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志-清-谢宸荃


菖 蒲 一名“昌阳”。其小者生池沼间,根盘屈有节如马鞭,一寸九节。生下湿地大根者乃“昌阳”也,不可服。昔韩聚服菖蒲十三年,能日记万言,冬亦不寒。

莳 萝 三、四月生苗,六、七月采实,味辛香,杀鱼肉诸毒,可和五味。

麦门冬 叶似韭,冬夏长青,子附根生,形如穬麦,其中有心,故曰“麦门冬”。

天门冬 杜诗作“天棘”,《抱朴子》作“颠剌”。

艾 艾 可攻百病,今以蕲州者为胜。蕲叶厚而绵多,本地所有者,叶薄而绵少。

紫 苏 色紫味香,夏采茎叶,秋采子。

薄 荷 冬不死,叶尖,夏秋采茎叶曝干,味辛苦,无毒。加以扁豆、甘草煎汤,可以解暑。

苍 耳 树高二、三尺许,茎青色黄,上有斑点,叶如葡萄叶而小,子多剌,其中有仁。叶味苦辛,微寒有毒,三月以后、七月以前割,日干为散,夏水服,冬酒服,主治癫痫、头风、痹温之病。

茯 苓 茯苓、茯神,皆老松余气入地而生。茯苓离根而生,气盛也。茯神附根而生,气略微也。

桑寄生 味苦甘,无毒,主益血、安胎、止腰痛。

骨碎补 根生大木或枝上,多在背阴处,引根成条,有黄毛及短叶附之。

天南星 俗呼“蛇杖”,生平泽。

车前子 俗呼“五根草”。

枳 实 一名“枳壳”。枳实小,其性酷而速;枳壳大,其性详而缓。

无患子 实如弹丸,味苦有圆核,皮可洗手。

络 石 一名“嗟石”,又一名“明石”,正月采之。

旋覆花 俗名“蛇莓”,二月以后生苗,多近水旁,大似红蓝而无剌,长一二尺,叶似水苏,六月花如菊,上党人呼为“金钱花”。

山 药 《本草》谓之“薯蓣”。

香附子 考之《本草》,即“莎草根”也。

木 贼 木贼独茎,苗如箭笴,无叶,青色,经冬不枯,寸寸有节。

山栀子 一种百叶者,开花不结子,可供插戴;其结子者多是单叶,小而多棱者入药用。

蓖麻子 一名“蓖麻”,树高丈余,形如牛蜱,故名“蓖麻”。其味甘辛。一切肿毒、疼痛不可忍者,捣蓖麻子覆之即愈。

半 夏 五月、八月内采根以灰裛二日,汤洗曝干,主胃冷呕哕、风疾。

吴茱萸 茱萸有三种,有吴茱萸、食茱萸、山茱萸。

金樱子 俗名“糖桶”,有剌,形似石榴子。

使君子 相传谓:“潘州郭使君者,疗小儿专用此物,因号为‘使君子’云。”

枸 杞 一名“羊乳”,一名“却暑”,一名“仙人杖”。

荆 芥 叶如细蓝,味甘香。南中产者,叶如野苏,味烈。和汤浴,能滑体、避风、解毒。

小 蓟 俗呼谓“鸡头剌”。

木 类

松、杉、柏、樟、桧、楠、木豪、椿、水绵、桐、相思、桑、柘、乌桕、槐、柳、枫、榕、楮、柯、桄榔、棕榈、皂夹、黄杨、檀、杜松。

竹 类

江南竹、猫儿竹、雪竹、紫竹、石竹、箭竹、箬叶竹、钓竹、人面竹、观音竹、斑竹、槌竹、笙竹、苦竹、方竹。

花 类

梅花、莲花、芙蓉、海棠、山茶、芍药、酴醾、长春、山丹、佛桑、鹰爪、紫薇、含笑、蔷薇、胜春、丽春、茉莉、素馨、菊、桂花、兰花、瑞香、萱花、指甲花、金凤、玉簪、滴滴金、葵花、鸡冠花、杜鹃花。

