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官县乡土志

  杨 浚 字雪沧。咸丰初举人,内闽⑾中书,充国史馆、方略馆分校,未几告归,为左文襄所器,历办正谊书局、桑棉局及南台团练局务。文襄之督师平回也,驰檄召浚,浚橐笔度陇,佐戎幕。文移函札,多出其手。文襄以浚能,累命会办营务处,兼筦陕西军需局。久之旋闽,掌教漳州丹霞、霞文,厦门紫阳,金门浯江各书院。甲申马江之役,闽中大局岌岌。会垣戒严久。度支不继,林公寿图筹团防,浚劝其族晋江人杨启善者,出巨费为团练,于是人心大定。寻病卒于省第。浚通子史百家言,于古今篆籀之学,靡不研究。工书法,能作擘窠大字。生平著述宏富,有《冠悔堂骈散文集》、《诗集》、《赋集》、《金筴飏言》、《金石考证》、《小演雅纂辑》、《易义鍼度补》、《先文靖公续通纪通纪补遗》、《岛居随录》、《续录》、《三录》、《四录》、《闽南唐赋》、《淡水厅志》各书。
  刘绍纲 字云图。幼敏慧,弱龄补弟子员。工诗歌古文词。与都转郑元璧、茂才何卓然诸先生结飞社,有声于时。时林学士天龄、谢侍读章铤方倡聚红词社,征集十九人,皆一时豪俊,绍纲亦与焉。觞咏风流,略无虚晷,洵盛事也。旋因家贫,枚策游粤不遇,复游楚不遇。侘傺无聊,几有仲宣登楼之感矣。会沈文肃公督办马江船政,纲时倦游家居,公雅闻其名,因檄委监督各厂。文肃素耽诗,暇则召宾佐,刻烛联吟,而独赏绍纲豪宕,遂有《船司空雅集录》之刻。寻以船工告竣,奏保授广东知县。甫得差,即丁艰归。晚益嗜学,日事编辑,所著有《屏绿山房诗词集》若干卷。
  陈与冏陈璓莹附 陈与冏,字缄斋。兵部宝廉子,而河间守崇砥犹子也。十岁卒业,《十三经》背诵如流。光绪庚辰成进士,以编修历充国史馆协修、功臣馆纂修,典试山左,与其兄宜兴令与同友爱。其读书识大体,于古今治乱之迹,无不了了。工古文辞,尤长于诗,在史馆修《食货志》,未脱稿,卒官。著有《读经说约》、《读鉴随笔》、《缄斋杂辑》、《疏纳草》凡若干卷。时同邑陈琇莹,字芸敏,亦以编修、御史,累掌文衡,有才子之目。
  林 晸 榜名如玉。字希村。父云南巡抚鸿年,自有传。详《事功录》。晸幼即颖异,喜读书,兼精词章考据之学,甚有文誉。少年时,颇负盛气,使酒骂座,人皆畏避之。晚游四方,痛自折节,学益粹。尝主台湾学海堂讲席,刘壮肃铭传抚海东,呼为畏友焉。视抚垦大臣林太仆维源以下,无一当意。以优贡连膺乡举,官终浙江知县。
  丁 菁附弟芸 丁菁,字莪池。曾祖桐,以进士仕至刑部郎。菁幼孤露,性至孝,长于制举文字,尤工词翰,兼以书法擅名。林方伯寿图爱其才,以女妻之,仅得一第而卒。弟芸字耕邻,继膺乡举,静默喜读书,不慕仕进。其品节亦为士林器重,著有《尔雅释疑》、《钟鼎录》、《闽诗存》诸书若干种。侯官丁氏多才人,菁从祖,曰椿年,曰錞、曰钰,曰斌,曰毓琛,曰绶,俱以文学贵。斌宰芜湖,毓琛官刑部,均能不负其学。钰所著者,有《潜确山寮日记》、《吾师录》、《见见闻闻录》,独鸿标则以忠义著称。鸿标,字鸣韶,邑诸生,以赀为丞。发逆窜江苏,鸿标运粮,遇贼大骂不屈而死。
