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延佑四明志
主修一人
马泽字润之尝官中秘 【本志序】 仁宗延佑六年十一月 【至正志一】 以太中大夫为庆元路总管 【本志二】 恺悌恻隐政宜于民 【本志序】 慈溪县有赡学涂地三百四十亩尹以属蒙古学久争不决泽始判还之 【至正志七】
作者二人 【按遂初同修延佑志明见至正志及荥阳外史集中文清所作志序但及采访之吴教官而于遂初绝口不道其姓氏亦可异也】
袁桷字伯长 【见苏天爵撰墓志】 自号清容居士 【至正志本传】 又号见一居士 【见清容居士集隐仙记诸篇】 庆元路鄞县人 【见墓志】 宋同知枢密院韶之曾孙 【元史本传】 知严州似道之孙元同知处州路洪之子 【见墓志】 幼颖悟绝弃弱弄 【至正志本传】 生长富贵而力学清苦读书每至达旦 【见墓表】 尝谓宋季程文(冗辱)滥糜烂而不可救益自奋励希古作者耻以门荫补官 【至正志本传及嘉靖志本传】 年二十余部使者举懋才异等授丽泽书院山长不就 【墓志及元史本传】 成宗大德初阎复程巨夫 【按元史作程文海其初名也】 王构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秩满擢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迁修撰历两考除待制进拜集贤直学士久之移疾去俄以原官召寻改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英宗至治元年迁侍讲学士泰定帝初辞归四年八月三日卒年六十二 【按墓志及至正志并作六十二元史云六十一误也】 初授将仕佐郎 【见清容集进郊祀十议状】 积阶至奉议大夫讣闻赠中奉大夫江淛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陈(上□下田)郡公谥文清 【以上并见墓志及至正志元史本传】 成宗初建南郊桷官检阅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精博采用之仁宗设进士科取士时贡举久罢无能知旧法者有司谘桷而后行桷两为廷试读卷官一为会试考官再为乡试考官至治闲郓王秉国宪度号令桷实襄赞之上亲行祫享礼增广庙制桷亦预其议奉诏修成宗武宗仁宗三朝大典多裨国论 【四字见至正志本传】 会将修宋辽金史桷请搜访遗书条具凡例以进事不果及告归而史馆当修英宗实录桷以吕思诚宋褧王守诚苏天爵荐既卒二十余年顺帝诏修三史遣使求郡国遗文故事桷孙诸暨州同知(目严)独以家书数千卷上之诏擢(目严)秘书监著作郎桷所著有清容居士集五十卷易说若干卷春秋说若干卷 【以上并见墓志】 袁氏旧书目袁氏新书目 【见清容居士集】 读书记 【见闻性道康熙鄞县志】 四明高僧传 【见四明文献】 文集刊于家易春秋二解未脱稿 【至正志本传】 桷先世在宋多以文学知名称东南故家遗献 【见   钦定四库全书延佑四明志提要】 少从奉化戴表元同乡王应麟天台舒岳祥诸遗老游 【见墓志及至正志本传】 既又接见中原文物与虞集马祖常王士熙诸人上下其议论贯串经史考核百家自天官律历井田王制兵法民政该通委曲务求实用不为空言又于近代礼乐之因革官阀之迁次朝士大夫之族系九流诸子之略录悉能推本原委指其归趣当是时海宇乂安年谷丰衍 【并见墓志】 大德延佑为元治极盛之际 【见   钦定四库全书清容居士集提要】 而桷再入集贤八登翰苑践历清华垂三十年 【见王瓒撰谥议】 凡朝廷制册3啈皒O版多出其手故其文章博雅奇丽 【见墓志】 气象光昌蔚为承平雅颂之音 【见清容集提要】 海内士取以师法文体为之一变 【见墓志】 以之称一代巨公无媿矣 【见清容集提要】 始宋宝佑闲丞相吴潜判庆元府开城西新河曰后当有以文士起宦族者 【见清容集史静清墓志】 至是桷果以文章显
