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州志

  
  国朝康熙六年知州张光岳建,四十四年塌毁。
  
  百可轩三间。斋所、书房各一间。在后堂后宅门内。明弘治十六年,知州周山建。喜靖四十二年,知州王世康重修。万历三十八年,知州韩朝贡改为内室。国朝康熙六年,知州张光岳宅门内建正书房三间,西房三间,小书房二间,外厨房二间。宅门外守门房一间。康熙二十七年,知州高起凤改宅门内书房,建卷棚三间。三十七年,知州唐文德建西书房三间。四十六年四月,今知州王克昌增建卷棚三间。迤西又建书房二间。书房后又建新楼三间,题曰“赏心”。南对莲山,北俯黄河,极一州登眺之胜。
  
  正宅 明成化间知州刘昌建。天启间,知州戴元改置东向,时论讥之。国朝顺治七年,牛逆拆毁大半,嗣后官赁民居,殊兹烦扰。康熙五年,署州事河曲知县田思孔补葺旧舍,建西院书房三间暂居。六年,知州张光岳重修。新建正房五间,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厦房七间,西院小房十间,内外一新。(有碑记)年久圮坏。四十七年,今知州王克昌重修,又建东房三间,南房六间。
  
  安庆楼 在宅内,旧为土台,竖房一间。明成化十年,知州刘昌建。万历二十四年,知州朱黄裳砖建楼。榜曰:“安庆”。
  
  幕厅 三间,在正堂东,明弘治四年,吏目曹正建。十七年,知州周山重修。喜靖四十三年,知州李春芳改作库房。万历三十八年,知州胡楠仍改正。——后废国朝康熙十二年,吏目钱万芳重建。后改作仓房。四十八年,今知州王克昌复改正。吏目稽曾贻悬一匾,名曰:“赞政厅”。
  
  吏舍 在兵刑工房之后,明弘治十年。知州周山改建于正堂右,旧库房之西。万历二十八年,知州韩朝贡复建于旧址之南。——久废
  
  东西六房库书房仓书房承发司架阁库 国朝顺治七年,俱为牛逆拆毁。康熙七年,知州张光岳新建司房一十二间,值勤宿房二间。
  
  戒石亭 在甬道中,明弘治间知州周山建。——久废国朝康熙七年,知州张光岳建一小坊。四十八年,今知州王克昌改建牌楼一座,极高耸壮丽。颜其上曰:“天鉴式临”、“民岩可畏”。
  
  马房 旧在仪门外,东西两处。后改社仓。又改收钱粮之所。——久废国朝康熙五年,署州事河曲知县田思孔移建于预备仓之前。六年,知州张光岳建马棚十八间,中建马王祠。二十七年,知州高起凤以马多毙,改建于旧吏舍之地。去马王祠。
  
  土地祠 在仪门东,明弘治间知州周山塑像。
  
  寅宾馆 在仪门西,即马神祠旧址。国朝康熙六年,知州张光岳重修。
  
  捕厅 在库书房后,正厅三间,东厨房一座。明弘治七年,知州昝凤翔建寝室三间,在正厅之东。前厅三间。弘治十六年,知州周山建路,由吏房上首出入。万历四十一年,知州胡楠重修,改路由旧仓门出入。国朝顺治六年,牛逆拆毁。康熙五年,署州事河曲知县田思孔、吏目黄茂新,建正厅三间,书役房四间,后厅三间,东房四间,小书房一间,内住房三间,西厢房三间,厨房二间,后马房三间。(有碑记)二十三年,吏目陈肇虞改路,由仪门外宅后小门,遂滋物议。
  
  仓 旧在儒学门西。明弘治十八年,知州周山请动公帑银一百八十两修建。(有碑记)后以官吏俸食改折色,遂废。积贮俱归预备仓。
  
  予备仓 在捕厅前。明弘治三年,知州刘渊建大有廒七间。十年,知州昝凤翔同吏目王宏建岁有廒五间,冰窖一处。十七年,知州周山建路,由仓厂房下首出入。万历二十年,知州王甲以原备城砖石,申允修南北廒各九间,东西各四间,门房三间。(有碑记)四十一年,知州胡楠疏通水道,增修墙垣,改门于仪门外,以门首房为羁候所。国朝顺治六年,牛逆尽毁。康熙五年,署州事河曲知县田思孔建北廒三间。六年,知州张光岳建南廒三间。四十五年,今知州王克昌新建东仓五间。极工坚固,名“万年仓”。
  
  通济仓 明万历三十七年,抚院魏,发银买谷二百七十五石一斗三升五合零,贮仓备赈。——今废
  
  济民仓 明万历三十八年,盐院陈,发银买谷一百二十六石六斗四升六合零,贮仓备赈。——今废
  
  社仓 在城者,始设无考。明万历间,积谷至一千七百二十余石。在乡者,万历四十二年,知州胡楠始于郭家滩、张家滩、铁匠铺及花园、会里、山头等村,尚家、韩家、寺合等塔,各建社仓一座。每仓给谷五十石不等。各佥老人一名,免其现年力差,以司收放。谷即贮本村老人窖内。按:胡公论曰:“谷贵则乡民欲领而不可得,谷贱则不领而不可得。而谷贱之害为尤甚。盖始有勾摄,继有催督,终有补赔。甚有口不沾一粒,而本利取盈者。所赖上之人,量丰欠定行止,不必年年出放。下同于青苗手实而不悟也。”此真仁人之言。今亦遂废。
  
