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兰厅志

  月下香:叶似鹿葱,丛生。细嫩而长,中吐一茎,可数十蕊。开自下而上,色白,其花至夜香愈烈。

  番瑞香:蔓生,花微绿,有尖瓣、圆瓣二种,一簇数十蕊。夏月盛开,香甚清远。亦有木本而名瑞香者,乃庐山僧所谓睡香也。

  番花:「台海釆风图考」:即贝多罗,其叶即梵僧用以写经者。「使槎录」云:花如小酒杯,六瓣,皆左纽,白色,近蕊则黄,有香甚缛,落地数日朵朵鲜芬不败。「府志」花部既收番花,又载贝多罗,何也?

  鹿葱:即萱草,一名萱花。五月抽茎,开花六出四垂,色黄,晒干可作蔬,泉人以为金针菜。

  喷雪:花细白如雪,「通志」名泼雪,植之盆中可供玩。

  昙花:即优钵昙花,草本。种出西域,有红、白二种,状若荷花。

  鸡冠花:有红、白、紫、黄及红、白相间诸种,高五、六尺。有穗尖者,有平如鸡冠者,有团栾如一朵者,有高仅盈尺者;又有正干一花独大、旁小枝错出环拱,俗名百鸟朝凤。

  老来娇:一名雁来红。干紫,直上,高六、七尺。

  一丈红。

  素馨花:蔓生,花白而蕊小,清香异常,一名山素香。香亚茉莉。

  翦绒:丛生,高尺许,花开色紫,如缬锦,名锦竹,一名石花竹。茎柔而花淡红,傍如翦刻者,名翦春罗。红、紫、黑、白诸色间杂者,名洛阳锦。

  绣球:藤本色白,一花众蕊,圆凑如毯。

  番绣球:蔓生,叶厚可一钱,花色白,底瓣似通草。心微红而坚,明亮如矾。

  莿球:身多莿,花黄似菊而小,台谓之消息花,又名牛角花。以其花莿相偶如牛角也。

  百日红。

  山栀:即檐卜,俗名山栀,一名黄栀。花色白,心黄、味香而不结实。

  蓼花:生水涯。

  七里香:木本,一名山柑,花丛生如柑,叶似珠兰。花五出,色白,香气浓郁越数十武。六月结实,大如豆,末尖先绿、后红,一枝排比数十如绯珠,能辟烟瘴。所种之地蝇蚋不生,台产也。

  茶花:来自日本,种类甚多。有牡丹红、荷兰白、丽春红。又有一种名水红。金钱,则花稍细如金钱。又如一蕊而红白相间者,名秋色平分。

  丝棉花。

  水仙:有单叶、百叶二种,皆海舶自漳州、苏州转售而来者。

  附考

  台地少寒多燠,花开无节。惟菊至冬乃盛开至二月。苏子瞻在海南,以十一月之望,与客泛菊,作重九会,有云:岭南地暖,百卉造作无时,而菊独后开。考其理,菊性介烈,不与百卉并盛衰也(「赤嵌笔谈」)。

  莿球花,本高数尺,有莿,土人植以为篱。秋冬间黄花如小铃,细攒如绒。每露气晨流,芬芳袭人。结子似豆有荚,其叶秀整相次,根可染绛。一名番苏木(「釆风图考」)。

  消息花,即刺球,色黄,形如治耳器。孙元衡九日诗:『黄菊难寻处士家,也无枫叶受霜华。海东秋思知多少,为问墙边消息花』(「赤嵌集」)。

  午时梅,色红,午开、子落。孙元衡诗:『葵叶梅英并可夸,枝枝绛雪受风斜。道人不语先天事,开落从前子午花』(同上)。

  茉莉,最易栽植。番茉莉较大,种自柬埔寨来。花径寸,百余瓣,早晚街头有连十余蕊签成一枝,有连数十蕊为一串。买置床榻,殊有妙香(「赤嵌笔谈」)。

  番茉莉,一花千片,望之似菊;既放,可得三日观,不似内地茉莉朝开暮落,然香亦少逊焉(「稗海纪游」)。

  三友花,土称番茉莉,又称番栀子,或称叶上花。孙元衡诗:『争迎春色耐秋寒,开向人间岁月宽。嫩蕊澹烟笼木笔(蕊似木笔而小),细香清露滴金盘。绣成翠叶为纹巧(叶有纹如绣),蒂并丛花当友看(一枝必三、四朵,若相友然)。日日呼童阶下扫,浓阴恰覆曲栏杆』(同上)。