王厚孙见后
采访一人
吴廷献鄱阳人 【见庆元府学教授题名碑】 仁宗延佑六年二月任庆元府学教授 【本志二】 在任重修棂星门尊经阁土祠及斋舍廊庑甚备 【按所修者为从祀廊及斋舍教授廨舍东廨舍听事】 又造祭器增羡赡学田租 【按所增者为昌国洋山定海象山及录事司砂岸○以上并见本志十三】 盖能修举其职者谯楼重修廷献为之记或曰训导郑芳叔代为之 【见高宇泰敬止录】
  至正四明续志
主修一人
王元恭字居敬 【见叶恒嘉泽庙记及马道记】 自号宁轩真定人 【见朱文刚王侯去思碑○按嘉泽庙记云蠡吾之世家】 顺帝至元六年十一月以正议大夫总管庆元路 【本志一】 先在他郡有能声民闻其至老稚胥庆 【见嘉靖宁波志本传】 下车谒学宫以兴学为务 【五字见程端礼乡饮酒复田记】 明年春作杏坛咏归亭饰从祀像新论堂 【见去思碑】 时程端礼致仕家居礼请为学者师 【见成化四明志】 学廪不给征逋赡之严堂试设赏格士知自奋 【见去思碑】 初宋绍兴闲明州倡行乡饮酒礼朝廷取其式颁郡县天下以为秉礼之国其后或废罢守贤一举行之 【见干道宝庆延佑诸志】 入元浸衰岁以月正二日序拜酒三行而已又久之掌租籍者侵蚀所有名存而礼亡 【本志八及程端礼复田记贡师泰乡饮酒礼记】 元恭乃与端礼 【本志八及贡师泰记】 及叶恒郑觉民 【见李好文乡饮酒复田记及郑真四明文献】 诸人讨论考订本朱子遗法以正月七日行之郡庠 【见李好文记】 总管主之乡士耆德为宾介礼成纪以小录 【本志八】 他郡来取法 【见去思碑及四明文献】 于是闻诸朝请颁布风海内而命有司经理田土 【本志八】 郡博士总其成知出纳焉 【见贡师泰记】 尤究心水政巡行田野凡河渠坊庸堤阏失时考询利病而疏决之 【见去思碑】 浚沙它山禁私启回沙闸者倪可久以茅针(石契)病民告为请诸庸田使及部使者易地更作 【本志四】 祭王侯于遗德庙李陆二侯于嘉泽庙建言三侯有功水利甚大宜加封爵 【本志九】 是时东钱湖茭葑不生重修嘉泽庙以答其贶 【本志四】 又谓社稷祀典之大者今坛壝不度考礼制修改之 【本志九】 重修医学 【本志八】 及三皇庙 【见去思碑】 又修东岳行宫 【本志九】 重修公宇建至善轩及三友堂 【本志三】 庆元滨江每运粮则树杙构栈于舟次谓之马道征材于民吏并缘为奸事毕舟人悉取以去民苦之乃作石马道于城南使延庆寺僧守之岁加葺焉 【见叶恒石马道记】 昌国州有富商黠胥劫平民为盗要赏爵而贿其州官榜掠诬服死者什二三元恭闻其冤檄囚至郡平反详谳释数十人旧以户口计盐额民不堪追比多逃亡元恭与台省陈利害上可其奏俗尚火葬捐俸买义山瘗之均赋役省站赤供给勒其议于石元恭廉明刚果裁剸无田难 【以上并见去思碑】 刻意庶务 【见应奎翁翁洲书院记】 修举坠典 【见李好文记】 苟利于民恳恳不少怠 【见嘉泽庙记】 在官二年以疾辞会部使者按庆元强起之视事其明年至正三年四月将去郡文学诸生及父老强(上□下田)之不可乃相与纪其德而碑之 【见去思碑至正三年十一月】
