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卷八
鄞徐时栋
 作者下
  开庆四明续志
主修一人
吴潜字毅夫 【见吟稿】 自号履斋 【见胡用存讲义跋】 宣州宁国人秘阁修撰谥正肃柔胜之季子也宁宗嘉定十年进士第一授承事郎镇东军节度判官改广德军父忧服除授秘书正字迁校书郎通判嘉兴权发遣府事转朝散郎尚书金部员外郎理宗绍定四年迁尚右郎官都城大火上疏论致灾之由又贻书丞相史弥远论六事授直宝章阁浙东提举常平不赴五年 【二字本宏简录本传】 改吏部员外郎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 【宋史本传】 其年七月迁太府少卿总领淮西财赋 【宋史理宗纪及本传】 是时金人新灭与元为邻 【宏简录本传】 朝臣锐意复河南潜告执政勿轻用兵洎入洛师溃亡失不赀皆如潜所料 【宋史本传】 六年十二月进太府卿仍总领淮西财赋 【宋史理宗纪】 权沿江制置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兼行宫(上□下田)守 【宋史及宏简录本传】 疏陈保蜀护襄防江备海诸事宜端平元年应诏陈九事忤时相 【宋史本传】 臣僚遂劾其兄渊贪虐并劾潜违道干誉任用非类诏落秘阁修撰 【宋史理宗纪○按吴公进秘阁修撰史无明文】 奉千秋鸿禧祠复起秘阁修撰权江西运副兼知隆兴主管江西安抚司擢太常少卿奏宽恤人户十五事 【宋史本传】 二年十二月进集英殿修撰枢密都承旨督府参谋官兼知太平 【宋史理宗纪及本传】 三年三月赴阙 【宋史理宗纪】 权工部侍郎知江州辞不赴改权兵部侍郎兼检正言大业将倾士习已坏宜静专刚明以察群情而消众慝又请分路取士收淮襄人物 【宋史本传】 嘉熙元年六月试工部侍郎知庆元兼沿海制置使 【宋史理宗纪及本传】 改知平江条具财计凋敝本末以宽郡民与转运使王埜争论利害 【宋史本传】 二年正月埜察访江南还劾潜知平江厉民不法 【宋史理宗纪】 诏授潜宝谟阁待制提举太平兴国宫改玉隆万寿宫 【宋史本传○按理宗惑于王埜之谗故有是命本传不言劾奏宏简录并不言宫观皆非也】 六月授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知镇江 【宋史理宗纪及本传】 言边储防御十五事 【宋史本传】 十月又言赵时(日更)团结流民十余万其二万可籍为兵沙上芦场可得田二十余万以赡流民从之三年三月改敷文阁直学士沿海制置使知庆元 【并宋史理宗纪○按此但见本纪中本传及新编宏简录等书皆无之然至是已两命知庆元而皆未行嘉靖志名宦传云初以试工部侍郎知庆元后复以观文殿大学士判庆元府似吴公曾经两任者误矣又嘉靖志亦但知元年六月之命而不知尚有三年三月之命也】 旋改宝谟阁直学士兼浙西都大提点坑冶 【宋史本传】 五月权兵部尚书浙西制置使 【宋史理宗纪及本传】 仍知镇江 【宋史理宗纪及宏简录本传】 申论防拓江海团结措置等事 【宋史本传】 四年五月擢工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知临安 【咸淳临安志及宋史本传○按史传云擢工部改吏部今依咸淳志又宏简录云历户工吏三部尚书兼知临安史及志并不言户部未知何据】 是月兼侍读 【咸淳临安志及宋史理宗纪】 论艰屯蹇困之时当反身修德又乞遴选近族以系人心而俟太子之生帝嘉纳兼侍读经筵 【宋史本传及宋史新编本传】 八月免知临安余依旧 【见咸淳临安志】 十二月命为福建安抚使 