与乡人议于其地立广灵王庙捐俸易址二亩事在开庆元年正月按开庆志中灵应庙条盛称鲍王功德又言丞相深敬鲍王因为修饰王庙夫城中之庙仅事丹雘涂塈作志者尚为专条铺叙若城外鼎建新庙何以绝不纪载此志作于元年八月即谓是时庙尚未成亦何难于灵应庙条附及之也记又云开庆己未孟春三日首事历景定辛酉仲夏既望告成用是镵石着其始末如此按景定辛酉丞相去明久矣焉得复作庙记若谓庙成之后自他所寄至则文中何以全不叙述且祠宇告成庙貌攸好目击语也凡我百姓莫不恪承在任语也揆厥情词其为赝鼎无疑故延佑至正二志亦绝无此庙康熙志尚为论衡年月堕作伪者术中矣此记不称出自开庆毋庸特正其误而既嫁名吴公不得不辨其妄今黜其文而附记于此】
卷二
驿亭桥路
【附存】 【江塘一在老界乡甬东隅名梅墟塘一在鄞塘乡二十八都宋郡守吴潜增筑高厚○浙江通志五十六】
卷三
水利
【附存】 【北渡堰在鄞县西南三十五里宋守吴潜所创○同上】
卷六
水阅
教阅如常 【四字在仍摆府岸之下○嘉靖宁波志二十引开庆志】
卷十
吟稿下
【附存】 【赠厉学士 辞禄归田里幡然迈等伦玉壶邀好客画舫泛长春阁笔诗章就驰心物候新机权不与并洞外一仙人○康熙鄞县志十三○志云厉思明归乡怡情诗酒吴潜以制相知庆元每相过访其赠诗云云按丞相在鄞诸诗皆载开庆志中而此独佚何也 四库提要称吟稿凡二百九首今本祗二百八首岂所脱即此诗耶然闻征君轻信谱牒疏于考证未敢遽以为此志之佚也姑附诗卷之末】
延佑四明志上
弟一卷至弟八卷佚文五十六条 【余所见延佑志以庐本为最古而亦错谬脱落指不胜屈今所采引者惟人物考不能无疑余皆当为延佑之佚○按人物考佚文多采之蒋传蒋传往往参合他书因文附见下既注明此书中又闲厕他籍甚非法也然吾谓樗庵是不晓著书体例耳与作伪欺人者迥非同科今校丛残之书而生樗庵之后要不能决然舍去之也○陈子相曰观所引诸篇有可决其非延佑旧文者采用他书直注延佑不应蒋先生不晓体例如此愚直谓写手随意妄注意在炫旧志之名以求善价耳按陈君可谓善于回护前辈矣然余家所蓄先贤传是樗庵手稿非传写本陈君之语殊未见然】
卷一
七观
馯貊鸡林○馯音韩 【嘉靖宁波志四引七观○按嘉靖载七观注有删无增此数条为佚文无疑】
揃刈攘除○揃子践切 【同上】
觅千古以永忾○觅莫狄切 【同上】
便嬛揄竿○嬛巨营切 【同上】
东暆之鰅○暆余之切鰅鱼容切 【同上】
邪头之鮸○鮸眉便切 【同上】
曾峦齾齾○齾鱼辖切 【同上】
卷四
先贤
孙沔○远祖合唐干宁中进士官河南府文学本四明人 【乾隆鄞县志十八引延佑志○按今本沔传既无此语又与合传异不知何本】 鄞江王先生○庆历中诏天下立学荐补本州岛教官辞不受至和二年正月召为校书郎命下卒 【以上三十一字在可以为仁矣之下】 ○宰相陈执中奏录其文得一百八十篇藏之秘阁 【十九字在传末○甬上先贤传儒林上引延佑志】
城南楼先生○王荆公宰鄞与之书云足下言行笃美信于士友穷居海滨自乐于屡空之内此仆所仰叹 【三十五字在罗公适也之下○同上】