草 类

蓼草、藻、苹、萍、蒲、芦、茅、香茅、凤尾草、仙草、紫草、菅草、仙人掌、鼠面草、大风草、接骨草、枪刀草、淡酸草、遍地锦。

毛 类

牛、马、猪、羊、猫、虎、豹、熊、豺、鹿、麂、獐、驴、猴、猿、狐、獭、兔、鼠、狗、竹鼠留、豪猪、鼠登 鼠令 鼠、玉面狸。

羽 类

鸠、燕、鸽、鸡、雉、鹅、鸥、鹳、鸭、雁、鹰、乌、

鹞、鸬鹚、杜鹃、百舌、鹊、画眉、竹鸡、布谷、鸲鹆、鹡鸰、鹧鸪、白头翁、山鹕、鹪鹩、啄木、翡翠、白鹭、雀、水凫。

鳞 类

鲤、鲈、鲫、鳝、鳗、斗鱼、吹沙鱼、田瑟、鲢鱼、金鱼、鳅鱼。

甲 类

龟、鳖、蟹、螺、鼋。

虫 类

蚕、蛇、蜂、蛙、萤、蝉、蝗、蝶、蛾、蚁、蝙蝠、蟋蟀、蝦蟆、蜻蜓、螳螂、水蛭、蜘蛛、蜈蚣、蚯蚓、蜣螂。

(《安溪县志》卷之四终)

●卷之五 风俗人物之二

《安溪县志》卷之五

风俗人物 之二

考迹

里 祠 书院 局 堂 驿 坊 阁

亭 观 院 庵 庙 殿 宫 楼堡



宋有曾子里,令赵崇栗为直讲张读建,在县治东埔土寻桥西。

水竹村 有水竹之美,宋末陈与桂隐焉。



陈令尹生祠 宋令赵彦侯建,祀陈宓,在凤池桥旁。今废。

杨令尹生祠 祀令杨干,在县前。今废。

三贤生祠 祀令陈宓、赵彦侯、周珒。宋令吴丙建。今废。

余樵轩、丘三峰祠  宋祀邑人知州余克济、大理卿丘迪喜。在讲堂东。今废。

二贤生祠 祀令钟国秀、主学许君佑。咸淳中邑诸生建。在讲堂西。今废。

廖公祠 祀明廖同春。

书 院

丁溪书院 在县学前溪上。明令李晟建。今废。



印书局 在县治琴堂之右,今废。《旧志》陈宓刊《司马温公书议》、《唐人诗选》,周珒刊《西山仁政类编》、《安溪县志》、《竹溪先生奏议》、《庚戌星历封事集录》、《后村先生?江西诗选》、《张忠献、陈复斋?修禊序》、《文房四友》、《王欧书诀》、《宋书》。



