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定海县
象山县 【以上皆佚】
湖
录事司 【佚】
【正误】 【湖上之堤有二偃月在湖之北广生在湖之南○鲒埼亭集外编三十一引延佑志○按今全书无此数语似当为录事司西湖条佚文然考谢山作桃花堤记云宋时有长堤二其一曰偃月其一曰广生又曰四明旧志张罗吴袁四家皆简略二堤本末仅附见于舒中丞信道朱舍人新仲记中夫所谓四家之袁即延佑志是也以矛陷盾则志无此三语审矣又舒中丞所作系西湖记当在此志河渠考中早已佚去谢山亦不得见朱舍人所作为广生堂记志但于释道考中着其目而集古考中脱其篇然则即所谓附见之文尚不载于延佑又焉有此叙述之语乎其为错记无疑】
引水记 【存○文已见干道志本可不必重录然嘉靖志载此记本延佑志与干道多有异文语亦较简疑删节出自清容故备登之】
舒亶撰引水记曰按州图经鄞县南二里有小湖唐贞观中令王君照所修也盖今俗里 【雍正志作俗名】 所谓细湖头者乃其故处湖废久矣独西隅尚存今所谓西湖是矣明为州濒海枕江水难蓄而善泄岁小旱则池井皆竭而是湖所以南引它山之水为旱备也熙宁乙卯岁大旱湖辄涸建中靖国改元自夏至秋不雨湖尽涸民渴甚至穴洼下滤秽滓以饮而国家将有事于郊丘上供之舟复胶不得进上下狼顾不知所为于是州以其事属监船场宣德郎唐君意 【雍正志无意字】 君即由南门道河上凡八十五里抵所谓它山堰者踌躇相视遂尽得其利病盖它山者四明之众山 【雍正志作众水】 萃焉一作雨则涧壑交会出为漫流即岁小旱溪流未遂绝也特河势中洼循堤支渠酾泄以去故水不得行非尽系于天时也乃属民尽堙诸渠口而稍浚上源因以其土窒补堰隙复累石于上以遏入江之羡流于是稍引以北独距城十数里河赤地裂深尺余众谓非淹旬积雨水卒不可行君念善政王侯实始作堰以兹水赐其邦人庙貌固在即为民致祷焉一昔 【二志并误一息据干道志改按一昔训一夜二字见左传】 而水辄薄城下不数日湖流清冽可食而行舟不复(上□下田)碍耋稚驩呼里巷相属一方遂以无虞宣德君身任筦库之责而能用意勤民之事王侯既施劳于人而殁犹炯炯如此与夫世之任人责而不思忧视民灾而莫之救者顾可同日而 【雍正志无而字】 语哉 【嘉靖宁波志五引延佑志○雍正宁波志七引延佑志】
西湖十洲题咏 【阙○按刘户部十洲王亘十洲阁诸诗已载本志城邑考中周南雄舒中丞诸家题咏西湖诗已载本志集古考中此卷所佚不知谁氏之作宋诗纪事引延佑志有二诗为此本所无疑在此卷姑附于后】
王益柔遥题钱公辅众乐亭 【宋诗纪事十四引延佑四明志○诗已见干道志不重录】
吴充遥赠钱公辅 【宋诗纪事十四引延佑四明志○按即干道志所载众乐亭诗也不重录惟诗中环似翠屏屏六曲作环以翠屏风六曲又更汀洲作满汀洲又始自集贤作始知集贤又知何为作何如为又闻侍作闲侍】
鄞县 【阙】
小江湖 【敬止录沿革考云延佑志载王深宁辨小江湖为它山堰非城中日湖详河渠考按观此知高隐学固尚见延佑之全者】
