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人列传

  ○江藩
  江藩(1761-1830),字子屏,号郑堂,江苏甘泉人。
  少授业于惠松崖、江叔沄、余古农。博综群经,尤熟于史事。性不喜唐宋文,每被酒,辄自言文无八家气,时目为狂生。作《河赋》数千言,典丽雄伟,可以上方郭景纯《江赋》,人争传录焉。尝蓄善本书万余卷,岁饥尽以易米。绘书巢图志,咸四方名宿题咏殆遍。撰《高宗诗集注》,由韩城王相国杰进呈,恩赏御制诗文集,复谕召对。值林爽文陷台湾,报至,遂辍。落魄而归。饥驱至粤,阮文达延修通志,书成,修脯累千金,随手挥霍略尽。凡以布衣而为掌故宗者,垂二十年。盖少为方闻士,且生于典籍之区;乾隆朝佐当道治四库七阁之事,于名公卿老师宿儒,毕上下齮龁,万闻千睹,因勒成《汉学师承记》八卷,使两汉儒林家法之承受,清代经学之源流,厘然可考。又成《宋学渊源记》三卷,分北学、南学、附记,共若干人。又取诸儒撰述之专精汉学者,仿唐陆氏《经典释文》传注姓氏之例,成《国朝经帅经义目录》一卷。义旨严正,文词茂美;虽间或失之颛固,然能甄择无泛爱。如陈启源说《诗》"西方美人"一言不善,即削其姓氏。而宋学所录,止穷檐苦行,摈南方浮华士。一命以上,才有政治声闻,亦斥不载。龚定庵谓其"窥气运之大源,孤神明以深往",殆非过誉。
  初年十八,撰《尔雅正字》,以《说文》为指归,《说文》所无之字,或考定古文,或旁通假借,不敢妄改。王光禄西庄见之,极叹赏。晚年,重加删定,成《尔雅小笺》五卷。纵不逮恂九之备,辨析形声,差愈于二云矣。
  他著:《周易述补》一卷,申松崖之剩义;《乐悬考》二卷,可见古人制度;《隶经文》四卷,则说经文绪余也。别有《炳烛室杂文》一卷,《扁舟载酒词》二卷,均刊行。
  ○江声
  江声(1721-1799),本字■〈鱼畺〉涛,后改叔沄,晚因性不谐俗,取艮背之义,自号艮庭。江苏吴县人。
  少与其兄筠同学,不事帖括。幼读《尚书》,即怪古文与今文不类。比长,师事惠松岩,受《古文尚书考》,又读阎潜邱《尚书古文疏证》,因益专力于《书》。念唐贞观时为诸经正义者,自《诗》《礼》《公羊》外,皆取晋人后出之经,而汉儒专家师法反不传,松崖既作《周易述》,搜讨古学,于是亦撰《尚书集注音疏》,以存二十九篇,而别梅氏所上二十八篇之伪造。取书传所引《汤(征)[誓]》《泰誓》诸篇选文,按《书序》入录。又采《说文》经、子所引《书》古文本字,更正秦人隶书,及开元中改易古字之谬。辑郑康成注,并汉儒逸说,参以己见,为之疏。凡四易槁,积十余年,然后成书。共十二卷,附《补谊》九条,《识伪字》一条,《前后述外篇》一卷。
  先生精治《说文》,病后世深求考老转注之义,至以篆迹泥之,著《六书说》一卷。谓:"建类一首,即始一终亥五百四十部之首也。"时治小学者多以为允。孙渊如通之云:"《尔雅》肇、祖、元、胎之属,始也,亦建类一首;肇、祖、元、胎皆为始,亦同类相受。《说义》此类甚多。推考老之训,如口部之咽、嗌也,走部之走、趋也,犹之考注老,老注考矣。其同在口部走部,即建类一首。"先生引为知言。独戴东原疑贯全部,则义太广,乃折之曰:"若止考老为转注,不已隘乎!且谐声一义,不贯全部乎?"先生与东原以学相重,其和而不同如此。
  先生生平不肯为俗字,尺牍书疏背依《说文》。至写《尚书》"瀍水"依《淮南》作"廛";"汝乃是不",依《尔雅》义作"孟"。人目为迂僻,辄不改也。每欲取经子古书,悉绳以《说文》,去其俗字,命曰'经史子字准绳',未成。
  先生内行甚修,对家属若宾客。惟色故和悦,而性耿介弗妄取。孙渊如以一缣赠,累书千言,却而后受之。嘉庆元年,诏举孝廉方正,苏抚费文属公首以先生荐,赐六品服。年七十八,卒于家。
  所著传者,除《尚书集注音疏》及《六书说》外,有《论语竢质》三卷,《恒星说》一卷,《艮庭小慧》一卷。
  ○江永
  江永(1681~1762),字慎修,安徽婺源人。
  生六岁,读书日记数千言。尝见明邱氏《大学衍义补》征引《周礼》,爱之,求得其书,朝夕讽诵。自是遂研覃十三经注疏。凡古今制度又钟律声韵舆地,无不探赜索隐,测其本始;而于天文地理之术尤精。
