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别史
-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
——以上见原书卷一百零三。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三)
旨寄张之洞唐景崧有人奏日国内空虚若以水师深入使彼有内顾之忧着商奏电
直督李鸿章致总署报日以我所赍国书文理不全不允开议加给国书似仍无济电(三件)
使日张荫桓邵友濂奏和战相为表裹请饬统兵大员实力防剿折
闽督杨昌浚致军务处闽省饷绌恳饬拨百万济急电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日议犯京攻台请迁幸热河电
使日张荫桓致总署导旨回京并邵友濂请假电(附旨)
津道盛宣怀致军务处转港电日兵船至台湾水线已断电(附旨二件)
使英龚照瑗致总署报俄法英有保大局杜侵占之约现集舰观日动静电
署江督张之洞致总署拟以台湾作保向英借款请其派兵轮保卫电
总署奏敌情叵测时势阽危李鸿章应赴长门会议折
全权大臣李鸿章奏遵旨赴日本议约预筹大略折(附上谕)
特授李鸿章议和全权敕书
署江督张之洞致军务处请饬北洋大臣添办电线以通军报电(附旨)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请旨饬令林维源筹借军饷百万两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报乘德船至马关晤日全权函请停战意似游移请告
张之洞唐景崧致军务处报会商捣巢截寇办法电
署江督张之洞奏押款保台如以为可当遵旨再电龚许两使电
台抚唐景崧致总署请商各公使饬观战各兵轮勿入口电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日船游弋恒春已嘱刘永福拨营策应电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日船犯澎被我炮台击沉电(附旨)
台抚唐景崧奏报与元丰顺商借三百万以应急需电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澎湖电断刘永福欲援无船甚属可危电(附旨)
台抚唐景崧奏澎湖接仗情形遵旨饬刘永福援恒电
旨寄刘坤一王文韶据李鸿章唐景崧电日拟攻台并有日船将至大沽着严防电
闽督谭锺麟致军务处日攻澎湖经我军击伤百余人电(附旨)
闽督谭锺麟致军务处有英轮过澎言澎无日轮并未失守电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澎湖战事闽省难助祗得就地募兵电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报澎湖失守电(附旨)
闽督谭锺麟致军务处报闽省民情安定并台南北各军布置情形电
江督刘坤一致军务处报日船游弋秦皇岛洋面南窜及筹虑台湾安慰辽沈居民电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报台民愤骇谓北省停战台独向隅恳饬所有兵轮并粤省鎗弹运台援应电(四件、附旨三件)
帮办军务宋庆致军务处报停战期内留铭嵩军驻石山站自率毅军移扎大凌河电
台抚唐景崧致总署和议条款可赔费不可割地又台民投效杀贼者日有数千人请增营添械电(二件)
台抚唐景崧致总署有日策士献计若停和议不允赔款彼计立穷又日瘟未息刻在澎抽兵电(二件)
闽督谭锺麟致军务处报日据澎疫盛台南北无事电
江督刘坤一致军务处现各军鎗械略富兵勇锐气可用赔款割地无此办法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与日订约经已画押并伤已收口电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台民呈称愿效死勿割台地电
津道盛宣怀致总署巴兰德称德约俄法向日外部说不允马关条约电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台民不服割地恐激他变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奏中日会议和约已成折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派员咨送与日议和各条款文
换约大臣伍廷芳等呈总署换约事竣亲赍约本请陈奏文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请废约再战并商各使公断速罢前议电
署江督张之洞奏和议各条万不可允电
闽督谭锺麟致总署台地难交赔款难筹请动以情理宽展年限电
台抚唐景崧致总署恳将割台事请各使公断电
署江督张之洞致总署日约极无理请商英俄相助电
台抚唐景崧奏陈台民万众一心请归英保护电
台抚唐景崧致总署拟将全台密畀各国为租界电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台民不愿归日拟与刘永福留台为民作主电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据绅民血书称誓不从日请照公法以民意为从违电(附旨)