宋王应麟辨小江湖说曰唐志鄮县南二里有小江湖溉田八百顷开元中令王元暐置民立祠祀之按九域志即它山堰也今有善政侯王长官祠郡志 【敬止录注云予按此郡志指宝庆志言】 乃谓城中之小湖误矣图经云小江湖在鄞县南二十里唐贞观十年县令王君照修与唐志不同唐志又云东二十五里有西湖溉田五百顷天宝二年令陆南金开广之盖今之钱湖也 【嘉靖志无也字】 南丰记云鄞东乡之田钱湖溉之西乡之田广德湖注之唐志鄮县东有西湖西有广德湖可见西湖之为钱湖矣 【可下录有以字】 郡志以西湖为今城中之西湖亦误若广德湖则南丰谓兴于齐梁之际今考陆云书鄮西有大湖广纵千顷晋已有湖矣旧名罂脰湖元和志所载里数在州城未迁之前唐志因之长庆始徙今城郡志乃以今城 【今字嘉靖雍正二志俱脱】 之远近牵合唐志之里数宜其谬也 【谬上录有差字○嘉靖宁波志五引延佑志○敬止录山川考三引延佑志○雍正宁波志七引延佑志○按深宁集既亡此辨莫古于延佑志而延佑此卷亦脱故拾嘉靖以补之乃浙志所载与此不同未知何本今并录于后彼乎此乎庶几一得之也】
王应麟小江湖辨云唐书载鄮县东有西湖即今之东钱湖也曾南丰记云鄞东乡之田钱湖溉之西乡之田广德湖注之可见西湖之为钱湖明矣旧志以西湖为今城中之西湖误又唐书云鄮县南二里有小江湖今府县志俱云在县西南三十五里盖唐书所云乃在鄮县未迁之前也舒亶引水记云县南二里小湖俗所谓细湖头者乃其故处湖废久矣亦误 【浙江通志五十六】
袁桷曰 【嘉靖志曰字上有断字盖东沙以意加之今从敬止录全书体例似当作桷按二字】 参考王舒二言 【按舒言即前引水记也嘉靖志先录王辨次以舒记又次以袁说由此句观之次序甚合然今延佑志目明列引水记于录事司之下虽无王辨之目而王辨不得厕录事司中明甚余由目录核之全书体例盖录事司之湖城中湖也鄞县之湖城外湖也故虽同一小江湖舒以城中之日湖当之则载其记于录事司王以城外之它堰当之则载其说于鄞县二文同在一卷虽不联属仍可参考也今仍目录之旧列引水记于前以意载王辨于鄞县小江湖下而附以袁说】 复以旧志小江湖在县南溉田八百余顷盖即县令王元暐所浚九域志言它山堰是元暐建 【嘉靖雍正二志俱无是字】 今有祠在堰侧南门水由它山入用引水记法为之犹可复旧今惠光院旧号小江塔院 【鲒埼亭集外编四十七但引此二语光字下有塔字号作名】 正在西南则小江湖乃其近地 【此四字录作其地相近】 旁有千丈镜支港尤多以是得名而城中小江盖由灵桥之小江里非小江湖也 【嘉靖宁波志五引延佑志○敬止录山川考三引延佑志○雍正宁波志七引延佑志】
广德湖记 【存○文见干道志不重录】
水利记五 【阙○按此目在广德湖记之下废湖辨之上则皆记广德水利可知今存三篇余二篇无可考】
舒亶水利记二篇 【文见干道志不重录】
王庭秀水利说 【文见宝庆志不重录】
废湖辨 【存○文见宝庆志不重录】
东钱湖 【阙】
东钱湖县东二十五里一名万金湖以其为利重也在唐曰西湖盖鄮县未徙时湖在县治之西也 【乾隆鄞县志三引延佑志】 国朝大德闲势家有以湖为浅淀请以捺田若干亩入官租者 【以上二十四字至正志语不录则下所引八字无根故并采之然延佑志中大约当如此故谢山亦未见此卷而万金湖铭云大德闲势家有以湖为浅淀请以捺田若千入官租者营田都水分司拒之复清为湖清容纪之志中以为塞湖之渐云云是虽本至正而亦以此数语为延佑所必有也】 欲塞钱湖此其渐也 【至正志四引延佑新志○嘉靖宁波志五引延佑志○戴南江水利说引延佑志○雍正宁波志七引延佑志○蒋樗庵水利考引延佑志】
