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898 金华英,字松望,(清黟县)钟山人。捐职布理问。有气谊。邑贡生程士盈为之传曰:“华英好读书,所交 多名士。父老,贩于鄂,耗资负贷,不肯归。华英尽偿所负,迎父归养。爱诸弟甚笃。友范某有子不善治生,范以数十金付华英经纪。数年,范子果耗家赀,华英屡之。及疾亟,召范子至,具道范翁付蚌意,以金归之,则获利千矣。范子感涕,卒守成业。”
    同治《黟县三志》卷6(下)《人物 质行》

899 毕周通(清婺源人),……少攻举子业,以家贫弃而商。……邻村故旧王某病笃,子初喜尚幼,延通至榻前,以六十余金纳通袖,为藐孤计,人无知者。通归,另立一簿记其年月数目。喜长,果苦无生计,日事樵采。通知其克成立,乃置酒约其叔与喜至,出簿,权子母如数畀金。闻者骇为奇事。
    光绪《婺源县志》卷33《人物 义行)

900 程焕铨(清婺源人)……尝与兄业茶,亏折负债数千金,铨鬻己田抵偿。番禺友人张鉴,使宗人运盐二万有奇往海南,属铨管领。比至,鉴已殁,宗人欲瓜分之,铨力争不可,完璧而归,其子感谢。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901 汪源茂,字学川,(清婺源)大坂人。国学生。素业儒。因秉家政,就里经商。尝有友银数百两,托茂名存店孳息,友暴卒,伙未悉其故,以银归茂,茂不受,召其子还之。堂弟负逋,势将倾产,茂解橐代偿。居乡四十余年,遇有争讼曲直,赖以分明,人咸敬利之。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902 江灵裕,字淦川,(清咸同间 )江湾人,国学生,捐职州同。重义好施,幼失怙恃,兄负多债,析居时裕悉偿之。兄殁,携侄经商,客中寄财物常先嫂氏,并为侄完婚。族有负裕赀者,殁后,其妻将田偿,裕念薄田数亩,孤孀且不能度活,坚不受。尝贾于温州,总理茶务。有恒泰银号沿市籍未销,误兑四千金,裕悉返之。遇友程某,被人诱赌输数千金,欲自经,裕冫亲朋力助摊偿。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903 潘启权(清婺源人),……未冠,为养亲远趁营甘旨,岁必归省。后天德(启权塾师)子居外业木,病笃,召权嘱以后事。权走二百里,经理簿籍,得百余金归其孥与榇。尝乘海舶索逋,飓风大作,权亟呼断樯索,获免。舟子欲藉端诡辞匿货,权力持不可,众客觇之,争附权舟,舟子愠,不拒,货遂充躲。权乃易舟以济。移时,前舟覆,权无恙。又尝与戚某贷赀合贾,某揣货无余息,欲挟赀以逃,权弗从,拔原金与某去,逋益多。商侣重权,假以赀本,日渐饶裕,悉偿其所负云。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904 詹谷,字式诏,(清婺源)庐源人。国学生。……贸易崇明,为江湾某任事。某年老归家,值发逆窜东南,崇邑孤悬海外,道途梗塞近十年,谷竭力摒挡,业仍大振。后江湾某之子至崇肆,谷将历年出入市籍交还,涓滴无私,崇邑之人咸服其公直。某子亦深感焉,临行,薪俸外加赠四百金,辞不受,惟殷殷部署后来肆务,悉当乃归。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905 黄龙孙(婺源人)……贸易无二价,不求赢余,取给朝夕而已。诚信笃实,孚于远迩。有借贷者,虽数十里互求居中,不须券约,而彼此自协。口呐呐不能言,未尝就中规利,惟此坦白之怀,始终不移,以为联络。自颜其堂曰:“彝叙”,使子孙顾名思义焉。
    光绪《婺源县志》卷36《人物 义行》

906 程琼休宁人,寓(湖)州北门外,开铺卖饭招宿,畜马骡送行。然其人虽居市井,而轻财重义。有归安宗定者,携银百两来州买丝,丝未出,复归饭于程铺,就雇其马,下梅溪,置其银于布囊,悬之鞍上,不意中途坠于地,不觉也。跟马僮拾之瘗于路旁竹园内,而宗定至梅溪,解囊不见,初不意僮也,乃驰回程铺,榜诸途曰:“得银者愿平分之。”程视僮面色可疑,遂密诱之,不伏,又威吓之,始吐实。遂押僮同至瘗所,取银还之。宗以其半为谢,坚辞不受,减至二十两亦不受。然程之拾遗而还非止一次,此其多者耳。
    《见闻纪训》

