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志


三年

知县孔毓培修。乾隆三十八年监生郑思瑾、思琦兄弟同修。后为尊经阁,顺治九年教谕施化

远重建,康熙二十九年,知县傅泽洪命庠生赵师献劝捐复建县志。乾

隆二十六年贡生赵一廷重修,其子孙至今世葺。《采访册》

射圃在崇圣祠前。明成化六年知县强珍置并建亭,县丞王浚广之,今废。旧志



教谕署在大成殿右,旧在尊经阁东,后迁大成门右。顺治间教谕施化远名其厅曰“引胜堂”

,增建后堂五间,寻圮。康熙四十二年绅士重建今所旧志。后复

圮,借义学

以居者数十年。乾隆四十六年教谕龚进蕃劝捐重建,引胜堂前后规制大备。《采

访册》

训导署在尊经阁东,旧有二署,一在明伦堂东,一在明伦堂西。顺治十五年训导丁允龄重修

西署,寻毁。后因裁缺,东署亦圮。康熙二十七年,复设一员训导钟煌,重建于明堂池东岸

。五十七年圮于水,暂居尊经阁。乾隆九年,知县万世宁以建文明楼余资建于旧址,工未竣

。十九年知县王廷栋、训导胡倡劝移建今所。参用府县旧志。乾

隆五十五年,邑绅士左

霖、赵奉、郑梦元等为训导孙元校记::查字典尸部户部均无此字,疑

系伪字。

劝修,以其余粉绘尊经阁。《采

访册》
学官:教谕一人,复设训导一人。弟子员额详见前。


祭器书籍学田详县志


书院附

水西书院一曰水西精舍,在宝胜寺右。前为门三楹,中为明道堂,后为熙光楼,各五楹,左

右为两厢各三楹,外号舍二十楹。楼后石梯十级为仰止堂,祀朱、王二先生。明嘉靖壬子督



御史黄洪毗、知府刘起宗、知县邱时庸建,祭酒邹守益记。壬戌知府罗汝芳增置退省所于宝

胜寺左,门东向。前为明德堂五楹,后为思默楼五楹,皆南向。其后于明德堂祀郡守刘起宗

、罗汝芳,曰怀德祠。万历初毁,丁亥知县张尧文复建。国朝初知县银文灿重建熙光楼。

康熙庚申知县邓琪增置馆舍,寻圮。雍正癸卯贡生赵淳重修。旧志

三乐书院在儒学左。雍正癸卯知县李玫建,庚戌圮于水。知县刘干重修,改名义学,邑人郑

相如记。旧志

云龙书屋在县东台泉山。明嘉靖间,太平焦驾部元鉴建,岁久圮甚,邑贡生赵廷挥重建。旧志

考溪书屋在县西麻溪口。明进士翟台建。旧志

赤麓书屋在赤山巅。明万历中,知县何廷魁、李邦华创建。旧志

蓝山书院在耸壁寺左。明万历中,水西讲会同人建,今废。旧志

社学凡四所:一在城内儒学东,一在西乡漆林村千粟山旁,一在北乡下坊西镇,一在南乡茂

林都魁峰万寿寺边,皆雍正甲辰年建。旧志

文明楼在儒学前,明堂池东。乾隆甲子知县万世宁建。旧志




宁国县

县学在县西门外。大成殿三楹,左右两庑共十四楹。殿左侧为日升门,前为庙门,即大成门

,门内为内泮池。又前为棂星门,门外为大成石坊,左右为“腾蛟”、“起凤”二坊,腾

蛟坊

外为魁星楼,街南为外泮池。宋初学在县东南夫子巷,绍兴间徙东门外。明洪武十五年,知

县郑承事徙建今所,正统中知府袁旭,知县刘清增拓之,学士周叙记。嘉靖十四年,知县钞

奇、训导樊,与邑绅袁泽等捐资凿池鼎建堂庑,祭酒邹守益记。崇祯中

,知县姜荃林倡修,邑绅仙克谨等重建,有记。

国朝初知县马光重修。康熙四十八年,府同知郭威钊、知县陈养元重修。雍正、乾隆间,廪



生胡梦麟、胡梦周等重修。梦麟子廪生胡启榛又于泮池上建桥,并石柱栏杆《

旧志》。乾隆