奉化州
昌国州 【以上皆佚】
慈溪县 【阙】
白洋湖鸡鸣湖云湖凤皇湖永明湖姜湖孙湖杜湖 【至正志四引新志】
花屿湖 【嘉靖宁波志六引延佑志○按志所引多延佑以后事盖引至正志而误称延佑者今但存其目】
定海县 【佚】
池
录事司
奉化州
昌国州
定海县
象山县 【以上皆佚】
井
录事司
昌国州 【以上皆佚】
塘
奉化州 【佚】
定海县 【阙】
海塘○制使林栗记 【至正志四引前志○浙江通志二百五十六引延佑四明志】
淳熙十六年 【原作淳佑误也据郡守题名改】 夏六月明州定海县新筑石塘成其高十有一层侧厚数尺敷平倍之□六千五十尺有赢基广九尺敛其上半之厥赢又十之五高下若一从横布之如棋局仆巨木以奠其地培厚土以实其背植万桩以杀其冲役夫匠军民积工至三十余万而人不告劳阅春夏二时舍田趋役而农不告病伐石于山石颓而役者不伤运之于海波平而舟楫无恐以己酉春正月己未初基越六月甲寅凡十有七旬又五日而讫事畚锸纔收波神眩巧乘大潮汐挟西北风震怒号呼攻突甚亟盖乙卯丙辰以夜继日尽其力而止波澄雨霁环而视之屹然罅隙不动于是万众感激兹役之兴信有天助乃能底绩以迄于成一方可以永赖矣先是定海塘以一木从事岁有决溢之虞丁酉之秋江海为一民庐官寺营垒师屯被害尤酷知县事陈公亮刱用石板以护其外仅支数年水大至则与之俱去蔑有存者岁在戊申风涛屡惊九月守臣岳甫始合军丁之辞以告于上是时至尊临御倦勤而忧民之念愈切圣衷乃命部使者与守行视核其费以闻诏赐缗钱六万五千有奇圣训叮咛毋得苟简今上嗣登大宝励精帝载山川受职罔敢不虔及是告成不愆于素精诚之感有自 【二字原倒以意乙】 来矣臣以暮春承乏郡守职当纪实以纪无穷言之不足形于咏歌谨拜手稽首为之辞曰定海之滨屹然巨防匪天攸设繄军民是襄军民曰嘻我尽其力惟公上是资惟文武是师官不我役众奚所为官吏竦闻惶怖疾走粒散太仓泉流内府不曰两宫于我奚取两宫 【原作两言不可解今以意改按是时孝宗方内禅光宗故云】 煌煌绍虞踵唐四海永赖岂惟一方守臣稽首颂声载扬是诚赞乾坤之大而誉重离之光勒之坚玟万世不忘 【乾隆镇海县志八】
卷弟十一河渠考下
(石契)
鄞县 【阙】
乌金(石契)积渎(石契)行春(石契)王元暐既置它山堰虑暴流无所泄遂为三(石契)以启闭蓄泄 【五字嘉靖志无】 涝则决暴流以注江旱则取淡潮以入河世传王侯自堰口浮三木鹅随所止而立(石契)东十五里为乌金(石契)又东三里为积渎(石契)又东二十七里为行春(石契) 【三(石契)字录无○嘉靖宁波志五引延佑志○敬止录山川考五引延佑志】
开庆(石契)宋开庆元年判府吴潜兴水利遍乎四境复创为此(石契)河流不复渗漏海潮不复入河名曰开庆纪更造之年也 【同上○又雍正宁波志七引延佑志】
云龙(石契)大德丁未县丞卢廷信重修有记 【至正志四引前志】