五代有清隐堂。詹敦仁故居,在佛耳山,今存。

宋有梅堂。令陈宓《梅堂诗?十绝》,其末首云,载于后。今废。

仰朱堂 咸淳中建,祀朱文公,在县南临溪。

紫云堂 唐建。

驿

蓝溪驿 在县门。宋绍兴中,韦能惠建,陈宓改为凤山馆,颜振仲改为行衙。咸淳中,令钟国秀重建。县尉罗时用《蓝溪驿》诗载于后。今废。

大洋驿 在县西二十里。道通同安县,朱文公称“泉石奇郁”,此处也。宋令黄朴建。今废。

双济驿 崇善里。今废。宋知贺州永春陈知柔有诗,载于后。

罗渡驿 在县东二十里。宋令陈宓建。今废。

龙门驿 在依仁里。通同安县。宋令李著建。



牧爱坊 在县前。旧名“敏政”,明天顺间,令杨纪立。正德中,令龚颖改名“承宣”。嘉靖中,令黄怿改名“抚字”。令汪瑀鼎建,改今名。今废。

中和坊 在县东街。宋令颜振仲立。今废。

忠清永祚坊 在县前东街。为开先令詹敦仁立。

梯云坊 在东街。初名“攀鳞”,宋令孙昭先立,改“梯云”。今废。

升俊坊 在东街。初名“亨衢”,宋令林彻改“升俊”,后改“冠英”,咸淳间重立。明正统中,令邵公阳重立。今废。

兴贤坊 在东街。旧为“凤池”坊,后改“履道”,令林彻改“擢秀”。咸淳间重立,名“兴贤”。今废。

激扬坊 在县东分司前。明正德间,令王廷佐立。今废。

瀛洲坊 在东街。宋令赵遵夫立。今废。

省元坊 在东街。宋为庚戌礼闱第一人陈应雷立。今废。

直讲坊 在县治东,旧名“凤髻”。明弘治中,令吴琎立。正德中,令龚颖为宋直讲张读改立。

美政坊 在县西街。宋名“济川”,宋令林彻改“美政”,后改“亨衢”。令吴丙重立,名“美政”。今废。

仰朱坊 在县西街。旧曰“新堤”,以西通仰朱堂,改名。今废。

进士坊 在县西,临溪。宋为进士黄申孙立。今废。

侍御坊 在县治西,旧名“龙津”。明弘治中,令吴琎立。正德中,令龚颖为御史刘安生改立。

秋鹗横霄坊 在县西。明正德中,为举人刘春立。

兴仁、和义二坊 宋嘉定辛未,县前东西新辟一字路,立二表,东表曰“兴仁”,西表曰“和义”。绍兴中,令刘庞坊之。今废。

仙桂坊 在县南街。明正统中,令邵公阳立。今废。

会元坊 在县南街。旧名“熙春”,明令吴琎立。正德中,令龚颖为宋陈应雷改立。

国宾坊 在县治南。明弘治中,为举人陈兴仁立。今废。

贞节坊 在南街。明正德中,为旌表节妇詹琎妻林氏立。

四牌楼二 一在县治前十字街;东扁“进士”,西扁“世科”,南扁“绣衣”,北扁“峨豸”;明正德中,为御史詹源立。一在儒学前大街;南扁“儒林”,北扁“文苑”,东扁“腾蛟”,西扁“起凤”;明正德中,令龚颖立。今废。

宣化坊 在县前街。明正统中,令邵公阳立。今废。

父子侍御坊 在直街。明万历中,为詹源、詹仰庇父子立。今存。

育贤坊 在儒学前。明正统中,令邵公阳立。今废。

文教坊 在儒学前。明弘治中,令吴琎立。今废。

泮宫坊 在儒学门前。明正德中,令龚颖立。今废。

兴贤坊 在儒学前东;

