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官县乡土志

  王应山 字懋宣,好读书,六籍百氏,靡所不探,以《春秋》教授福州武彝建宁间,从者如云。监司守令时式其庐。食贫笃行,无所干谒。晚益苦心编摩,富于春⑺作,林宗伯濓纂修《郡志》,多所裁定。著有《闽都纪》三十三卷《帚言录》五十五卷、《孝善广编》二十四卷。
  韩廷锡 字晋之。九岁背诵《六经》,为诸生,益研究经史,为钟惺所知。筑别业于道山之榕庵,工大小篆。尝以字学坏于钟。王,终身不作行、草,即真书亦不得已为之。此外,虽往来短札,皆用篆。所读《汉书》二十六册,手注与《史记》异同详略之处,细为评骘,字如蝇头,皆朱书篆籀也。按治书当先通小学,小学精,而后能读古书,如廷锡者,斯不愧为读书人矣。按廷锡居亲丧,哀痛迫切,三年未尝见齿。或亲戚情话,则亲携草褥据地坐,人比之王裒、徐绩云。
  郑守道 字用行。怀安人。嘉靖戊子举人,务为穷理之学,于书靡所不窥。尤笃躬行,尝主白鹿洞教事,著《太极图说意》、并《易乾坤上下系辞解》、《大学讲章》,覃思精诣,能阐周、程之秘。其令夏津时,曾建书院,与诸生讲晰,文章之士咸师事焉。
  翁兴贤 字懋卿。万历初,以贡司训建阳,历延平教授,与诸生谈经讲业,一禀宋儒传注,迁两浙运判,乞归,著有《易经理解》十二卷。
  赵世显 字仁甫。万历癸未进士,除池州推官,左迁梁山知县,转通判。以母老不赴。世显有淳行清誉,《六经》、子、史,靡不淹贯。诗宗盛唐,与徐等结社芝山,著有《芝园稿》、《山居》、《阙下》、《入蜀》诸集。
  曹学佺 字能始。万历乙未进士,历官四川按察使,所至名山胜迹,畸人韵士,靡不探陟寻访。熹宗即位,逆珰煽虐,或以顾秉谦等《三朝史藁》示学佺,学佺恶其不直,著《野史》驳之。刘廷元闻其事于朝,黜学佺为民。既归,雅志著述有《石仓》诸集,及《天下名胜志》、《十二代诗选》、《西峰字说》、皆盛于世。明亡后,学佺自经死,遗有“生前一管笔,死后一条绳”之句。
  王侯聘 字席卿。崇桢癸酉举人。博通群书,抱才尚气,尤好溪山,所著有《握粟》集。
  陈 轼 字静机。崇桢庚辰进士。淹贯博洽,诸体擅长。官至广西苍梧道参议。按《重纂通志》注云,《广西通志·职官表》,苍梧道明至国朝,均无轼姓名,则轼入国朝后,未尝登仕籍,明甚。其官苍梧道意在明桂王时。解组归,葺道山故居,以著述终。
  徐 英 字振烈。少豪健,负米为业。折节读书,喜击剑。日晡步桥上,与里少年谈画边制胜之策,皆本于《司马法》。曹学佺尝访之,鐍户不见,还遇诸途,携手归,拂草榻,略坐,土锉无烟。残竹支几,几上顽剑、粗砚各一,败笔两枝,《春秋三传》、史、汉、管、荀、董子、《越绝》、《括地志》等书,残缺零乱。每册空白处,则其所作古文诗歌也。遂与同至石仓园,邀入社,刻其诗于《十二代诗选》。后明亡,学佺殉节,英伏尸哀恸,自噍其舌,喷血数升而绝。著有《鸣剑集》。
  许 友 原名宰,字有介,号瓯香。廪生。为诗清新俊逸,如高秋远籁。朱彝尊称其篇章字句,不蹈袭前人,正如俊鹘生驹,未可施以鞲靮。工草书,善画竹,酷慕米襄阳,构米友堂,瓣香祀之。
    国 朝
  吴道来 字子绂。举顺治庚子科第一。丁未成进士,任中书,文学德行兼优,著有《邺城百咏》,卒于官。
  方奇植 博学洽闻,与同郡林垐、严通、陈圣泰、陈立敏辈,树帜文坛。聚徒讲学,以德行经术为根本。顺治初,以贡为高州教授,擢肇庆府同知。