  常平仓 明万历四十二年,知州胡楠籴谷三百八十石,分贮冯家川、土门、大塔、王家寨等处,春粜秋籴。四十三年,又请设城中常平仓,谷一百五十石。又布政司发银三百两,籴谷七百八十石,亦名为常平仓。(今俱废) 国朝康熙年间奉宪行,于请援直隶等事案内,分贮谷四千二百五十五石三斗一升九合零。又于严查常平等事案内,捐谷二百石。又于钦奉上谕等事案内,捐谷二百四十四石。今知州王克昌,又自捐谷八石利谷十石九斗三升,俱贮本仓,出纳如例。
  
  库 在正堂西。明弘治四年,知州刘渊建。内有地窖。十六年,知州周山重修。正德元年,又建砖库楼于穿堂后。嘉靖四十三年,知州李春芳撤去库楼,将正堂东幕厅改为大库一间,小库二间,门置堂左壁间。以西库为赞政厅。——今废万历三十八年,知州胡楠将原房三间,仍更为幕厅。另置大库于堂左,制颇完固。其西库所改之赞政厅又改为仪仗军器库。——今废国朝顺治六年,库毁于寇。康熙七年,知州张光岳于穿堂左新建库三间,库书值宿房一间。四十八年,今知州王克昌将新库改入宅内,库房仍移于大堂之西。撤建一新。
  
  狱 在旧吏舍西。明弘治间,知州周山改于旧吏舍地,建钦恤厅、——今废萧相国祠、男女监十间。(后止存东西六间)万历间,知州韩朝贡 砖房墙,改祠与女监于铁门外。(有碑记)国朝康熙七年,知州张光岳重修。(今圮坏)向有修狱银二十两,康熙十四年裁去。今改在予备仓西北。(止存三间)
  
  谯楼 旧在中街(今人犹呼为钟楼巷)楼悬一鼓,钟悬承天寺前(即今承天寺坊基)明弘治十年,知州周山改建于仪门之前。垒石为台,竖楼于上,左鼓右钟,台下为门。(有谯楼记)天启五年,知州戴元改圆洞、屏墙,突出街心。国朝康熙五年,署州事河曲知县田思孔重修。二十六年,知州高起凤于门外创立八字墙,添设石狮二座。四十八年,今知州王重修,前后悬一匾,南曰:“德洽薰风”,北曰:“威制雄边”。
  
  旌善申明二亭 在谯楼东、西。明弘治间,知州周山建。后改社仓。万历间,知州胡楠附社谷于予备仓。两亭复旧。(今久废)
  
  榜房 在屏墙东、西廊下,各四间。明成化间,知州刘昌建。弘治间,知州周山改建于中街州治前二十步许。——久废今地入关帝庙。
  
  牧爱坊 谯楼前。明嘉靖间知州王朝珍建。
  
  承流坊 在谯楼东。
  
  宣化坊 在谯楼西。
  
  盲民坊 在承流坊东,俱明弘治间知州周山建。
  
  集贤坊 在宣化坊西,元至正年间建。明弘治间,知州周山重修。万历四年,知州周埙改为化龙坊。(今俱废)
  
  草厂 旧在东城沟内。(今人犹呼为草厂沟)嘉靖十三年,知州李春芳移于旧布政司。其沟内地,给乡民之愿入城而无栖止者。万历二十四年,知州朱黄裳移于儒学西州仓旧址。
  
  养济院 旧在教养巷。明弘治间,知州周山建。后改建于旧州仓之西,房十间。万历二十四年,知州朱黄裳改建于布政司旧址。三十二年,署州事忻州同知常自修,将院西空地,许徐、郭、高三生输银为业。其银申入养廉仓内。而院东空地,则令杨朝鸾输谷盖房,孤贫栖止。甚隘。三十九年,知州胡楠倍价赎前地,建房四间。兼买朝鸾房二间,筑墙垣,建门楼一座,门房二间。又买张国英儒学前沟东房地三间。悉给帖,令孤贫居住。建先斯亭,立碑以志之。今止存破小房一间,门亭墙垣俱废。
  
  阴阳学 在旧谯楼之东,明弘治十七年建。——久废
  
  医学 在谯楼西——久废万历三十九年,知州胡楠建药局四间,(今亦废)
  
  僧正司 在承天寺。明永乐四年建。——久废
  
  监收同知厅 在偏关。明弘治三年兵备王璇建,一十九间。(有碑记见旧志今废无考)
  
  保德仓 在偏头城内。明洪武年建。草厂在城南关,弘治四年建。
  
  恒羡仓 在河保营城东。明成化年建。草厂在城北。
  
  广积仓 在老营堡城东。 明成化年建。 草厂在城北。后添马站、水泉二仓,俱属广积
  
  仓口。(以上三仓官役俱隶州)
  
