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杂记


  铸犁头司阜:制造大小犁头、犁壁、刈刀等项农人要需,并制船■〈舟定〉齿暨糖廍用之猪腰灯火。

  银店司阜:一切妇人首饰钗钊、环镯及什用银器,均资制造。

  倾煎司阜:倾金银及锡。

  锡店司阜:一切锡器均为所造;亦有自外运来者。近以马口铁制一切器用,锡匠亦能焉。

  油车司阜:硖花生及乌麻、白麻为油,以资人食及点灯火用。

  牛磨店司阜:磨小麦及地瓜签为粉,以便作面线及作大面、龟、粿、饼料等食品之用。

  染房司阜:所染乌布、蓝布为多,近有染各色洋布及绸缎者,名曰「红房」。

  药店司阜:制药最不容易,必依法炮制,方能医治。

  鞋店司阜:一切缎鞋、油靴、雨屐及各式绸布鞋,均能制之。凡制就一鞋,必经数人之手而成;大半资于女工。

  帽店司阜:制造凉暖大小各帽及秋■〈衤领〉巾。

  袜店司阜:以土布及洋布为之,备大小男女用。有夹以里,有不夹以里布者。

  修理玉器司阜:玉环及一切圆玉,用铁沙以车之,使光滑。又玉器打折,钉以绾之,非用钻石;不能引孔。

  修理钟表司阜:仅能修理,不能制造。各商业所用天秤,亦兼修理焉。

  修理眼镜司阜:贩卖各样眼镜及修理旧眼镜。

  织番锦司阜:台南城内,只有一家,并织番布,字号「云锦」,住上横街。

  纸店司阜:一切账簿、手折、格纸、禀帖,均资印造。

  做粗纸司阜:粗纸以麻竹、纸竹湿极腐烂为之。嘉义近云林一带出焉。

  糊纸店司阜:以竹篾为骨,纸根缚之,然后用各色花纸、白纸糊成厝屋、楼阁及亡者形相,一切奴婢、跟随仆从及纸轿等样,撤灵后在旷场烧化,备亡者冥间之用。又丧事延僧道超度亡魂,俗名「做功德」;撤灵过旬,必糊四金刚及库官、库吏、功曹等。又里小区街建醮,糊八仙、八骑,朱衣金甲。若做七七四十九天大醮,糊二十八宿星君神像,均资其手。

  香店司阜:买大陆运来香木,制成香线、唵叭各香束。

  油烛店司阜:煮牛油,外盖以蚋,成大小烛,亦有不用牛油、用火油和蚋而成者。名曰菜烛。

  银纸店司阜:剪粗纸纵四寸零、横三寸,中铺一小锡箔纵横各寸许,用赤菜煮糜粘之;凡中元普度及年节祭祖先烧焉。每二、三十张,即名为一百叶,约大钱四文。中元普度有烧至数万叶者。若锡箔盖以槐花,色黄,名曰「金仔」,每百叶亦约大钱四文。

  粉店司阜:粉石色极白,从厦门及凤邑打鼓山运来,每块重十斤、八斤不等,舂之使碎,用牛磨再三磨之,又再三滤之,使干净细腻,然后即成圆块,便妇傅面之用。每块大钱数文。

  玻璃灯司阜:用玻璃片边,夹以木或夹以马口铁为大小灯。近洋灯盛行,玻璃灯销售较少。

  做灯笼司阜:用竹做小篾为胎,外以纱或纸糊之;灯号姓字各别,书以银朱。

  什货店司阜:染五色线及打一切丝线辫结。

  做头盔司阜:神佛盔帽及戏班盔帽,均仿古制度之。

  弓箭店司阜:武试及营伍用。

  马鞍店司阜:作大小马鞍,便骑马者用之。

  做皮腰■〈月斗〉司阜:台民盛行用獐仔皮牛皮、制成腰■〈月斗〉及烟袋。

  花炮户:古名爆竹,造一切大小纸炮及各样大小花炮。花炮者,火药和鉎粉为之,或用纸裹,或装在小竹筒中,以火燃之。火中腾出各样花卉,如水梨花、柳花、滴滴金之类,顷刻而灭。台人名曰「烟火」。亦有粘在纸上,以火燃之,随现字形。

