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宁国府志
宁国府志
,附祀乡贤。至是贡振铎为其父懋昭请旌义门,始呈请补建此祠,以复旧制。懋昭循例并
祀,有司春秋致祭,与诸祠同。其请旌补建公牒勒石祠内。
节烈祠在陵阳山,雍正三年敕建旧志, 今废。宣城附郭不复建
,凡请旌之贞孝节烈妇女俱合祀于府节妇祠。《学册》
昭忠祠在城隍庙内,祀王昶、贾大第、陈朋、周王福。嘉庆初建。
明伦堂在大成殿右,明宣德中巡抚侍郎周忱命推官尹崇高建,大学士杨士奇记。万历二年知
县姜奇方重建,南吏部郎中殷登瀛记。上为尊经阁,左右为斋二,初名“依仁”、“游艺”
,
知县姜台改为“居仁”、“由义”。前为礼门,又前为大门,各三楹,万历二年知县姜奇方
建旧志。乾隆二十年知府嵇、知县贵中孚用形家言,议改明伦堂
于大成殿后,榷费不
赀,久之未决。会邑贡生樊杰等合族尚义,愿出祠田之羡任之,乃移建今所。即其上为尊经
阁,糜白金二千四百有奇,为记。旧阁既撤,仍葺其屋,曰“讲堂”,新阁奉文昌神像,
朔
望行香,自嘉庆六年,奉敕追封先代,增用太牢,岁以春秋仲月致祭,礼仪与关庙同《学
册》。
按:宣学旧制,明伦堂上即尊经阁,非两地也。《康熙府志》谓宣德中巡抚
侍郎周忱命
推官尹崇高建尊经阁,大学士杨士奇记,载在正统壬戊知府袁旭徙今所之前,则所谓尊经阁
,似指旧学在县治西者言之。《乾隆县志》乃移此文于今学明伦堂下,《乾隆府志》因之。
及考杨士奇所作《县庙学记》则云宣德二年,教谕张岩谋于知县萧吉,改作庙之外门中门,
建明伦堂及师生会馔之舍,又广地作射圃;而萧去官,因及训导陆霖、汤辉劝率邑之好义者
,作大成殿及东西庑。郡推官尹崇高复用岩等议,作尊经阁于明伦堂后,未半亦去官。逮郡
守袁旭至,而凡庙学之未备者悉备矣。是役也,虽有众力,然始终岩功居多。观此文,则杨
公并非为尹推官作记,而首功之张岩,转没其美,何旧志与《碑记》互异若此!且其中
尤有可疑者,今学移于正统七年,此记成于正统八年,而所云修学乃在宣德二年,毕竟所指
何地,又云作尊经阁于明伦堂后,更歧而二之矣!今访学宫无此碑,姑识之,以俟辨证。
会膳堂在旧明伦堂左,明知县萧吉建,教谕张岩记,今废。旧志
土地祠在教谕署左。学册
教谕署在今讲堂后,旧署颇隘。康熙三十二年教谕陆志遇增六楹于左,后尽圯。历任皆赁民
屋以居。乾隆九年教谕周伟倡复,邑生监詹可、章斯盛、沈、黄锟、章世德、归大斌、
刘文升、江上珍同捐募督建,门堂宅厨悉备。旧志
训导署在教谕署后,旧有二署,后因训导员裁并废。康熙十五年复设训导一员钱邦达,隧复
建一署。旧志
学官弟子员额:教谕一人,复设训导一人。廪膳生员二十人,增广生员二十人。学院岁科两
试,每试取进文童二十五人为附学生员。岁试取进武童十五人为县学武生。增
补旧志
按:直省各府州县入学额例,顺治五年定额:府学六十名,大学四十名,中学二十五名,小
学
十二名。顺治十五年定额:府学二十名,大学十五名,中学十二名,小学八名。康熙二十八