台抚唐景崧致总署台民愿归英保护请商英使以解倒悬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改约另议不敢孟浪
台抚唐景崧致总署台民闻三国阻约人心稍定电
署江督张之洞致总署台湾民变正合西例可冀西洋各国动听电
闽将军穆图善致总署请朝廷俯察群言驳废谬约电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朝廷若不割地事犹可为电
道员易顺鼎奏丑虏跳梁不宜迁就权奸误国不可姑容请罢和议疏
台抚唐景崧致总署台之存亡视批约准否乞密示消息电
张之洞陈宝箴谭继洵德馨李秉衡唐景崧张联桂等致总署报日事各国商有办法电
台抚唐景崧致总署询已否与法使立约保台祈示电
台抚唐景崧致总署台湾变在俄顷请商法轮速来电
换约大臣伍廷芳联芳致总署遵旨与日使换约并日使送还照会三件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闻法廷欲制台澎日军电
台抚唐景崧致总署请联合各国公保台湾电
署江督张之洞致总署请借德商瑞记款一百五十万镑电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请拨饷二百万两济台电
台抚唐景崧奏请饬总署邀同各国公使与日本商安台民之策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伊藤对台事未覆法议保台似尚游移电
总署与法使商保台事问答笔录
旨寄张之洞着拨洋鎗一万枝解台惟宜慎重电
台抚唐景崧致总署台事曾请英俄法调处独未及德似未周到电
署江督张之洞致总署请拒日增索赔款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伊藤电日已派台湾巡抚请我派员办理移交电
使英龚照瑗致总署报法与他国密议台事暂不使华与闻恐生枝节电(附旨)
美使致总署日政府派桦山为台澎巡抚请转达中国照会所派钦差姓名函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报已请伊藤令桦山暂缓起程乞嘱唐抚勿固执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伦敦电日派台督欲俟交款后撤辽驻军电
署江督张之洞奏据台湾绅民公禀坚留唐抚刘提仍理台事电
台抚唐景崧奏恳饬商日外部令日员从缓来台电
使俄许景澄致总署报俄德不及顾台并请由江省谢其好意电
署江督张之洞致总署王之春电法外部谓辽事力已尽不欲再举援台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伊藤电桦山计日到台请告唐抚筹备电
旨派李经方前往台湾与日使商办事件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德俄均未必与日兴戎中朝必应慎筹电
德外部致总署台湾华兵日增如再开仗损失更多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代李经方恳辞往台商办事件请代奏电
驻法参赞庆常致总署晤法外部谓台事难再申前议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德政府电称伊藤谓中国已将台湾主权让与日本勿庸会议电
旨普台抚唐景崧开缺来京及文武各员内渡电
旨着许景澄将台变各情详告俄廷电
军机处奏请饬李鸿章仍令李经方赴台办理交割片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遵旨饬李经方赴台并请令顾肇熙杨岐珍科士达襄助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接伊藤电交接台湾专使彼此均有全权为妥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顷覆伊藤倘台民叛乱不已无法交接请原谅电
台抚唐景崧致枢垣李经方来台交割台民愤极请押款赎回电
台抚唐景崧致总署法为保台起见派兵轮来台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伊藤称两国派员以淡水为会齐之所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奏唐抚不遵旨撤兵横生异议请朝廷勿为所惑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奏已请伊藤知照桦山俟台地平静李经方径赴淡水会商电
台抚唐景崧致总署报台民强留摄行民主国总统事请代奏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伊藤请特派大员即赴淡水李经方应否速往电
署江督张之洞致总署台已自主未便接济饷械电
台抚唐景崧致总署全台不服日愿为华民请代奏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遵饬李经方往台密授办法暨报起程日期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已电伊藤照约交出台湾主治权作为了结电