  蝴蝶花,草本,若蝶状,色黄,上有赤色细点。阔叶,秋分时种。花花为朵,共簇一蕊。蕊如莲房,色如退红。出温州。或云即射干也(参「草木谱」、「杂俎」、「农圃六书」)。

  金丝蝴蝶花,黄片红点,拳曲多须,似蛱蝶,趁人之致。孙元衡诗:『流宕春光烂漫枝,翩翻似醉更疑痴。家家一树锦蝴蝶,是梦是花人不知(「赤嵌集」)。

  昙花,一枝数十蕊,一蕊长七、八寸。花六出,外紫内白,颇似莲花。亦有白色者,摘置几案间,经时略不损坏,花蕊仍然开放,是一异种。叶藂生如带,阔五寸许,傍生方莚着花,高五尺许,花色纯紫。僧家言是西方小种。孙元衡诗:『一丛优钵昙花好,移得西天小本来。日色烟光浮紫气,凌空谁为筑瑶台』(「使槎录」)。

  昙花,即优钵罗花,草本,种出西域,有紫、白二种,青叶丛生。或一年数花,或数年不花。悬茎包裹,状若荷蕊,中攒十八朵,每一日开一朵。梵剎多植之,取十八罗汉之义也。范浣浦侍御有诗云:『一茎数蕊尽丛生,粉晕檀心画不成。净态雪花堪比洁,幽香莲叶与同清。已蠲秾艳消尘劫,应散诸天入梵声。传是西方来小种,净因我亦未忘情』(「釆风图考」)。

  「本草」:无花果,一名映日果,即广中所谓优昙钵,及波斯所谓阿驲也(「庶物异名疏」)。

  木兰花,如粟,澹黄,芳似朱兰。树本,大者围数尺,名树兰。孙元衡诗:『香溢珠兰畹,黄先月桂丛』(「使槎录」)。

  美人蕉,花红、黄二种。黄者尤芳鲜可爱,四时不绝(按此为美人蕉,盖小种),有高丈余者(按此为甘蕉,种大体肥)。子坚黑,或作小念珠。蕉有芭蕉、金蕉。芭蕉不结子,金蕉(按即甘蕉)花如莲,色紫,不鲜。每花结子一梳(按美人蕉有黑子而不结果,甘蕉结子一梳,即芭蕉果,土人所谓弓蕉也),名蕉果(「釆风图考」)。

  老来娇,一名雁来红;红、紫、黄、绿相兼者,名锦西风,又名十样锦,又名锦布衲。虽非花而艳特甚。周子羽诗:『翔雁南来塞草秋,未霜红叶已先愁。绿珠宴罢归金谷,七尺珊瑚夜不收』(参「群芳谱」及「诗话」)。

  含笑花,五瓣,淡黄色;莺爪花,青色,形如莺爪,与含笑花俱香同菠萝(「台湾纪略」)。

  含笑花,产出广东。花如兰,常不满,若含笑然,即随凋落(「艺花谱」)。

  仙丹花,色红,一朵包百蕊,似绣球花,无香。自四月开至八月,烂漫如霞釆。种出粤东潮州之仙丹山。世传昔有黄氏女经过,遗落鬓插红瓣,后满山皆发此花,故名(「釆风图考」)。

  素馨,台产,藤与花叶颇相似,多在各社竹丛中或树下阴密处,蔓藤竹木。花洁白如雪,二三、月间开,香气清幽飞越,色不变黄,四月而歇,不似闽、广所植每月常开也(沈文开「杂记」)。

