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噶玛兰厅志
噶玛兰厅志
羽之属
雉。
鸠:即斑鸠也。与内地异。又有一种身绿嘴足皆红者曰金鸠,近淡水一带尤多。
燕。
鹭:即白鹭,鸾也。
鹰:眼圆性猛,雄者形小,雌者体大,一名爽鸠。
鹞:「诗义疏」:隼,鹞属也。「通志」:大如鹰,苍黑色,尾稍短。「尔雅注」谓:善捕雀,因名负雀。
雀:曹植赋:头如颗蒜,目如襞椒,跃而不步云。
鹡鸰:水鸟。郭景纯曰:鹊属也。「诗疏」:大如鷃雀,长脚,长尾,尖喙,背青赤色,腹下白,颈下黑,一名雪姑。
乌:一名老鸦。似慈乌而大,嘴腹下白,亦名鸒。「尔雅翼」:纯黑而反哺者谓慈乌,腹白不反者哺者谓之鸦。
土画眉:与内地等,但眉无白者。
鸳鸯:「尔雅」:匹鸟也。雄曰鸳,雌曰鸯。
白鹇:「逸雅」:白雗也。「尔雅注」:江东呼白雗曰白雉。
凫:似鸭而小,在水中。「诗疏」:卑脚短喙,鸟之谨厚者,不可与胡桃、木耳、豆豉同食。
布谷:「诗」:鸤鸠。「疏」:梁宋之间为击榖,一名桑鸠。「尔雅」:鸤鸠鴶鵴。「郭注」:今之布谷也。江东呼为获榖。「本草别录」:布谷亦曰谷公,北人名拨榖。「戒庵漫笔」:鸟当四、五月插秧时自呼其名。如云『郭公郭婆』。又如云『看蚕看火』。遂称为看蚕看火鸟,也称郭公鸟。
鸥:一名鹥。「南越志」:随潮上下,以三月风至乃还洲屿,颇知风雪。「禽经」:鸥,信鸟也。
长尾三娘:即练雀也。色青,光彩照人,嘴朱红,足紫,尾长尺许。「禽经」:俗名寿带鸟。「事物绀珠」:尾长而色白者又一名拖白练。
乌鹙:身黑尾长,较小于鹰,而能抟鹰及鸢鹞诸恶鸟,时集田间牛背上。
黄莺:「诗疏」:一名仓庚。「尔雅」:作商庚,即黄鹂也。
伯劳:鵙也。「尔雅注」:似鶷鹖而大。「左传」:曰伯赵氏。「诗疏」:作博劳。「易通卦验」云:夏至应阴而鸣。「禽经」:鶗鴃鸣而草衰。注:鶗鸠,伯劳也。
土鸬鹚:鸬鹚长喙,善没水取鱼,入喉即烂。兰地间有之,而不用以摸鱼。
荜雀:似雀而小,唧唧善吟,置笼中,能自来去。性畏暑,遇夏多死。
白头翁:似鹤而小,头有白点。
鹅:夜鸣应更,行有行列,善旋转其项。
海鹅:俗名南风戆,又名布袋鹅。色如家畜,伸颈高可及肩,常于海滨猎鱼,避风则入。其翎可为箭羽。
鹪鹩:「尔雅」:桃虫鹪,其雌鴱。「通志」:谓之鹪鴱,一名巧妇。生蒿木间,居藩篱上,状如黄雀而小,灰色,有斑,声如吹嘘,窠如鸡卵。土番出草,闻声则反。「本草」云:俗名黄豆。
猫头鸟:「杂俎」云:即枭也。
鸡。
鸭:「尸子」曰:野鸭为凫,家鸭为鹜,不能飞翔。
鸽:俗云:粉鸟。梵言迦逋。能认主家。张曲江谓之飞奴,取其能系足传书也。苏东坡谓之雪衣,爱其羽白之如雪也。兰硬枋一带,散生甚多。
番鸭:似鸭而大,毛有小釆,嘴脚朱色,肉粗味减,来自外洋。
水鸭:嘴颈似鸳鸯,脚短而小,水中能飞。
鸢:「尔雅翼」:其飞也翔,能搏鸡与鸟。「禽经」「风禽注」,飞翔则天大风。
五色鸟。
附考
