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又议准、两广总督鄂弥达疏称、赣县良富地方。设有盐店。与食淮盐之万安县连界。赣、万、二县。各有塘汛委员盘诘。不致冲赚。粤西全州。界连楚省行销淮盐之零陵、东安、二邑。向于黄沙河开有子埠盐店。其地人烟稠密。可无暗结枭徒等弊。均请照旧开设。从之。  

○命尚书衔兼管国子监祭酒事杨名时、在紫禁城骑马。  

○癸未。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翰林撰拟王贝勒贝子册文。如朕叔朕兄等。皆呼为尔某。于朕敬长之意未符。此心有所不安。凡遇叔兄等、皆当称叔称兄。自弟侄以下。则用尔字。永著为例。  

○谕宗人府。诸伯叔之子孙应封者。照例加封。其未及应封者。若不委派差使行走。一任闲居。则终身废弃。末由成就。殊为可惜。向来近派宗室之子孙。有挑在侍卫章京上行走之例。诸伯叔之子孙。除所应封者。其余应如何挑在侍卫章京等差使上行走。永远为例之处。著宗人府会同庄亲王、果亲王、分别远近。详加妥议具奏。  

○命协办大学士徐本、左都御史福敏、礼部左侍郎徐元梦、内阁学士姚三辰、阅会试回避子弟试卷。寻拟上等六卷。次等四卷进呈。于常额外取中。从之。  

○多罗淳郡王弘暻等奏、修理福陵堤工。据精于风水之洪文澜等。详慎相度。应酌修土堤。开宽引河。培垫中心。包镶石岸。水小则内外环拱双流。水大则明堂悠洋聚蓄。在土工岁加修补。而石岸永远坚凝。诚于风水工程。两有裨益。得旨、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议奏。寻议、祖陵工程。关系重大。必须慎重万全。雍正八年修理陵工。原系高其倬前往相度。今高其倬已奉旨来京。俟其到日。将淳郡王图摺。令伊阅看定议具奏。得旨是。依议。  

○户部议覆、闽浙总督郝玉麟疏称、福州府属之闽安左右二营、烽火营、罗源营。延平府属之城守营。分防大田、尤溪、两县。建宁府属之镇标。分防政和、寿宁、两县。枫岭营。邵武府属之城守营。分防建宁、泰宁、两县。各兵米。向支本色。远道候领。在在苦累。请分别改给折色。于粮驿道承领。其各营存剩米石。请改抵福州旗标协营折给之用。应如所请。从之。  

○工部左侍郎王钧奏、前于丰润、霸州、营成稻田一百顷有奇。请交直隶总督李卫招佃纳粮。或为书院士子膏火之资。或充普济堂育婴堂等用。得旨、著照王钧所请。交与直隶总督李卫、酌量办理。王钧著交部议叙具奏。  

○召山东按察使吴骞、来京引见。以原任浙江巡抚黄叔琳、为山东按察使。  

○甲申。遣官祭历代帝王庙。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两浙盐务。向来废弛。自李卫为浙江总督以来。留心整理。诸事妥协。及李卫离浙。程元章接任。其性办事迂懦。盐政渐不如前。是以皇考谕令布政使张若震、暂行兼管。前据张若震奏称、藩司之职。经管通省钱粮。头绪繁多。难以兼顾盐务。且缉私全赖官弁协力。未免呼应不灵。恐误公事等语。张若震准解盐政之任。俾得专心于职守。大学士嵇曾筠。现为浙江巡抚。著照从前李卫之例。改为浙江总督。兼管两浙盐政。其管辖地方。节制官弁等事。悉照李卫前例行。嵇曾筠既为浙江总督。郝玉麟著以闽浙总督衔。专管福建事务。朕闻浙省滨海之地。向来盐价。每觔不过数文。今加一倍。且有不止一倍者。小民甚为不便。其如何先贱今昂之故。大学士嵇曾筠。可悉心体察。多方调剂。使之平减。俾商民均受其益。又闻官弁兵役捕缉私盐之时。每遇大枭。不敢过问。往往纵之使去。至于肩挑背负之穷民。资以糊口者。则指为私贩。重加惩处。种种弊端。不可悉数。前降谕旨甚明。尤当加意稽查。实心办理。以除弊窦。有应具题者。即行具题。有应摺奏者。即行摺奏。  

○谕大学士张廷玉。朕闻山东沂州府属之郯城县、兰山县、一带地方。自雍正八年大水淹浸之后。水退沙存。凡低洼地亩。沙深数尺。不产五谷。即荑稗青草。亦不生长。郯城有一百数十余顷。兰山有三百余顷。其余州县、不近大路者。尚有十余处。地既不毛。粮从何办。小民纳赋。甚属艰难。此朕得之访闻者。尔可密寄信与岳浚。会同郑禅宝、确加访查。具摺密奏。不可因朕降旨。有心迎合。亦不可因伊等未奏。回护前非。总以秉公据实为主。一有不确。便是欺罔矣。  