  杨维熊 字乃武。学志古人,不慕荣利,讲学于鳌江,幕浦三十年,足迹不至城市。所著有《周礼》、《管子详讲》、《尚书要言》,学者称幕浦先生。
  张 炜 字彤伯。康熙戊戌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充国史馆纂修,改刑部郎中,致仕归,家无儋石。聚徒讲学以自给云。性孝友,好诱掖后进。雅善诗赋古文辞,对客挥毫,千言立就,著作甚富。
  林 仪 字羽倩。康熙甲子副榜。夙慧好学,精书法,工诗文,为一时推重。梓有《同园韩苏文选》行世。
  金 潮 字海门。康熙辛未进士,庶吉士,改知昆山县。少遭家难,尽室播迁。以出继得免,刻苦力学,虽通仕籍,多悲痛愁苦之音。父卒,得赎其母,与弟归,中岁流落吴下四十年,授徒自给。年八十余归里卒。著有《海翁集》、《玉山草堂诗钞》。
  林 侗子在华附 林侗,字同人。《通志》作闽县人,《续志》及《府志》皆作侯官县人。博涉经史,弱冠补博士弟子,食饩于痒。随宦三秦,纵观三辅名胜。历游边徼,走庄浪凉州间,金石碑版,搜考无遗。康熙丙辰,檄署尤溪教谕,以二亲垂老,绝意功名,卜居城西荔水庄,以著述自娱。所著有《来斋选》、《古井野识涂》、《昭陵石迹考略》、《金石考略》、《李忠定公年谱》,年八十八卒。子在华,字渭云,工诗律,分修《省志》,多所订,著有《隋农遗稿》。
  林 佶子正青、在峨附 林佶子⑻吉人,号鹿源。侗弟。受业于长州汪琬,拔贡入成均,受诗于新城王尚书士正。时华亭王司农鸿绪,总裁《明史》,延佶与鄞县万斯同商订编辑。己卯举于乡,丙戌特旨入直武英殿,抄写御集。壬辰,钦赐进士第一,官内阁中书,分纂《诗经》传说,汇纂子史菁华,陈相国廷敬、泽州。徐司寇乾学、昆山。宋冢宰荦,商邱。咸先后推毂。家多藏书,尤好借抄,徐尚书乾学刻《通志堂经解》,朱检讨彝尊选《明诗综》皆就传抄。供其博览。为文得力于韩、曾,著有《朴学斋集》吴江潘耒为之序。又《焦山古鼎》、《甘泉宫瓦诗》各一卷,刻于《昭代丛书》。性喜金石,工篆、隶、行、楷,上自王公,下至琉球、高丽,无不购求。子正青,字洙云。少为诸生,张中丞伯行选入鳌峰书院,名籍甚。尝预修《福州府志》,著有《瓣香堂诗文集》、《榕海旧闻》、《榕海诗话》、《小海场志》。在峨,字涪云,博雅好古,工文词书翰,与修《古今图书集成》,例叙知县。乾隆初元,游京师,大学士赵国麟将特荐之,会罢不果。著有《陶舫集》、《砚史》各若干卷。
  吴履泰 字文岸,号茹原。雍正庚戌翰林。洊升侍读学士,以疾假旋。时子宪青令桐庐,养疴官舍。邑有桐江书院,每朔望,与诸生辨论义理,考究文艺,士喜得师。既归,主道山书院讲席,仿鹅湖、白鹿规条,训饬诸生,一时士风,蒸蒸日上。
  陈 绳 字骝季,一字礼园。雍正十一年,应博学宏词科,旋举孝廉方正,授教职归,当事聘修《惠献贝子功绩录》,选长汀学训导,调诸罗,修《台湾郡志》、并《台海番社二采风图考》,寻以卓异选贵州贵阳经历,迁清镇知县,尤工于诗,根底盘深,由元、白上溯杜、韩云。
  邓 浩 宇星澜,号畸人。乾隆辛酉举人,以足疾不仕,教授永福,遂家焉。著有《孙吴统笺》十六卷、《车载博议》四卷、《炮战源流》三卷,《圭旨撮要》四卷、《道藏诗文选注》六卷、《汉魏诗评注》十卷,《马班古文通义》十卷、《词苑丹头》二十卷、《瀚海拔尤》十卷、《文坛举逸》二十卷、《黄庭经注》二卷、《道德经补注》四卷,《青鸟经注》一卷、《文集》四卷、《诗集》二卷,藏郑玉瓒家。毁于火,士林惜之。浩老死丹铅,而不获用世。著作终身,亦士之不得志者之所为,身后遗书,又扼于火,天之忌才,何其至哉!