长尾三娘,朱喙、翠翼、褐脊,釆耀相间,尾长盈尺,台人因而名之。生深山中(「釆风图考」)。
白鸠,每当风雨,舞翅盘旋。霜衣雪襟,可为近玩。或呼为洋鸽,云自咬■〈口留〉吧来者。初开台时,一双不下二十金。近饲养将雏者多,价不及十分之一(「使槎录」)。
白鸠,能知气候,每交一时,即连鸣数声(「台湾纪略」)。
绿鸠,绀嘴碧尾,艳深鹦鹉;惟不善鸣,逊白鸠(同上)。
乌鹙,似八哥而通体皆黑,喙如锥,尾长,飞最疾;鸣如黄莺,善作百鸟声,夜则随更递唤。能搏鹰鹯,遇诸恶鸟飞空中,则窜喙其胸胁。鹰鹯飞较迟,爪不能及,负痛飞鸣而去。宿处恶鸟不敢近(「釆风图考」)。
番荜,形似燕,背淡黑色,腹下色黄。尾长,飞则鸣,行则摇,类鹡鸰(「诸罗志」)。
番鸭,大如鹅,足微细;两颊红如鸡冠,雄者色更赤;畜之飞去。人每载入内地,然■〈徙,衤代彳〉唼唼,无足供玩(「釆风图考」)。
五色鸟,出柑仔潭,大小不一,数十为群,啁啾互答,巧啭如戏(「东游草」「诗注」)。
鳞之属
鲤:「埤雅」:鲤三十六鳞,合六六之数。
鲈:「正字通」:巨口细鳞,似鳜,长数寸,有四鳃,俗呼四鳃鱼。
午鱼:鲈别种,身圆而厚,味差于鲈。台地九月、十月之交有之。
鮸:俗呼敏鱼,似鲈而大。肉粗,重至二十余觔。「雨航杂录」:鮸,「乐清志」所谓鳘鱼是也。「宁波志」:小者曰鮸姑。
交力:一呼交腊,状如鲤而较扁,大可重四、五觔。
红鱼:有二种,大者满尺,俗呼红头鱼。泉州谓之捺润鱼。其二、三寸许者俗呼红鱼仔,泉州谓之红娘鱼。来自广东甲子港,一名甲子鱼。
乌鱼:鲻鱼也。「本草」作乌鱼。产于溪池者曰溪乌、池乌,产于海者曰海乌。台地冬港俱有。冬至前到,味甘嫩;冬至后散子回头,则瘦而味淡。其子整片下盐,以石压之,晒干,可焙为酒品。
魽:一名青魽,长可尺余。
贴沙:附沙而行,上紫下白,有细鳞,两口相比,即比目鱼也。「尔雅」曰鲽,「吴都赋」曰■〈鱼介〉,「上林赋」曰魼,「北户录」曰鳒,皆一物而异名。又「尔雅」「鲽注」:江东呼为王余鱼,以其底无甚肉也。「岭表录异」云:南人谓之鞋屉鱼,江淮谓之拖沙鱼,鞋屉或作鞋底,故呼为鞋底鱼。
扁鱼:形似贴沙而薄,晒干味香美,鲜食亦佳。俗呼涂剃。按「埤雅」:青鳊,细鳞、缩项、阔腹,盖即「诗」所谓鲂鱼也。
红沙:皮红如涂朱,鳞细。泉州呼为髺鱼。
青鳞:大如拇指,长五、六寸,色青鳞厚。「彰化志」作青鱼,云一名青狮。按青狮疑即青鲭、青鰶之讹。「本草」:青亦作鲭,大者名■〈鱼娄〉鱼。「正字通」:鲭形似鲩,青色,即青鱼,俗呼乌鰡。「雨航杂录」:青鰶鱼,冬月肥美。按此即青鱼也。
麻虱目:状类鲻,鳞细。夏秋盛出,台以为贵品,云郑经所嗜者。
沙梭:长尺许,状如织梭,肉丰骨脆。
鳁:可腌作鲑。「本草」:沙鳁也。
狮刀:即刀鱼。「尔雅」:鮤鱴刀。注:今之鮆鱼也。「养鱼经」:鮆鱼狭薄而首大,其形如刀。「雨航杂录」:鮆鱼即刀鱼,一名魮,腹背似刀,又名■〈制上鱼下〉。「文字集韵」:■〈制上鱼下〉,亦作鰶。