  角梳店司阜:买牛角做大小角梳并一切小器具。

  车加辘司阜:一切大小器具及木烛台,均资手造。

  棕印司阜:做棕印,便糖业及行商印篓箱面为记之用;兼修理麻布袋。

  制绳索司阜:做一切大小棕绳、麻绳,以便什用及船中用,俗名「打■〈纟索〉」。西门外,有打棕街焉。

  钉粮、钉称司阜:便各业买卖之用,昭公平也。

  做皮箱、枕头司阜:台之皮箱,驰名远近,纯用牛皮故也。枕头,则外来者为佳。

  补锅司阜:有补瓮、补铜之分。

  补碗司阜:以铜钉两边,绾之使不相离。工价每钉十文、五文不等。非用钻石不能引孔。

  补硿、补瓮司阜:用鉎粉和盐卤以补之。

  做甑笼司阜:供一切炊粿及什用。

  做水车司阜:引水灌田之用。每尺工料银一元,长一丈至二丈不等。

  做轿司阜:台皆竹轿,非若福建等处轿底及轿杆用竹、上面及四周以布环之而已。

  织席司阜:用草织成;女工亦能之。

  做藤司阜:供一切什用竹椅面而已。若藤床、藤篮等等藤器,均自外来,台地不能做也。

  做土笼司阜:土笼者,竹篾箍成,中实以土,分上下层焉。有土笼齿者九层,木片为之,以便碾粟,使壳去而为米。

  鼓吹店:有彩轿、哖轿、鼓乐八音,民间嫁娶雇用之。亦有珠亭、鼓亭、哖轿、鼓乐八音、棺■〈冖八卓,上中下〉、香旛等,备人家丧葬雇用。

  草花店司阜:剪通草及洋布、绒片、绸片为花。

  酱间司阜:一切酱料及豆油均资其手。台之豆油胜于他处。

  饼店司阜:制造一切饽饽、糕饼诸点心食品。

  麦芽膏糖司阜:用糯过炊和麦芽熬煮去渣,再熬成膏。

  包仔店司阜:做各式面包及鸡蛋糕,以供点心。

  粿店司阜:做各样粿品及糕饼料,并煮冰糖、冬瓜等,兼卖黑糖、白糖。

  做面司阜:用小面粉做面线、大面,用豆粉做豆签。

  酒店司阜:糯米、地瓜均可酿酒。凡佳酿多自洋船运来。

  香油店司阜:用黑、白麻磨作香油,以供人食。

  焙茶司阜:茶之焙也,用檐葡、树兰、茉莉、秋桂各花搀入,收其香也。焙完用筛筛去花朵、花米,其茶即名曰「花香」。

  煮洋药司阜:洋药铺雇用之。若人家倩煮者,每件工银五角。

  煮糖司阜:事详糖(原文农)业。

  盖糖司阜:并煮赤沙糖,事详糖(原文农)业。

  做牛车司阜:即周礼轮人、舆人之职。用坚木为之,输圜以木板,心有孔,横贯坚木,无轮与辐之别,取其利便。驾以两牛,拖载各物。又编竹之为箱,在牛车上,名曰笨车。

  木屐司阜:用木削成。

  棺材店司阜:用大小杉木作成棺材。

  熟牛皮司阜:将生牛皮浸矾水以烟熏之晒干,曰熟牛皮方,作箱盒等器。

  做苎仔司阜:做苎之法,砍苎树去叶皮枝,剥去外皮,用水浸之,再去粗皮,而苎成焉。广东等处多购买之。

  做米粉司阜:用粳米磨浆,搁入筒内。筒边数孔,用木竖入,筒上再用一大木,横压竖木之上,使粉条逐一出在鐤内滚水中,使之熟透。再搁在冷水中候冷,迭为细折,晒干,合数十折为一把。卖人家煮食,每把约大钱数十文。