  年二十一,为县学生,三十四补廪膳生。四十一岁,成《礼经纲目》八十卷。五十五岁,偕乡人立义仓,贫者赖之。六十岁成《七政衍》、《金水二星发微》、《冬至权度》、《恒气注历辨》、《岁实消长辨》、《历学补论》、《中西合法拟草》七书各一卷。六十二岁,为岁贡生,成《近思录集注》十四卷。十月,江西学政金德瑛招为诸生校阅文字。六十九岁,成《四书典林》四十卷,又成《推步法解》五卷。七十六岁,成《乡党图考》十卷。七十七岁,成《律吕阐微》十一卷。七十八岁,成《春秋地理考实》四卷。七十九岁,成《古韵标准》六卷、《四声切韵表》四卷、《音学辨微》一卷。八十岁,成《周礼疑义举要》六卷、《礼记训义释言》六卷、《深衣考误》一卷、《读书随笔》若干卷。又明年而卒,距生于康熙二十年七月十七日,年八十有二。
  先生之著《礼经纲目》也,以朱子晚年考定。《仪礼经传通解》,其书未成,黄氏杨氏续之,犹有阙漏;乃以大宗伯吉凶军宾嘉五礼为次,广摭博考,使三代礼仪之盛犁然可观。
  先生之著七政诸书也,谓:岁实为历中纲领,日平行于黄道,是为恒气,故定气时刻多寡不同,而恒气恒岁实终古无增损,当以恒者为率。梅氏所言岁实消长恒气注历见歧未定也。
  先生之著《律吕阐微》也,据《管子》五声徵羽宫商角之序,《吕氏春秋》称伶伦作律,先为黄钟之宫,次制十二筩别十二律,以正《淮南.天文训》及《汉书.历律志》之谬。
  先生之著《古韵标准》三书也,谓:古韵之论,创于吴棫,而精于顾氏炎武。顾氏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由三百篇以正顾氏分十部之疏;且分平上去三声皆十三部,入声八部,为用韵之准。
  先生之著《推步法解》也,谓:《钦定推步法》七篇,凡日月之躔离交食,五星之迟疾伏见,及恒六曜之行,皆具密法,而奥义难明。为探立法之意,详步算之方。并附《推步钤》一卷于后。
  先生之著《深衣考误》也,谓:深衣之制,诸儒论者凡数十家,大率踵裳交解十二幅之讹,据《玉藻》言衽当旁,则非前后之正幅也。举郑君之注以正疏误,因为《深衣图考》。
  先生晚年读书有得,随笔撰记,谓:《周易》以反对为序次,卦变当于反卦取之。否反为泰,泰反为否;故小往大来,大往小来;是其例也。凡曰来、曰下、曰反,自反卦之外卦来居内卦也;曰往、曰上、曰进、曰升,自反卦之内卦往居外卦也。又谓:兵农之分,春秋时已然,不起于秦汉。证以《管子》《左传》,兵常近国都,野处之农固不隶于师旅也。其精心独见,发古人所未发如此。
  先生年六十,尝偕友人入都,时开三礼馆,总裁方苞以经术自命,举冠礼婚礼数条为难,先生从容详对,方折服焉。秦蕙田修《音韵述微》,诏取《古韵标准四声切韵表》进呈,以备采择。秦又取《推步法解》入于《五礼通考》。戴震总校四库书,乃尽取先生二十种写之以藏秘府。殁后,朱筠以先生从祀紫阳书院。
  ○江有诰
  江有诰(?--1851),字晋三,号古愚,安徽歙县人。
  二十二岁补博土弟子,不治举业,壹志古学,杜门著述,寒暑无间。慨周秦后古音日舛,获顾亭林《音学五书》及江慎修《古韵标准》,冥心推究,至忘寝食。塘江书能补顾所未及,而分部尚有罅漏。因于江氏十三部析幽侯为二,支脂为三;又于胀部中析出祭部,又析真、文为二。嗣得段若膺《六书音韵表》,所论多台,益自信。分古韵为廿部。最后见曲阜孔氏《诗声类》,桥东、冬为二,遂改文二部为中、统,为廿一部。书成,寄示段,段大称许,曰:"余与顾、孔一于考古,江、戴则兼以审音,而晋三于二者尤深造自得;又精呼等字母之学,不惟古音大明,亦且使今韵分二百六部者得剖析之故。"其谁服如此。
  所著已刻者有:《诗经韵读》四卷,《群经韵读》一卷,《楚辞韵读》一卷,《先秦韵读》二卷,《汉魏韵读》一卷,《唐韵四声正》一卷,《谐声表》一卷,《入声表》一卷。以《入声表》尤精,足正享林之失,而补其未备。未刊者尚有:《二十一部韵谱》若干卷,本段氏十七部谱例,就未分析者更分析之,得一百二十八部。于是韵学大具。
  晚益深六书,著《说文六书录》、《说文分韵谱》、《说文质疑》、《说文更定部分》、《说文系传订讹》各若干卷。复著《经典正字》、《隶书纠缪》,以祛俗学之误。不戒于火,版稿悉付煨烬,而目已瞽;乃口授其子锡善重录。并拟踵成例为补辑若干篇。
