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淳临安志

武帝  于朁【 隶丹阳郡】
平帝   钱唐【更名泉亭】 余杭【更名进睦】 海盐【更名展武】 富春【更名诛岁】
东汉光武 省钱唐
顺帝  海盐余杭富春【 隶吴郡(东汉郡国志)】
献帝  置临水县【 建安十六年分余杭县置】
三国吴 置新城县废新城县【 并桐庐】 余杭临水于潜【 隶吴兴郡】
西晋武帝 更名临水县为临安【 太康元年(宋书)】
东晋成帝 复置新城县【 咸和九年宋志】
武帝 更名富春县曰富阳【 避简文郑太后讳】
陈武帝 盐官割隶海宁郡【 永定二年置海宁郡】
隋文帝 省新城县【 并入钱唐】以武康县隶杭州
炀帝 钱唐 富阳余杭 于潜盐官 武康【 隶余杭郡】
唐高祖 武康县改隶湖州 省盐官县并入钱塘 省新城县并入富阳 置临水县【 并武德七年】 省临水县 复置于潜县【 并八年】
太宗 复置盐官县【 正观四年】
高宗 复置新城县【 永淳元年】
中宗 置紫溪县【 析于潜县置】【垂拱二年】 复置临安县【 析于潜余杭地以故临水城置】【四年】 改紫溪县为武隆 复为紫溪县 析紫溪置武隆县【 并万岁通天元年】 省武隆县并入紫溪【 圣历三年】 复置武隆县【 长安四年】 改武隆为唐山县【 神龙元年】
代宗 省武隆紫溪二县【 大历二年】
穆宗 复置唐山县【 长庆初】
五代梁 改新城县为新登【 避梁太祖父讳】【开平元年】 改临安县为安国【 二年】 改唐山县为金昌【 乾道志四年淳佑志三年】 置钱江县【 钱氏析钱塘盐官地置】【龙德二年】
后唐 改金昌县复为唐山【 淳佑志同光初】
石晋 改唐山县曰横山 改横山县曰吴昌【 并乾道志】
皇朝太宗皇帝 改安国县复为临安【 淳佑志】 改钱江县为仁和 改新登县复为新城【 太平兴国三年】 改吴昌县为昌化【 四年】复置临安县【 五年】 置南新县【 淳化六年】置南新县【 淳化六年】
神宗皇帝 废南新县为镇【 隶新城】【熙宁五年】
世纪  考证
夏禹 【 郡国志寰宇记 皇朝郡县志皆云杭因禹得名且谓山顶有石穴相传禹维舟处又谓本禹杭俗讹禹为余】
周襄王【 或谓城余杭在襄王时引越绝书为据今考本书记吴地云余杭城者襄王时神女所葬则是元有此城非始于襄王况吴地别有秦余杭山襄王亦未必周天王今不录】秦始皇【 或谓前此一百十三年楚既灭越安得至是复有越地今考史记无强灭后诸族子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朝服于楚所以皇极经世亦谓楚灭越开地至浙江盖楚所灭者浙江以西之越其处于浙江之东者至秦而后尽定耳】【东汉朱隽封钱唐侯注引钱唐记云郡议曹华信作唐以捍海潮募人致土石一斛与钱一千遂名曰钱唐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志同按秦置会稽郡为县二十六钱唐居其一始皇东游已至此岂待华信而后名唐字本不从土旧志引诗曰中唐有甓释云唐途也至唐时始加土后人遂因之】【史记始皇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徐广注曰盖在余杭也元和郡县志引吴兴记乃又谓始皇舍舟杭于此因以为名则不然盖因留杭而名其地则禹也因地名而置为县则秦也何必又为始皇舍舟之说】【西汉地理志秦会稽郡有海盐县注云故武原乡有盐官舆地广记云吴王濞煮海为盐在此有盐官两汉志但有海盐县晋宋志乃有海盐盐官两县见得盐官之置当在吴时今嘉兴海盐与此接境必置县之初析海盐为之以其地有盐官故因以名县(盐官如铜官铁官之类)】
武帝 【 西汉地理志隶丹阳郡按丹阳所隶诸县盖今升润宣歙之境于潜昌化二邑实与宣歙接壤而近(于潜析置昌化)但不知置县始于何时地理志丹阳郡注云故鄣郡武帝元封二年更名丹阳刘敞曰秦无鄣郡武帝以故鄣地为丹阳郡今姑附书于武帝之下潜字本作朁师古注音潜东汉郡国志始加水作潜以后诸史皆同隋地理志作□按西汉志□属庐江郡晋灼注音潜盖隋史误书但东汉庐江郡之□却作潜缘二音皆同故二史互误】
平帝 【 本纪元始四年更十二州名分界郡国所属罢置改易史不能纪四县更名当在此时】
东汉光武【 东汉郡国志所载会稽吴郡诸城与前地理志合独不载钱唐范序云凡前志有县名今所不载者皆世祖所并省按世祖纪建武六年并省四百余县此盖其一也后百五十年灵帝光和二年封朱隽为钱唐侯钱唐之名至此再见第未知复于何时史无所考】