赵孟何云龙(石契)记鄞之东三十里凡七(石契)襟江带河荻埭最巨刱自邑簿黄公宁而宰曹公骘成之设僧舍以守力大势危惊涛春薄岁久仆且决 【康熙志作夬】 乡民病焉岁丁未孟春丞卢公廷信以都水监募乡甲户治旧迹昼运石夜搬木 【录作水非】 以筑中固旁坚且置上下梁虞其泄越四月落成余财畀僧理守舍是役也视前制为壮民忘其劳身先之也丞真定人性简毅莅政清以明省若台檄下率曰委廉能卢将仕善政之多兹复何述然继黄曹凡几政而废埭如昨此时此役宁无汇成绩 【志作迹非】 上太史氏 【志无氏字】 者乎始述乡民之歌曰截荻江而潴兮缮 【志作练】 云龙之(石契)兮可涝可疏私有蓄兮公有输丞之德兮曷已民之思兮瞻以水大德十一年五月五日记 【敬止录山川考五○康熙鄞县志七】
丞相郑申公手书 【至正志四引前志○文见宝庆志不重录○按此书当在鄞县(石契)之末】
奉化州 【阙】
沙堰(石契)钱堰(石契)大瓯(石契)吴山(石契)刘大河(石契)大马(石契)榆木(石契)吴胜(石契) 【至正志四引前志】
慈溪县 【阙】
茅针(石契)在德门乡 【至正志四引延佑庚申岁郡志】
定海县 【阙】
东管(石契)二西管(石契)一灵绪乡(石契)二崇邱乡(石契)二灵岩乡(石契)二太邱乡(石契)十四海宴乡(石契)六 【至正志四引前志】 翁浦(石契) 【嘉靖宁波志六引延佑志】
象山县 【阙】
灵长(石契)理川(石契)会源(石契) 【至正志四引新志】
朝宗(石契)宋绍兴七年令宋砥修隆兴元年主簿赵彦逾重修二役俱有记 【至正志四引前志】
廉布修朝宗石(石契)记
赵彦逾重修记 【二记并见干道志不重录】
堰
鄞县 【阙】
仲夏堰○后因王元暐别置它山堰疏而为河此废不用 【乾隆鄞县志四引延佑志】
它山堰它山一境其地皆沙纳水之咽既窄引水之港复狭以致流沙易于壅塞沙之入港凡有三焉七八月之闲山水暴涨极目如海平地之上水深丈余湍急汛疾西岸 【雍正志作两岸非】 之沙径从平地横戛入港须臾淤满一也或遇积潦虽不没岸而溪亦湍急沙随急流迤逦入港日引月长不觉淤塞二也自港口至马家营一带两岸之沙或因霖雨冲洗或因两岸坍损或因木植冲击积久不已亦能填淤三也欲障平地之沙宜于西岸 【二志并作两岸据备览及至正志改】 去港一二里买地一段南自港口北自山下以属于溪北去港远南去港近带斜筑迭堤以粗石阔为基址高七八尺外植榉柳之属令其根盘据岁久沙积林木懋盛其堤愈固必成高岸可以永久欲障积潦湍流入港之沙宜就吴家桥南港狭去处立为石闸中顿闸版五六片略与岸平水轻在上沙重在下水从版上不妨通流沙遇闸版碍阻不行沙之所淤不过闸外三四十丈淘去良易版之为限以水为则水涨则下水平则去启闭以时不病舟楫欲障两岸之沙宜于两岸钉桩粗石迭岸上覆石版如城南塘路庶免水洗岸沙木植冲击之患然置闸砌岸可以防平常积雨港内之沙或遇大水径自西岸拥沙而来非二者所能御石堤之御此上策也 【嘉靖宁波志五引延佑志○雍正宁波志七引延佑志】 上河堰下河堰○二堰各迁十余丈则依山之麓易于堤防且得白杜横溪之源回环旧河中可溉田五六百亩而得常稔亦无妨他乡水利 【同上】
奉化州
慈溪县 【以上皆佚】
定海县 【阙】
西管堰二灵绪乡堰三崇邱乡堰六太邱乡堰三海宴乡堰一 【至正志四引前志】
坝
定海县 【阙】
东管坝三西管坝二崇邱乡坝五太邱乡坝一 【至正志四引前志】
闸
鄞县 【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