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州志

  
  先师殿五间,康熙二十三年, 御制 先师及四配、十哲赞,命大学士张玉书书,颁发直省学校刊刻。今书扁悬殿上各神座。
  
  两庑各七间。
  
  戟门三间。康熙二十三年,御书“万世师表”扁额,今悬门上。又门墩石左石上有古迹镌字,云:“池中古柏凌空翠”。康熙间,进士刘祖舜对:“城外长河接地灵”。今并刻于石。
  
  棂星门三座 以上俱元皇庆元年重修。明成化十年,知州骞璇重建。国朝康熙四十三年,学正刘瀚补修。
  
  启圣祠三间 旧在明伦堂右。
  
  敬一亭三间 在堂左。俱明嘉靖十三年建。万历四十二年,知州胡楠改建西斋之后。天启元年,改敬一亭于尊经阁左,启圣祠于尊经阁右。国朝康熙四十二年,学正刘瀚重修。
  
  尊经阁三间 在明伦堂后。明弘治间,知州周山建。万历间,知州胡楠重修。国朝康熙四十一年学正刘瀚刻御制《训饬士子文》,竖碑其中。又四十三年,知州唐文德增前后上下门窗。
  
  文昌祠 旧在东庑下。明弘治十七年,知州周山改为名宦祠。祀文昌于尊经阁下。——后废国朝康熙十年,学正张凤羽于东斋之北募建正祠三间,厩厦一间。四十二年,学正刘瀚重修。又开神路于东斋房后,建门楼、化龙坊,并立屏墙一座,移蛟龙云雨碑置其中。前竖旧龙鳞石。
  
  魁星楼 旧在儒学门外。后改建于学之西。明万历间,知州王甲又改建于先师殿东。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学正刘瀚于尊经阁后,接小楼一间,移魁星祀其上。又一在儒学南观音阁。又一在南关文昌阁南。(系新建)
  
  名宦祠 旧在东庑下。明弘治间,知州周山改文昌祠建。——后废改戟门外,神厨为之。
  
  乡贤祠 旧在西庑下,明弘治间,知州周山改致斋所建。——后废改戟门外宰牲所为之。万历四十二年,知州胡楠以两祠南向非制,申请修改。国朝康熙十二年,学正张凤羽改东向西,西向东,始协规制。
  
  致斋所 旧在西庑下,明弘治间,改为乡贤祠,遂废。国朝康熙十二年,学正张凤羽建于乡贤祠下。四十四年学正刘瀚重修。
  
  祭器库 即东斋下截地。后通名进德斋。——遂废国朝康熙十二年,学正张凤羽建于名宦祠下。四十四年,学正刘瀚重修。
  
  神厨三间向在名宦祠地。——久废今改置启圣祠西。
  
  宰牲所三间,向在乡贤祠地。——久废今改置《玉振坊》西。
  
  泮池 明天启元年,知州张世熙创开(有碑记)
  
  尊贤育才二坊 在棂星门外东西两边。明成化间,知州骞璇重修。弘治间,知州周山改“尊贤坊”为“德配天地”,“育才坊”为“道贯古今”。(后复废)国朝顺治七年寇毁。十一年,诸生醵金新建。颜曰“金声”、“玉振”。两围砖砌花墙与屏墙合抱。屏墙外大墙一面。明万历二十八年,知州韩朝贡建。四十二年,知州胡楠重修。天启间,诸生呈请所兵层筑沟,千户杨世乡督工修理。(有碑记)相传此墙蔽前沟冲风,于庠最利。三十五年,学正刘瀚捐俸增修,并将庙西旧学宅空地,周修土墙七十余丈,断行路往来,学宫肃清。
  
  祭器 旧储帐幔五副。铜爵一百四十九只。铜香炉一座。铁香炉大小七八座。铁花瓶三对。磁香炉大小三十二座。烛架六副。年久敝损,所存无几。明万历三十九年,知州胡楠各制新幛旧规,凡笾豆簋之属,每祭迫令磁户办送。胡公令生员耿毓英往五寨如式制木器大者四十八件,小者一百五十四件。立案发学给祭图一轴。令为式止留磁台一座,磁型三座,永除磁户苦累。又查出祭器虚冒价银。增入祭烛内大烛四枝,枝五斤。中烛六十枝,枝四两。小烛一百二十枝,枝二两。祭毕验跋。后木器复废无存,仍用磁器。崇祯八年,学正利万钟铸大鼎一座。国朝顺治间,添造帐幔五副,铜爵四十七件,铁香炉一十七座。——今存康熙七年,知州张光岳虔设祭品,督诸生肃将祗事,时称盛典。三十四年,学正刘瀚正殿内增制新帐十副。生员张溥、阎泰、佾礼生白庆,制铁灯台二座,铁火盆二座。——今存附康熙三十八年,礼部复准每学设乐舞生六十四名,歌章四人,乐生二十二人,执麾一人,引节一人,舞生三十六人。(今俱全设)
  