四十五年,胡曾琦后裔重修,监生胡启涵董其役,有记。嘉庆元年知县蔡儒亮、教谕裴铨

、训导诸自谷倡修,四年训导曹焕续成之,生员胡凤翔、监生吴相旃董其役,知县王明记。

《采访册》

崇圣祠在尊经阁左,邑人鲍里建,后裔世葺。旧志

名宦祠在棂星门左。旧志

乡贤祠在棂星门右。旧志

忠义孝弟祠在大成殿右。旧志

节孝祠旧在文庙左,移建尊经阁右,知县余士依有记。嘉庆二年本祠后裔重建。

《采访册》

文昌祠在大成殿右,明教谕傅以智建。本朝乾隆十五年训导李之敦修。《采访册



明伦堂在大成殿后。明弘治中知县孙珍建,崇祯中知县叶重光修。本朝乾隆八年,拔贡程丙

然、岁贡于士位、庠生吴等倡修,嘉庆二年朱、仙二姓合修,有碑记。后为尊经阁,明末



。康熙十八年知县马光重建,后徐姓复修。乾隆五十四年,知县张瑗、教谕王家杞倡建。《

采访册》
射圃本国清寺废址,后为豪民所占,署县事胡子亚清复之。又买吴仁伍

空地益焉,教谕王记,今废。旧志

教谕署在明伦堂左。儒学大门系明义民杨廷贵建造,裔孙善鸾重修,嘉庆四年杨裔承修。《采访册》

训导署在明伦堂右。
学官复设教谕一人,训导一人。弟子员额详见前。


祭器书籍学田详县志


书院附

凤山书院在射圃前,一名明德书院。明正德中,知县王时正建。嘉靖中,署县事胡子亚、训

导王重修。隆庆中,知县徐一建楼五楹。今废。旧志

谢侯书院在关帝庙右遗爱堂。明崇祯八年知县谢绍芳建,并置田十亩为诸生会课之费。其

地今为西察院。《采访册》

西津书院在西津桥东浒。康熙十六年,知县马光因凤山书院久废,改建于此,制度轩敞,设



学先儒位,置田六亩六分。时里排未革,庠士施自珍等襄建芜关仓廒役竣,复同庠士洪大受

力成之。后知县陈主策复置田三号共六亩四分八厘,及理学会俱各输有田地,为膏火修葺之

资。县旧志

社学凡二所:一在城东北,明隆庆中知县徐一建。一在西街,万历中知县叶之盛建,今为

曾侯祠。旧志


旌德县

县学在县治东。大成殿三楹,左右两庑共十八楹。前为庙门,又前为棂星门,门外为泮池



宋初学在县东尉廨间,崇宁元年县令严适建。宣和中毁于兵,绍兴十三年县令赵伯杰重建,

东移十步许。乾道初县令齐庆胄拓之,教授徐锐记。淳熙间县令沈作霖,绍熙间县令李瞻,

嘉定间县令秦、方,嘉熙间县令赵时燧,相继修葺。德间又毁于兵。元至元十四年,

县尹葛师亮命主簿汪必成重建。十八年县尹单执中,二十八年县尹郝弼继修之。三十年县尹

刘瑞,元贞中县尹王贞重修,寻圮。至元中县尹刘性重建,至正九年达鲁花赤亦怜真、县尹

榻宝宝共修,教谕许道传记。末年毁。明洪武三年知县朱铎创建,永乐中知县谭青加修,正

统三年县丞陈贤重建,十一年知县冯本加修,景泰四年知县曹祥,成化初知县彭贤、尹清继

修。嘉靖十年,知县柳应阳徙而稍北,同知叶尚文续修。万历三年知县秦文捷改建,七年知

县卢洪春续修,宣城沈懋学记。二十六年雨坏,知县苏宇庶重修,崇祯末尽毁于兵。

国朝顺治二年,徽宁道张文衡、教谕吴邦俊各捐助创建。后徽宁道郝璧、袁仲魁、孙登第、

田伟抱,知县李滋发、周一熊、王融,教谕毛元策,训导卞日郅、刘完人、刘其液相继修葺

。康熙四十年,知县夏文炳以学宫地势卑下,将明伦堂旧址,并割县署地改建,自为记。雍

正十年,知县纪咸建泮池上石桥及门外左右“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二坊,并照墙一堵