  郭柏苍子溶附 郭柏苍,字蒹秋。以举人训导、中书主事、晋员外郎衔。一门贵显,独不慕仕进,日以著述自娱。所著有《闽会水利故》,《海错百一录》、《闽产录异》、《葭木付草堂集》、《竹间十日话》等书行世。子溶,由拔贡登顺天乡榜,以道员指分河南。时两河大荒,大吏檄往赈,溶躬亲履勘。日行胔骼中,不避疠疫。按户施赈,民困以苏。寻署彰卫怀兵备道。值沁河决,议堵筑,溶督治工役,距成仅五阅月,工速而费省。以母疾告归,后卒于里第。
  何嵩祺 字伯希。道光己酉优贡,尝任惠安训导。咸丰壬子领乡荐,庚申成进士,改兵部主事。在都供职二年归。时沈文肃公督办马江船政,聘嵩祺襄理。文肃旋奉讳,嵩祺与当事者不合,遂拂衣去。嗣主越山及龙光书院讲席二十余年,士林帖服。晚岁失明,侍者读课卷,暝坐涂乙之,第其高下,不差累黍。性孤介,不妄干人。能文,工诗,著有《莲因室诗集》十六卷,卒年六十六,入祀鳌峰名师祠。
    校 注
  ⑴原文作“杜燮”,“杜”字误,应为“士”。
  ⑵原文作“土燮”,“土”字误,应为“士”。
  ⑶原文作“宣”,“宣”字误,应为“宜”。
  ⑷原文作“本州学教谕授”,“谕”字当衍。
  ⑸原文作“郑善之门”,“善”下漏一“夫”字。
  ⑹原文作“善之卒”,“之”字误,当为“夫”。
  ⑺原文作“富于春作”,“春”字误,应为“著”。
  ⑻原文作“子吉人”,“子”字误,应为“字”。
  ⑼原文作“肃然”,“肃”字误,应为“萧”。
  ⑽原文作“两戒以内”,按文义,当衍。
  ⑾原文作“内闽中书”,“闽”字误,当为“阁”。
  
  
 



耆旧录外 编(事功)
  

   事 功
    宋
  王 平 字保衡。天禧三年进士,调许州司理。有女子乘驴行,盗杀诸田,褫其衣去。驴逸,田旁家收系之,吏捕,得驴,指为杀女子者。平疑其枉,州守赵令具狱,平持益坚,守不能夺。数日河南移逃卒至,核之,乃实杀女子者。事遂白。累迁秘书丞,出知封宁县。县多强宗大姓,有负法,虽细弗贷,众慑伏。庆历间,入为侍御史。尝充契丹国信使。时契丹方搜兵,声言伐夏。遣其相郭忠孝以情告,平曰:“南北欢好,何谗之能间?治兵国之常事。脱吾边鄙讨贰,庸可间乎?”及见,契丹主面谕伐夏,平对如初。契丹主大悦,成礼而归。后卒年六十三。
  陆 广 字彦博。天圣二年进士,历知永康州导江县。岁凶谷贵,广不待报,发公田粟赈之。盗屠民家,尉以囚来,囚自言实盗,广释之,尉力争不听。众皆莫测,已而果获真盗。江边有浦,曰离堆,豪右擅焉。广诎其专修浚堰渠,灌田万七千余项⑴,自是岁无忧旱。
  郑 穆 字宏中。皇祐五年进士。熙宁初,为歧王府侍讲,寻改诸王府侍讲。在王邸凡一纪。每讲说可为劝戒者,必反覆极陈,歧、嘉二王深敬礼之。神宗尝曰:“德行必如郑穆,乃可左右王也。”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值连年水溢,民逋官租至万缗,穆悉奏免之。元祐六年,以给事中致仕,提举洞霄宫。穆自为布衣时,即为时所宗,及入官后,事绩虽不多见,然其启沃诸王,留心民事,学术政治,卓卓可称,亦二程之亚匹也。后年七十五卒。
  方 寘 皇祐间官钤辖。以征蛮寇侬智高功,升都护。条奏安边七事,一、选将帅以镇蛮疆,二、清虚冒以招精壮,三、收民心以固本根,四、行屯田以减馈运,五、募土兵以代守戌,六、设烽塘以防蛮变,七、明赏罚以肃军威。仁宗嘉纳之,累进少保,金紫光禄大夫。所居坊,赐名光禄。元祐间卒,赐祭葬。
