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外交史料选辑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日议犯京攻台请迁幸热河电

  得密电,日相大鸟圭介议攻台,以万数千兵先驻琉球,制有铁牌车登岸为营,由台后山、或恒春、或据住琉球进攻台南;日主欲先犯京师,取威海由山东进兵等语。伏查攻威海已有明征、又不就和议,志在犯京无疑;计无可御,忧恻之至!乘舆迁幸,似万不可迟;必求大驾安处无惊,而后臣民得以设谋泄愤。迁陕太远,不得已或请暂幸热河,似去敌氛略远。海外僻远,未知果有此议否?再,请敕下号召海内豪杰:无论海寇、马贼,有能夺回失地一处者,予以爵赏,世守其土;有能捐输鎗械助战立功者,爵赏同。东征之策,电商江督,尚未覆。至后山绵亘与前山同,无力多布防营;且琉球距凤山二百余里,孤岛难守。台无兵轮,此等小岛甚多,防不胜防;驻兵亦置之绝地。刘永福新募四营甫到,催其出驻凤、恒一带。设有警信,臣惟竭力督守。饷项奇窘,部拨洋款百万两,请旨饬下早议速交,以济眉急。(正月十四日)

  ——以上见原书卷一百零五。

  使日张荫桓致总署遵旨回京并邵友濂请假电(附旨)

  奉署传谕旨,惭感曷胜。荫桓遵即回京,友濂现在患病;除另行奏请假、余恭折奏陈外,先电闻。

  正月二十三日,奉旨:『电张荫桓、邵友濂:张荫桓着即回京供职,邵友濂即赴湖南巡抚署任。此次日本不允开议,非该侍郎等之咎;所请即毋庸议』。

  津道盛宣怀致军务处转港电日兵船至台湾水线已断电(附旨二件)

  港电:『澎湖相近,见日兵船六艘至台湾。水线昨日午后已断』云。

  正月二十七日,奉旨:『电谭钟麟:据盛宣怀电称香港电云:「澎湖相近,见日兵船六只〔至〕台湾。水线已断」。唐景崧久未来电,恐因线断之故。该处饷力未敷,如因战事封口,谭当设法兑给应用;并谕唐景崧督饬刘永福等严防』。

  『电谭钟麟:澎湖既有日船,水线已断。户部所拨台饷百万,设台湾不能汇兑,祗能汇至福建,着谭钟麟设法运解』。(正月二十八日)

  ——以上见原书卷一百零六。

  使英龚照瑗致总署报俄法英有保大局杜侵占之约现集舰观日动静电

  俄使持主电密告庆常:俄、法、英有「保大局、杜侵占」之约,应俟日说出索项,如华不允,再出评论方能得力等语。法外部告庆常:前电催日速和,日复愿和;未知诚心否?战守难松,京兵宜用快鎗炮,重根本;奉、直宜防日登岸,抄袭山海、津、沽。英、法各遣一舰赴台、澎,探日船行踪。英、法、俄现集战舰六十,不难立断日路;因不欲轻发,姑观日动静等语。李相三十电悉,即赴英、法外部商。复电闻,乞告知。(二月初二日)

  署江督张之洞致总署拟以台湾作保向英借款请其派兵轮保卫电

  传闻日有索台湾之说,或云借台湾开矿十年等语。查台湾偪近闽、浙,若为敌据,南洋事事掣肘。且其地精华所萃,美利无穷;去年洞向寓居美国之道员容闳借洋款,容复电云:若肯以台湾作押,可借美国银元十万万元等语。又上海英律师丹文来言:若中国需银,可将台湾押与英人借款等语。洞以其言不得体,峻词斥之。但即此两说,可见外洋艳羡台湾之至。近来日轮游弋台、澎,显系意有专属。窃谓此时正可就外洋艳羡之意,另设一权宜救急之方;似可与英公使、外部商之,即向英外部借二、三千万,以台湾作保。台湾既以保借款,英必不肯任日人盘据,必派兵轮保卫;台防可缓。将来借款还清,英国无从觊觎台湾,其权在我。如照此办法,英尚不肯为我保台湾;则更有一策,除借巨款外,并请英在台湾开矿一、二十年。此乃于英国有大益之事,必肯保台湾矣。总之,英远日近、英缓日急,英乃强邻,尚顾大体;日直凶盗,不近人情。古人所云「远交近攻」,此理确然不易。惟外间耳食之人,恐误以为将台湾押与英国,横生訾议;不知历年借洋款皆写海关作保押,借款已清,英国何尝有据我海关而收税之事。大局十分紧急,谨陈管见;是否可行?尚候圣裁!请代奏。(二月初四日)