  闽中多佛桑树,枝叶如桑,惟条上勾。花房如桐花含一寸余,似重台状。亦有浅黄香(西阳杂俎)。

  佛桑一名扶桑,其叶如桑,四时长开,朝生暮陨,有朱红、澹黄二色;一名牵牛。孙元衡诗:『烧空处处佛桑燃,寒暖花魂总放颠。大海东头当晓日,丹山脚下对晴烟。眼明五月朱榴火,泪溅一春红杜鹃。粉白嫩黄相映处,遥情将向洛阳天』(「赤嵌集」)。

  水仙花,种来内地,置小盆中,排小石以树之,浸盐水以养之,未有不开花。「群芳谱」有金盏银台诸号。故范浣浦诗云:『霓裳翠羽翦吴绫,烟雾细笼弱不胜。绰有风神凌海峤,怜他冷艳斲春冰。银盘皎洁还疑雪,金醆娇娆好试灯。拟与梅花同配食,水仙王庙最相应』(参「釆风图考」)。

  十姊妹,花小而一蓓十花,故名。其色自一蓓中分红、紫、白、淡紫四色。有七朵一蓓者,名七姊妹云(「草木谱」)。

  指甲花,胡人自大秦国移植南海,五、六月开花,可染指甲,红过于凤仙(「南方草木状」)。

  密蒙花,一名水锦花。其花繁密蒙葺如簇锦,故名(「本草」)。

  七里香,山矾在也。所种之地,蝇蚋不生。辟烟瘴,每五、六月开花,繁英堆雪,浓香远闻,故世人以七里香目之。犹夫芸草之香可辟蠹,亦名七里香也。芸草之名七里香以其叶,山矾之名七里香以其花;故讹者以山矾为芸草(「台湾县志」)。

   草之属

  仙草:高五、六尺,晒干作茶,能解署毒。煮烂绞汁,去渣和粉浆再煮成冻;似石花而黑,和糖泡水,饮之甚凉。

  仙人掌:状如人掌,无叶。枝青嫩而扁厚,有刺。其汁入目,使人失明。种田畔可以止牛践,植墙头可以辟火灾。俗一名仙巴掌。

  乳草:生附地,枝细叶红,背微红,妇人少乳者,和肉煮食之,能通乳窍。或云即扁蓄。

  萍:「埤雅」:无根而浮,常与水平,故谓之萍。

  苹:苹有三种:大者名苹,中者名荇,叶皆相似。其圆而小者,即浮萍。「通雅」:苹与萍一类也。

  藻:「尔雅翼」:根生水底,叶浮水上;不若水上浮萍之无根而漂浮也。

  蒲:生于水涯,滑而温,可为席。

  齿草:枝叶高尺许,番人取其枝擦齿,久之皆黑,故名。

  鼠曲:叶似马齿苋,上有白毛而花黄。「林艾轩集」谓之暑菊,晒干可合擦为果。

  白曲草:可制曲、酿酒。

  含羞草:高四、五寸,叶生细齿如槐。挠之则垂,如含羞状,俗名小人草。

  茅:有大头茅,高与人齐,乡人取以盖屋。又一种短而细,名金丝茅,理而不乱。

  虎耳草:叶圆而绿,背紫有毛,花黄。阴湿和盐捣之,可治耳疾。

  牛唇草:以形名。

  凤尾草:「本草」名贯众,叶青绿如小鸡翅。「广雅」谓之贯节。

  荖草:即扶留藤,一名蒌藤,夹槟榔吃,根美于叶。按浮留藤即蒟。「说文」:蒟蔓生如桑椹,苗为浮留藤。左思「蜀都赋」所谓蒟酱,取其子为之。粤人夹槟榔用叶,台人憎其疏,独用藤,俗名荖藤;即蒌藤也。