907 马禄,字天祥,(明祁门)城北人。家贫,父病,尝负薪易值求医药,终夜侍卧侧,不即私寝者数月。长力商,客常州。人以四百金寄禄所,同旅者盗金亡去,禄秘不言,罄己赀以偿。所盗败,得所寄金,友人始知初所偿禄金也,访至禄所,邀禄里人,置酒宴会,还前代金,禄终不受。嘉靖戊午修学宫,禄自投牒输三百金佐赀。家置祭田,修六世以下茔辨。
    康熙《祁门县志》卷4《孝义》
   按:万历《祁门志》卷3《民行》所载与上同。

908 鲍先生讳士臣,字汝良,世为(歙县)棠樾人。其业贾也,所至人重之,咸曰先生,遂以鲍先生著云。先生五岁失母,……甫冠又丧父,贫无所依,徒步走鄱阳,有属先生司会者,先生廉其所获率悖入也,遂谢去。留止旅舍,资用乏绝,为主人赁舂以自赡。居无何,有客投宿,未达曙去,遗囊金于门,先生起如厕,见之,持白主人,请待客至而还之,主人慨然许焉。未久,客仓皇至,主人阅实畀之,且道先生之义。客再拜,酬以金,不受。主人以是重先生,日为先生游扬,先生之名遂大著。其后纳交者日众,或贷金于先生而薄其子钱,先生始得时货之有无,兴贩四方。四方之人,闻先生至,争先鬻其货,先生由是能蓄其财,悉偿先人逋负,而赎归其田庐。亲属交游苟有所求,应之无德色。尝曰:“傥来之物,侈用之是谓暴天,吝用之亦为违天,惟其当而已矣。”以故终其身衣服饮食之奉无所加其旧。……
    歙县《棠樾鲍氏宣忠堂支谱》卷21《鲍先生传》

909 汪圣林,字孔传(歙县)东关人。为行贾自给,常负橐走。回至道中得遗金,私度其人当还觅,坚守以待。移日,有人哭而至,廉问得实,遽反之。遗金者泣请姓名,弗告。其妻方氏亦贤,圣林病殆,方为防股得愈。年并八十而终。
    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 义行》

910 宋应祥,字允吉,(歙县)上丰人。万历十年与子承恩商于金陵,遇族人应期者,解运南粮,江行遇风,倾覆殆尽,大司农以罪责偿,檄下县捕其属,事竣迫。应祥闻,就狱省视,见其憔悴状,将瘐死,因倾橐金偿之。复客于池阳,有行商二人,各缠重赀托宿,明日早起去,承恩洒扫,见有遗金甚重,启视,见有苏州米行主人姓号,计二百五十金,告父应祥,守待再宿。翌日见前二人哭踊而来,遍觅不得,急欲投江死,应祥力挽之,询其姓名,为许邦伟偕弟邦佐。所言一一符合,即呼集街众验明而尽还之。二人愿分金以谢,应祥坚辞不受。邑令额其堂曰:“奕世德音”,榜其门曰:“世德作求门第,还金拒报人家”。
    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 义行》

911 方三应,字伯贞,(歙县)岩镇人。尝贾建昌,逆旅得遗金数百,留待阅月,每出必挈以行。后数年,于抚州舟中遇贩鸡者,众诟其不洁,其人曰:“嘻,我故有金,某年在建昌遗之,以至此也。”三应询得其实,举还之,不告姓名,从者密告之。复数年,子萘令宜黄,避雨民舍,见供奉三应名,问之即向遗金者,曰:“民自蒙还金,今复能成家矣。”萘居官亦著廉能声。三应娶罗氏,早世,义不再娶,鳏居以终。以子萘赠江西宜黄县知县。
    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 义行》

912 汪应鹤字仲甫(清歙县),古河坑人。尝服贾芜湖,于泾邑路侧拾得遗金数百两,坐待失者还之,其人欲分金以谢,应鹤不受。洪太肇懋为之记,绩人胡承福颜其堂曰“还金”。
    民国《歙县志》卷9