有记。乾隆八年,生员方璧捐资,自正殿两庑以及门墙牌坊概行缮葺,命其子郡庠生蛟督工

蒇事,学院观保,知县苏一圻并有记。参订府县旧志。嘉庆十年,

附贡生朱则汉、朱则

偕弟侄等二十五人呈请修造,捐银二万四千两有奇,殿基加高一尺,脊高五丈六尺,瓦覆以

瓷,柱易以石,两庑戟门棂星门泮池石坊皆新之,规模视旧增壮。知府鲁铨记。

《学册》

崇圣祠在教谕署东。国初巡按卫贞元捐资建于正殿东。康熙四十年移学宫,祠亦重建。乾隆

九年徙今所。大殿仪门、大门各三楹,生员方然遵父禄遗命捐建,知县苏一圻记旧志。

嘉庆十年附贡生朱则汉等捐修,祠基移前七尺,增高四尺,间架檐楹焕然宏整。

《学册》

名宦祠在戟门左。康熙四十年重建,乾隆九年复修旧志。嘉庆十

年朱则汉等修建。《学册》

乡贤祠在戟门右,原名“企德”,一曰“崇德”,进士梅鹗有记。修建并同名宦祠旧志。嘉庆十年朱则汉等修建。

忠义孝弟祠雍正元年诏建学宫内,在明伦堂之南。乾隆十一年改建明伦堂西。

县旧志

节孝祠雍正元年诏建学宫外,在云路门东。县旧志

文昌阁在学东石垄上。明嘉靖三十七年知县李调元倡捐创建。后圮,万历四十四年教谕夏



鼎重建。国朝顺治三年,推官署县事杨光溥、知县王融、教谕毛元策、训导刘完人等复劝捐

重建。雍正间尽圮,乾隆十年合邑绅士即废址鼎新,累甓建塔五层,遂改名奎文塔。旧志

魁星楼在云路门之上,高楼飞观,仿古制规形图式。乾隆九年生员方然遵其父禄遗命,捐资

新建。县旧志

明伦堂在大成殿东,原名讲堂。宋乾道中县令齐庆胄重建,改为“言仁堂”。嘉定中县令方

改今名。明万历三年知县秦文捷改建,自正殿西迁正殿后,崇祯末尽圮。国朝顺治二年,

徽宁道张文衡、教谕吴邦俊重建。康熙四十年知县夏文炳徙今所。东为尊经阁,原名云章阁

,宋嘉熙四年县令赵时燧、典史吴应中建。元元贞间,县尹王贞重建,改今名。后圮。乾隆

八年合邑捐建,移奉文昌神像,春秋致祭如制。堂之左右为“博文”、“约礼”二斋,前为

礼门,又前为大门,即云路门,后为文会堂。《旧志》。乾隆五十八九年

间,倾圮已尽。嘉庆十

年,朱绍训堂为光为显后裔,公捐修造,升高四尺,改用石柱瓷瓦。又于堂西增建书屋六间

,庖厨一所,为课士地,共糜白金二千八百两有奇。《学册》

射圃在学东北。旧有敬一亭、会友堂、号房、膳堂,今并废。旧志

教谕署在明伦堂后,旧在文会堂东。顺治十三年教谕毛元策修,康熙四十年教谕张孝扬移建

今所。旧志

训导署在奎文塔右,旧在文会堂西。乾隆十一年移建今所。旧志


学官复设教谕一人,训导一人。弟子员额详见前。


祭器书籍学田详县志


书院附


旌阳书院在小东门内,即兵备道署废址,一曰义学。乾隆二年知县纪咸建正厅三楹,后楼三

楹,左右配房各一楹,二门。内左右厢房各三楹,二门。左右房各一楹,大门左右房各二楹