年定额:府学二十五名,大学二十名,中学十六名,小学十二名。雍正二年定额:人文最盛
之地,大学照府学,中学照大学,小学照中学,宣、泾两邑向系大学,题准如府学例,是为
取
进二十五名之始。宁国、旌德、太平三邑向系中学,亦以是年改为大学,各取进二十名。惟
南陵
先于康熙五十六年,经督学林之浚题改大学,由十六名增额四名。每恭遇恩旨广额之年,取
进文童各学均广额有差,至武童岁科并试,额取府学二十名,大学十五名,中学十二名,例
不增广云。
祭器书籍学田详县志
书院附
志学书院在府治北景德寺后。中为大堂,后为会讲堂,各五楹,左右号舍四十楹。明嘉靖中
,提学御史耿定向、知府罗汝芳、推官李惟观建,大学士李春芳记。其前为门,三楹,万历
中知县姜奇方建,今废。旧志
宛陵精舍在志学书院西僧纲司右。北为致道堂,三楹,
中为咏归亭,南为观复楼,三楹,西为号舍八楹。明嘉靖中知县姜台建,邑人贡安国有《观
复楼记》。致道堂后为罗公生祠,方初建时,诸生集其中,讲习甚盛。至隆、万间,风流犹
未
息,今并废。书院旧有田地二百三十六亩零,地租原银四十三两五钱有奇。又景德寺周围
地
租,每年该银一十六两六钱有奇,又府城郭内外桥梁租每年该银二十六两九钱有奇,后止一
十四两四钱。嘉靖中知府罗汝芳请于巡抚、督学、巡按三台,移文给发征租,以为诸生会讲
供应。文成王阳明祠祀之,需岁以诸生二人,司其出纳登籍备稽核焉。主会讲事者:参政梅
守德、参议沈宠、生员郭忠贞、吴箕、胡希瑗、王点等为会长,司出纳。万历中时相江陵以
夺情事,议者多讲学人,传檄禁之。知府郑继之,知县詹事讲遂改书院为理刑公署。其田贸
值二百五十两以充筑北门坝公费,其地租一十四两四钱仍归于府。旧志
同仁会馆在西
门城内。明万历中祁门贡士陈履祥倡学,宁郡从者八百余人。宣城施宏猷、章中辅、南陵陆
行素、泾县万国寿、宁国杨怀凤、旌德吕坚、太平汪昌源等率众建馆,旁置庐舍,取租以备
修葺。祀罗近溪、耿天台两先生,履祥殁后从祀,而以及门诸子附焉。当时月率一会,郡邑
官及荐绅父老子弟讲学歌诗,或具馆谷,每岁四月朔大会三日,六邑咸集,兴起者众。旧志
横渠别墅在城外东南隅养马街。乾隆七年知县张大宗捐建,今废。旧志
义学无定所,旧于学田租内取给廪饩。雍正四年停。知县捐俸给之。旧县志
社学凡六所:一谯楼东,一铁牛巷,一北关外,一东狱观前,一南门,一东门。俱月城内。
明万历中,知县姜奇方重建。又旧社学一所在织染局西,今并废。旧志
南陵县
县学在县治东,即崇教寺旧址。大成殿三楹,左右两庑共十四楹,前为庙门三楹,又前为棂
星门三座。宋初学在县治南,绍兴间迁东南。嘉熙初,县令赵若琚修,王遂记。元季毁于兵
。明洪武四年知县甘润,教谕刘子潜重建。十二年知县吴冕,永乐七年县丞章昂、教谕汪素
,十六年知县杨真,宣德六年教谕任伦,成化元年县丞谢文祥,十三年知县孟瀛,嘉靖十
三年知县钱照,相继修葺。旧府志。嘉靖四十年改移县东,未及修
葺。四十四年知府罗汝
芳、知县郜永春终其事。会学南民房被火,便买前地扩为明堂。万历四年,知县林鸣盛复行