913 处士讳应宣,姓黄氏,歙之竦塘人。……处士师计然之策,商隐江湖,能任人趋时,入什一之利以自给。生平不设机智、仰利巧以网利。乡人有以窘急,求济其门具贷券,处士欣然出金之,却其券而不受。贷者疑之,处士曰:“噫!与其异时裂券,孰若不纳券之为愈乎。”义声翕然播州闾。……生景泰丙子正月初九日,卒以嘉靖甲辰二月初八日,享年九十。
    歙县《竦塘黄氏宗谱》卷5

914 始(李)仲良(明正德万历间人)在外傅,故以敏给学为儒。及公役烦兴,父大困,仲良乃释业为贾,为俯仰资居常不竞刀锥,顾工握算。雅以然诺取重,以君可质千金,且善居间,谈笑而两家之难解。转毂所至,乐与诸豪长游,居息日赢,齿于上贾。竞竞然惧为怨府,务折节下人,市猾以家人产质母钱,久之踞产倍约。仲良笑曰:“是皆傥然而去者也”,听之。……丁年不宜子,既逾四十,迭举子五人。乃举箧中券焚之,置千金勿问。五子岳立,授事各以其材。长应春、次应时皆籍胄子,次应芳受贾,次应和、次应元,籍京兆诸生。
    《太函集》卷55《明故处士李仲良墓志铭》

915 海阳(休宁)故多大贾,宜无如邑中金氏良。故处士象举丈夫子三,仲曰(金)赦。仲少事儒,而父贾也。父喜结客,赍用不饶。亡何,贾浸下。及仲有室,则自戴来归,戴闲于内,则诸篇握长算。始仲事占亻相以鸡鸣。居倾之,既悉中外情状,从容就仲语:“君固当儒,第舅年数日侵,游道日广,即操利权如箕敛,将不胜劳,窃为君策之,宜以身佚舅老,顾日几几必傥来者为显亲地,不已疏乎 ”仲谢曰:“子其先得我心,吾将从子决策矣。”戴乃脱装具资斧。仲从父贾淮海,起盂城,父授之成,贾起。及父客死,仲持父丧归。丧毕,而就盂城,力修故业。居常以然诺取重,族类归心。积二十年,业大起。居人时有缓急,仲办应之。力鲜则弃其赢,力穷则蠲其租、焚其券。有司有大役,仲首上百金。负郭有津,病涉久矣。促为梁二,迄今济之。所部声义表闾下章服如令甲,仲拜而受之。
    《太函集》卷52《海阳处士金仲翁配戴氏合葬墓志铭》

916 以深公,号少渠,倜傥不群,贾天长铜城镇,生殖日饶,义中取利,人服其公。曾助建本地舆梁二处,置义冢、施棺参、埋骼骼、助婚、存殁,感德于村闾,尤多义举。中丞公倡建宗祠寝宝神座未成,公捐二百余缗以竟其事,中丞公推重之。
    歙县《济阳江氏族谱》卷9《明处士以深公传》

917 (江)世禄公,字叔礼,……初习儒以恢拓先业,未竟厥志,遂弃儒服贾。虽勤于生,而殖轻利重义。于祠堂祖墓以及庵观桥路恒多,乡人德之。
    歙县《济阳江氏族谱》卷9《明处士世禄公传》

918 (汪平山,字君与)缵父志绪,不吝所有,商于安庆、潜阳、桐城间,非道弗交。弟璜卒于商次,益田若干亩以优侄孤。……正德间,岁大歉饥,蓄储谷粟可乘时射倍利。处士不困人于厄,悉贷诸贫,不责其息,远近德之。……生成化己丑……卒嘉靖己丑。
    休宁《方塘汪氏宗谱 墓志铭》

919 府君姓吴氏,讳钅,字岘山,号嵩堂,歙之丰南人(清康乾间盐商)。……府君平生仁心为质,视人之急如己,力所可为即默任其劳,事成而人不知其德,其或有形格势阻,辄食为之不宁。居尝语不孝(吴绍唔)等曰:“我祖宗七世温饱,惟食此心田之报。今遗汝十二字: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亲好人。”又尝曰:“人生学与年俱进,我觉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
    《丰南志》第5册《皇清附贡生诰授资政大夫候选道加四级恩加顶带一级又恩加一级议叙加六级显考嵩堂府君行述》