  ○焦廷琥
  焦廷琥,字虎玉。焦循之子。优贡生。
  性醇笃,善承家学。以里堂既著《群经宫室考》,因别撰《冕服考》四卷辅翼之。其辨析精核,殊不下于乃父,亦较宋氏《释服》为完备。合而观之,于礼经制度,可概睹其大凡矣。
  于算学亦颇深造。孙星衍作《释方》,不信地圆,以西人误会《大戴礼记》"四角不揜"一语,始创为地圆之说。导读其书,则谓:"《大戴》有曾子之言,《内经》有岐伯之言,末后有邵子、程子之言,其说非西人所自创。"于是博搜古籍,合诸家言而胪列之,成《地圆说》二卷。
  又尝取秦氏之法。读李氏之书,就益古演段六十四问,每问皆详画其式,里堂见而喜曰:"有此可读演段矣!"即命名为"益古演段开方补"。且云"可附诸《学算记》之末。"盖其得父赞许如此。
  馀尚传《读书小记》三卷,虽随笔札记,足与钟褱《考古录》骖蕲,收入徐氏《鄦斋丛书》。
  《密梅花馆诗文录》若干卷,则缀刊《雕菰楼集》后以行。
  ○焦循
  焦循(1763~1820),字里堂,江苏甘泉人。
  少颖异,事父母以孝闻,服丧尽礼。乾隆辛酉举于乡。尝从阮元游浙江。闭户著书,葺其老屋曰"半九书塾",复构楼曰"雕菰",有湖光山色之胜。足不入城市者十余年。庚辰七月卒,年五十有八。
  先生博闻强记,识力精卓,于学无所不通,于经无所不治,而于《周易》《孟子》专勒成书,其于《易》本世传家学,尝疑一"号咷"也,何以既见于《旅》又见于《同人》;一"拯马壮"也,何以既见于《复》又见于《明夷》;"密云不雨"之象,何以《小畜》与《小过》同辞;"甲庚三日"之占,何以《蛊》象与《巽》象同例;乃遍求说《易》之书读之,撰述成帙。甲子,复精研旧稿,悟得洞渊九容之术实通于《易》,乃以数之比例:求易之比例,于是撰拟《通释》一书。丁卯病危,以《易》未成为恨。病廖,屏他务,专治此经,遂成《易通释》二十卷。自谓所得悟者,一曰"旁通",二曰"根错",三曰"时行"。《易通释》既成,复提其要为《图略》八卷。凡图五篇,原八篇,发明旁通相错时行之义。论十篇,破旧说之非。复成《章句》十二卷。总称《雕菰楼易学三书》,共四十卷。先生易经既成,随笔记录二十卷,曰《易馀籥录》。凡友朋门弟子所问答及于易者复录存二卷,曰《易话》。自癸酉立目录,自稽所业,得三卷,曰《注易日记》。又有《易广记》三卷。先生易学,不拘守汉魏各师法,惟以卦爻经文比例为主。
  先生又著《孟子正义》三十卷,疏赵岐之注,兼系近儒数十家之说,而以己意折衷,合孔孟相传之正指。又作《周易王氏注补疏》二卷,《尚书孔氏传补疏》二卷,《毛诗郑氏笺补疏》五卷,《春秋左传社氏集解补疏》五卷,《补记郑氏补疏》三卷,《论语何氏集解补疏》二卷,合之,为《六经补疏》二十卷。
  先生游浙,因阮元考浙江原委以证《禹责》三江,乃撰《禹贡郑注释》一卷,专明班氏郑氏之学。谓王伯厚《诗地理考》繁杂无所融贯,作《毛诗地理释》四卷。又仿戴东原《孟子字义疏证》,撰《论语通释》一卷凡十王篇:曰圣,曰大,曰仁,曰一贯,曰忠恕,曰学,曰知,曰能,曰权,曰义,曰礼,曰仕,曰君子小人。又撰《群经宫室图》二卷,为图五十篇。《毛诗鸟兽草木虫鱼释》十一卷,《陆璣疏考证》一卷。又录当世通儒说《尚书》者四十一家,书五十七部,仿卫湜《礼记》之例,以时之先后为序,得四十卷,曰《书义丛钞》。
  先生思深悟锐,尤精历算之学。撰有《释弧》三卷,《释轮》二卷,《释椭》一卷,《加减乘除释》八卷,《天元一释》二卷,《开方通释》一卷,又命其子琥作《益古演段开方补》以附《里堂学算记》之末。当时算学名家李锐、汪莱、钱大昕等,皆与讨论而叹服焉。
  先生善属文,最爱柳宗元。表章先正,作《北湖小志》六卷。又掇拾扬州杂文旧事,为目录二卷,名曰《足征录》。又成《邗记》六卷。每得一书,必识其颠末,有所契,则手录之。如是者三十年,成《里堂道听录》五十卷。又举清人著述三十二家,作《读书三十二赞》。文集手订者,曰《雕菰楼集》二十四卷,词三卷,诗话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