作者一人 【钱詹事跋王侯去思碑云王侯在庆元多善政其修四明续志亦简而有法而碑不及之何耶殊不知此志出遂初老人之手而王侯但主其事耳王侯志序云乃命耆耄之士日与讨论复成续志一十二卷又志中茅针(石契)条乡饮酒礼条社稷条并称王侯本路医学条又称王公若为自作无此书法也郑千之作遂初传明言王侯属成续志十二卷是遂初作志之显据且志中昌国寺院条云袁文清修志时厚孙分领诸寺云云惟其出自一人之手故但称名而不着姓宝庆志之称浚延佑志之称桷其前例也以志序无明文后人但知袁文清作延佑志而不知王遂初作至正志甚可惜矣特王侯志序仅云耆耄而不明指遂初向颇怪之近余疑此序盖即遂初所代作归功主修毫不自炫是则前辈之谦德也○又按集古考录厚斋先生文最多其于袁文清传称帅初则曰剡源戴表元称厚斋则曰深宁王先生儒学书板条称寿张清容则曰侍郎张虙翰林侍讲袁桷称厚斋则曰深宁先生尚书王公应麟其它多称先生尚书或称先正惟显济庙条称尚书王应麟连举姓名尚疑写手误脱公字反复考究至正志为遂初一人所作无疑】
王厚孙字叔载 【见郑觉民赠诗】 一字燕贻 【见旧象山志】 鄞县人宋吏部郎中兼崇政殿说书撝之曾孙吏部尚书应麟之孙 【见其父昌世撰王尚书圹记】 父昌世以恩补承务郎未仕而宋亡杜门不出 【见黄溍撰昌世墓志】 厚孙八岁能诗十岁能词赋操笔立就是时从昌世游者皆老成博雅厚孙日侍左右面命心传闻见充积 【见成化四明志本传嘉靖宁波志本传】 久益殚洽得舒璘真德秀原委凡性命治道礼乐法制及台阁典故世冑谱牒乡里多谘访之袁桷自翰林归叩所学乃综论濂洛关辅建安西蜀诸书且曰学者读朱子书不终卷自谓能绍真传遂妄诋干淳诸老夫诸老在当时以博闻实践为紫阳所推许今耳目未及而借口性理以文弇陋高谈阔视浸为虚诞先生不当惩其弊乎桷韪其言又问史事具以汉唐以后诸史得失对桷心折之会桷修四明志厚孙分撰二考 【按至正志一为释道考其一未详】 桷卒或谗于佥宪将毁其书厚孙白总管王元恭得不毁元恭因属成续志 【以上并见郑真撰遂初老人传及旧象山志】 始顺帝元统闲程端学捏古伯铁闾荐为郡直学尝立涂田碑 【见元统三年庆元路儒学涂田记石刻及旧象山志】 至正闲金华黄溍至鄞复荐为训导 【见王侯去思碑石刻及遂初老人传】 凡学田在鄞沙岸在昌国者率为豪民侵夺力陈复之 【见高宇泰敬止录】 乡饮酒礼经费有昌国州田宋时责租于吉祥寺僧岁纳钱二百二十贯入元僧负恃荒远且富豪蠹学者嗾之使贿吏减其籍纳钞二十五贯而已庠士周宜甫白于郡郡檄府史郑某治之僧以赃诬郑郑罢吏莫敢谁何及元恭令所司经理田土未果以疾去于是厚孙与杨亦诗郑觉民议曰我为孔子徒而使异端败乃事可乎摭郡乘故籍得其要领列词愬大府久之僧惧偿他田二十亩有奇称丰于旧入乃听其成 【见程端礼李好文乡饮酒复田记】 秩满授象山教谕县久失教养兴学造士征赡学田逋租日与诸生讲论求放心养德性之旨学者如归 【见遂初老人传及新旧象山志】 调浦江甫阅月即解官李国凤经略江南被诏举遗逸有司以厚孙名上国凤曰此危太朴所深敬者征署衢州学教授中书复有荐者除邵武路教授福建分省又升为副提举皆不赴自号遂初老人尝诫其二子升骘曰承家不在名位而在不失身敬身不在外貌表暴而在毋自欺其同流合污以为通矫时干誉以为高患得患失以终其身者吾深恶之非所望于汝曹也 【见遂初老人传】 手辑大父遗书应当事刊布为文法三代两汉不事雕饰有遂初集三十卷 【见成化嘉靖诸志】
按曰乾隆鄞县志遂初本传及四明谈助并云少侍大父左右闻见充积考厚斋尚书葬时仅有孙文远一人昭甫先生撰尚书圹记可验也又荥阳外史集及明后郡县诸志本传并云先为训导后为直学核之碑刻事亦倒置元制师儒之命于朝廷者惟教授一官其余学正学录教谕训导直学主奉等名皆出自士林之推荐与有司之礼请初无定额亦不分禄秩之高下也