乌颊:身短阔,其颊乌,故名。
锁甲鱼:鳞硬如甲,去皮方可食。
荷包鱼:以形名。
鲡鱼:涧溪中鱼之最恶者,引子游水,众鱼不敢犯。
狗母鱼:身圆,黑赤色,长尺余,有细刺,鱼之粗劣者。
饲子鱼:无细骨,可和饭以饲幼子。
龙尖:口尖,身丰,味甘而脆美,晒干可敌红花鲞。
鹦哥鱼:状如鲤而阔,色绿,嘴尖而句曲,似莺哥,故名。
四齿鱼:「彰化志」有三牙鱼。此云四齿,皆就其齿数而名之也。
梳齿:亦以齿名。
黄翅:状如乌颊,肉细而味清,以翅黄名之。
牛尾鱼:以形名。
黄爵:身薄而多小刺。「漳州志」以为黄雀所化。
交网:有乌、赤二种。
含西:身扁色白。
刺圭:「郡志」作刺圭糍鱼,色黑而唇厚。
乌蒙。
花身:细鳞,体有斑文。
青箭:色青,口尖如竹箭,有细鳞。
海蛎:头大皮黑而鳞细。
鲢鱼:种出江西,粥鱼苗养于池中。「正字通」:鲢之美在腹。「山堂肆考」:鱮鱼似鲂而长,北土呼为白鱮,徐州人谓之鲢。
草鱼:「养鱼经」:鳝谓之草鱼,食草而易长。「本草纲目」:鳝性舒缓,故曰■〈鱼爰〉鱼。
金梭,鳞细。
鲫鱼:「本草」一名鲋。凡鱼属火,惟鲫属土,有调胃之功,池泽皆有之,独兰地鲫鱼无不烂额者。
田鸽。
飞乌:色青,有翅能飞。「尔雅翼」云:文鳐鱼出海南,一名飞鱼,群飞水上,海人候之,当有大风。
■〈鱼桀〉鱼:出淡、兰一带,近内山者尤多。土人呼国姓鱼,谓郑成功至台始有之。
贾鱼。
金鱼:朱鱼也。其尾如虾,初生身黑,渐乃变红、或白,亦有红黑斑色相间者。养之盆中,以供玩赏。「山堂肆考」:金鱼体如金,一名火鱼。「正字通」:金鱼,吉安有一身具五色者,曰手巾鱼。
斗鱼:状如指,长二、三寸,有花文,红绿相间,尾鲜红有黄点,善斗。泉州呼为丁斑,忌与朱鱼同盆。
——以上有鳞。
鲇:即鳒也,溪涧皆有之。青色,有涎沫,无鳞;一名鰋。「尔雅」「鲇注」:别名鳀。「埤雅」:鰋,额白鱼也,一名鲇。身圆性偃。按「尔雅」分鰋、鲇为二鱼。孙炎曰:鰋一名鲇,「埤雅」从其说,今合为一。
鲳鱼:身扁而锐,无鳞。紫白色者为佳。「四明志」:鲳鱼一名锵鱼,状若锵刀。「升庵外集」作■〈鱼仓〉鱼。「事物绀珠」作■〈鱼仓〉鱼。「山堂肆考」一名昌侯鱼,以其与诸鱼匹,如娼然,故名。又有一种黑色细鳞曰乌鲳,昧颇逊。
鳗鱼:「埤雅」:鳗有雄无雌,以形漫于醴鱼,而生子皆附鳢之鬐鬣而生,故谓之鳗鲡。台有乌、白二种。乌者为上,无鳞甲,白腹有涎,似鳝而大。又溪有芦鳗,赤黑色,大者十余斤,以食芦苇,故曰芦鳗。又溪鳗肉粗而刺硬。「本草」云:海鳗鲡一名慈鳗鲡,一名狗鱼。
芦鳗、海鳗:俱见上。
银鱼:细小白色,软骨无鳞。「正字通」:银鱼似脍残鱼,海中出者曰龙头鱼。福州一种曰水晶鱼。「杜诗」: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长。注家谓即银鱼也。
鳝鱼:「山堂肆考」:鳝似鱛而长,无鳞有涎,黄色,俗呼黄鳝。