桃源王先生○尝建书院于桃源之乡因御书桃源书院四大字赐之人称此地为小邹鲁遗集失传今仅存慈溪县重建骢马桥大宝桥二记 【按此绝不类延佑志语又二桥实止一记】 弟该字蕴之庆历六年进士好古文尤长于诗官吉州安福尉使者过境上属该访金橘该曰民事窃尝有意矣兹非该之所知也使者不说而去熙宁中终襄州邓城令初官舍有树叶长尺许每诗成取树叶书之罢官行李萧然满箧诗叶而已隐居广德湖之望春山 【一百五十二字似当在子孙世其学之下】 说子珩字彦楚大观三年进士仕至宗正少卿年八十卒着有经传异同论三卷臆说五卷时政更张议四卷 【四十二字似当连上为文今本但有子珩宗正少卿六字】 ○该子瓘元丰五年进士以文行称 【十三字似当在今本传末○同上】
沈起 【按先贤传引此传与今本多异今凡同一事而详略互异者不复采列其为今本所未载者依其先后条缀于下】 字兴宗 【三字在鄞县人之上】 ○除滁州判官 【五字在监真州之上】 ○御史中丞包拯举为监察御史书数十上后以论兴国铁官事不合出通判越州改知蕲楚二州京东饥盗起除提点刑狱至则开首赎法携其党盗内相疑渐解散民以安 【六十六字在后除开封府判官之上】 ○熙宁三年韩绛使陕西荐授集贤殿修撰 【十六字在迁陕西都转运使之上】 ○改知江宁府入知吏部流内铨 【十二字在奉使契丹之上】 ○六年拜天章阁待制 【八字在知桂州之上】 ○旋徙越徙秀 【五字在会赦之上○同上列传一引延佑志】
陈禾○贴黄叙秦桧当国不及叙复之由 【十三字在语孟解之下○同上列传二引宝庆志○按实引延佑志也惟此二语为今本所无】
袁毂字容直一字公济王鄞江先生门人也博贯群书擅词藻一试开封两试于乡皆第一嘉佑六年举进士除建安尉改倅青州治狱多得其情知邵武军条盐法利害以便民奏减其课调通判杭州其为开封举首也苏文忠轼实为之亚及贰郡而文忠为守唱酬相得极欢坡一夕语毂曰素闻博洽试征袜事毂一夕录百数十项坡曰可谓博矣复取笔增十余事 【原注见楼攻媿跋袁容直与东坡同官事迹及施武子苏诗注】 后移知处州以老乞致仕卒赠光禄大夫 【同上文苑上引延佑志○按各本袁毂传有录无书浙志循吏传中毂上为周师厚毂下为俞伟皆引延佑志惟毂传则采成化疑彼所见本亦脱此外诸志亦无引者今樗庵独得采引如此其所据本固完好无恙耶】
赵敦临○诗解四十卷 【当在语孟书礼春秋皆有解之上又此句上当有有字或着字○浙江通志二百四十一引延佑四明志○乾隆鄞县志二十一引延佑志】
汪思温○更为大舟 【四字今本有】 十数每舟定受若干人置吏监渡且分涂五采以序先后 【甬上先贤传列传二引延佑志】
朱翌○历迁中书舍人 【六字在溧水县主簿之下】 ○尝奏信金人太坚待金使太厚排众论太切姑息诸将太深立志太弱忤秦桧意指为赵鼎之党 【二十七字似当在逐赵鼎之下】 ○改守宁国移平江节损浮费积缗钱四十万奉祠归及高宗视师江上后守以所积钱献有诏嘉奖复召知太平潭泉三府皆不赴 【五十字在悉与之之下】 ○家居食指甚繁往往绝爨 【十字在几不能葬之下○同上文苑上引延佑志】
王次翁○参知政事 【四字今本有】 凡十九年方秦桧专国自孙近至郑仲熊任执政者二十八人皆骤进骤退或仅阅月或半年辄以忤意罢独次翁最久 【同上列传三引延佑志】
吴秉信○大观三年进士升之第四子登宣和三年进士 【十八字在字信叟之下】 ○秉信兄弟四人长秉仁绍兴十二年进士次秉义重和元年进士次秉智以贡法补内舍奉亲居小溪一门孝友交尽堂后产芝三茎堂与山皆以芝名 【五十九字在且官其孙云之下○同上列传二引延佑志】