,中为易简室基九亩。旧志

太学书院在学西。明监生姚天泽、宋元勋、郭宗琏买民地建。后圮。本朝康熙三十五年贡监

生重建旧志。今名“储英书院”。
毓文书院在县南五十里洋山,

职贡谭子文建。《采访册》

社学凡四所:二在城东招坊,一在旧察院旁,一在北门外。俱明洪武中知县赵约礼建,今并

废。旧志


太平县

县学在县治东。大成殿三楹,左右两庑共几楹。前为庙门,又前为棂星门。宋初学在县治西

,嘉中县令孙觉徙建今所。绍兴中县令蔡栌、隆兴中县令钱桢增葺,淳熙中,县令莫



县前民居蔽塞,建门楼面迎山水之秀,倪思为记。乾道初县令陈汝贤重修,吕广问记。庆元

中县令柳拓之。元至正中县尹李诚重建。明洪武三年知县李简,十五年知县齐景达继修。

正统三年督学御史彭勖命知县张增建,学制始备。六年知县蒋忠,弘治七年知县张瀚再拓

新之,乐安谢绶记。正德十年知县杨良臣复拓前基,易棂星门以石。十五年知县朱守为又大

葺之,增置祭器,易今斋名。嘉靖中尽圮,三十年乡士夫侍御崔涯,给谏周怡倡建,教谕王

佳士凿泮池。万历五年知县张廷榜重修,尚书毕锵记。天启间渐圮,教谕龚立本重修记石。



国朝顺治五年,教谕虞敬倡建泮池上石桥。康熙二年知县陈恭、教谕袁澄、训导董云申重

新之,陈恭自为记。二十年知县王邻因宫墙隘狭,市地拓垣,广旧址十之七三。十一年知县

张进捐修,雍正元年知县陈永宗、教谕汪席珍、训导黄昌俨劝捐重修,督学姚三辰、知

府黄叔琪并有记。旧志

崇圣祠在大成殿西。旧志

名宦祠在大成门左。旧志

乡贤祠在大成门右。旧志

忠义孝弟祠在学宫东,雍正二年敕建。旧志

节孝祠在学宫东,察院西,雍正二年敕建。旧志

文昌楼在明伦堂前,乾隆十二年建。旧志

明伦堂在大成殿右。顺治间教谕袁澄,训导赵君访建。乾隆十二年知县杨大倡捐重建,知

府宋记。东西为“成德”、“达材”二斋,前为礼门,又前为大门,又

前为东西二坊。旧志

射圃在天都书院右。旧志

教谕署在明伦堂后旧志。乾隆五十九年教谕俞怀祖劝输修整。《学册》

训导署在明伦堂后旧志,嘉庆元年训导王借俸兴修。《

学册》
学官复设教谕一人,训导一人。弟子员额详见前。


祭器书籍学田详县志


书院附

天都书院在县治南里许。正堂三楹,后堂三楹,两廊各五楹,门三楹。原为开福寺废址,明

嘉靖中知县邱振建。初名文峰书院。二十二年知县刘元凯修葺,更今名。后圮,万历五年知

县张廷榜重建,主事萧良干记。七年改为迎恩公馆,知县潘应化复之,邑人焦文臣记。明末

复圮。

国朝顺治八年,知县陈善政重建。中为讲堂,前为凌云阁,今尽圮。存地九亩零,召附近

居民耕种交租旧志。乾隆甲申,李峰倡修太学馆,在县治西,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