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志


我适游昭亭,林中骑白鹿。时趋资深堂,遇君亦休沐。”《舆地纪胜》



平云阁郭祥正《赋平云阁》诗:“宣城多名山,诗人旧经历。独无平云篇,疑怯

作者敌。”《舆地纪胜》

秋水阁郭祥正《题秋水阁》诗:“偶登秋水阁,静吟秋水篇。白云散林麦,苍山

落檐前。”同上

列岫亭郭祥正《列岫亭》诗:“谢公遣句惜埋沉,更作新亭一百寻。宿霭拥山眉

敛翠,夕阳浮水带横金。”同上

古宛陵郡坊在府治西,乾隆年间废。《采访册》

片云石在敬亭山麓,里人尤复摹“片云”二字。《乾隆县志》

西园宋时邑人林宋放陪郡守游此时,从者汪珍、倪应渊等十九人,以“飞盖游西

园”为韵,并有诗。《乾隆府志》

耕坞一名望稔亭。耕坞,淳熙中,陈侯置。尝于此,佣工种禾麦,以候农时之

早晚,且

结茆为小亭,扁曰“望稔”。又别置竹篱茅舍,今存。《方舆胜览》。望

稔亭,旧志云“耕坞”,在城北。《乾隆府志》

隐岩在府治,有假山《舆地纪胜》,旧小亭曰“望仓”。郡侯

于此察廪人出纳,后好

事者植竹其旁,号“翠葆”。淳熙中,陈侯叠石为假山,中刳为曲径,以通幽步,号“

隐岩”。其小亭扁曰“揖青”。《方舆胜览》

柏枧飞桥城东南七十里,柏枧山下,跨岫为梁。宋淳熙中,梅文明鸠族人建。明

洪武中,

梅清四修。万历中,梅振祚改建,高广构亭其上,凡七楹,郡守罗汝芳题曰“引虹”。由此

而曰谷口,曰临流,曰流华,曰云生处,曰奇甚,题石殆遍。更进为仙人岩,为伞骨庵,皆

奇迹也,互见山川。《乾隆府志》

钟鼓潭柏枧山中,由谷口桥进二里许,石潭冲击,响如钟鼓,日丽风清,声逾宏

亮。同上

大圣古洞葛家冲,怪石岈,高厂深邃,东西南列三门,上为七当山,柏枧绝顶

也。同上

笔架石城东南华阳山,石高数仞,下有珠泉环绕。同上

鉴止即东池之支流,傍植翠木,扶疏可爱。陈侯始创,略酌于此,可憩息。《方舆胜览

》。按:旧府志作鉴池,《宣城县志》作鉴,盖止池声相似。故传写各异,今

从其初作止。

曲水堂一名叙情堂。叙情,在宣城堂后庑。绍兴元年,赵侯师垂以东

池水注于此,遇宴客,流

觞饮之,今扁曰“曲水”。《方舆胜览》。曲水堂初名叙情堂,尝引东池

水注堂下,流觞宴客,因改名。《乾隆府志》

五桥刘震孙长卿,号朔斋。知宛陵日,吴毅夫潜丞相方闲居,刘日陪五桥之游,

奉之亦甚

至。尝携具开宴,自撰乐语一联云:“入则孔明,初则元亮,副平生自计之心;兄为东坡,

弟为栾城,无晚岁相逢之恨。”毅夫大为击节。刘后以召还,吴饯之郊外,刘赋《摸鱼儿》

以词为别,末云:“怕绿野堂边,刘郎去后,谁伴老裴度。”毅夫为之挥泪,继遣一价追和