育才坊 在儒学前西。

父子进士坊 在十字街。明万历中,为詹源、詹仰庇父子立。

豸绣承恩坊 在直街。明万历中,为詹源父詹琎立。

世承天宠坊 在直街。明万历中,为户部郎中詹彬父詹赐立。

天恩申锡坊 在新路。明万历中,为湖广参政詹启东父詹文立。

貤封坊 在分司前。明万历中,为庚辰进士李懋桧父李云霄立。

世科坊 在直街。明万历中,为李懋桧族立。

梯云坊 在感化里。明弘治中,为举人李煜立。

掇英坊 在崇信里。明正统中,为举人詹靖立。

云梯坊 在崇信里。明永乐中,为举人冯谷立。今废。



宋有双溪阁。令陈宓诗载于后。今废。

云津阁 令陈宓诗载于后。今废。



宋有晓乐亭,在县内,宋咸淳五年建。以午山冲县,亭以蔽之。今废。

飞跃亭 旧名“咏归”,宋令赵彦侯建,后令赵彦毛改是名。晋江参知政事状元曾从龙书扁。今废。

更衣亭 在县前吉字街西,明令高金体建。

观澜亭二 一在县西通安门内。宋淳熙中,令谢映改,后嘉定中,令陈宓书扁。一在东水门泊岸上。明万历丁丑年,令俞仲章建,因没于水,丙申年后,令章廷训重建。今废。

溪光亭 在云津阁西。令陈宓书扁。今废。

折柳亭 在县东五里,下有甘泉。宋令李茂则建,后令郑师申重建,扁曰“溪山胜概”。今废。

遗爱亭 在龙津观右。中立知县黄怿“去思碑”,晋江御史陈让撰文。今亭废碑存。

义芳亭 在龙津观前。嘉靖五年,岁旱米贵,令黄怿劝民出粟助赈,民赖不饥。怿建亭列名,则有李廷封、刘梓、吴阳、吴中、李文仁、陈恩、许琥、梁鸾、黄祥夫、黄真赐、黄瑀 、黄寅、林森、林立明、林济、林岱、林玭、林妙庆、阮存、白庆甫、白迪盛、白兴积、李古、蔡俊、杨机、林尚安、李荣、李镇、陈祖继、吴思善、姜十五、郑公哲、李文通、王全厚、詹仑崔、林廷元、王佐、颜弘英、林荣二、徐时亨、王体旋、张积环等,凡四十二人。今废。

参岭亭 在长泰里。里人黄鷟建。晋江人南刑部尚书王用汲记。今废。

溪口亭 在崇善里溪口乡。一道通龙兴、感化等处,一道通蓬岛、永春等处。

半岭亭 在感化里。今存。

寓思岭亭 界龙兴、感化二里。今存。

白沙亭 在新溪里。今存。

崎蓝亭 界崇善、龙兴两岭。亭奉大士。下有崎蓝滩,石嵯流驶,舟到,非舵工弗轻棹。神力嘿佑,亦自感应。



龙津观 在县治南,明天顺中建。为习仪、祝圣之所。原有田地六十亩,载米八石,为香灯之费。嘉靖中,经官变卖造白叶堡,今余租谷一百五十栳,载民米一石五斗在观。观中又有伦公子祀田二十七栳,载田米五斗四升八合。伦公子,本学训导伦熺子。熺,顺德人,弘治中,分教安庠。二子克祯、克相连丧,葬于本县永安里东皋,主附祀观中,置租三十二栳,以备祭物。嘉靖中,遭倭,道士亡失,租没于佃户之手,万历中,令俞士章复之,竟得二十七栳,租归本学收掌,仍备伦坟祭物。



善惠院 在凤山,宋时建。今废。

隐静院 在常乐里,唐中和四年建。

灵像院 在龙兴里,唐光启二年建。

光相院 唐乾宁二年建。

檀林院 在崇善里,今改名岩。

福海院 在依仁里,唐光化三年建。

定明院 在崇善里,唐光化三年建。

解空院 契真院 俱唐天祐四年建。

隆寿院 在感化里,后梁贞明四年建。

福岩院 在新溪里,后梁贞明五年建。

演法院 感化院 俱在新溪里,后唐长兴二年建。

栖真院 在感化里,后唐长兴二年建。

惠林院 在依仁里,南唐保大十年建。

觉苑院 后唐南岳僧乐其山水,有卜居之意。伪闽王继勋捐地建庵。留从效广之为寺。后晋天福中,名“大云广福”。宋治平二年,赐名“觉苑”。熙宁五年,合庵二十有一为禅刹。寺临溪幽胜,令陈熊诗有“水落舟横露浅沙,粉垣松桂古禅家”之句。在光德里。今废。

宗教院 在永安里,后晋天福四年建。宋令刘涛,明邑人詹洧俱有诗,载于后。今废。

宣梵院 在龙兴里,后晋天福七年建。

万寿院 百法院 俱在感化里。

清禅院 禅惠院 宁慧院 俱在新康里。

佛慧院 净坛院 俱在感化里。

永福院 在崇善里,俱后晋开运元年建。

般若院 在龙兴里,后晋开运二年建。

悟来院 在光德里,宋建隆元年建。今废。

真觉院 在光德里。山前有泉,寒声鸣玉,最为可爱。今存。

慈恩院 在新溪里,宋建隆四年建。

成道院 在感化里,宋淳化四年建。

千福院 在依仁里,宋天禧元年建。

等法院 在吴旗山下,旧名“栖桐”。尉江白诗载于后。外有尼院四所,曰“香林”,曰“教海”,曰“宝乘”,曰“真观”。俱废。



观真庵 在凤山北。层石嶙嶙,悬壁侧门,自成一段奇观。明季有道人庄悟昙、陈光掌栖真于此。皇清康熙年间,令桂攀捐金重构,郡人龚锡瑗,邑举人陈嘉章、张亨等同游,有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