  做福员肉司阜:俗名龙眼干。树上采下,以火焙之,去壳与核者。名曰「福员肉」。

  织鱼网司阜:用苎线织成大小鱼网罾等取鱼器具。

  烧焿司阜:取山中有焿草木烧成,再用水熬煮之而成焿。

  豆干店司阜:作豆干、豆腐及豆腐皮,供日食之需。

  烧灰司阜:烧蛎房以为灰,便建筑之用。又有石灰者,采岗山及打鼓山白沙石烧之成灰,亦便建筑用。

  屠户:有宰牛、宰羊、宰豕之分。

  做蚊烟筒司阜:夏天蚊多,以长筒入杉木和砒、石油、籶末,夜间烧之,以避蚊。并糊纸鸢,八、九月小儿买之,用线戏放。

  槟榔司阜:用新菁仔及干菁仔子裹以荖叶,内抹极细、极净之灰,供人家嚼焉,以辟瘴。又有蒌藤,夹以新菁仔子者,味极辛香(一作浮留藤)。

  厨子司阜:为人家办肴馔。

  做米、舂米司阜:米之做也,用土笼磨之,使米与壳分,乃放在风鼓上,风鼓去壳;俗名粗糠。斯时,壳去而米未净,再用竹筛筛数遍,始存净米;名曰「糙米」。然后用脚踏石礁舂二三千下,舂完筛去米糠、碎米,始成白米。

  琢火石司阜:火石均由暹逻国运来,用铁斧琢片,以便用火刀击之而取火。

  做烘炉司阜:炭火既然;可以盛铜铁陶器煮一切食物及沸汤。台之烘炉,不及内地坚实。

  做钓钩司阜:用铁打造大小渔钓钩,以便钓鱼用。

  阉牛、豕、鸡司阜:阉公牛、雄鸡、雌豕等畜。

  烟斗司阜:做各色样洋药烟斗,俗名「鸦片烟头」;并做洋烟筒,俗名「鸦片烟吹」。有用甘蔗藁为之,有用竹为之,吃洋烟者买用。

  ●安平县职官及其衙署(原缺题)

  安平县知县(前为台湾县,光绪十四年改)

  秩正七品,职任刑名、钱榖、城工、捕务、仓库、配运福建仓榖,兼发兵米;辖内命、盗案件及大小词讼,均归审讯,有开参处分之责。府道新任及上宪按临,均须办差。又府考、院考,亦归办差;然后就府属各县分缺次之优平摊用。本管各上司若遇公出,亦须办差。派有家丁数人,为差总供应办差事务。安平系附郭,事尤繁剧,照料不到,便受诮议(办差者,上宪公馆中一切铺设大小应用器具,均须齐备,缺一不可。公馆中上下人等,须送三天酒席,名曰「下马饭」)。辖内保甲、团练、育婴、恤嫠、义仓、义冢、养济、救火、勘灾、祈雨及大小诸事,无所不知、无所不办。科、岁所属童生,必先由县考试,录名送府,定例设有县学,以培育入泮诸生。春秋丁祭,由其主政。又,自己设有蓬壶书院,延请山长,俾阖邑生童肆业其中(前名「引心」)。县中案牍繁多,历任每禀明上宪,延发审委员一、二人,以便帮同审讯民间词讼。如遇清理积案之时,发审委员系由府道派来,不必致送薪水。征收钱粮、官庄,则有钱榖及征比二幕友,以司其事;命、盗案件,则有刑名幕友以司其事;出入款项,则有账房以司其事;往来书简及校阅书院课文,则有书记以司其事。又派门政、钱粮、签押、堂事、执帖、用印、差总、跟班、监狱、班馆及府道辕门差总、家丁,以分执其事。凡各祀典庙春秋致祭及朔望行香、迎春、宾兴、耕耤诸典礼,均须由县供应,随同上宪举大礼。定例:三、八期收所属民人呈词,以伸冤抑。设有代书数人,给予僇记。民人呈状,均须盖代书戳为凭。凡欲当代书者,必先赴考,须事理明白、字画端楷,方准顶充;例由刑房报名造册送考。如控告紧要事件,实时传递者,名曰「传呈」;须多开费(府、道两衙门三、八期呈,民人须费一元左右;县衙门期呈,约五角左右。传呈,道衙门须三元六角,府衙门须二元四角,县衙门约费一元左右)。凡上司廉俸及一切定例应开诸款目,概备文到县支领;然后由县造报本府,由府汇齐转达布司。自台防分府缺裁后,安平县沿海口船只出入,均由稽查;领换牌照,例有规费,亦由收用。大概如此,难备述也。