【宋史理宗纪○按盖命而未行故本传无文】 淳佑二年 【四字见宏简录本传】 以台臣徐荣叟论列授宝谟阁学士浙东安抚使知绍兴辞提举南京鸿庆宫遂请致仕改华文阁学士知建宁 【宋史本传】 四年六月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任便居住 【宋史理宗纪】 母忧服除转中大夫试户部尚书兼侍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 【宋史本传】 七年四月改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进封金陵郡侯 【宋史理宗纪及宰辅表及本传○按本传多不书年月今据本纪补之然传详纪略纪所未书者如知建宁未必不与提举玉隆同在四年知制诰未必不与签书枢密同在七年闻见不多未能详核姑摭所见书之○又按本纪书七年四月丁亥吴潜同签书枢密院事本传称改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进封金陵郡侯同一事也而宏闲录云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封金陵郡侯七年同知枢密院是参合纪传而误分为两事矣】 五月兼权参知政事 【宋史理宗纪及宰辅表】 七月以亢旱乞罢改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旋依旧端明殿学士知福州福建安抚使 【按宏简录此下有召奉内祠四字据本传提举洞霄明在乞罢之后知福州之前录误也】 九年八月以资政殿学士徙知绍兴兼浙东安抚使十二月召同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授太中大夫 【宋史理宗纪及宰辅表本传】 入对言今日之病岂惟仓扁虽庸医亦望而惊矣愿任元老为医师采众益为医工使臣辈得效牛溲马勃之助 【宋史本传】 十年五月除资政殿学士帅沿江 【宋史宰辅表】 十一月乞解机政不允 【宋史理宗纪】 十一年三月入为参知政事 【宋史理宗纪及宰辅表本传】 闰十月五疏乞罢不允 【宋史理宗纪】 十一月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宣奉大夫金陵郡开国公加封邑 【宋史宰辅表】 十二年十一月以水灾乞解机政 【宋史理宗纪及本传】 十二月改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宋史理宗纪及宰辅表○本传及新编并云此时即提举洞霄误】 宝佑二年十一月提举洞霄宫 【宋史宰辅表】 四年四月以观文殿大学士授沿海制置大使判庆元 【宝庆志一及宋史理宗纪本传】 条具军民久远之计奏行之积钱百四十七万代民输帛前后所蠲至五百四十九万有奇 【宋史本传】 五年正月授光禄大夫 【宝佑五年制及宝庆志宋史理宗纪】 四月假归a为磥迨蹅晱【宝庆志】 六年九月授银青光禄大夫令再任 【宝佑六年制及宝庆志】 潜为庆元其兴修由学校城郭以至公宇坊巷其水利由塘堰(石契)埭以至桥梁道路其规画由坊场库务以至赁地斗斛内而治兵外而防海近而宽恤之政至于茕独囚伍远而至于日本高丽三年之中兴利除害大纲小纪纤悉周至尝自为诗曰数茎半黑半白发一片忧晴忧雨心而其晓儿辈诗至有毕竟食焉而怠事天刑人祸恐难逃之句民德之深塘成曰吴公塘衢成曰相公衢得雨曰相公雨尸祝有祠纪德有碑于是梅应发刘锡条其政绩为四明续志即所称开庆四明志者是也 【并见本志】 