此词,并以小奁侑之,送数十里,启之精金百星也。前辈怜才赏音如此,近世所无。《齐东野语》

谶松阁在府城东旧府学中,初相地者云,百年后,松梢过阁,当有魁天下者。至

嘉定间,吴潜果大魁,因以名阁。《江南通志》。
嘉定甲戌得亚魁汪介,丁丑大魁吴清,因建是阁,又名松连阁。又有时观阁,在谶松阁南。

《乾隆府志》

翠寒楼嘉定己卯,洪侯建。其下为露香阁,年深颓圮。淳辛丑,颜侯颐中

更造
,改为观政堂。嘱南厅邹梦得为之记,具载本末,仍移露香额于虚舟荷池之上。《嘉靖府志》

济美堂一名靖庆堂,靖庆堂乃府治中之堂也。绍定癸巳,汪侯绎鼎新之,其

父义端尝守兹土

,故名曰“济美”。明年,袁侯君儒以郡圃陆峰堂旧扁易之,至嘉禧庚子,杜侯范更今名。

同上

按:《乾隆府志》作汪侯铎,但考《职官表》中作汪绎,乃知旧志字

误,今仍从作绎。

望仙亭其名尚矣,亭废乃其址为都厅。至绍定戌子,潘侯始复其旧刻、前人

题咏于其上。同上

按:此亭亦在府治内,旧志均未详其处。

琴清堂宋嘉禧令黄元直建。《乾隆府志》

忠勤楼在府南门宕吴氏村口。宋景定间,吴渊置楼于丞相第中。御书“忠勤楼”

三字额赠之,今祀吴柔胜、吴渊、吴潜三公于其上。府志云,明万历初改建。《

江南通志》。
按:旧府志皆云明改建于此,上层又名三公台。《江南通志》所引,盖取此义而文异耳



文昌宫城北澄江亭侧,郡人汤应隆、震隆改建,别有道院,以居守者。又为堂,祀

正肃吴公

及其子参政庄敏公、丞相许国公,今仅存废址。《乾隆府志》

敬亭一名昭亭,在府北十里敬亭山。《江南通志》。在敬亭

山麓,今废,石坊存同上。
按:旧府志皆作昭亭,不知此亭因敬亭山得名,其名昭亭,盖亦宋时避讳而改耳。

仙溪在折山,相传昔有奚氏女浣纱不返,家人索之,但见溪流清异常,以为仙去

,故名。《宣城县志》

古州学大东门外,古青郊地。旧州学建此,后屡为山水所败,改建城内。《乾隆府志》

石头浦在县北二十里,旧经引《方舆记》:宛陵石头浦遗迹存焉。旁有山,石

壁嵌峻,

下临溪流,泓澄可爱,是为峡石山。《嘉定宣城志》。石头浦附在峡按:旧本作陕,今据诸志改正。石山。《洪武宣城志》

奉真堂在圃西南,堂内有小池,泓深莫测。《方舆胜览》



〔元〕
参云亭在叠嶂东,贡奎有诗。《乾隆府志》



彰教寺创建所在亡考。邑人贡师泰有《和陈公辅游彰教寺》诗云:“春风延客为

开关,天

雨空花紫翠间。欲向云中问鸡犬,苍苍松柏暗丁山。”汪泽民诗云:“春来游戏日相关,带

雨看花紫翠间。闲读唐碑访遗迹,石麟残缺卧丁山。”自注:魏王徐知证墓在焉,今丁山在

郡城西南隅。同上

南湖书塾在府城东六十里南湖。贡氏《萃美集》云:元广陵侯浚置,张养浩诸

人题咏。《江南通志》

书堂寺邑人何儒行有《从硖石归访书堂寺》诗:“为寻丞相迹,引到野僧家。”