  总署奏敌情叵测时势阽危李鸿章应赴长门会议折

  总理各国事务庆亲王奕劻等奏:为敌情叵测,时势阽危,皇上特遗重臣再申和议;而日本屡次延宕,大学士李鸿章尚未成行。诚恐日人俟河冻一开,分兵冲突畿辅,则可忧者大矣。臣等伏思日奴乘胜骄纵,其奢望不可亿计;现在勉就和局,所最注意者惟在让地一节。若驳斥不允,则都城之危,即在指顾;以今日情势而论,宗社为重、边徼为轻,利害相悬,无烦数计。臣等前日恳请召见,旋奉传谕,命臣等恭请谕旨。皇上深维至计,洞烛时宜;令臣等谕知李鸿章予以商让土地之权,令其斟酌重轻,与日磋磨定议。昨据田贝送到日本覆电,定于长门会议;李鸿章自应迅速起程,免致另生枝节。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初七日。

  全权大臣李鸿章奏遵旨赴日本议约预筹大略折(附上谕)

  钦差大臣李鸿章奏:为遵旨驰赴日本议约,预筹大略情形事。

  窃臣钦奉谕旨作为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商定和约。当即趱程进京,仰蒙召见三次,诲示周静,莫名钦感。连日据美使田贝函称:『日本来电:中国另派大臣议和,除先允偿兵费并朝鲜由其自主外,若无商让土地及办理条约画押之全权,即无庸前往』等语。迭与王大臣等会议,均以敌欲甚奢,注意尤在割地;现在事机紧迫,非此不能开议。当经总理衙门函覆田贝,以日本电内欲商各节,均有此全权重任;尚未接准复电。顷军机大臣传奉皇上面谕,予臣以商让土地之权;闻命之余,曷胜悚惧。窃以中国壤地,固难轻以予人。至于戎狄窥边,古所恒有:唐弃河湟之地,而无损于灵武之中兴;宋有辽、夏之侵,而不失为仁、英之全盛。征以西国近事,普、法之战迭为胜负,即互有割让疆场之事,一彼一此。但能力图自强之计,原不嫌暂屈以求伸。此次日本乘屡胜之势、逞无厌之求,若竟不与通融,势难解纷纾急。详阅日本致田贝两电,于兵费及「朝鲜自主」两节,均认为已得之权利;而齿龂龂争执,尤在让地一层。惟论形势,则有要散;论方域,则有广狭:有暂可商让者,即有碍难允许者。臣必当斟酌轻重,力与辨争。所虑者,会议之初,先议停战,西例只有议停数日或一两旬之案;设磋磨未定而停战限期已满,彼仍照奋进兵直犯近畿,又当如何处置?至兵费如允偿还,多寡悬殊,亦须从容酌定数目。其所云「日本想有别事应行整办」,包藏非止一端,并当相机迎拒;但能争回一分,即少一分之害。伏念此行系万不得已之举,皇上轸念生灵,不恤俯从群议;臣受恩深重、具有天良,苟有利于国家,何暇更避怨谤!惟是事机之迫、关系之重、转圜之难,均在朝廷洞鉴之中;臣自应竭心力以图之。倘彼要挟过甚,固不敢曲为迁就,以贻后日之忧;亦不敢稍有游移,以速目前之祸。敌情最为凶悍,倘于臣将行之时、既往之后遽以大股北扰,应如何密为筹备之处?圣明自有权衡。此则区区之愚,尤不敢不预为顾虑者也。臣俟日本覆电定在何处会议,即行出都,取道天津乘轮东渡,再求面聆训诲,俾有遵循。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初七日,电寄上谕:『李鸿章奏「遵旨与日本议约,预筹大略情形」一折,据称「日人注意,尤在让地一层;事机紧迫,非此不能开议。拟就形势、方域斟酌轻重,力与辩争;此外所求非止一端,并当相机迎拒」等语。此次特派李鸿章与日本议约,原系万不得已之举;关系之大、转圜之难,朝廷亦所洞鉴。该大臣膺兹重任,惟当权衡于利害之轻重、情势之缓急,即与议定条约,以纾宵旰之忧而慰中外之望,实有厚期焉。将此密谕知之』。

  特授李鸿章议和全权敕书

  大清国大皇帝敕谕:现因欲与大日本国重敦睦谊,特授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一等肃毅伯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国所派全权大臣会同商议,便宜行事;定立和约条款,予以署名画押之全权。该大臣公忠体国,夙着勋劳;定能详慎将事,缔结邦交,不负朕之委任。所定条款,朕亲加查阅,果为妥善,便行批准。特敕。(二月初七日)

  署江督张之洞致军务处请饬北洋大臣添办电线以通军报电(附旨)

  军报紧要,由京达外省之电线设有阻滞,必误事机;宜多设一两条,乃为周妥。查湖北襄阳老河口久已通电,似宜将此线接通陕西,由商州达西安或由襄阳达潼关;保定至京,似宜专设一线,不必绕由天律。拟请饬北洋大臣速办。请代奏。

  二月初十日,奉旨:『电张之洞:据奏「由襄阳至京另设电线」等语,本日已据王文韶折饬盛宣怀妥办矣。前据张之洞电,以台湾作押借用洋款藉资保卫一节,经总署询问赫德,据云:「各国守局外例,此议万不能行」。该督所奏,究竟有无确实办法?详细电覆』。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请旨饬令林维源筹借军饷百万两电