开庆元年八月再疏乞归有诏依旧观文殿大学士判宁国特进崇国公 【宝庆志一及宋史理宗纪宰辅表本传】 九月起为醴泉观使兼侍读奉朝请 【宋史理宗纪及宰辅表本传】 入对论畏天命结民心进贤才通下情 【宋史本传】 是时元人渡江攻鄂州甚急朝廷大震丁大全匿不以闻潜涕泣入奏 【宏简录理宗本纪】 十月拜左丞相 【宋史理宗纪及宰辅表本传○按俞文豹清夜录云开庆元年北兵入寇鄂渚八月起复旧相吴履斋宅左揆直院洪鲁斋芹草麻制云予方重宵衣之忧汝不以昼锦为乐云云则似判乡郡后即以左相召者与史本纪表传并不合】 兼枢密使进封相国公 【宋史理宗纪及宰辅表】 改庆国公 【宋史理宗纪及宰辅表本传】 奏乞令朝臣各陈所见以决处置 【宋史本传】 会将谋迁跸潜力阻之 【见宋季三朝政要】 十二月改封许国公 【宋史理宗纪及宰辅表本传】 景定元年二月元兵破广西湖南诸郡 【宋史理宗纪及本传】 先是元人渡江贾似道方督师屯汉阳御史饶应子请移之黄州黄州兵冲也似道以为潜欲杀己衔之乃令御史沈炎劾潜措置无方致全衡永桂皆破 【宏简录本传】 潜奏近年奸臣憸士虚议误国逢迎媕阿积至于大不靖臣年将七十捐躯所不敢辞所深痛者交任之日上流之兵已踰黄汉广右之兵已蹈宾柳而谓臣坏天下事亦可哀已又论劾丁大全章鉴高铸萧泰来沈炎等毋使致危乱之小人翕聚以贻善类之祸 【宋史本传】 潜虽素有才望不喜任术帝不甚亲信 【见黄震古今纪要】 及将立度宗为太子潜密奏臣无弥远之材忠王无陛下之福帝怒 【宋史本传】 四月沈炎乘上怒 【三字见宋史洪芹传】 复攻潜称忠王之立人心所属潜独不然章汝钧对策乞为济邸立后潜乐闻其论奸谋叵测乞速诏贾似道正位鼎轴乃罢潜相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宋史理宗纪及宰辅表】 命下中书舍人洪芹独缴还词头 【宋史本传】 曰方国本多虞潜星驰赴阙理纷镇浮陈力为多一旦视如弁髦得无诗所云将安将乐女转弃子乎 【宋史洪芹传】 不报 【宋史本传】 七月侍御史何梦然复劾潜及丁大全欺君5L君之罪诏夺潜观文殿大学士罢祠削二秩谪建昌军梦然又与孙附凤桂锡孙刘应龙承顺似道风旨罗织所恶帝为下诏凡党潜及大全者台谏严觉察举劾以闻十月改窜潜潮州二年四月徙循州七月责授化州团练使循州安置 【宋史理宗纪○按本传叙吴公之贬甚略故采本纪补之如此乃核之刘应龙传则有不可合者应龙传云理宗将立皇子潜有异论帝已不乐及元兵渡江帝问潜策潜对当迁幸而臣死守于此帝曰卿欲为张邦昌乎潜不敢对兵退帝语人曰吴潜几误朕遂罢潜相而怒之不已复授意应龙使劾之应龙力谏不可云云按元兵渡江在立皇子前一年传所叙述先后已自不合而应龙者始既不肯逢君之恶力为保全继乃附和时相劾其党人乎本纪列传何矛盾如此至吴公之贬主其谋者似道成其事者沈炎理宗所以从之者则以立皇子之故此在诸书靡不云然而应龙传乃独云劝帝迁幸以致罢相何也且吴公力阻迁跸明见三朝政要同此一事显然正反又何也莫明其故附识于此】 江湖士刘宗申者以口舌要当路货贿宫爵士大夫畏其口似道既怨潜思杀之除宗申知循州既至捃摭甚备置毒潜所居井中从行吏仆皆患足软死 【见蒋正子山房随笔】 潜凿井卧榻下毒无从入复开宴促赴辞之再不数日移庖就潜遂得疾 【见黄宗羲宋儒学案】 三年六月壬辰卒于循州 【宋史理宗纪】 撰遗表作诗颂端坐而逝潜预知死日语人曰吾将逝矣夜必雷风大作已而果然四鼓开霁循人闻之咨嗟悲恸 【宋史本传】 季苾祭以文曰潞公不能不疏温公不能不毁赵忠简不能不迁寇莱公不能不死后世而无先生者乎孰能忘之后世而有先生者乎孰能待之其为人敬慕如此 【见山房随笔】 遗奏闻诏许归葬度宗咸淳三年十一月追复光禄大夫 【宋史度宗纪】 少帝德佑元年三月复原官 【宋史瀛国公纪及本传】 仍还执政恩数明年以太府卿柳岳请赠谥特赠少师 【宋史本传】