920 查大高(清初婺源人),……少年客维扬之邵伯。其地左湖右江,南北舟车所至,多竞利为龃龉者,高贸迁廿载,人皆德之。后徙京口,凡所交姻戚、族党,周急恤困,赖之者指不胜屈。
    光绪《婺源县志》卷31《人物 义行》

921 吴鹏翔(清休宁人)……侨寓汉阳,指粉解囊,好行其德。汉阳荐饥,鹏翔适运川米数万石至,计之可获利数倍,悉减值平粜,民赖以安,自大吏至郡县咸与嘉奖。又尝市椒八百斛,或辨其有毒,售者请毁议,鹏翔卒与以直而焚之,盖惧其他售而害人也。屡举宾筵,不就,年八十一卒。
    嘉庆《休宁县志》卷15《人物 乡善》

922 徽歙以富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赀、驰千里,播弄黔首,投机渔利,始可致富。
    歙县《许氏世谱》卷6《寿敕封征仕郎叔祖晴川翁八十叙》

923 (陈秀才没钱子使用)众人撺掇他写了一张文契,往那三山街开解铺的徽州卫朝奉处,借银三百两。那卫朝奉又是一个爱财的魔君,终是陈秀才名头还大,卫朝奉不怕他还不起,遂将三百银子借与,三分起息。陈秀才自将银子依旧去花费不题。却说卫朝奉平素是个极刻剥之人,初到南京时,只是一个小小解铺,他却有百般的昧心取利之法,假如别人将东西去解时,他却将那九六七银子充作纹银,又将小小的等子称出,还要欠几分等头,后来赎时,却把大大的天平兑将进去,又要你找足兑头,又要你补勾成色,少一丝时,他则不发货,又或有将金银珠宝首饰来解的,他看得金子有十分成数,便一模二样,暗地里打造来换了,粗珠换了细珠,好宝换了低石,如此行事,不能细述。那陈秀才这三百两债务,卫朝奉有心要盘他这所庄房,等闲再不叫人来讨,巴巴盘到了三年,本利却好一个对合了。
    《拍案惊奇》卷15《卫朝奉狠心盘贵产》

924 新安某富翁,挟千钱至吴门作小经纪。后家日泰,抱布贸丝,积赀巨万。常大言曰:“致富有奇术,愚夫不自识耳。”有数人齐款其门,乞翁指授。……翁命之坐,曰:“求富不难,汝等先治其外贼,后治其内贼,起家之道,思过半矣。”众曰:“何谓外贼 ”翁曰:“外贼有五:眼、耳、鼻、舌、身是也。眼好视美色,娇妻艳妾非金屋不能贮。我出数贯钱,买丑妇,亦可以延宗嗣。耳喜听好音,笙歌乐部非金钱不能给。我登乐游原,听秧歌,亦可以当丝竹。若置宝鼎,购龙涎,无非受鼻之累。我闭而不闻其香,终日卧马粪堆,亦且快意。致山珍,罗海错,无非受舌之欺。我食而不辩其味,终日啖酸齑粥,未尝不饱。至块然一身,为祸更烈,夏则细葛,冬则重裘,不过他人美观,破却自家血钞。我上尊皇古之制,剪叶为衣,结草为冠,自顶至踵,不值一钱。此五者皆治外贼之诀也。”众曰:“何谓内贼 ”翁曰:“内贼亦有五,仁、义、礼、智、信是也。仁为首恶,博施济众,尧舜尤病。我神前立誓,永不妄行一善,省却几多挥霍。匹夫仗义,破产倾家,亦复自苦。我见义则忘,落得一生享用。至礼尚往来,献缟赠劈,古人太不惮烦。我来而不往,先占人便宜一著。智慧为造物所忌,必至空乏。终身只须一味混沌,便可常保庸福。若千金一诺,更属无益。不妨口作慷慨,心存机械,俾天下知我失信,永无造门之请。此五者皆除内贼之诀也。精而明之,不爱脸,不好舌,不惜廉耻,不顾笑骂,持此以往,百万之富,直反掌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