  总铺 在州治东二十步。明弘治间,知州周山建。万历间,知州王甲改为社学。——今废
  
  铁匠铺 在州东北义门都,距城二十里。下流碛铺在州南义合都,距城二十里。石铺在州东南义合都,距州四十里。窝弓铺(后改为大塔铺)在州东南义合都,距州六十里。石堂铺在州南义合都,距州四十里。土门铺在州南静乐都,距州六十里。寺合塔铺在州南长乐都,距州九十里。俱明弘治间知州周山建。各房九间,门三间,邮亭一座。红绰屑一座。万历间,知州韩朝贡移铁匠铺于天桥墩前。(有碑记今俱久废)
  
  驿递 本州旧非驿路,额设里马十八匹,传送文书。后并奉文裁减。康熙三十六年,圣驾西巡,由本州往宁夏,命于一带经过地方,安设驿站。本州东关因设正站一,驿马三十匹。念村(今名延年村)设腰站一,驿马二十匹。凡有使命经临应副不给,又所设驿马俱在别州县协济。不时替代,人马奔命,公私不便。四十八年,今知州王克昌条议,请令各州县应行协济之处,将驿递钱粮拔付本州,代为顾募夫役,置买马匹等项。上不费公家库帑,下不至各州县替换烦扰,甚属便宜。已奉府宪俞允转详。有原议,见公移。
  
  演武场 在城外东南,本宋时儒学旧址,正厅五间。(见通志)明弘治十五年建。崇祯八年,设立营伍守备衙门。后毁
  
  国朝顺治十六年,署守备郭衍嗣建演武厅三间。康熙元年,守备王在镐增卷棚,建关帝庙并火神、马王庙于厅东,筑将台一座。(有碑记)
  
  胡洵阳曰:署以公名,皆必不容缺者。土木之兴,讵曰得已。惟是征夫于市,民苦实甚,况偕称修衙动辄罚赎,是且因为利薮矣。年来,房夫尽蠲,载在石碣,乃公署亦未尝坐视其圮,岂神力鬼工哉。如无大兴作,则安享代耕者,足以辨此也,敢以是为用民力者告。
  
  杨永芳曰:州署之圮也,官居里巷,民为蹴赁,既费且扰。又每日莅事,往来街衢,体亦稍亵。今张公葺旧建新,前庭后寝,规模颇具。后之跻此堂者,勿传舍视之,则相继有攸宁之庆矣。
  
  白君琳曰:张公修署当时,民亦尝苦之。啧有烦言,卒之,享攸宁之庆,迄今永赖焉。所谓长城厉秦而利后也,传舍视者,固非然信而后劳,则于仁人有厚望耳。
  
  州治 旧有“安庆”、“赏心”二楼,今俱无。乾隆三十九年,知州虔礼宝借领养廉银两,补修大堂、二堂、会客庭三间。住房五间。
  
  乾隆四十八年,知州黄因,借各庙贮谷领捐建大堂、西仓十三间。
  
  乾隆十八年,吏目陆廷捐俸增修大堂后东屋三间。三十四年修内室四间。四十六年,吏目郭炳重修二堂并大门、土地祠。
  
  本州旧设老号马五十匹。夫二十五名。东关正站马三十匹。年延马二十匹。后因应副不给,奉派别州县夫马协济,不时更替,公私不便。康熙四十八年,知州王克昌详请:协济之永宁州、祁县等十六处驿递钱粮,拨付本州。代为雇觅夫役,置买马匹。共改本州马九十二匹。夫四十六名。后奉文陆续拨驿马七十八匹。夫三十九名。实存额马六十四匹。夫三十二名。
  
  东关马号,旧在大街北,租赁民地。乾隆三十八年,为河水漂没。署知州苏泰,卖街南民地改修。
  
  保德向无考院,雍正六年,知州王清详请建立考院于文庙之西。生员白为诚、王瑗等募阖学公建。本州旧入学八名,升直隶州入学十二名。廪生三十名。
  
  保德营都司,旧无衙署,乾隆三年,知州薛子璋奉文买置民宅一所,前后三院。在南门西大街。并建千总衙署于旧所遗址。
  
  ○学校
  
  儒学 在旧城东南隅(见通志)宋熙宁初,知保德军高焕创建。后毁于兵火。金大定年,剌史高怀贞改创于州治之西。明昌年,刺史王嘉言、泰和年,刺史张令臣,俱重修。(有砷记)元大德年,知州王济、至正年,达鲁花赤慎得斤、知州许仲杰,俱重修。(有碑记)明知州任泰、陆庸、朱黄裳、胡楠、李胜之、张世熙,俱重修(有碑记)国朝顺治十年,知州杨士、学正刘衍民重修。康熙十二年,学正张凤羽,捐俸募金重修。二十年,知州高起凤,学正卫大衡重修。三十二年,学正刘瀚捐募增修,积工数年,焕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