  明伦堂三间 明弘治间,知州刘渊重建。东“进德”、“修业”两斋,西“成贤斋”祭器库。东“治化本源”,西“文章渊薮”二栅,俱弘治间知州周山建。万历间,知州王甲将“明伦堂”增筑台基重修。又撤去“成贤斋”、祭器库,改为东西两斋各五间。东曰“进德”,西曰“修业”。又改东西二栅曰“礼门”、“义路”。顺治间,知州杨士、学正刘衍民修补。康熙十二年,学正张凤羽、二十七年学正卫大衡俱重修。四十二年,学正刘瀚,东栅建“元魁坊”。中道建“治化本源”、“文章渊薮”坊一座。两边砖砌小墙,留小侧门。
  
  儒学门三间 在文庙东。前有“青云得路坊”,“化龙坊”树其左。万历间,知州胡楠石水道,改而新之。国朝顺治六年,寇毁。十年,学正刘衍民修葺门楼。康熙十二年,学正张凤羽门内增甬道。三十三年,学正刘瀚增建屏墙。四十二年,又建宫墙,大门一座。
  
  龙鳞石 (州东卧龙沟石)初置州宅,万历二十四年,知州朱黄裳移置明伦堂左侧。建蛟龙云雨碑一通。二十八年,知州韩朝贡移置礼门外。康熙四十一年,学正刘瀚竖于蛟龙云雨璧前。
  
  儒官门 在棂星门之西。——久废
  
  学正宅 旧在文庙西,儒官门里,训导宅之中,久废不修,官止赁居。明万历间,知州胡楠创建于明伦堂后,尊经阁两傍。天启间,乡官(王所用、陈嘉荩)生员(王邵、马上行)复建文庙西。(有碑记)后毁,今仍赁居民房。
  
  训导宅 在文庙西,学正宅之两傍。(后训导裁久废)
  
  号房 旧在先师殿两傍,知州昝凤翔改建于明伦堂两傍。——久废
  
  射圃 在明伦堂号房之西。长二十五丈,阔四丈。内有“观德亭”三间。明知州周山建。后知州李春芳废,给乡民之愿入城者。知州高冈凤又移州治后,乐籍居之。殊属非体。
  
  典籍 前代颁《尚书》、《毛诗》、《礼记注疏》、《礼乐书》、《贞观政要》、《朱子语录》、《真西山读书录》、《刑统》、《列女传》;——久缺明颁《四书大全》、《书诗礼记》、《春秋大全》、《性理大全》、《为善》、《阴骘》、《孝顺事实》、《劝善书》、《五伦书》、《冠服图》、《正祀通考》、《通鉴摘题》、《圣门人物志》;万历四十年知州胡楠续添《四书主意二三场》、《程墨翰苑》。内《春秋传大全》知州刘希皋携去。余俱散失,今止存《制诰》、《为善》、《阴骘》,共三册。又《乡饮读律》二本,《乡饮图》一轴。
  
  石碑 旧存殿前四通。敬一亭内九通。戟门内外十二通。明伦堂内五通。尊经阁下御制训饬士子碑文一通。魁阁后檐前底一通。文昌祠门外一通。学门外一通。
  
  树 柏十九株。榆、柳四十余株。牛逆砍伐殆尽,后学正张凤羽、刘瀚多栽植。今止存柏树十株。榆树三株。青杨树二株。桃树一株。杏树一株。柳树二十余株。
  
  学田 明万历四十二年,知州胡楠用价二十三两二钱,买西庄贾名都等神堂峁、烟墩梁、上下梁家、窑峁、车道坪、陈家塔、嫂嫂峁、小塔子、小黄石峁、王书儿峁、榆林坪,共地一十二段。载粮四斗九升五勺。每年除完粮外,纳租谷六石。又用价银二十四两三钱,买陈乾济道沟上葫芦旦、井峁后截、李家坪上下截、李家坪桥头梁、斜岭子、秦地曲、陈家舍窠。又用银三两五钱,买王旌下葫芦旦。又用银一两,麦三斗,谷二石,买陈自登舍窠相连地,并桃树,共地一十二段,载粮七斗四升九合。后清出余粮抵除外,实粮二斗八升三合七勺九抄五撮。每年除完粮外,纳租谷一十二石六斗六升三合。载在石碑。今地荒,学户赔粮。
  
  附 廪粮存裁数目
  
  本州廪生三十名。旧每名支饩粮、膳夫银十两八钱。顺治十五年,奉文裁三分之二。康熙元年尽裁。止存膳夫银四钱二分。二十四年,饩粮、膳夫复支三分之一。在州领一半,在兴县领一半。
  
  学仓 在明伦堂西。明弘治十年,知州昝凤翔更建号房。十七年,知州周山建于训导宅后。——久废又万历庚戍,学道王公行,令动学仓支剩银,买谷一百五石二斗。令减价而粜,增价而籴。为诸生荒年之需,名常平仓。——今废
  
  养廉仓 明万历辛丑,按院赵公发银三十两,令春放秋收,加二行息。利给诸生,本仍收放。三十二年,署篆忻州同知常自修,增卖养济院空地,银一两一钱六分。三十八年,按院刘增银十两。四十二年知州胡南增谷五十石,亦加二取息给诸生。(今俱废)
  