○户部议覆闽浙总督郝玉麟疏请、福宁建宁汀州三镇。延邵二协。烽火门、枫岭、桐山、三营兵丁眷米。每石改给折银九钱。令于台谷粜价动用。仍于福宁等仓。照数平粜归还。应如所请。从之。  

○又议覆河东总督王士俊疏请、免河南祥符、郑州、考城、陈留、四州县。雍正十二年以前民欠银七千三百两有奇。应如所请。从之。  

○兵部议覆闽浙总督郝玉麟疏请、恤赏浙省海洋巡哨遭风淹毙额外外委李虎臣。兵丁刘承恩等一十二人。浮水得生兵丁鲁文忠等七人。应恤赏如例。从之。  

○理藩院议奏、翁牛特扎萨克多罗都楞郡王罗卜藏等五旗内。郡王之子二。贝勒之子六。贝勒之弟二。应作为二等台吉。台吉塔布囊之子弟二百七十。应俱作为四等台吉塔布囊。从之。  

○乙酉。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闻得山东文登县知县王维干。乃河东总督衙门书吏之子。前于署东平州任内。杖毙二命。题参革职。经田文镜保留复用。其人残忍刻薄。如疯如狂。肆无忌惮。且创设不经见之非刑。草菅民命。劣迹种种。确有证据。王维干著革职。将朕访闻各款。一并交与巡抚岳浚。严审定拟具奏。似此酷劣之员。岳浚身为巡抚。何以不行查参。著伊明白回奏。此次奉旨严审。不得回护前非。丝毫容隐。自干严谴。  

○户部议准原任漕运总督顾琮、会同两江总督赵宏恩、疏题两江军田议赎议贴条款。一、凡典出随船运田。令现运此船之丁。查照原契取赎。其不能措赎者听。轮流驾运之丁。令公同回赎。田租亦轮流收受。有富豪踞占及奸丁勾串冒赎者。照例严惩。如有添盖房屋等项。县卫勘估补偿。如另签新丁。令偿前丁赎价。应津贴者。照例津贴。一、昔年抛荒卫田。军民自行垦熟、及年远难稽者。免其回赎。照例帮贴。其有典卖原主可查。而契券无存者。令县卫秉公议偿。不得短价强赎。一、军田久有坟墓。不在回赎之例者。饬州县查注备案。有暗立新坟圈占者察究。一、运田归船。不许复典于民。并不许复典于军。违者与受均究。一、庐凤等卫运田。另有粮饷等田。有帮贴漕运。亦有向不帮贴者。应一概酌量议贴。一、执业运田。应造细册报部。从之。  

○正黄旗汉军都统多罗慎郡王允禧等议奏、恩赏养育兵白事银两事宜。嗣后除养育兵本身已没。不行给与外。如伊祖父祖母父母白事。请各照所食钱粮给与。如将养育兵。作为护军马甲行走。即照所赏差使给与。从之。  

○以三等侍卫伊通阿、为散秩大臣。在乾清门行走。  

○以左副都御史二格、为兵部右侍郎。  

○以太常寺卿满色、为通政使司通政使。  

○丙戌。户部议覆、原任漕运总督顾琮疏题、江南截留漕船。其未奉截留之先。置补篷桅<??亶>缆。散给水手身工。以及截留之后。撑驾回次等费。较停运为费甚多。请将已给三修、月粮、二项。全予豁免。又称、截留船只。应给行粮等项。请照经行程途。按站给发。又称、交收州县。请定限半月内收清。如运丁借端迟延。州县掯延不收。即行查参。又称、所议条款。江南系因地制宜。其余有漕省分。俟各粮道妥议具奏。上下两江漕运银米。并未编载全书。应会同督抚查议另题。均应如所请。从之。  

○礼部奏、朝鲜国恭进万寿表仪。应特遣使臣于七月内来京恭进。得旨、朝鲜国所进万寿表文贡物。不必于七月内来京。仍照旧例。于十二月内与年贡同进。  

○刑部尚书兼管兵部尚书事傅鼐奏请、武职递行委署。照衔食俸人员。应准给与封典。又武进士补用提塘人员。应照吏部奏准文进士额外主事给与封典之例。从之。  

○正黄旗汉军都统多罗慎郡王允禧等议覆、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奏请、留减米局事宜。八旗共立二十四局。今允禄等于每旗议裁二局。应照旧例于所留每一局。各给银五千两。试看一二年。再议留减。其米局事务。请派大臣一员专管。于现在米局办事官员内。留满洲、蒙古、汉军、章京各一员。骁骑校一员。其领催、马甲。交特派大臣酌留差用。仍照例三年奏销一次。现设米碓。均应裁汰。得旨、此项米局。即令原派大臣等管理。不必专派。余依议。  

○闽浙总督衔专管福建事务郝玉麟疏请、台湾总兵马骥丁母忧。留任守制。从之。  

○丁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月祭礼。  

○谕、内外臣工。所举博学鸿词。闻已有一百余人。祗因到京未齐。不便即行考试。其赴考先至者。未免旅食艰难。著从三月为始。每人月给银四两。资其膏火。在户部按名给发。俟考试后停止。若有现任在京食俸者。即不必支给。并行文外省。令未到之人。俱于九月以前到京。若该省无续举之人。亦即报部知之。免致久待。  