  陈祈广 字汉如。邑禀生。为人温文尔雅,刻意古学,耻作时文。其诗规模唐贤,著有《望云楼集》。
  王九征 字明侯。博极群书,工诗古文词,游历名山,必题咏以见志。晚谢举子业,杜门课子,以书史自娱。子孙皆以文学起家,克继其志,著有《北征日记》、《墨禅》、《水云》、诸草、《竹村诗集》。
  张 远附许珌、蓝涟 张远,字超然。生两月而孤,母陈氏授之读,长遇耿乱,避地常熟,赘于何氏家焉。游江右,题诗滕王阁,为侍郎曹溶嗟赏,诗名震一时。膺康熙三十八年乡举第一人。晚宰禄丰,卒官,著有《无闷堂诗文集》共四十余卷。世称闽人诗,远第一,许珌。字天玉,友从兄。《铁堂集》次之,蓝涟字公漪。《采饮集》又次之。
  黄 任 字于莘,号莘田。籍永福,居本境。以举人宰四会,判决如流,民无冤者。鹿澳塘贼蠢动,即往平之。大水溃堤,捐俸修之。作《筑基歌》以劝工,与《赈粥行》、《劝农诗》,皆真挚语,不亚唐人《舂陵》、《秦中》诸什,终以咏尘,触上官怒,劾归,唯携砚十枚,诗数束而已。因自署十砚老人,卜筑光禄坊许氏紫藤庵,曰:“香草斋”。诗清新有逸韵,绝句尤绮靡。善言情,有《秋江集》六卷,重宴鹿鸣,乃卒。从子惠,成进士,官终瑞州同知,亦擅文誉,与任同纂《福州府志》。惠孙庆安,榜名拱,以进士官工部,出视河工,终陈州守。工诗,搜求莘田故砚,仅得其二枚,遂以二砚轩名其集。族人图南,字沧秋,以庶子视学黔中,诗亦超妙。钟,字养九,举人,教谕,著《鳝鲭集》六十卷,《蓬心草》四卷。钟孙嘉尔,进士,彭泽令,与刘绍纲同辑《船司空雅集录》。任又有族子经,字笛楼,官县丞。经子育韩,榜名燊,字忻园。以举人选融县,卒官。经从弟彝、敬熙,俱能诗,世以词章名其家。敬熙两次授四川之安县,曾守城退贼。育韩在叔幕、与有力焉。
  刘士棻 字心香。嘉庆辛酉进士。知广东归善县。清廉自矢。归田后,宦橐肃⑼然,主讲玉屏书院,以诗酒自娱,所著有《绿满斋诗钞》。
  魏本唐附子秀仁、起 魏本唐,字又瓶。举嘉庆己卯乡试第一。谒选得县令,不就,归为学官,以师道自持。好读书,九经三史,点注殆遍。著有《爱卓斋文集》。子秀仁,字子安,道光丙午举人,困于春官、历游秦、晋、齐、蜀,复不遇。尝主讲成都芙蓉书院,值寇起,军事日坏,乃出其闻见,为《咄咄录》,复从邸报,博考名臣章奏及通人诗文集,作《诗话》若干卷。生平著述甚多,此二书尤关风教,足为治鉴,惜皆不甚传于世。起,字子寿,诸生。博通经史,授徒讲学,以著述自娱。所著有《古文尚书讲授遗迹》、《汉书地理志补注》、《水经注校本》等书。
  杨维屏 字翠岩。籍连城。道光乙未举人,尝知甘肃中卫县。少有异才,尤工诗。诗学李义山、黄山谷,几乱楮叶,著有《云悦山房偶存稿》。
  黄绍芳 字小石。幼颖悟绝人,钟情吟咏。道光丙申进士,官刑部主事。素无宦情,未几即乞养归,家居杜门,益肆力于诗,所著有《兰陔山馆诗钞》。