总署致张之洞转唐景崧宜设法早归免生枝节电
旨着张之洞谭锺麟饬海口官弁禁止运械往台电
台抚唐景崧致军务处报粤军与日战获胜仍进剿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报李经方已到淡水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龚照瑗报英廷接唐抚电告台湾自主拟不覆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据杨岐珍报台事实情带营回厦电
旨着李鸿章告日使和议既定中国断无嗾使台民自主之理电
台抚唐景崧致总署基隆不守台城瓦解事不可为电
署直督王文韶致枢垣黄遵宪陈台湾自主应将唐抚为民劫留向日声明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报李经方到基隆商办交接台湾问答电
闽督边宝泉致总署台湾城内纷乱唐抚赴沪尾日兵尚未入城电
旨着刘坤一等转饬前敌各军小心防守毋启衅端电
庆裕边宝泉致总署唐景崧等拟往申被兵士扣留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报覆伊藤电款留林董现已到津赍有国书俟晤时再陈电
全权大臣李鸿章致总署报唐景崧到沪日兵已入台北电
李鸿章王文韶致总署报日使林董到津问答节略电
署江督张之洞致总署报唐景崧脱身内渡应否遵旨陛见电
闽督边宝泉致军务处报日用兵轮八艘载兵万余由基隆上岸南进电
旨寄张之洞唐景崧有人奏日国内空虚若以水师深入使彼有内顾之忧着商奏电
电张之洞、唐景崧:有人奏「日人国内空虚,若以水师深入或游弋各处,使彼有内顾之忧,即可缓其肆扰」。着商酌奏闻。(正月初九日)
直督李鸿章致总署报日以我国所赍国书文理不全不允开议加给国书似仍无济电
(三件)
密新。路透来电:『日本以中国议和大臣所赍国书文理不全,不允开议;华使仍不即离日,日乃遣员护送。该大臣前赴长崎,英、法、俄三国驻华、驻日使臣已接到各该国政府训条出而调处,言归于好』云。(正月十一日)
顷译张、邵两星使致驻京美使电云:『日以中国使臣议事须请示国家,无权议事,即非全权大臣。且电报来往,必迟延日期;不肯议事。如中国派便宜行事与全权大臣,毋庸请示国家,则愿会议云。又因广岛系办军务首要之区,不允我等驻扎;即日拟绕长崎回沪』云(正月十一日)
沪局密电:『加给张、邵国书,似仍无济。访察各国有识者之论,日若犯至北京而后可公论相助;现时无策』云。(正月十五日)
——以上见原书卷一百零四。
使日张荫桓邵友濂奏和战相为表里请饬统兵大员实力防剿折
议和专使张荫桓、邵友濂奏:为和战相为表里,请旨饬下关内外统兵大员实力防剿,以冀事易就范事。
窃臣荫桓初十日陛辞,十六日冒险出塘沽登舟。十八日抵沪,晤臣友濂,谨将密旨暨国书敕书及田贝往来函电公阅;随即电达总署。二十四日,钦奉电旨:『前据张荫桓电奏「业经抵沪」,谅已与邵友濂会商一切;即着该侍郎等克日出洋,勿庸另候谕旨。并将起程日期电覆。钦此』。即于是晚覆奏,电请总署代递在案。
臣荫桓出京行抵通州,接翰林院学士准良书;谓臣以一身任天下之怨,到沪后宜疏陈敌情贪狡、不可以和,兵气转圜、可以一战,请命回京等语。迨行抵沪上,匿名揭帖遍布通衢,肆口诋讥,互相传播;虽于审度利害、衡量短长漫无一当,而人心思奋,具见同仇敌忾之诚。溯查同治十年,日本遣其大藏卿伊逢宗城来求立约;逾年,又遣其外务大臣副岛种臣来华换约;十三年台湾生番之役,两军相持,日本则有参议大久保利通之使;光绪十一年朝鲜之役,又有伊藤博文之使。二十余年间,中、日订约重事,日本悉派其大臣前来,隐以有礼自处。此次中国派员前往,援公法报施之义,亦交际之常;尚非刻意迁就。特人情狃于习见,辄以臣等之行妄生訾议。臣等仰体皇上维持国本、不忍生灵涂炭之意,人言在所不恤。惟是御侮之策,能战而后能和。当此敌焰方张,边城屡陷,凶锋曾未一挫;且自中外通好以来,日本每以所订约章不得媲于泰西积怨,已非一日。度此次多方要挟,早在圣明洞鉴之中。臣等恪守训谕,力持大体。非特索及疆土,固当正言坚拒;即准韩自主、偿日兵费曾经各国使臣居间调处,而索费过巨,臣等亦万难与商。停战之说,更不敢轻发;纵彼举以为言,仍当电候圣裁。总之,和议之难易,必视战事之利钝为转移。现在各路大军云集,一闻和议,恐将士为之迟疑。臣荫桓行抵津、沽晤吴大澄,嘱展缓行期以俟捷音,如果连获胜仗,直可坐致彼来;所言不为无见。兹奉命克日起程,臣等订定船期,束装东渡。惟有吁恳圣明,饬下关内外统兵大员一意筹战,力求实效;勿以臣等之行,意存观望。他日和议可成,彼固不敢别有觊觎;即和议不成,我亦不至漫无准备。不胜激切待命之至。谨奏。(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十二日)
闽督杨昌浚致军务处闽省饷绌恳饬拨百万济急电
闽省饷绌,所借五十万早罄;续借则洋行多方刁难,已允复翻。此际请拨部款,诚属不达时务;而司道库搜括殆尽,捐借亦鲜成效。闻户部已借洋款七千五百万,已拨给台湾百万两;可否恳天恩饬部拨百万以济闽急?请代奏。(正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