顺帝 【 时阳羡周嘉上书以县远赴会至难求分置遂分浙江以西为吴郡而会稽还治山阴又三国志虞翻传附注会稽典录载书佐朱育对太守濮阳兴谓会稽治吴元鼎五年除东越因以其地为治并属于此今考前汉纪志元鼎六年东粤王余善反元封元年粤人杀余善以其众降诏迁其民江淮而虚其地则朱育之说误矣盖自永建析为两郡吴与会稽始以浙江东西为分界】
献帝 【 时孙权为徐州牧吴郡余杭民郎稚合宗为盗至数千人贺齐讨平之表言分余杭为临水县】
三国吴【 案三国吴书全琮传丹阳吴会小民复为寇贼攻没属县分三郡险地为东安郡琮领太守寻召还罢东安郡又吴主权传黄武五年分三郡恶地十县置东安郡则是东安止三郡中之十县但县名无可考今姑据吴录所载治富春故书于此】【据宋书郡国志新城令浙江西南名柏溪吴立为新城县后并桐庐晋太康地志无张勃云晋末立疑是太康末立寻复省也今考晋地理志平吴之后分改郡县内吴郡十一县无新城有桐庐见得新城在吴时已省但废置岁月皆无可考 淳佑志乃直以宋书疑词为据又书云太康末复立寻省恐未安】【吴主皓诏曰今吴郡阳羡永安余杭临水及丹阳故鄣安吉原乡于潜诸县地势水流之便悉注乌程既宜立郡以镇山越且以藩卫明陵奉承大祭不亦可乎其亟分此九县为吴兴郡治乌程按吴兴郡治乌程非杭州境以所分九县杭居其三故书于此】
陈武帝 【 本纪割吴郡盐官海盐前京三县置海宁郡属扬州】
隋文帝 【 隋志注平陈废钱唐郡并所领新城入钱唐县唐志注又云武德七年省新城县入富阳平陈在开皇九年至武德七年凡三十六年中闲必有复置新城县岁月而隋唐纪志皆无所考淳佑志书云大业十四年置按大业十三年已改为义宁即无十四年姑阙之以俟博考】【 吴分乌程余杭立永安县晋太康元年更名宋志隋平陈废仁寿二年复隋志】
唐高祖 【 据宋志晋太康元年更名临水县为临安唐志武德七年又书置临水县中闲必有废省岁月 乾道志云随开皇九年废钱唐郡置杭州省并新城临安县 淳佑志亦云隋废今考历代史志齐尚有临安县隶吴兴郡隋已不载但于余杭郡钱唐之下注云旧置钱唐郡平陈废郡并所领新城县入而不言临安恐悬废必在梁陈之闲正史既无可考不敢以旧志为据姑阙之】
中宗 【 淳佑志书垂拱二年始置紫溪县万岁通天元年改为武隆圣历元年正月改武崇神龙元年三月改唐山按唐地理志即无武崇之名其闲更改节次亦多不同今一以唐志为据次第书之】
元宗 【 此据 乾道 淳佑二志所书今考之唐地理志江南东道凡十九郡内常睦处福四郡皆载天宝元年更名而此在十五郡不书之列但唐本纪及通鉴皆于天宝元年总书改州为郡疑当时诸州例改杭亦预焉】
皇朝太宗皇帝 【 本严州分水县东境唐宝应置为昭德县大历并入分水县梁正明四年以民户之请隶安国县即临安皇朝干德闲即其地置场催科名曰南新至是升为县】
高宗皇帝 【 系年录书升府在七月辛卯 国朝会要在十二月三日旧志援会要为据又以十二月为十一月今考系年录闰八月壬辰监都进奏院周元曜奉】【艺祖以下神位九室往临安十月癸未 上至临安府自闰八月已有临安之名见得会要及旧志所书必误】
咸淳临安志卷之十七
 志〔二〕
  疆域二
   郡县境
    唐元和郡县志 李吉甫
州境东西五百五十四里
南北八十九里
八到
西北至上都【唐上都长安也】 三千四百里
西北至东都二千五百四十里
西南至睦州【今建德府】 三百一十五里
东南取浙江至越州【今绍兴府】 一百三十里
西至歙州【今徽州】 四百七十里
西北至宣州【今宁国府】 四百九十六里
东北至浙江入海处约一百里
北至苏州【今平江府】 三百七十里【唐不置秀州故无秀州一至】
    皇朝太平寰宇记 乐史
州境东西六百一十七里
南北九十九里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二千八十里
西北至西京二千五百里
西北至长安三千四百里
东至苏州【今平江府】 三百九十里
南至越州【今绍兴府】 一百三十里
北至湖州【今安吉州】 一百九十里
西至歙州【今徽州】 四百七十九里
东南至思俗山至越州【今绍兴府】 总一百七十里又云渡浙江一百三十里
西南至睦州【先改严州今建德府】 三百一十五里
西北至宣州【今宁国府】 四百九十六里
东北至苏州【今平江府】 三百六十九里
东北浙江入海处一百里【或谓寰宇志是唐以来所编而乐史特因之故亦无秀州一至】
    元丰九域志 王存
东至本州岛界三百二十九里自界首至秀州【今嘉兴府】 一百二十里
