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别史
-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设沁河堤工长夫。谕、朕闻河南武陟县木栾店沁河堤工。关系民居庐舍。每年派民夫修筑。以防水患。里民按亩派钱。约计二千四百余两。颇为地方之累。若设立长夫三十名。岁支工食三百六十两。即可省民间二千余金之帮贴。著该部传谕河南总河白钟山。照此办理。其设立长夫、每年应领工食。即动豫省存公银两给发。不得丝毫累民。永著为例。倘胥吏土棍等。仍有借名科派者。交与该管官严查。从重治罪。
○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奏筹军营贮米事宜。大将军庆复前奏鄂尔昆等处、现贮米二十万余石。军营将军大臣员弁等。每月需米七千余石。办给彻兵行粮。需米五万余石。余存米石。以为臣等议留兵丁、喀尔喀兵、及守卡伦兵支食。又喀尔喀兵三千。于鄂尔昆附近屯驻。一年需米五万石。计军营存米。益以归化城尚书通智、商人范毓馪、运致米石。足供四年支用。至每年留新出陈办理之处。应行文庆复详议具奏。从之。
○礼部奏、朝鲜国王李昑、补进方物。照例移准三节外。尚余黄细苎等物。应于今年贡内移准。从之。
○兵部议奏、河东总督既裁。照旧设立巡抚。其督标中军副将。应改为抚标中军参将。副将中军都司。应改为参将中军守备。山东兖州镇总兵。先因总督驻劄缺裁。今应照旧设立。其镇标各员。皆如其旧。得旨允行
○戊寅。定大学士迈柱行走班次。在张廷玉之后。朱轼之前。
○吏部议、云南道监察御史卢秉纯奏请、科目出身之县令。经以不能胜任改教。如有实心训课。振兴士习之员。应仍准督抚会同学臣、于大计俸满年分。保荐升用。应如所请。从之。
○协理陕西道御史福德奏、亏空案内。不得冒开欠项抵偿。下部议、寻议、亏空人员。有借欠可抵。必实系近年债负。力能交纳者。方准追抵。地方有司。或徇听开欠。妄追无辜。或受贿得赃。各依律究治。上司议处。其有因规避处分、指引开欠。及朦胧开报。混行追抵者。与该管上司、并照例议处。从之。
○福建巡抚卢焯奏、闽省同知通判额徵屯粮。其地坐落各州县。兼有隔府隔省者。请将福州等处屯田。查明坐落州县。有田归民耕。而仍列故军老户者。即行更正的名。分归州县徵收。下部议行。
○署黑龙江将军那苏图奏、出征打牲兵丁。多系单妻幼子。散处山谷。将发遣人犯。拨给为奴。恐难管约。墨尔根地方。霜降较早。添设官庄。于积贮无益。前副都统多奇那所请。均不便。下部议如那苏图所奏。从之。
○以镶黄旗汉军副都统策楞、銮仪卫云麾使福清、俱为銮仪使。
○已卯。上诣奉先殿行礼。
○赐准噶尔台吉噶尔丹策凌敕书。曰。谕噶尔丹策凌、朕缵承大统。继述皇考世宗宪皇帝之志。无分中外。一视同仁。以振兴黄教。安养众生为务。今尔遣吹纳木喀来。奏称阿尔台。本我游牧之地。杭爱、乃喀尔喀游牧之地。既经和好。此疆彼界。原不必条分缕晰。今因遵旨定界。故敢奏闻。又称谕旨所示哲尔格西喇呼鲁苏等处。虽已指明我部疆界。尚未定喀尔喀游牧之界。故未敢定议。祈再稍展空地。遣使来此酌定。令喀尔喀与我部边界。彼此阔远。伏乞允行。按定界之事。本起于尔父策旺阿喇布坦奏请。乞以阿尔台山外、哈道里、哈达清吉勒、布拉清吉勒、两隅赐尔。初尚未蒙俞允。其后皇考一意休兵息民。方可其请。令以克木齐克、汗腾格里、循阿尔台山梁、下索勒毕岭、由哈卜塔克、拜塔克之中。过乌兰乌苏、至噶斯口为界。尔父又请以呼逊托辉、至喀喇巴尔楚克、为居中闲地。毋与喀尔喀游牧逼近。致彼此猜疑。皇考降旨。此事亦属可行。今尔诚恪遵我皇考圣训奏请。则我原设边卡。不必动移。但令喀尔喀游牧。稍稍内徙。朕自当体皇考兴教安民之意。降旨俯允。尔乃并不遵我皇考之训。竟欲以哲尔格西喇呼鲁苏为尔边界。专令喀尔喀内徙。别留中间阔远之地。牵率奏请。明系托故支吾。如此、则朕更遣使何为。朕为万方共主。当使群生皆得其所。不但轸恤内地蒙古。即尔准部。亦在我抚绥之内。仰承皇考仁育万物之心。以息兵端。业已降旨彻兵。岂复更张。尔若不恤尔部。起衅殃民。劳尔部众。扰我边疆。则朕亦无如之何矣。尔台吉其图及久远。将一切利害得失之故。再四思维。详悉定议。一遵皇考谕旨。则遣使来奏。否则不必更遣使矣。特降敕谕。付尔来使赍还。随敕赐各色缎俱十端。