  龙舌草:俗名芦荟,形如龙舌,旁有刺,液如油,妇人釆之以膏发(参「诸罗志」)。

  姑婆草。

  铙钹草。

  含铃草。

  山茭破。

  姜黄:丛生,叶似美人蕉,根似姜,取以染缯(见「釆风图考」)。

  红毛茶:草属,疑即仙草。

  附考

  荖草,蔓生,叶似田薯,枝柔而长,延绕十余丈。花类僵蚕,绿色,味辛。根为荖藤,色粉红,取切片夹槟榔食之甚香。花叶和食,根叶花味各别(「釆风图考)。

  荖藤,削皮脆如蔗,子如松蕤初吐。俗号荖花。横切小片,纹白点点如梅花,更香烈,类云南芦子。按「荖」,正韵无此字,或作蒌,亦非(「诸罗志」)。

  龙舌草,长径寸许,厚半寸,中有稠汁。闺中取以润发,实擅膏沐之长(「台湾纪略」)。

  红毛茶,黄花五瓣,叶如爪子,亦五瓣。其根如藤,刨取晒干,或遇有时气不快,熬茶饮之则愈(同上)。

  姜香,一名■〈艹述〉,一名宝鼎香。陈藏器曰:畺黄与郁金■〈艹述〉药相似。郁金味苦寒,色赤;姜黄味辛温,色黄;■〈艹述〉味苦,色青;三物不同(「本草」)。

   药之属

  沙参:一名铃儿草,似人参而体轻松白实者良。生沙地者长大,生黄土者瘦小。补阴,泻肺火。

  独活:「本草」:一名长生草,有风不动,无风反摇。又名独摇草,搜风去湿。此为山草。

  益母草:「尔雅」:荏蓷。叶似荏,茎方,花淡红,生节间。宜孕妇行瘀血、生新血。其子名茺蔚,功用略同。

  ■〈艹稀〉莶草:有三种。南方一种曰花菜,去风湿。捣汁与甘草、生地熬膏、炼蜜酒调服尤妙。

  艾:「尔雅翼」云:庶草治病,各有所宜。惟艾可炙百疾,宣理气血,性燥逐寒湿。

  白蒺藜:俗名三脚虎,治瘰疬。

  苍耳子:即「诗」:卷耳。一名羊负来。「尔雅郭注」:形如鼠耳。陆玑「诗疏」:子如妇人耳珰,有刺,性轻发,托散风湿。

  车前子:即「诗」:芣苜。「尔雅」曰马泻。俗名五根草。行水泻热、凉血。

  夏枯草:冬至生,夏至枯,用茎叶治瘿疬湿痹、目珠夜痛。

  扁蓄:详草属「乳草注」。一名扁竹,性通淋。

  马尾丝:有大小二种,患蛇蜂诸毒,取其根擦之立愈。

  王不留行:一名金盏银台。花如铃铎,实如灯笼,子壳五棱,行血。出竹木刺。孕妇忌之。

  咸酸草:即酸浆草,治咽喉。此为隰草。

  香附:一名雀头香,一名莎草,根调气开郁。

  薄荷:茎叶似荏而尖长,治风寒之要药。

  紫苏:气香者良,发表散寒,子与叶同功。

  泽兰:茎微方,节短,叶有毛。吴人呼香草,俗名孩儿菊,行血消水。此为芳草。

  天门冬:一名万岁藤,舄肺火、补肾水、润燥瘀。

  使君子:五瓣有棱,内仁如榧,亦可煨食,补脾杀虫,忌饮热茶作舄。

  通草:性利水,兼通乳窍,染以采色,刻花鲜明可爱。

  木通:藤有细孔,两头皆通,行水泻小肠火。

  金银花:一名忍冬,有黄、白二种,可疗疥,泻热解毒。

  风藤:状与他藤异,似木通。浸酒服之,可止风疾。

  萆薢:有黄、白二种。黄长硬,白而虚软者良。袪风湿,补下焦。

  双钩藤:「名医别录」:钩藤出建平,一名吊藤,疗小儿。双钩藤最袪风者。

  兔丝:一名凌霄,其花朝开暮落,无根,蔓延草上,子黄如黍粒,补肝肾。

  遍地锦:附地蔓生如锦毡,叶圆细而有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