修葺。据旧县志及《江南通志》增入,以见源流,以补旧府志之阙。
万历十一年,知县
沈尧中以文庙未得正穴,移南四丈。二十八年知县朱朝望,四十四年知县黎宠先后修葺。崇
祯十年知县杜绳甲、教谕金之矿、训导姜志峻、张骏业同建“金声玉振”、“江汉秋阳”两
坊。
国朝顺治十年,总督马鸣佩、徽宁道孙登第捐俸檄修。知县杨必达、教谕汤原清、训导胡绳
共劝捐重修。康熙十八年知县屈升瀛、教谕顾芳菁、训导张翥建中大成坊,修左右两坊,于
河南筑墙曰“万仞宫墙”,以河水为泮池。四十六年知县康五瑞重修。雍正三年知县宋廷佐
、教谕章克长、训导童昊重建旧府志。乾隆三十九年,知县陈梅
谕邑绅士捐资重修。嘉庆元年,知县左辅劝谕合邑绅士分任修理。《采访册》
崇圣祠在大成殿东,旧系陈友造,后裔世为修葺。乾隆三十年,其族孙性捐资重建。嘉庆
元年陈族重修。《采访册》
名宦祠在崇圣祠后,嘉庆元年重修。《采访册》
乡贤祠在名宦祠后,嘉庆元年重修。《采访册》
文星阁在泮池东南,乾隆四十七年,知县周学元劝谕绅士捐资鼎建。《采访册》
忠义孝弟祠,雍正三年敕建。旧志
节烈祠,雍正三年敕建。旧志
明伦堂在大成殿后,左右为“成德”、“达材”二斋。前为义路礼门,后为尊经阁堂,本刘
潜
、王秋、管世贤、何泽等督造。明崇祯中,知县杜绳甲重建,年久倾圮。乾隆九年监生叶大
雯重建。嘉庆四年大柱朽坏,其子职员叶时勉、叶时省修葺。嘉庆九年梁楹复圮,其子叶时
省、其孙生员叶蓁、叶栖鸿等重修。阁则万历四年知县林鸣盛始建,康熙元年教谕史鉴宗,
七年知县屈升瀛,二十一年知县杜源,教谕顾芳菁,训导徐钟麟,先后修葺。嘉庆元年重修
,又有明经阁,在安贤寺后,今废。参用旧县志《江南通志》及《采访册》
射圃在学西,有亭三间,今废。旧志
教谕署在乡贤祠后。旧志
训导署在尊经阁后。旧志
学官复设教谕一人,训导一人,弟子员额详见前。
祭器书籍学田详县志
书院附
籍山书院在县治东北。因山为石台,万历十三年,知县沈尧中建。康熙间知县屈升瀛修,今
为县丞署。《采访册》
春谷书院即察院故址。乾隆四十八年,知县周学元劝谕各乡绅士分任捐资重建。设立号房,
为县试童生之所,有碑记。《采访册》
太学会馆在籍山亭东。中厅一,左右店面各五间,通后前有圃地,太学生公建,今屋废碑碣
尚存。旧志
武科会馆新街关右,今废有地。旧志
社学凡四所:东一所在管姓祠前,北一所在城隍庙东,其西南二所俱在崇教寺东,今并废。
旧志
泾县
县学在县治北,即大安寺故址。大成殿三楹,左右两庑共六楹。前为戟门即大成门,又前为
泮池石桥,又前为棂星门,门外有明堂池,池上东偏有洗心亭。旧学在县治南,南唐保大四
年,徐知证镇宣城,推官吴光辅兼理泾邑创建,知制诰徐铉记。宋咸平嘉佑间,两圯于水。
熙宁三年,县今陈夫、县尉刘谊重建。后毁于兵,隆兴元年县令钱复建。淳熙六年,
县令汪行中徙建今所。嘉定三年,县令王大为修葺,规制始备,自为记。又毁于兵,寺僧
遂
侵据其地。元至元二十六年,县尹施正大、教谕贺桂孙力复之。后尹朱文魁饬建,自为记。