  陆 恺 字疆仲。元符三年进士,尝知均州。俗素惰,农不知灌溉之利。恺出郊劝相,民始尽力,遂大稔。值岁旱,祷龙祠,三日不雨。恺对神自咎,未旋车,大雨。邻郡飞蝗蔽地千里,过均境辄弗下。襄郡大饥。仰粟于均。郡人请闭籴,恺曰:“今天下一家,非秦、晋比,奚此疆彼界之分?转输不绝。三舍罢,士不知所归。恺聚生徒,择吏之有学行者为之师,讲肄课试,视成均。郡人献田以资其费。恺于暇日往临,谕以纲常大义。士民编其治绩,为《均阳乐》十章。宣和六年,除知泉州,未行,卒,年六十五。
  张 觷 字柔直。怀安人。政和五年进士。性方介,不与世诡随。尝馆于蔡京家,严毅异他师。其子弟已不能堪,一日忽谓之曰:“尔曹曾学走乎?”诸生骇问,觷曰:“天下被而翁破坏至此,旦夕贼至而家,惟善走,庶可免耳。”诸子大惊,走告京。京闻之,矍然,即见觷,深语,觷曰:“宗庙社稷,危在旦夕。公宜引耆德老成,置诸左右,罗天下忠义之士,分布内外,庶几可救。”京叩所知,以杨时对,遂擢用之。建炎间,范汝为陷建州,觷时守南剑,贼遣叶彻《通志》作张彻,今从《府志》。攻之,统制任士安拥兵不救,觷独率州兵与战,破贼斩彻,函其首送士安。时州兵大哗,以谓不当让功于士安,觷谕之曰:“贼众我寡,今虽幸胜,贼必再至,非与大军合力,不能破也。”士安大喜。未几贼复至,士安乃与州兵夹攻,大败之,城赖以全。按觷之让功于士安,犹张巡之让功于贺兰进明也。忠臣谋国,但求有济,区区以是邀朝廷之爵赏,此豪猪健狗之所为,岂其志哉!觷后以直龙图阁知处州,荡平余寇,进秘阁修撰,卒,邵武人立庙祀之。
  江文叔 字清卿。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南雄州教授,迁靖江府教授。大新学舍,增市田五百亩,以赡生徒。安抚使张孝祥雅重之。淳熙间,提点广南东路市舶。旧例,船没风涛者,抑子孙续其业,人以为苦。文叔首列于朝,诏刊其籍。后以疾丐祠,主管武夷山冲祐观。卒年六十七。
  黄 洽 字德润。隆兴元年登第,历官太常寺丞,请补外。孝宗曰:“洽厚德,方任以事。”不许,累迁右正言。孝宗许其尽言无隐,前后多所献赞,皆见嘉纳。会孝宗锐意肄武,洽适兼侍讲,因讲《易》,言颐之大象以戒之。略云:“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言语饮食犹谨节,况其他乎。凡筋力喘息之间,一有过差,皆非所以养其身也”云云。孝宗曰:“卿言无非仁义忠孝,为万世臣子法。”十年,除参知政事。十五年,除知枢密院事。是冬,孝宗将内禅,宰执交赞。洽独无言,孝宗问曰:“卿以为何如?”洽曰:“皇太子诚克负荷,第李氏不足母天下。”孝宗色变,洽徐奏曰:“臣既出此言,自今不复得觐清光,陛下异日当思臣言。”退即求去,拜资政殿大学士,出知隆兴府。后孝宗在重华宫,每抚几叹曰:“悔不用黄洽之言。”庆元二年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九。