○户部议准山西巡抚觉罗石麟疏称、宁乡县原报垦荒余地七百九十顷有奇。勘系巨石沙碛。难以播种。请予豁除。从之。
○又议原任贵州巡抚元展成疏题、赈恤被苗匪扰害灾黎事宜。一、黄平等处逃难民人。时届寒冬。其房屋无存。与虽存而不能复业者。请分别各按大小口给银。以为添补寒衣之费。其有回籍者。按程给发口粮。一、难民回籍。无以资生。请每大口给米五斗。小品二斗五升。依时价折给。俾得接至麦熟。其离被害村寨近而复业迟者。每户恤银二两。一、安置难民。赁盖棚房。及病亡医药厝敛。护送回籍老幼妇女需费。请动项酌给。均应如所请。得旨、依议速行。
○奉国将军席布、因病退职。以其子锡通额、照例袭奉恩将军。
○以故奉恩将军宝善之子沙尔坤、袭职。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十二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十三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元年。丙辰。二月。庚辰。遣官祭贤良祠。
○训饬陈奏诸臣。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自继序以来。勤思治理。广开言路。俾大小臣工。皆得密封摺奏。盖深虑民隐或壅。庶事失理。故公听并观。以求济于实用。诸臣必宅心虚公。见理明彻。虑事周详。各抒忠悃。实有切于国政民依。官方吏弊。然后可以佐朕不逮。故凡言有裨益。立见施行。而迩来诸臣所奏。或有不能适合厥中。徒有陈奏之名。而不计及实有裨于政治与否。或琐屑而昧于大体。或空言而无补于国事。非朕求言之本意也。故前降谕旨。谆谆训迪。其中尤可诧怪者。谢济世请用其自注学庸。易朱子章句。颁行天下。独不自揣巳与朱子分量、相隔如云泥。而肆口诋毁。狂悖巳极。且谓明代以同乡同姓。尊崇朱子之书。则直如爨下老婢。陈说古事。虽乡里小儿。亦将闻而失笑也。李徽欲以孝经与四书并列为五。立义支离。属辞鄙浅。于宋元大儒所论孝经源流离合。曾未寓目。即欲变乱历代论定。列于学官。数百年不易之旧章。亦不自量之甚矣。至于在任守制。事本不可常行。考之礼记。诸侯既葬。王政入于国。大夫士既葬。公政入于家。故戴德丧服变除。言古者压降之服。其居处饮食。哭泣思慕。一如其常期。盖礼有以权而制者。苟能自尽居丧之实心。亦可无憾也。今薄海奏请勒令从前在任守制者。虽丧期既满。仍令解任追服。朕令群臣守制者。原以行于将来。非以论其已往。且时过事远。而勒令衰绖三年。于传所谓丧事即远之义。亦未有当。至于配享孔庙。千秋礼教所关。典至钜也。两汉传经之儒。久升孔庑。后代复议绌之者。且数数然也。陈世倌乃连举数人。无乃轻率。至若准噶尔侵扰藩属部落。我圣祖为边疆久远之计。设兵弹压。本非有耀武穷荒之意。皇考念我军屯戍日久。彼国亦甚困敝。故遣使宣谕。减彻戍兵。休养士马。皆因时制宜。以抚绥中外。陈世倌请修方略。意涉逢迎。如谓调兵筹饷之属。可为后式。则各部俱有册籍。何用别为一书。凡此类皆无当于实用。而有关于国体。夫此数人者。皆舆论所推服为读书人而久不见用者也。今朕拔而用之。而数人之识见若此。陈奏若此。岂不有愧于士林之清议。与朕特擢之恩乎。朕若因其妄行渎奏。交部议处。不为无名。但朕志切求言。诸臣言虽不当。不惟从宽免其谴诃。亦并不介意。然不得不明白训示者。恐无知之徒。争相效尤。肆言无忌。天下无识者之听闻志虑。未免为所惑乱。则所关于世道人心者。非浅鲜也。故使言者自省。而闻者知戒。各务竭忠效诚。指事当物。以副朕谆、切求言之本意。
○又谕、前因雍和宫管人疎纵。将王贝勒等交宗人府议处。后经降旨履亲王等。俱照尚书例罚俸。今思履亲王等既巳从轻。其贝勒允祎、允祁、贝子弘暻、三人罚俸之处。亦著照侍郎之例。