西至本州岛界三百三十八里自界首至歙州【今徽州】 一百二十里
南至本州岛界三十四里自界首至越州【今绍兴府】 九十里
北至本州岛界六十五里自界首至湖州【今安吉州】 九十里
东南至本州岛界三十六里自界首至越州【今绍兴府】 一百三十五里
西南至本州岛界一百六十四里自界首至睦州【今建德府】 一百五十一里
东北至本州岛界一百一十六里自界首至秀州【今嘉兴府】 一十里
西北至本州岛界二百五十里自界首至宣州【今宁国府】 二百三十七里
    皇朝郡县志 范子长
府境东西六百六十七里
南北九十九里
四至八到
东至嘉兴府二百四十九里
西至徽州三百三十三里
南至绍兴府一百二十六里
北至安吉州一百六十二里
东南至绍兴府一百七十一里
西南至建德府二百七十四里
东北至嘉兴府一百九十里
西北至宁国府四百八里
郡境
东西六百六十七里一百三十六步
南北九十九里三十三步
陆路
西至昱岭二百四十三里入徽州界
北至导堆五十四里入安吉州界
东北至七里店九十三里入嘉兴府界
西北至千秋岭一百九十八里入宁国府界
南至白铺一百五十三里入建德府界
水路
东至浙江沿海郭沥港一百二十九里入嘉兴府界
南至浙江中流三十六里入绍兴府界【 寰宇记云渡浙江一百二十里】
北至下塘大港五十四里入安吉州界
东北至上塘运河九十三里入嘉兴府界
东南至浙江中流三十六里八绍兴府界
西南自浙江入溪至白峰一百五十三里入建德府界
    钱塘县 望 【绍兴二十七年 诏依两赤例堂除京朝官任满与升擢】
在城府治北四里【水路五里】 东西三十二里南北七十五里
东至仁和县以巿心大街为界一里
南至绍兴府萧山县以浙江中流为界二十五里
西至余杭县以西溪闲林酒库为界三十一里
北至安吉州武康县以狗头岭为界五十里
东南至绍兴府萧山县以浙江中流为界三十六里
西南至富阳县以社井为界五十五里
东北至安吉州德清县界以奉口溪导堆为界五十四里
西北至余杭县以双牌为界四十里
    仁和县 望 【绍兴二十七年 诏依两赤例堂除京朝官任满与升擢】
在城府治北九里【水路七里】 东西六十一里二百步南北八十四里
东至盐官县以上舍泾为界六十里
西至钱塘县以四姑桥河流为界一里
南至绍兴府萧山县以浙江中流为界三十里
北至安吉州德清县以奉口溪导堆为界五十四里
东南至盐官县以赭山石桥为界六十里
西南至钱塘县以后洋街路口为界三里
东北至安吉州德清县以博陆村为界八十里
西北至钱塘县以斜桥中流为界三里
陆路
东至上舍泾抵盐官县界七十里
北至奉口导堆抵安吉州德清县界五十四里
东南至赭山石桥抵盐官县界六十六里
水路
东沿运河至上舍泾港抵盐官县界七十里
北沿下塘河至奉口溪导堆抵安吉州德清县界五十四里
东北自江涨桥沿下塘河至博陆村抵安吉州德清县界八十八里
东南沿汤村塘至赭山石桥抵盐官县七十里
    余杭县 望
在府城西四十五里【水路同】 东西三十六里南北八十里
东至钱塘县以闲林为界一十八里
西至临安县以杜坞石桥为界一十八里
南至富阳县以牛窦岭为界二十九里
北至安吉州武康县以白茆山为界五十一里
东南至钱塘县以双牌为界一十八里
西南至富阳县以顾望山为界二十里
东北至钱塘县以石濑为界二十六里
西北至安吉州安吉县以独松岭为界九十里
陆路
东至府城四十五里
西至临安县城四十五里
南至富阳县城四十五里
北至安吉州安吉县城一百三十五里
水路
东自里河至本府四十五里
西至临安县大溪【乃天目山水源】 至本县四十五里
东自本县至安吉州德清县大溪九十里
    临安县 望
在府治西九十里【水路七十里河在二十里外】 东西五十八里南北七十六里
东至余杭县以灵凤乡杜坞村为界一十八里
西至于潜县以凤亭乡横塘塍为界三十里
南至新城县以凤翥乡葱坑为界四十五里
北至安吉州安吉县以大云乡合上村为界五十里
东南至余杭县以平东乡由拳岭为界三十里
东北至余杭县以庆云乡进贤村为界二十里
西南至新城县以凤亭乡釜岭为界三十里
西北至安吉州安吉县以大云乡(山奥)岭为界六十里
陆路
东至余杭县城六十三里
西至于潜县城九十里
南至新城县城一百一十五里
北至安吉州安吉县城一百八十里
水路
南溪发源于于潜天目山东流入县四十五里又东入余杭县界二十八里
    于潜县 紧
在府治西二百三里四十三步东西六十七里南北一百一十里
东至临安县以横塘塍为界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