鲨鱼:此海鲨也。与「诗」『鲿鲨』、「尔雅」『鲨鮀』之小鱼者别。「图经」名鲛鱼,多食损目,大而长喙如锯者曰胡鲨。「述异记」:鲛人之室,泣而出珠,即此。小而皮粗老曰白鲨,有双髺者曰双髺鲨。凡鲨之美在翅,有一种皮上有黑白圈文相间者曰龙文鲨,其翅尤美。
釭鱼:形圆如扇,无鳞,色紫黑,口在腹中,尾长于身。有二种:黄釭大而肉粗,燕釭小而肉嫩。「兴化志」:魟鱼头圆秃如燕,身圆扁如簸箕,尾圆长如牛尾。以其首似燕,故名燕釭鱼。以其尾言,故又名牛尾鱼。「雨航杂录」:魟或作■〈鱼共〉。「文选」:所谓■〈鱼贯〉鱼也。今俗或误作为「鲂」,非。
遍身鱼:身有花点。
墨鱼:「本草」名乌贼,俗名墨贼。「海物异名记」:足在口,缩喙在腹,噏波噀墨,迷射水族。「埤雅」:每遇大风,辄噀墨周波以卫,身中有骨如小舟,名海螵蛸。
「正字通」又名含墨。
章鱼:一名章拒。「稗谈」:大者名石拒,居石穴中。人取之,能以脚粘石拒人,盖即昌黎所谓章举。其身圆,其首八脚缩聚,当中有口,胸上有窝如臼,历历成章;囊中有黑膏及黄膏。行则手足向下、身向上,高举而疾游者。
琐管:身圆直如锁管,首有小骨,即鲛鱼。插入管中如锁须,味甘脆。郭璞「江赋」:璅蛣腹蟹。「山堂肆考」:一名海镜,似蚌。腹下有小蟹为琐蛣,求食蟹,或不至,则死。「兴化志」谓之净瓶鱼。
鰇鱼:状如乌鲗而大,肉厚味甘美,晒干鲜食俱佳。
波浪:青身,小尾。
竹枝:口尖,身长。
花魿:斑点如花。
金钱:状如花魿而体薄多刺。
花辉。
鱦鱼:色青,体圆而短,味极腥臊,麦秋时出。
泥鱛:俗谓之鳅鱼。庄子:食之以委蛇。郭象注:委蛇,泥鱛。「本草」:一名泥鳅,一名鳛鱼。
泥龙:状如箭,生海泥中,身长有暗刺。
白腹:无鳞,味淡,色白,二、三月间,天日晴霁最盛。
涂鳅:似鳝而身肥短,多涎,难握。
涂虱:头扁,身微圆黑,长五、六寸,生涂窟中。
沙蚕:一名龙肠,生海泊泥涂中。形如蚕,中有沙,味甚甘美,晒干焙食特佳。
鮡鱼:生海岛泥涂中,大如指,善跳。俗呼花鮡,以身有花白点也。
马鲛:骨软无鳞。「四明志」:马鲛,形似鳙,肤似鲳,黑斑,最腥,一曰社交鱼。以其交社而生也。「事物原始」:马鲛色白如雪,俗名摆锡鲛,其小者名青箭。
白带鱼:身薄而长,其形如带,有涎而粉,入夜有光。
虎鱼:状如虎头,巨口无鳞,长不盈尺,肉软而美。
苦碨:头大,身尖。
苦蚝。
■〈鱼宅〉:水母也。一名石镜,一名鲊。「岭表录异」:广州谓之水母,闽谓之鮀。「北户录」:一名石镜。「博物志」:名蚱鱼。郭景纯「江赋」:水母目虾。注引「南越志」云:鮀无耳目,不知避人,常有虾依值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又「山堂肆考」:水母大如盘,形似白棉絮,以明矾腌之,久则渐渐如纸,俗呼白皮纸,江浙呼海折皮。
——以上无鳞。
海翁:即海鱛,大能吞舟,黑如牛背,浮水面则大风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