创建未详。《乾隆府志》

南水门在城东南五十步元妙观之东,俗传开此门不利,遂废,惟存斗门以泄水。

《洪武宣城志》


〔明〕
落叶桥在城北兴国寺前,明相传洪武过此,适一叶吹落

,因以名桥。

凝虚院在玄妙观西偏,张邋遢曾居此。

税课司在阳德门内街南。洪武知府胡乾建,设大使,掌甲兵吏各一人,巡捕八

人。凡商

侩屠市皆有常税,以时权之而输于府,民间贸田宅契券,请司铃印,以备奸伪。嘉靖辛亥,



部议请推收税亩,县官征解,用备边储,印契归县。甲子,知府罗汝芳议省冗员,奉文裁

革。其旧址嘉靖后改俞忠愍祠。

织染局在府治西街东,明初知府杨观建。成化知府刘重修,后改中察院,今为

宣州卫公

署。明初设局大使、副司吏各一人,堂长九人,络丝匠九十八人,染匠四十五人,线匠一

十五人,络纬匠九人。凡岁币有常数其赀府给之,使督其成,纳府帑上,于台使覆视,印记



贡。若朝旨有需非额造者,则府为他市以供。局自弘治后,匠户凋耗,岁币皆官为市易。嘉

靖知府屠应坤议,从局织造,遣富人贸丝,捐资有至数百金者,匠丁不娴业,陪出催值,胥

切病之,去任乃已,仍今商领织充贡。隆庆,知府钟一元议请裁革官吏,其堂长、匠户量

征丁银充价如故,匠丁银详田赋。

鱼潭河泊所府北三汊河,知府黄容祖建,设大使一人,掌记、攒典各一人。凡业

鱼有恒处

亦有额课,以时征之。其输于工部者,为生铜、熟铁、鱼线、胶、翎毛;输府则以钞,居工

部之半。初并以银折,后部议铜、铁、胶半折,翎毛全折,少易于前。嘉靖甲子,裁革鱼潭



。隆庆二年,续革南湖所,其课以府幕职司之。今改属县南湖课额,宣城五之三,建建:脱“平”字,应为建平,今郎溪县。

五之二,二所各以渔户轮充催首,征解于县课,银数详田赋。

南湖河泊所明守黄荣祖建,在府北马山埠,距府六十里。

和丰仓府治西南。初在城北门外,明天顺中,知府沈性建。弘治,知府范吉、知县

方溢移入城内春归台东北高埠上。国朝顺治八年,李日改为营房,仓废。

宛陵驿旧在北门养济院北。正统间,知府沈性建,驿丞一人,驿吏一人,廪给库

子二人,

馆夫二人,铺陈库子二人,站舡四双,水夫一百人,凡主乘传廪饩之事。嘉靖甲子,知府罗

汝芳议请裁革,事皆归县驿。址改建宋郡守文丞相祠。

清献楼谯楼南,弘治间,知府范吉以杜清献尝刺是郡建,副使冯兰记。以上《乾隆府志》

景梅亭在府城南。宋梅尧臣祠墓之左,府志云知府范吉建。《江南通志


惠廉亭郡治东北,莫详创始。或云太

守惠隆建,通判李某因旧址题曰“惠堪”,旁构小亭曰“戒弦”,又南为“退思”,并废。



洗心亭初名“守拙”,正德中,通判何宇建,郡人吴宗周记。万历甲戌,通判石

玉铭重建,名“洗心”。

式敬轩正德中,知县周廷用建,贡汝成曾读书其中,有诗。

一枝轩嘉靖初,翰林侍讲汪佃谪判宁国,居此,自为记。

东察院府治东,邑人贡钦记。堂左有射圃亭,嘉靖巡按冯恩绘秦桧为射的,自撰

《发奸亭记》。东为凤鸣台,旧名观风台,知府罗汝芳修改为察院,后废。

一合庵城北里许,三汊河口,俗名天王殿。明嘉靖中詹应鹏建,基现存。有水尖

垒石,为府治下关护沙。

古半月台明郡守罗汝芳题,今石嵌北楼壁间。以上《乾隆府志》

岩台石城南岩台山,山有石洞瀑布,古松大十围。郡守罗汝芳同大参梅守德游,

罗书“岩

台”二大字镌诗石上。“台端松抱石,岩低栖云”二句尚存,余剥蚀不

辨矣。《康熙府志》

天延阁小东门外,贡生梅鼎祚读书处。地俯青郊,颇多名咏。《乾隆府

志》
按:县志

作天逸阁,查梅鼎祚读书处为天逸阁。天延阁在小东门内,为梅清吟啸处,见《宛雅》。



梦珠泉在一峰庵后山,喷泉如珠,四时不断,庵僧用竹笕接水入厨。郡守罗汝芳题

曰“梦珠”。《康熙府志》

芥子庵城西五里,明万历中,徐笃庆建,陶望龄记,断碑现存。《乾

隆府志》

天柱阁在鳌峰东麓,郡学左侧。明万历间,推官张嘉言建。里人铨部胡国鉴诗:

“遥惊天

际跨东南,文脊霏微送远岚。桃李溪溪春色满,每从去后忆张堪。”今阁废。《

康熙府志》

半岩书屋北楼下,古柏苍天,黛色下映,居然岩谷深处。外即磴道,人拾级以登,

谓之“桧门”。《乾隆府志》

焚香处与半岩书屋接,明郡守关骥题。同上

春归台在西城内高阜,为郡人春游之所。里人明经刘仲光诗:“秋尽行春逸兴同

,春归台

上醉秋风。怪来满座桃花色,霜叶千杯入酒红。”台下有方丈名曰“小指庵”,宁镇副将

张鹏程同僧宗乐建。《康熙府志》

最高亭在敬亭山腰,天启间知县谢元珧建。《乾隆府志》

公馆久废,旧志:西门内,即张少保宅。

额珠楼城北敬亭山最高亭之上。明崇祯间,知县陈泰来建,自为诗记,刻石四壁

丹楼冠山,烂若霞举矣。《康熙府志》

圣泉正学书院堂后右檐,凿二尺许,清泉旁渗,洁洌异常,因石成

井。沈寿昌谓先儒效灵,以示蒙养之象,故名。《乾隆府志》

龙首塔正学书院左,缘荫书院建,梅守德有记。同上

龙首亭在文昌台南五十步,今废。同上

因悟庵城北三十里,明崇祯戊辰梅殷祚建。施香灯田三十亩。郡守黄梦松宿庵中

,题曰“西来精舍”。同上

四牌坊在上市街,四面题“世德、忠孝、诗伯、尚书”四额。据萧良

誉《贻徐元泰书》增。今圮。

濯缨亭在澄江亭右,张守道建,王万年有诗。《采访册》

铜井在阳坡山下,井深数丈,汲之声响如钟。《康熙府志》



茶峡荡在阳坡山下。旧产佳茶名“瑞草魁”,一名“横纹”。今为民居,不复种

茶。城内有三荡,此其一也。《乾隆府志》

啸泉城东十字路山,人鼓掌而啸,则泉涌出。同上

破城有破城桥。同上

新城在城北馆驿前,三汊河宛句合流处。同上

虎窥泉在城北敬亭山闲云庵左,游人吟咏颇多。同上

义仓一在敏应庙,久废;一在水兑仓内,今为社仓
。同上




〔国朝〕
云齐阁在府敬亭山翠云庵前,取唐李白诗“合沓与云

齐”为名。《江南通志》。

游人每宴集于此,把酒凭栏,江城在掌,诗赋不可胜载。顺治间灾,知府龚鲲重建。乾隆戊

午,知府程侯本、知县吴飞九、邑人詹上彩倡募重修。《乾隆府志》

按:“合沓与云齐”句乃谢玄晖《敬亭山》诗,《通志》以为取唐李白诗,误。

南察院府治西南,顺治甲午,宣城知县王同春重建。康熙九年,知府庄泰宏修,

今废。《乾隆府志》

勒诗石古昭亭石坊左有大磐石,姜安节题句,隶书刻其上曰:“足蹑丹梯上,

身居碧落间。天风响松顶,心与白云闲。”苔纹剥蚀,拂拭可读。

退思轩在宅东北,知县李文敏建。

丹梯亭在七贤祠之旁,康熙戊戌毁于蛟。乾隆戊午,邑人詹上彩重建。

理刑厅康熙丁未奉裁。

松筠阁城西南,阁对敬亭。松竹环绕,邑人阮尔询、孙卓、耿世际、詹日怀、袁

保鲁等会文于此,号松筠八子。梓有《松筠阁课艺》。

培风阁在鳌峰关帝庙前,郡丞郑载建。南数十步有月台,即今悠然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