  户部拨付台款百万,暂补防费。欲添防兵则苦不能,撤防则无期;亟应预筹接济。续借洋债无应;其借华债,则本地绅民皆推太仆寺卿林维源为首。维源自上年七月报效两营,月饷五千两;今与商,仅肯再捐四万两。该京卿巨富,应请旨饬令林维源筹借百万两。如撤防后,其款未经用完,即先退还。在维源力所能为,在公家不失情理。伏乞恩准。(二月初十日)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报乘德船至马关晤日全权函请停战意似游移请告

  美使并示军情电(五件)

  真电敬悉。田贝寄到初八原电:约于西三月十九(即华二月二十三日)到马关后,再订两国钦差会晤日期。是起程须扣算到日不先不后,乃得体。鸿定于十九日由津登轮,出沽口后,计四日可到马关;拟到彼,即驻船上。随员十余人,现尚未到。请斟酌:若田使转致日电内有「停战定约」字样,宜令各驻使速呈。辽、渖危急,津、榆亦有警报,藉此或可纾急。请代奏。(二月十二日)

  田电云:『据原文,应于西三月十九(即华二月二十三)到马关,并有不应早到之说』;是以拟于十九日开船。兹承电示,系华二十一、二日;似可于十七晚登舟、十八日开船。请酌覆田贝。(二月十三日)


  十二日电询所坐船名、旗号,拟赁用德商「礼裕」、「生义」两船,挂有德国旗号,并挂「中国头等全权大臣」之旗。望函致田使转致。(二月十三日)

  十七日晚登舟、十八日开驶,随带文武员弁三十三人。祈代奏并知照田贝。(二月十五日)

  廿三辰抵马关,日派全权伊藤、陆奥约期会晤。二十四日申齐集公所,互阅敕书。伊、陆言住船不便,谆嘱移寓;公馆豫备整洁,允明日暂移,以便就近议事。函请先停战,意似游移。约二十五日再会议,并开所索条款;容俟电闻。伊藤言别来十年,中国毫未改变成法以至于此,深为抱歉。探知前六、七日有运兵船多只出马关,约五千人,云往台、澎;确否?辽、渖、榆关军情若何?乞示。(二月二十五日)

  张之洞唐景崧致军务处报会商捣巢截寇办法电

  前奉电旨会商捣巢截寇一节,往返屡商。之洞意:拟购穹甲快舰数艘、合汉纳根两艘,并赶造极快鱼雷炮船十艘、极快公司船三艘改为运船,载兵两千人,煤数千吨随之,乘虚攻袭;步队上岸,或毁其台炮、或歼其守兵、或焚其积储。若敌内地之兵大至及敌轮还救,则移攻他处。如海面遇敌,船少则攻、船多则避;遇其运兵、运械之船,则截夺之。我船驶快,敌不能追;敌若穷追,则收入闽之长门、浙之镇海、粤之虎门、江之吴淞等处,皆有炮台可以依护。至造船到华,至速须七、八个月;购船到华较早,驶行不快。极快雷船,必须定造。购船多少未定,造船已有成议;惟选将难得其人。景崧意:欲招募粤边悍勇游匪数千,先用此船运往;如有兵船运往继进,意在深入攻据。惟募练必须四个月,须有巨饷、利械。两人所拟办法不同;之洞意,总谓民船难往。窃拟分股,各自筹办;俟勇齐船到,再看情形商酌。台湾练成此项兵勇,无论攻日与否,总属有用;饷械江南筹给。至购船、定船详细办法,另行电奏。谨遵旨覆陈,请代奏。(二月十三日)

  署江督张之洞奏押款保台如以为可当遵旨再电龚许两使电

  押款保台一节,奉旨询确实办法。窃思惟有探询外部,方能得其真际。洞已电龚、许两使,照两豪电所陈探询英、俄外部意思。或保台,或多予利益如开铁路、内地开矿、兴商务工作等事,肯用势力助我胁和否?并探询英、俄另有何欲,令其自言,作为洞之私见空论。如朝廷以为可商,恳电饬龚、许两使筹商,方能切实与议。是否有当?恭候圣裁!(二月十三日)

  台抚唐景崧致总署请商各公使饬观战各兵轮勿入口电

  各国兵轮来台观战,澎湖停有法船;可否钧处商各国公使,务饬各兵轮远停口外,勿入口?一恐日船混入,二恐百姓疑骇。乞酌裁示下!

  二月二十三日,奉旨:『电唐景崧:日图犯台,自在意中。澎湖所停法船,是否假冒?确查具奏』。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日船游弋恒春已嘱刘永福拨营策应电

  恒春见日轮十余艘游弋港口;该处无炮台,有防军三营。上年十月筹设电报,购线甫到,竣工尚早;消息不灵。刘永福驻凤山,距恒春两日程;已电嘱其拨营策应。澎湖西岭复见日轮五艘,离炮台尚远;并饬各军度鎗炮不能中,勿轻开。(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