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献丛刊清圣祖实录选辑


  --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六十。

  五月十二日(癸已),扬威大将军和硕简亲王喇布疏报:『粤省韶州、南雄俱已变叛,将军舒恕、额赫纳等兵退守南赣,福建巡抚杨熙、总兵官拜音达礼等亦各率所部官兵随满兵引还』。上谕:『舒恕、额赫纳等严守南安、赣州、梅岭,以保固江西。其署副都统莽依图、总督金光祖信息及平南亲王尚可喜存亡,并确以闻』。寻总督董卫国奏:『南安兵饷缺乏,官兵遂不能守。今闽、粤诸寇又侵犯赣属地方,孤城危急』。上谕:『赣州既危,应速取吉安,合兵剿贼。简亲王等亟檄将军哈尔哈齐、额楚、提督赵赖等克取吉安,会合将军舒恕、额赫纳兵扑灭闽、粤诸寇;并檄舒恕等酌量,倘可由赣攻吉,即合兵夹攻之』。

  二十四日(乙已),兵部遵旨议复:『海澄公下游击黄蓝三次赍奏来京,值海澄失守,全家被陷;应从优授为参将。事平日,即补用』。从之。

  六月十七日(戊辰),谕兵部:『近览大将军简亲王喇布、总督董卫国等奏:尚之信背恩反叛,逆贼孙延龄、马雄等分路来寇江西袁州诸处,闽贼亦乘机侵犯江西,逆贼吴三桂部下高大杰死守吉安,大兵尚未克复等语。见在江西兵力单弱,分布剿御,防守地方;又欲接应大将军安亲王兵,实难支应。前贝勒尚善请分岳州兵遣发江西,大有裨益。今阿晋泰、韩世琦虽往长沙,其自京师发出每佐领兵四名见到岳州,可将兵合计,量留防守;其余官兵即令起程,并严饬将弁兼程远往』。寻尚善奏:『自河南来每佐领兵一名,更增以盛京兵及外藩蒙古兵共一千名,令署副都统尼雅翰赴江西,于六月二十七日由武昌起程』。

  二十八日(己卯),扬威大将军和硕简亲王喇布疏报:『本月初六日,伪将军耿继善焚毁营盘,并建昌、新城诸贼踰关遁走』。上谕大将军康亲王杰书等:『耿精忠撤建昌诸贼,其为海寇所逼无疑。我兵宜乘机前进,其令大将军杰书、将军贝子傅喇塔、赖塔、总督李之芳等速剿闽寇,酌量招抚,勿坐失事机』。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六十一。

  秋八月二十五日(乙亥),浙江总督李之芳疏报:『闽逆伪将军马九玉等领贼众数万人据守衢州河西,贼将林福等札营大溪滩,挽运粮饷。大将军康亲王杰书因诏促进兵,抵衢州;集都统赖塔等议,先断贼饷道,以夺其势。于是月十五日,赖塔等率满汉兵宵抵大溪滩奋击,大败之,乘胜进取江山县。马九玉大惧,弃营遁』。得旨嘉奖,下部议叙。

  --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六十二。

  九月庚辰朔,浙江总督李之芳疏报:『闽逆伪将军马九玉败走,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遣副都统胡图等率兵追击,破之,复常山县。又遣将军赖塔、副都统马哈达等于八月二十日进至仙霞关,分路夹攻。次日,伪参将金应虎等献关迎降。官军长驱而进,二十三日攻拔浦城县』。得旨嘉奖,下部议叙。

  谕兵部:『移会康亲王杰书等:于仙霞投诚伪官内,择深知闽事者一人并曾经攻克仙霞关章京一员,驰驿来京』。

  十六日(乙未),先是,福建总督范承谟陷贼,耿精忠多方逼诱之,誓死不屈;至是,遇害。

  十八日(丁酉),谕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王率领大兵大败贼众,已入闽境。耿精忠虽背恩反叛,念小民遭罹贼乱,困苦已极,朕心深为恻然!其以时事晓谕耿精忠速降,以副朕安辑生民至意』。

  冬十月十八日(丁未),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疏报:『逆贼屯札建阳,副都统赖塔、纪尔他布等于九月初三日领兵进剿,击败贼众,克建阳县城。复追至建宁府,贼俱逃遁,恢复府城,获伪札、军械无算』。得旨嘉奖,下部议叙。

  二十一日(庚午),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帅师抵延平,伪将军耿继美等以城降。耿精忠闻之大惧,随遣精奇尼哈番刘蕴祥等赴延平,献伪总统将军印;续遣子耿显祚来迎。康亲王师抵福州府,令侍读学士尹泰赍免死敕谕前往,耿精忠于十月初四日率伪文武官员出城迎降,献所属官兵册籍。寻耿精忠请随大兵立功赎罪。康亲王以闻,上命耿精忠仍留靖南王爵,率伊所属官兵随大兵征剿海逆,图功赎罪;原任巡抚刘秉政等俱着来京。其藩下官员及两镇标下武弁,仍留原任。兵丁照额设外,其余愿效力者,分隶提、镇各标;愿归农者,原籍安插』。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六十三。