高闶○又请预严水战之备帝皆嘉纳 【十二字在乞罢赐儒行之下】 ○讲易泰卦胡五峰贻书非之闶不以为忤秦桧弟棣托姚孚请婚拒不许桧亦夙憎闶以礼部侍郎出知筠州罢归 【今本云讲易泰卦胡宏作书非之然卒以忤丞相桧为礼部侍郎寻罢去按此截文字初观颇似未畅而不知正其简古处也盖当秦桧柄用之日而讲泰卦迹似媚桧故胡宏非之然闶终以忤桧罢归何尝媚桧哉樗庵不明文法疑作书非之句意尚未了乃为加闶不以为忤五字以足之又疑然字无谓乃别补入请婚事作另起由此截观之其引宝庆延佑多与今本异同者皆樗庵之以已意更张补救者也今惟取其事迹为今本所无者采列于卷而此条则亦以请婚一事恐万一为抄本所脱姑并收拾而并纠其谬以例其余若因而补正原书则万万不可也】 ○卒赠少师谥宪敏 【七字在多用之之下○同上儒林上引延佑志】
卷五
先贤
高元之○后 【此字今本有】 无书不究即佛氏大藏经亦阅至两过 【十五字在稍借以观之下】 ○尤邃于春秋 【五字在集春秋说之上】 ○删会成书闲出己意 【八字在三百余家之下】 ○三传而下不尽可 【七字在号义宗之下○同上文苑上引延佑志】
赵彦逾○初授象山簿介洁自持 【九字似当在进士第之下】 ○淳熙闲以大府少卿总领四川裁虚籍四千以宽蜀赋 【二十一字似当在孝宗亟用之之下】 ○改知镇江府适饥旱节浮费发粟赈籴民赖以济 【十九字似当在分给之之下】 ○彦逾因力赞其决先是杲尝被诬彦逾为白于帝杲德焉 【二十二字在杲未及对之下按若有此二十二字则下句彦逾力责之之上当有至是二字先贤传亦但云彦逾急责之语尚未顺】 ○遂领兵为卫于是宁宗得践祚 【十二字在杲始受命之下】 ○后复叙定策勋累迁资政殿大学士 【十四字在党禁繇是兴之下】 ○兼沿海制置使所居在月湖之西有坊曰锦里 【十八字在守乡里之下○同上列传三引延佑志○按今本虽简词意完足并无脱略以彼明称出自延佑不欲过而废之姑为排比如此】
楼钥○孙枎字叔懋知泰州及邵武军能诗 【十四字当在传末○乾隆鄞县志十二引延佑志】
赵粹中○父浚官东南卒葬于鄞遂家焉 【十三字当在其先密州人之下按今本但云密州人意似未足○同上】
臧格○作三议以上人谓其能抉道学之渊源 【十五字在定谥三先生之下○甬上先贤传列传四引延佑志】
史弥坚○宁宗即其所居书沧洲二字赐之 【十三字在遂食祠禄于家十有六年之下】 ○子宾之仕至敷文阁待制湖北转运使以从兄嵩之相未老乞休居于父沧洲故第以终 【三十四字在传末○同上】
蒋晓○先世多名流往还诗文有三径联珠集楼攻媿 【乾隆志作楼钥】 尝为之序至晓复为续集黄晋卿 【乾隆志作黄溍】 为之序 【三十四字在传末○甬上先贤传列传四引延佑志○乾隆鄞县志十三引延佑志○又二本引此传将作主簿下有国亡不仕四字按此事颇为清容所讳言未必在延佑志中又其余亦多小异】
舒亶字信道慈溪人神宗朝为御史中丞徽宗时累官龙图阁待制亶初与丰稷周锷同学于楼郁及入朝稷尝荐之亶有园在西湖归里后与稷锷倡酬陈瓘晁说之咸与焉所谓懒堂者也 【乾隆鄞县志十八引延佑志○此下七传皆今本所无卷首亦无其目今并附弟五卷之末】
林暐字公着以孝谨称性好施大观闲陈忠肃公瓘谪居于鄞暐独厚之后徙他所仍遣使问遗不绝建炎中州毁于兵暐未暇葺居舍首捐数十万缗理学宫且辍田半顷为养士费太守吴懋尝举其事以讽示郡人仕至韶州司户 【甬上先贤传特行引延佑志○按今本但于学校考中略及之此或引宝庆者然又与宝庆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