  社学 一在太平巷。(见通志久废)一在教养巷。——久废明嘉靖间,知州高冈凤于城中、乡外,遍建社学。立章程、撰诗歌,躬为督率。在城者,一在西门内,匾曰“育才”。(即今土地庙)一在宝积寺东,匾曰“化龙”。(后改为赵公韩公祠)一在城隍庙西,匾曰“启蒙”。万历间独此尚存。知州胡楠延师教课。(后亦寻废)后改为固山刑部生祠。(今祠亦废)顺治间,署州事学正刘衍民,以药王庙前街房,申请为社学。康熙六年,知州张光岳、十七年,许国柱俱延师教课。二十七年,知州高起凤改芦公生祠为义学,在大寺胡同口北。后三十三年,知州唐文德、四十五年,今知州王克昌俱延师设教。
  
  胡洵阳曰:庙以妥圣贤,学以储英俊也。姑无论宋室右文加意修茸,而金元高、王、张、许四公亦皆声施于今。乃本朝二百年,自任公泰、陆公镛、骞公璇、周公山、王公甲而外,未见其人焉。殿庑倾圯,学博赁任民间,敝之极矣。今申请上台,一大治之。后之君子垂念本源,而增修未备,则斯文之幸也。
  
  王瑞庭曰:士者,凡民之俊秀也。保德自古风气淳朴,人文迭兴。上以名节为雅化,士亦以名节自砥砺。历稽往牒,若子玉之豪侠,东山之刚正,伯顺之蔚为儒宗,凛凛高风,光照史册。岂非士林之翘楚而后进之法程乎。不然丧心秽行,总掇巍登,犹之凡民焉耳。奚俊之有然,则士贵自勖哉。
  
  高鹏南曰:保德缙绅尽出,坊市村疃寥寥,盖由社学久废,村疃子弟不知读书,是以每试童不满百,颇知行文者才一二十人而已。嗟夫,薪之源不广,又何望科目多得人哉。野处者不昵秀,岂村疃无美质耶。诚酌地远近,延师教训,我郡人才庶几乎斌斌矣!
  
  张绛州曰:学宫设有专官,则署之不可缺也。必矣。乃数年来莅是任者,僦居民屋,朔望瞻拜,奔走道路,宫墙门户,阒其无人。呜呼!州虽小,岂力独啬于学校乎,当事者若肯加意于斯,岂惟青毡享安宅之乐,其有裨于圣庙岂浅鲜哉。
  
  附 书院
  
  见龙书院 明万历四十年,知州胡楠为诸生雷起蛟因按察司旧址,建文昌祠三间,后书房十间,前书房四间,——今废中门一间,前门一间,俱入关帝庙。
  
  白眉精舍 明万历四十年,知州胡楠为诸生马上觐建于关帝庙后。前后两院共九间。——今存
  
  文庙 年久未修,乾隆八年,学正梁溥,捐俸修补尊经阁。九年,知州邵其德,重修棂星门。十九年,学正白浚修补正殿院、明堂、泮池,及周围墙垣,焕然一新。
  
  州南城上文星阁,乾隆二十二年,知州言如泗,偕本州绅士创建。四十七年,署知州严庆云,偕绅士移建于城北城隍庙后。
  
  州东门外坡间文昌洞阁,乾隆二十二年,知州言如泗建。贡生徐安现、生员闫介和、王以震、白乡约陈朝干等督修。
  
  节孝祠,旧在城隍庙西,乾隆二十三年,知州言如泗改建于文庙之省牲所遗址。为养局。
  
  学正宅,乾隆十九年,学正白浚增修东书房五间。仪门一间。
  
  现藏典籍:《廿一史》一部。《十三经》一部。《康熙字典》一部。《四书讲义》一部。《朱子全书》一部。《书经传说》一部。《诗经传说》二部。《春秋传说》二部。《性理》二部。《周易折中》二部。《明史》一部。〈驳吕诸义》二部。《周易述义》一部。《诗义折中》一部。《春秋直解》一部。《斯文精萃》一部。《纲目三编》一部。《圣谕广训》二本。《宪皇帝上谕》二十四本。《御制文初集》一部。《诗初集》一部。《诗二部》一部。《钦定四书文》一部。
  
  ○街巷
  
  中街 自州治抵南门。
  
  东街 自州治抵东门。
  
  西街 自州治抵儒学门。
  
  新街 南口通东街,折而西通州治后,抵北门。在州治后者,旧名弦歌街,为乐籍所居。明嘉靖间,知州高冈凤移于通和、亲贤等街。此为民居,因包城退后,街道甚隘。
  
  长春巷 在儒学西北。在西者,旧亲贤街;在北者,旧通和街。嘉靖间移乐籍居此,改今名。
  
  辛家胡同 旧名教养巷。西口通中街,东抵草厂沟。
  
  草厂胡同 旧名吉士巷。西口通中街,东抵草厂沟。
  
  张家胡同 西口通中街。东抵承天寺后台。
  
  钟楼巷 旧钟楼在此,故名。西口通中街。东抵乔家坝。中有一小巷,至承天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