  十一月初三日(辛巳),江宁提督杨捷疏报:『十月二十二日贼犯江、浙交界乍浦地方,金山营参将白可爱等驰剿,大败贼众,俘斩无算』。下部议叙。

  初八日(丙戌),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书疏报:『海贼邓锦遣伪总统许耀率兵三万余直福州,至乌龙江之南小门山、真凤山等处,结寨连营。臣遣参赞都统喇哈达等率满、汉官兵分为三队,于十月十五日渡江奋击,前后夹攻,大败贼众,克取贼营;追奔四十余里,斩杀甚多,生擒伪总兵、副将以下三十余员』。下部议叙。

  谕兵部:『大将军康亲王统兵平闽,进剿海寇,分守福州诸路,恐兵力未敷。其以驻守江宁盛京兵内发七百名、驻守京口汉军兵内发五百名,令将军杨凤翔、署副都统岳尔多、孟安等领赴大将军军前,听其调遣。又闻进闽大兵缺马,即发内厩及兵部驿营马共二千,选八旗官各一员送军前散给。其送马官员沿途或有骚扰,许地方官指名参奏』。

  十八日(丙申),特升浙江温处道姚启圣为福建布政使、江南无锡县知县吴兴祚为福建按察使司按察使。

  十二月初四日(壬子),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疏言:『臣帅大兵平定闽疆,诸凡谘谋军务及分兵留守事宜,不得不请增参赞之臣;伏乞皇上遣在京大官二、三人前来参赞。又靖南王耿精忠见随大兵征剿,其福州府属下官兵家口统辖乏人,额驸耿昭忠、耿聚忠乞遣一人同大兵镇守』。上命都察院左都御史介山、兵部左侍郎吴努春参赞康亲王军务;以耿昭忠为镇平将军,驻守福州。

  初八日(丙辰),扬威大将军和硕简亲王喇布疏报伪将军耿继善等率贼数万围困南丰,又海寇侵犯广昌。得旨:『前大将军康亲王杰书疏报耿精忠及闽省叛兵俱已归降,广信诸处亦皆向化,伪将军等尽已调回;今江西南丰诸处耿继善等何故仍行骚扰?着康亲王杰书、耿精忠察实奏闻。大兵抵福州日久,若不速剿海寇,则江西之贼势难遽靖。王等即进兵平定兴、泉、漳诸郡,或应从汀州分兵夹攻;俱着相机进发』。

  初九日(丁已),尚之信遣人赍密疏至扬威大将军和硕简亲王喇布军前乞降。简亲王喇布以闻,上敕谕尚之信曰:『昔太祖高皇帝肇造鸿业,尔父航海归诚,功猷茂着。后命驻防粤省,平定海疆。自吴逆叛乱以来,益矢忠荩,屡建功勋;故特封尔父为亲王、授尔为讨寇将军,正期克奋勇略,扫除逆贼。不图粤省变乱,道路梗阻。今览尔密奏,称父子世受国恩,断不敢怀异念,愿立功赎罪来迎大师;知尔父子不忘报国,念笃忠贞,因事出仓卒致成变异,朕心深为侧悯。今特降旨,将尔已往之罪并尔属部下官兵概行赦免;倘能相机剿贼,立功自效,仍加恩优叙。尔当益竭悃诚,勉图后效,以副朕始终曲全至意』。

  十二日(庚申),谕兵部:『海澄公黄芳世矢报国恩,不肯从逆;间关冒险,全节来归,忠贞茂着。着加太子太保,镇守漳州,黄蓝屡次赍奏,忠勤可嘉。着优擢为都督佥事,充海澄总兵官;并令驰驿赴大将军康亲王军前,俟漳、泉恢复,收集海澄公标下散失官兵,镇守汛地』。

  二十八日(丙子),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疏报:『臣前遣人招抚耿继善,尚未至彼地;耿继善闻大兵将至,即弃邵武府遁往江西。海逆下伪将军吴淑乘胜取邵武城,复犯延平。伊弟伪总兵吴潜率兵渡河;屯浦塘迎敌。副都统伯穆赫林等率满、汉官兵屡次击败之,阵斩伪总兵杨大任等,杀贼兵万余;生擒伪总兵阮信等三百四十余人,所获军器无算。伪武定将军彭世勋以邵武府降』。得旨嘉奖,下部议叙。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六十四。

  ●康熙十六年

  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丁巳)春正月二十七日(甲辰),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疏报:『副都统伯穆赫林等率领官兵追剿海贼,恢复泰宁、建宁、宁化、长汀、清流、归化、连城七县及汀州府城,招降伪官七十三员、兵丁二千五百余名』。得旨嘉奖,下部议叙。

  二月初六日(癸丑),江西巡抚佟国桢疏报:『正月初十日,副将周球等率官兵大破海逆五里排地方;恢复会昌县,招降伪总兵杨梦月等』。得旨嘉奖,下部议叙。

  十四日(辛酉),谕户部:『闽地经海孽扰害,又遭逆贼暴征横敛,民困已极。今年钱粮尽与蠲免;其遭乱窜避人民,俱招徕还籍,俾各安本业』。

  十五日(壬戍),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疏报:『副都统伯穆赫林等遣满、汉大兵恢复福建上杭、武平、永定及江西瑞金等县,招降伪总兵尹云龙、曾显洪、张威及伪副将、知县等官二百十九名,赣州一路俱平』。得旨嘉奖,下部议叙。