○免江苏宿迁、睢宁、桃源、三县涸复改科。及上年淤地未完额赋。谕曰、朕闻江南淮安府属之桃源县。徐州府属之宿迁县。睢宁县。滨临黄河。沿河地亩。淹涸靡常。雍正五年。因朱家口溃决之水。复循故道。其旧淹田地。始得涸出。而河臣为地棍所欺。遂以此地为新淤之腴产。睢宁县报升地五千三十九顷。宿迁县报升地四千七十二顷。桃源县报升地三千八百四十二顷。嗣蒙皇考世宗宪皇帝。勤求民隐。特颁谕旨。以淤地勘报不实。令河臣会同督臣委员查勘。共豁地七千二百余顷。万民感颂。所有存留地五千七百余顷。俱照各县成例折算。实地三千五百余顷。科则亦经减轻。其潼安一卫。裁汰改归州县徵收。乃比年以来。应纳钱粮。仍催徵不前。盖此淤出之地亩。即旧有之粮田。是以民力维艰。输将不继也。朕以爱养百姓为心。既洞悉其中情事。自当加恩开除。以纾民力。著将宿迁、睢宁、桃源、三县现存新淤涸复改科地粮额徵银六千五百四两。全行豁免。其雍正十三年淤地未完钱粮。亦免徵收。至水沉地亩。仍照例归于每年冬勘。该部即遵谕行。
○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议奏驻兵备边事宜。喀尔喀逼近军营处所。请于每岁防秋之候。就各游牧豫备兵内。轮选三千名。屯驻鄂尔昆水草佳处。其余兵丁。所在豫备。又扎萨克图汗格勒克雅木丕勒等奏。于扎卜堪、台西里、空圭、特斯、等处。仍设内卡伦、蒙古游牧。无过察罕和罗等处。应如所请行。其操演整备事宜。令军营将军等随宜办理。从之。
○以大学士迈柱、兼工部尚书事。并命迈柱、在紫禁城骑马。
○加原任吏部尚书管云南巡抚事杨名时、礼部尚书衔。兼管国子监祭酒事。在尚书房课读。并南书房行走。
○铸给监督天津钞关关防。
○辛巳。朝鲜国王李昑、遣陪臣洛昌君李樘等、诣世宗宪皇帝几筵前进香行礼。赏银币有差。停止筵宴。
○命翰林官拟进上谕。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翰林以读书为职业。然读书将以致用。非徒诵习其文辞也。古来制诰。多出词臣之手。必学问淹雅。识见明通。始称华国之选。有裨于政事。今翰詹官员甚多。于诗赋外。亦当留心诏敕。掌院学士以下。编检以上。可各以已意拟写上谕一道。陆续封呈朕览。既可以觇其文艺之浅深。并可以观其胸中之蕴蓄。倘有切于吏治民生者。朕亦即颁发。见诸施行。则词曹非徒章句之虚文。而国家亦收文章之实用矣。嗣后庶吉士散馆后。即照此例行。
○又谕、北路换回坐台人员。朕已谕令更换回京。或其中尚有一二可用之才。亦未可定。传谕该旗于伊等到京之日。陆续带领引见。汉官著该部带领引见。
○赏致仕大学士马齐、陈元龙、尚书苏库、并尚书衔现管国子监祭酒事杨名时、春季俸银俸米。
○署湖北巡抚吴应棻来京陛见。命回兵部侍郎任。
○命副都统兰保、督运鄂尔昆军粮。
○兵部议覆、云贵总督尹继善疏称、黔苗滋事。大兵进剿。复恐内地空虚。余孽窃发。请于都匀、长寨、黄平、三协营。各招新兵二百名。长坝、思南、天柱、石阡、四营。各招新兵一百名。镇远、平越、二营。各招新兵三百名。俟凯旋之日。陆续补用。应如所请。从之。
○山东道监察御史曹一士奏、举首文字悖逆之案。多系挟嫌陷罪。有司见事生风。株连波累。告讦不休。士子以诗文为戒。请敕下直省大吏。查从前有无此等狱案。条列上陈候旨。嗣后有妄举悖逆者。即反坐以所告之罪。部议、应如所奏。至承审各官。有率行比附成狱者。以故人入罪律论。从之。
○旌表守正捐躯之江苏赣榆县民张世美之妻刘氏。山东鱼台县民张伦之妻阚氏。
○壬午。总理事务王大臣议覆、天津水师营都统阿扬阿奏称、现在兵丁。每月恩赏米石。足敷养赡。其向有买补口粮银两一项。请作为采买马匹之用。无庸赴部另支。马乾银两。核有余剩。请入于滋生银内生息。均应如所请。从之。
○户部议覆、安徽巡抚赵国麟疏请、委署员弁。凡递行委署者。其俸照衔。其薪照缺支食。如有原官支食者。于建旷内拨给。至现任员弁所署之缺。其俸无原官支食者。即归截旷报部。应如所请。从之。
○又议拨江西省雍正十三年分地丁银二万三千七百两零。解黔省为官弁俸饷之用。得旨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