附录一人 【按三茅志隐逸传云宣慰副使王献元举徐亮纂修郡志考献元官副使在元统元年则其所修郡志为至正志无疑余家所畜三茅志虽出 国初何氏而宋元事迹全本元人丰考功旧志闻见甚近其言颇可依据特孤文单证未便遽厕诸作者之林而又不欲竟没其名特为附录于后】
徐亮字彦明鄞县人善诗文为乡先生戴表元所赏武宗至大初荐为县学训导顺帝元统初 【按此本至正志】 王献元官浙东宣慰副使问政治得失论对切当后举亮与修郡志所著有四书详说竹亭隐集 【见何尔昌三茅志】
按曰三茅志原本称至大初荐为乡学训导时王献元为浙东宣慰副使云云则似献元官副使在至大闲而彦明所与修者为延佑志矣今按延佑志中副使无献元名至正志职官门献元实以元统元年九月二十一日之任与其三茅志序称元统元年秋献元忝职浙东者合据以正之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
作者一人 【按若以时世为先后则魏传当在胡尚书之下方罗二传之前今以其书本为附刻故仍录其传于末】
魏岘鄞县人理宗嘉定闲以朝奉郎提举福建路市舶 【见岘所撰乌金堨记】 绍定初为都大坑冶司 【按史称坑冶司在饶者领江东淮浙七闽岘盖治饶州故淮西路蕲州为所属耳○又按宝庆志两云嘉定十四年泉使魏岘似岘在嘉定闲已司坑冶然乌金堨记作于是年十二月尚以舶司署衔盖志作于绍定初据其现官记旧事耳○又按备览目录称魏都大而赵都承牒中称魏都大知房盖为泉使时又兼知府事也】 五年五月臣僚言积阴霖霪必有致咎之故比闻坑冶司抑蕲州进士冯杰为垆户其妻以忧死女继之弟大声赴愬死于道杰知不免毒其二子一妾举火自经死民冤如此以是干阴阳之和帝诏岘罢职 【见宋史理宗本纪○按此事未可尽信说见后】 淳佑二年 【此据宝庆志十二及林元晋回沙闸记】 起为直秘阁以中大夫知吉州军兼管内劝农使 【见岘所撰蒋山龙潭庙记○按此碑署衔见敬止录原本吉作台必传写形近致伪据宝庆志及林记改正】 岘世家光溪之滨 【见乌金堨记】 唐鄮令王元暐筑堰其地以界江溪曰它山堰溪上苦沙淤岘常募工淘浚 【本书程赵给田条云近者连岁旱涸岘多自出力顾募开淘又嘉定八年及淳佑元年二年淘沙并见本书淘沙条】 顾以为私家力弱不敌于官始摄守程覃置淘沙田三十亩有奇 【嘉定七年】 岘请于守赵以夫乞增置以夫复给田三十亩然田谷掌之丞厅遇旱申请缓不及事岘请委就近措置 【见本书程赵给田条】 乃以田租责付溪上云涛观并牒岘照应 【嘉熙三年见赵都承米田牒】 及制置陈垲将建回沙闸适岘述乡民意走书白垲垲因属岘主其事而以幕官林元晋进士安刘佐之 【淳佑二年见本书建闸条宝庆志十二及回沙闸记】 岘尝谓君子学道爱人不拘其事苟致爱人之心无非道也民以食为天田以水为本六府所以首水而终谷 【本书序】 故其家居疏它山之泽夙备 【见迥沙闸记】 请于朝得祠牒使里中朱王二氏按渠堰堤闸之坏而修之 【嘉定十四年宝庆志四】 又修乌金(石契) 【嘉定十四年见本书三堨条宝庆志十二及乌金堨记】 又谓洪水湾积为江水所冲久之将泄溪流宜筑堤岸 【本书洪水湾条】 卒告于守黄壮猷成之 【淳佑三年见本书洪水湾筑堤条】 又请加封王侯 【本书请加封善政侯条】 而设斋醮以答神贶 【淳佑元年见本书设醮条】 于是条具造堰始末与其利害以及夫所当兴修堤防者着于篇以告后人曰四明它山水利备览凡二卷淳佑五年旱岘率里人祷蒋山龙潭得雨倡众新其庙明年春庙成岘为之记盖此时尚未之吉州任云 【见蒋山龙潭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