  杨宏中 字充甫。弱冠补国子监生。庆元初,韩侂胄挤右丞相赵汝愚,祭酒李祥、博士杨简疏救被斥。宏中曰;“师儒能辩大臣之冤,而诸生不能留大臣之去,于谊安乎!”遂与徐范等五人林仲麟、张道、蒋传、周端朝。伏阙上书,乞召汝愚、祥简还朝,辞极切挚,不报。侂胄大怒,论六人扇摇国是,罪当编置。将窜宏中岭南,右丞相余端礼力救,得旨五百里外编管。乃谪居大平州。明年,移福州。嘉泰三年,放还。开禧元年,登进士第。教授南剑州,累迁武学博士,改宣教郎。寻罢职,通判潭州。以亲老乞祠,差知武冈军。未受,卒。宏中等之贬也,天下号为庆元六君子,而徐范及林仲麟又与宏中同郡,乡论荣之。
  叶 莫 字实之。庆元二年进士。历知处州遂昌县。修复经界,民蒙其利。迁宣教郎,签书武冈军判官。时凶卒蒋宗等倡乱,剽掠居民。守臣司马遵庸懦,安抚使真德秀檄莫权郡事,使图之。莫以措置火政为名,选兵卒可任者,团结什伍,更番守宿。出德秀所下赏榜,及借补文帖密示军士李成四人,陈喜、李收、于志。使为之倡。于是群卒争奋,遂枭宗首,余党亦就缚。德秀上其功于朝,寻差通判武冈军,后终中奉大夫。
  赵性夫 字仁老。广陵王德雍八世孙。嘉泰三年,补南海县尉,获盗应格,当内转。性夫叹曰:“以人命易京秩乎?”弃不就,后调韶州乐昌令,累迁浙东安抚使,知绍兴府。值水旱频仍,蠲赋劝赈,汲汲不懈者凡四年,全活数百万计。淳祐间,权吏部尚书,以年老乞归。除宝章阁直学士,知建宁府。时性夫已病,闻建宁罹水祸,力疾就道。至则拊遗黎,掩漂骼,缮井灶,日不暇给,条郡政上于朝,累二千言。以劳卒。
  陈  字子华。开禧元年进士。授江州湖口县尉。未赴,逾两载始至官。岁饥救荒有术,百姓德之。调南剑州录事。嘉定十四年,贾涉为淮东制置使,辟充节制司幹办公事,为之画策,言:“山东河北遗民,宜给农具,使之归耕其土,配以内郡之贷死者。三分齐地,以其地处张林、李全,余则留以待有功。河北首领以三两州来附者,请与节度,一州者,令守其土。然后括淮甸间田,仿韩魏公河北义更法,募民为兵,给田而薄其征,复择土豪统率,通泰盐贩别为一军者,为第二重之籓篱也。”涉不能用。明年,淮西告警,语涉曰:“金人必专向安丰,而分兵缀诸郡,使我备多力弱。当遣兵屯庐州,持久困之,彼锐气尽必遁,设伏邀击,可大胜也。”其后金人来犯安丰,涉竟行策,遂有堂门之捷。十七年,赴行在奏事,迁太府寺丞。力劝朝廷宜乘时恢复,因献三策。大意以储人才、广屯田、练南兵为要务。绍定初,李全为逆。时兼仓部郎,请声全之罪致讨。值父丧奔归,寻起复知南剑州,连破汀、剑、邵群盗。四年,知建宁府,复破衢寇汪徐等。六年,知隆兴府兼知赣州。时赣寇陈三枪据松梓山作乱,蹂残郡县,凡七载。□直捣巢,不四月讨平之。会以沿江制置使统军马驻扎和州。议者以金亡,欲进取,奏宜息兵务农,阜财积谷为固圉计,勿循虚名而受实祸。嘉熙元年,蒙古兵围光州,诏赴援,为所败,光州陷。自劾,乞罢,遂贬秩归。淳祐元年,起为湖南安抚使,累迁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致仕,卒年八十三。以一书生,出司专阃,入管枢机。嘉谋懿猷,不可胜纪。南渡后,国史有数之人物也。昔人称李忠定云:“白面书生多误国,如公万卷可无惭。”吾于亦云。然光州之败譬诸街亭,不足为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