○戊子。清明节。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  

○遣官祭孝敬宪皇后。  

○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定世宗宪皇帝山陵名号曰泰陵。  

○礼部以会试中额请。得旨、这会试、满洲蒙古取中十名。汉军取中四名。直隶取中三十名。奉天取中一名。山东取中二十名。山西取中十六名。河南取中十八名。陕西取中十二名。江南取中三十八名。浙江取中三十六名。江西取中二十一名。湖北取中十四名。湖南取中八名。福建取中二十名。广东取中十四名。广西取中三名。四川取中六名。贵州取中六名。云南取中八名。南卷五经、取中十名。北卷五经、取中三名。中卷五经、取中二名。旗卷五经、应否取中。著主考阅文定夺。巳丑。谕、朕前以应付僧、火居道士。窃二氏之名。而无修持之实。甚且作奸犯科。难于稽查约束。是以酌复度牒之法。使有志修行者。永守清规。而无赖之徒。不得窜入其中。以为佛老之玷。其情愿还俗者。量给资产。其余归公。留为养济穷民之用。此亦专为应付僧、火居道士而言也。名山古刹。闭户清修者。在所不问。前降谕旨甚明。现交与王大臣九卿会议。乃闻外省传述错误。一切僧道。皆有惶惑不安之意。恐将赀产归公。遂尔弊端百出。有将巳身田宅。诡寄他人户下。希图藏匿者。有谋嘱书吏分立花户诡名。以多报少者。有减价速求售卖。变银入槖者。且有局外匪类。从中借名索诈者。夫此等僧道。既谋利恋财如是。揆之仙佛之法。乃糠秕稂莠也。即收其私槖归公。以养济穷民。亦何不可之有。天下后世。自有公论。但朕之本意。原以天地好生之心为心。一物不得其所。如巳推而纳之沟中。此庸愚无知之僧道。亦天下之一物耳。朕何忍视同膜外。况朕先所降旨甚明。原以护持僧道。而非有意苛刻僧道。今观伊等情形。是愚昧无知。被人恐吓。而不知原降之谕旨也。著该部先行晓谕。去其迷惑。至于应付僧、火居道士之赀产。因无所归著。是以有养济穷民之说。究竟国家养济穷民。岂需此区区之财物。亦可不必稽查归公。此处著另议具奏。又闻外间有尼僧一种。其中年老无依。情愿削发者。尚无他故。其余年少出家之人。心志未定。而强令寂守空门。往往荡闲踰检。为人心风俗之害。且闻江浙地方。竟有未削发而号称比邱者。尤可诧异。似亦应照僧道之例。不许招受生徒。免致牵引日众。有情愿为尼者。必待年齿四十以上。其余概行禁止。著将此一并入于会议中妥议具奏。  

○达赉喇嘛贝勒颇罗柰等、遣使请世宗宪皇帝圣安。贡方物至京。赐敕赏赉如例。  

○吏部带革职礼部侍郎杭奕禄引见。得旨、杭奕禄、候朕另降谕旨。  

○户部议准、原任河东总督王士俊疏称、东省肥城十九县应徵德米折银。每户为数无多。请照河夫帮贴银两之例。并入大粮统徵。从之。  

○署镶红旗满洲都统平郡王福彭奏、八旗廪膳生员。有愿披甲者。但食马甲钱粮。裁其廪饩。仍留廪膳生员。有愿专习文艺者。令其告退马甲。仍给廪饩。从之。  

○免追陕西三清湾屯田被淹耔种二百二十石有奇。从署陕西总督刘于义请也。  

○召河南南汝道杨廷翼、来京引见。  

○庚寅。孝昭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恒亲王弘晊奏、太平峪续添工程。请于内务府三旗添派参领等员赴工。报可。  

○吏部议覆、河南道监察御史江皋奏言、督抚题升属员。如系历俸未满者。不得越次保题。其降革留任。未经开复者。不得遽行题升。应如所奏。嗣后各督抚、如越次指缺保题属员。请照含糊具题例议。有不俟开复。遽行指缺保题者。请照革职降级官员擅行委署例议。从之。  

○户部议覆、署陕西总督刘于义疏称、驻防哈密兵丁、及领兵将弁跟役等、所需盐菜银两。军营无项可支。请于附近邻省拨解银六万两。乾隆元年春季应支盐菜银。先于司库扣存各提镇营建旷银内动用。应如所请。拨河南雍正十三年分地丁银。如数解往。其春季应支盐菜银。亦应如所请行。从之。  

○刑部议覆、福建按察使觉罗伦达礼条奏、直省州县审拟军流人犯。请于成招时。询明有妻室者。即叙明姓氏年貌。随招具报。奉到部文。即请咨发遣。不得俟题结后行查。致稽时日。应如所请。其询无妻室者。如系本地民人。亦应如所请。查取邻族各结。州县加具印结。随招申送。以便奉到部文发遣。不致临期辗转。至有隔属隔省者。应请一面依限录供附报。一面移查原籍。结到加结申送。得旨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