延佑五年县尹苏济重修,宣城县丞程栗记。天历二年,县尹马晋撤而新之,杨刚中记。复毁
于
兵,明永乐十年,知县薛蕙重建。正统初,提学御史彭勖檄修,未竣,知府袁旭率属竟其工
。成化六年,知县强珍修,江浦庄昶记。十一年,县丞王浚大葺之,邑人左仲辉记。弘治二
年,提学
御史王鉴之、知府范吉属知县吾应麒重盖大成殿,至六年知县包羲民成之,皆训导陈宾董
其
事,古沧强珍记。正德十年,通判署县事林康修,滇阳陈珊记。嘉靖二十四年,提学御史冯
天驭属知府尹宇、知县叶祥重修,武进唐顺之记。万历六年知县李日文复建,新安汪道昆记
。十三年知县张尧文重修,邑人萧彦记。崇祯八年知县尹民兴重修,训导沈惟煌记。后复毁
于兵。
国朝顺治九年,教谕施化远劝捐重建,自为记。十六年,知县刘鸿磬、教谕汪伯位、训导丁
允
龄修。康熙八年圮于水。九年知县侯世重修。二十一年,知县蒋云翼、教谕杨言书、训导
汪
潆又修。二十七年,知县王成举、教谕曹于京、训导钟重修大成门,成举自为记。五十四
年,
故元教谕章鼎四后裔重建大成门,知县贾记。五十七年又圮于水,庠生赵鸣皋倡捐修整,
是年廪生翟尚重建两庑,青阳吴襄记。以上据府县旧志
。雍正□年圮于水,尚之子思、思晓复修旧县
志
。十年大风坏文庙墙瓦,生员胡承礼葺之《采访册》。十三年贡生
王
家栋重新学宫,金坛王步青撰旧县志。乾隆三十六年翟尚孙大程、大本重修两庑,嗣
后累岁修葺。三十七年章鼎四之裔章镇邦重修儒学门,摄县事江恂记。四十年贡生马元胜重
修学宫,知县颜记。《采访册》
崇圣祠在大成殿东,明嘉靖九年建,万历二十三年知县陈大绶重建。国朝康熙四十五年,贡
生赵浚修葺,衍圣公孔毓圻记。旧志。乾隆五十三年,赵浚之孙永
淳县知县赵世琛重修。《采访册》
名宦祠在明伦堂东。嘉靖四十二年,知县萧濂建于启圣祠右。万历二十八年,知县陈大绶迁
祠后,明末毁。 本朝康熙四十三年复建今所旧志。乾隆三十七年
贡生许黉重修。嘉庆二年岸前都监生杨良盛重修。《采访册》
乡贤祠在明伦堂右。明嘉靖四十二年,知县萧濂建于礼门西。万历二十八年,知县陈大绶迁
于启
圣祠后,明末毁。 本朝康熙四十三年,复建今所旧志。嘉庆六年,
黄田州同朱一相等重建。《采访册》
忠孝祠在乡贤祠西。雍正六年,太平府同知署县事于鼎元建于尊经阁东。十年,孝子胡龄
之
子举人考授内阁中书胡震芳、庠生胡承禧、胡成礼、监生胡德宏徙建今所。旧
志
节烈祠在崇圣祠后。雍正五年,署县事徽州府同知赵良奉 敕建。时贞节后裔赵功懋等捐
资公建。县志
文昌祠在大成门东。顺治十六年,训导丁允龄建。康熙五十六年,廪生翟尚重建县志。乾
隆三十六年,尚、孙大程、大本重修,嘉庆三年又修。土地祠在大成门
西,创修岁月并同。《采访册》
明伦堂在大成殿后,东由礼门入。元至元间县尹石珉建。明弘治元年,知县李时重建。万历
六年,知县李日文重修。 本朝顺治九年,教谕施化远修。康熙十八年知县邓琪修,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