  俸薪年给银四十五两,养廉年给银一千两。光绪十四年,议准年支津贴银八千两(海口船费抵销四千,钱粮项下支销四千)。未清丈前,正供系收折色,每石折六八银二元,县官极有出息。改支津贴后,出息较少。然补水秤余及额外余秤,亦有数千元。又,税契项下,亦有出息。抵任四个月,城内外各典铺须送礼银四百元。粮、库、工三房科,系随任更换,由新任官批准顶充。要充此三房总书者,须缴典规银二、三千元。现各费裁减,自光绪十四年后,有缴典规银数百元,姑予顶充者,有免缴费赏充者;此款不能准定。就近年开费而论,刑幕修金每年每人或二百四十元,至少亦一百二十元。内眷及账房人等以三十名为率(每日每人饭菜钱一百文),家丁以三十名为率(每日每人饭菜七十文),计厨房用费及款客酒席另外一切什费,月须银数百元。又办差供应各上司,费亦不少。知县之难为若此(溯查从前衙门用人甚多,因年底及端午、中秋有股份银可分故也;近则无之。按股份银,由正供盈余项下提出)。

  衙署在镇北坊赤嵌楼右,西向;乾隆十五年移建。初,旧署在东安坊,郑氏故宅也;规制甚隘。乾隆初年,设城守营于署右,寻复设镇标右营于署前,铳炮操演,震撼之声,日无宁息;宰斯邑者,多遽殁,或以病剧去。十余年中,经七令,无一秩满者;众以为不祥。时邑宰鲁鼎梅始莅任,诹之绅衿,谋所以改易者。得贡士张方升、王克褒、学弟子龚帝臣辈,皆踊跃愿为首事劝捐焉。遂度地于郡城之西南隅红毛楼右,众佥曰:「吉」。郡守方邦基,以其状闻于大宪,既得允,乃鸠工庀材焉。凡四阅月,而工毕。诸士商乐输者,皆得列名以闻于制府,各赐匾奖赉有差。中为「新民堂」,其后曰「爱堂」(郡守方邦基题额,跋云:『邑旧署湫隘,余谋所以更张之。邑绅士慕义恐后,不日落成,可谓能爱其上矣。继自今登斯堂者,其庶心旷神怡矣乎。惟两岐偕乐之仁,佩一范先忧之义,所以竭爱士、爱民之心,亦以勿负我士民之爱也。因以名之,并跋以勖』)。又后为斋阁,翼以厢房;其左为射圃,筑亭曰「润余亭」;右为「庖廪亭」,俱乾隆十五年建。复有斋曰「古春小筑」(乾隆三十年邑宰王右弼建。以上均录县志)。经历任屡次修葺。同治元年,地大震,倾圯尤甚。六年,知县白鸾卿招集绅商,捐赀重新修建。前为照墙,对照墙者为大门;与大门并列,左为皂班馆,右为快班馆。大门内之左,北向者为福德祠,南向者旧时「候讯馆」在焉。后圯。候讯馆后为监狱。由大门直进为仪门,仪门内科房分列两边。中为大堂,堂左右两间,一为库房,一为内跟班房(相传县衙系虎穴,大堂不常坐,亦不得出入)。另于近堂左边,开一宅门。宅门之左一带厢房,为门政、签押等房。门政房后一带房屋,为堂事、税契各家丁住屋。由门政、签押房前,直进转右为二堂(即爱堂,审判多在此处)。在二堂左者,为小花厅。二堂两边为上房、为账房,堂后一带房屋为内眷住宿之所。二堂之右一带斋舍,为刑、钱幕友住宿之所。斋舍后,厨房在焉。与厨房并列者,闲屋五间,为官亲住宿之所。由门政、签押房前直进转左,为大花厅。大花厅后房屋三间,亦幕友住宿之所。大花厅左,妈祖厅及戏台在焉(妈祖者,天妃海神也)。此新修之县署与旧时县署有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