  二十日(丁卯),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疏报:『宁海将军喇哈达、平南将军赖塔等率领大兵进剿兴化,正月二十六日连破二十六营,阵斩伪总督赵得胜、伪总兵副将等六十二员,恢复兴化府城;防守仙游县伪总兵郭维藩率众投诚』。得旨嘉奖,下部议叙。

  二十三日(庚午),江西巡抚佟国桢疏报海逆伪总兵赖鼎球等率伪官七十三员、兵丁一万余名投诚。下部知之。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六十五。

  三月初三日(己卯),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疏报:『二月初九日,宁海将军喇哈达等统领大兵攻克泉州府,海贼溃遁;阵斩伪虎卫将军许耀、伪总兵六员、伪副将三十一员,安抚所属各县难民俱令复业』。得旨嘉奖,下部议叙。

  初四日(庚辰),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疏报:『海贼郑锦大败于兴化、泉州,遂尔丧胆,弃漳州、海澄而遁;海澄伪副将孙绍芳、漳州伪知府程梦简等相继于军前纳款。宁海将军喇哈达等统率大兵,于三月二十日抵漳州,遂复府城及海澄等十县,闽地悉平』。得旨:『王统官兵自衢州入仙霞关直抵福州,剿抚并用,所向克捷;击逐海贼,收复全闽,安辑百姓,克奏肤功,深为可嘉!有功人员,着议叙具奏』。

  初八日(甲申),谕议政王大臣等:『今闽地悉定,大将军安亲王围困长沙已久,将军穆占复帅师进剿,将军鄂内统兵水陆赴岳,歼灭吴逆、荡平诸寇在此一举。康亲王宜及兵威大振之时,分遣官兵同耿精忠兵进取潮州;其进剿留守机宜,速议以闻。又大兵分路进击,逆贼不暇窥赣。其授署副都统莽依图为镇南将军,精简士马夹攻广东;以副都统额赫纳、署副都统穆承格参赞军务,令侍郎舒恕量留甲兵,同巡抚佟国桢、总兵官哲尔肯镇守赣州诸处。至江西建昌诸路大兵俱已撤赴吉安,简亲王军士卒甚众,酌拨每佐领兵三名,合在赣大兵,令莽依图共选每佐领兵六七名,俟康亲王所议俞旨到赣,即率之前进』。寻尚之信、傅弘密疏纳款,刘进忠、苗之秀各报投诚;上以尚之信等源疏抄发康亲王杰书等,令速进广东。未几,奉命大将军和硕康康亲王杰书疏言:『福建既平,即欲亲统大兵入粤。但省会重地,未可轻离;且自福至漳相距甚远,兵马到彼必须休息,恐迟至炎署,难以进师。今漳、汀驻守大兵密迩粤境,宜选将士有马者,令将军喇哈达、都统赖塔等率之,同耿精忠先赴潮州,后当遣兵接应』。上报可。复谕议政王大臣等曰:『康亲王大兵平闽,人马劳顿,难以深入粤地;令酌分官兵,前赴潮州。若刘进忠等迎降,暂驻彼地。即移檄尚之信知之;仍趋莽衣图兵速进广东』。

  十九日(乙未),原任潮州总兵官刘进忠、碣石总兵官苗之秀遣人投诚,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以闻。上命宥刘进忠、苗之秀及标下官兵罪,仍以刘进忠为潮州总兵官、苗之秀为碣石总兵官,随大兵进剿。寻授刘进忠征逆将军。

  二十八日(甲辰),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将福建不肯从逆之编修李光地、兴泉道何可化、将乐县教官李重光及先被胁从、后复来归之汀州府知府孟熊臣等题请议叙。得旨:『李光地不肯从逆,差人密奏地方机宜,忠贞茂着,深为可嘉;着从优议叙。何可化、李重光、孟熊臣亦着议叙』。寻授李光地额外侍讲学士。

  夏四月十三日(己未),福建总督郎廷相疏报:『三月二十日夜,泉州城府内奸民猝发,满汉官兵协力剿平之』。下部议叙。

  二十五日(辛未),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疏报:『宁海将军喇哈达等自泉抵漳,沿途招抚伪建威将军一员、大监督二员、总兵七员、副总兵十三员、参将以下把总以上共三百五十六员、兵丁四千一百七十名,获火炮、器械无算』。下部议叙。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六十六。

  五月十七日(壬辰),赐福建水师提督海澄公黄芳世蟒缎朝服、鞍马弓矢,令照在外藩王例,一体遣人请安。谕曰:『卿父于功烈素着,复全家殉难;每念及此,朕心深为伤悼!况卿由粤东进剿,忽遭广省兵变,孤身涉险而出;可见忠贞不贰,颠沛不改其守。今仍袭海澄公、镇守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卿愈加训练,鼓舞将士,以靖海氛;使地方秋毫无犯,百姓安堵,方为不负封疆重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