按曰丞相知隆兴时吾乡袁正肃草制劝以韬晦 【语见杂录】 及入相而其兄庄敏方守建康奉化应文炜作书讽之庄敏即谢事丞相奇其人招入幕不往 【见师友渊源录】 至开庆再相四明士子上诗有不如迭嶂双溪下行对青山坐看花之句 【见山房随笔】 然则丞相在吾乡固多惠政而吾乡人之爱丞相者亦已至矣琐屑不足登传聊记于后又按曰万编修经雍正宁波府志蒋孝廉学镛水利考并称丞相之谥为正肃按柳岳虽有赐谥之请而当时但赠少师并未易名也或此谥为海上追赠二公别有所本然正肃乃丞相父谥岂有父子同谥者 【吴氏谱谓谥忠肃更妄】
作者二人
梅应发广德人 【按时亭记自署桐川】 喜抄书先世书皆传写习词科不成补太学 【见清容集师友渊源录】 理宗宝佑开庆闲以迪功郎为庆元府学教授 【本志序】 判府吴潜作时亭及诸生祠潜于学并应发记之 【本志二又一】 官至太府卿 【见师友渊源录】
刘锡字自昭 【见丞相吟稿诗余赠答题】 永嘉人 【见梅应发时亭记】 宝佑闲以奉议郎辟充沿海制置大使主管书写几宜文字开庆初新添差通判镇江府 【本志序】 在制幕中多以诗词与大使吴潜相唱和 【本志十又十一十二】 今无有传者
按曰丞相诗词稿中多称刘制机自昭考制置司设机宜文字但一员而其姓为刘则自昭必锡也惟弟十二卷曾称刘架阁自昭庆元府虽有架阁库然不闻辟置僚属而宋史职官志部曹有主管架阁库岂自昭曾膺是职后复判镇江耶又宋史理宗纪景定元年有国子监主簿刘锡或即系自昭或别自一人则不能亿度矣
  大德昌国州图志
主修一人 【按志中叙述疑此书即出冯判官之手而其自序则云授州之文学士又云乃趣学官捃摭旧载芟其芜黜其不实定为传信之书又据 四库提要此书原有州官请耆儒修志及耆儒缴志各牒然则判官但主其事而为之审定者耳】
冯福京自号学泉居士 【见福京所撰吉祥寺选佛堂记】 潼川人 【本志序】 先尝官庆元府学相副教授 【延佑志二】 成宗元贞元年 【本志二】 以登仕郎为昌国州判官 【延佑志三○按延佑志注年分处板脱但存一大字似当为大德某年任今据昌国志正之定海志谓大德二年任更误】 后兼巡捕司 【大德二年五月本志五】 始至修学宫及棂星门经理其岩租刊世祖护持庙学诏旨学故有亲仁斋久不治福京重修改扁育德以为训蒙之所聘乡之耆宿任教导焉翁洲书院几废应氏复兴之福京与闻其事 【并本志二】 始元年十一月诏江淛行省括隐漏官田 【见元史成宗纪】 明年府以其事下昌国增涂田租福京谓涂田者海滨堤岸也细民筑之成田秋潮至岸崩复为涂耳其稍远于海者又连山麓久雨则淹久旱则槁雨泽均得收熟然后及他州县下等之数今增租焉官入至微而民害无穷府达鲁花赤月列主其议额如旧 【本志三】 是年九月增盐价钞 【见元史成宗纪】 大德元年福京方被府檄在行省复力争谓海岛无蔬菜食咸水鱼鲜虽无盐亦可况以口计旧额月应买食盐十余两迩年逃亡事故口日加少里正庄首及见在户代买之若复增盐价是驱之使为盗贼也省为之减十分之二云 【本志三】 福京颇好为文章凡修学及小学及书院并为之记 【本志二】 吉祥寺建选佛堂 【本志七】 郡建东岳宫 【至正志九】 亦福京记之
作者一人 【按提要称郭荐等同撰又称有荐等缴申文牒是修志非荐一人可知今文牒已佚无从考索矣】
郭荐昌国州人 【见浙江采集遗书总录】 乡贡进士 【见浙江通志】 官鄞县教谕 【见 四库提要及遗书总录】 州判冯福京作育德堂聘荐及应季挺为小学师 【本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