  林昌彝 字惠常,号芗溪。道光己亥举人。博极群书,诸子百家,靡不穿贯,尤通达时务。性豪迈,不可一世。当庚申变起。昌彝谈海氛事,辄慷慨激昂,拔剑起舞,有陆剑南“请以十万师,月明度桑乾碛”之概。尝著《平夷十六策》及《破逆志四卷》,林文忠称为有用之书,以谓在粤屡破英兵,率与此法暗合,其伟略可见一斑矣。既累上公车不第,乃历游南北,遍交海内贤士大夫,以是两戒以内⑽进贤冠中人物无不知有昌彝。文宗御极,公卿交章论荐,昌彝遂挟《三礼通释》四百万言,诣阙上之,得旨赏教授。归益困,因授徒自给,著书满家以终。所著有《遂初楼诗钞》,论者谓合汪尧峰、吴梅村、朱竹土宅,宋荔裳为一手,犹风雅之余事者也。
  张 翼 原名人和。字箎仙。贡生。襟怀冲淡,极好作诗,风格逼真杨诚斋,所著有《牡砺瓶斋诗钞》。
  林 瀍 字洛西,少慕裴迪,自号非衣子。读书不再诵,图绘音乐之属,一语而悟。工诗文,师友促使应试,辄不应。以时事多艰,恣情山水,颜其安民里所居曲巷为“蠖宦”,以示不屈之意。所著《有秋来堂文》二卷,《诗》二卷、《蠖宦谈艺录》三卷、《草堂语剩》四卷,不以示人。惟对客抱瓮,则出以佐酒,咸丰七年卒,年三十四。
  杨仲愈 榜名仲愉。字子恂,又字去疾。父鹤鸣,以名孝廉官同知,早世。从其季父和鸣官庶常,改工部。受父书,弱冠补弟子员,与从兄叔怿由举人,历官浙江绍兴府。齐名。咸丰初,举于乡,官内阁中书兼侍读。同治初,成进士,以癸亥朝考第一人入词林,充国史馆协修,散馆改主事。上书合肥相国李文忠公,条便宜十二事。时华洋互市之局成,海禁大开,仲愈目营八表,预知后此必有夷祸,故书中尝论及之。文忠得书,大赞赏之,出赀为之加捐直隶补用道,拟大用。仲愈归,挈眷出山,甫抵沪上,与诸名士流连诗酒,卒。仲愈幼颖异,称神童。比长,风流文采,照映一时。有李青莲、杜樊川之目。自士大夫及褦襶子无不知名。上则名公巨卿,交相推重,惜乎未竟其才,遽赴玉楼之召也。所著有《剑秋阁诗文集》,未刊。
  赵 新 字又铭。咸丰初进士,选庶常,授检讨。累典江西、广西乡试,转左春坊赞善。同治五年,充册封琉球国王正使。既至其国,历览其山川道路,考其制度礼俗而笔之书,盖有合于古大夫九能之义焉。丁卯,出为陕西督粮道,总理漕务,岁有赢额。后告归,光绪三年卒,年六十九。生平于书无所不读,贯穿诸子百家,尤熟于《六经》、《三史》,能文,工诗,文步两汉,而诗则出入汉魏六朝。在词垣十余年,以英才硕学为一时推重。每朝廷有大制作,同列争以属新。新辄一挥而就,其张燕公之流亚欤!所著有《周易述》四卷、《易汉学拟旨》一卷、《续琉球国志略》二卷、《杂著》四卷、《诗文集》若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