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类本草


  日华子云:桐油,冷,微毒。敷恶疮疥及宣水肿,涂鼠咬处,能辟鼠。

  图经曰:桐,生桐柏山谷,今处处有之。其类有四种。旧注云:青桐,枝、叶俱青而无子;梧桐,皮白,叶青而有子,子肥美可食;白桐,有华与子,其华二月舒,黄紫色,一名椅桐,又名黄桐,则药中所用华、叶者是也;岗桐,似白桐,唯无子,即是作琴瑟者。陆机《草水疏》云:白桐宜为琴瑟。云南 人,绩以为布,似毛布。是作琴瑟宜岗桐、白桐二种也。

  梧桐二种,俱有椅名也。或曰:梧桐以知日月正闰。生十二叶,一边有六叶,从下数一叶为一月,至上十二叶。有闰十三叶,小余者。视之,则知闰何月也。故曰梧桐不生则九州异,或云今南人作油者,乃岗桐也,此桐亦有子,颇大于梧子耳。

  江南有 桐,秋开红花,无实。有紫桐,花如百合,实堪糖煮以啖。岭南有刺桐,叶如梧桐,花侧敷如掌,枝干有刺,花色深红。主金殊效。又梧桐白皮,亦主痔。《删繁方》疗肠中生痔,肛门边有核者,猪悬蹄青用之,其膏敷疮,并酒服之。

  子母秘录:治痈疮疽痔 恶疮,小儿丹。用皮,水煎,敷。

  衍义曰:桐叶,《经》注不指定是何桐,致难执用。今具四种桐,各有治疗条,其状列于后:一种白桐,可斫琴者,叶三杈,开白花,亦不结子。《药性论》云:皮能治五淋,沐发,去头风,生发。一种荏桐,早春先开淡红花,状如鼓子花成筒子,子或作桐油。日华子云:桐油,冷,微毒。一种梧桐,四月开淡黄小花,一如枣花。枝头出丝,堕地成油,沾渍衣履。

  一种岗桐,无花,不中作琴,体重。

  卷第十四

  胡椒

  味辛,大温,无毒。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生西戎。形如鼠李子,调食用之,味甚辛辣。(唐本先附)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调五脏,止霍乱,心腹冷痛,壮肾气,及主冷痢,杀一切鱼、肉、鳖、蕈毒。

  海药:云谨按徐表《南州记》:生南海诸国。去胃口气虚冷,宿食不消,霍乱气逆,心腹卒痛,冷气上冲。和气,不宜多服,损肺。一云向阴者澄茄,向阳者胡椒也。雷公云:凡使,只用内无皱壳者,用力大。

  汉椒使壳,胡椒使子。每修拣了,于石糟中碾碎,成粉用。食疗云治五脏风冷,冷气心腹痛,吐清水,酒服之佳。亦宜汤服。若冷气,吞三、七枚。孙真人治霍乱。以胡椒三、四十粒,以饮吞之。段成式酉阳杂俎云;胡椒,出摩伽 国,呼为昧履支。其苗蔓生,茎极柔弱,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其子于叶中。形似汉椒,至辛辣,六月采,今作胡盘肉食,皆用之也。

  衍义曰:胡椒,去胃中寒痰,吐水,食已即吐,甚验。过剂则走气。大肠寒滑亦用,须各以

  卷第十四

  钓樟(音草)根皮

  主金疮止血。

  陶隐居云:出桂阳、邵陵诸处,亦呼作鸟樟,方家少用,而俗人多识此。刮根皮屑以疗金疮,断血易合,甚验。

  又有一草似野狼牙,气辛臭,名地菘,人呼为刘 (音获)草。五月五日采,干作屑。亦主疗金疮。言刘 昔采用之尔。唐本注云:钓樟,生郴州山谷。树高丈余。叶似楠(音南)叶而尖长,背有赤毛,若枇杷叶。

  八月、九月采根皮,晒干也。

  臣禹锡等谨按治霍乱。日华子云:温,无毒。

  治贲豚香港脚水肿,煎服并将皮煎汤洗疮痍风瘙疥癣。陈藏器云:樟材,味辛恶气,中恶心腹痛,鬼注,霍乱,腹胀,宿食不消,常吐酸臭水。酒煮服之。无药处用之。江东KT 船,多是樟木,斫取札用之。弥辛烈者佳。亦作浴汤,治香港脚,除疥癣风痒,作履除香港脚,县名豫章,因木为名也。

  卷第十四

  千金藤

  主一切血毒诸气,霍乱中恶,天行虚劳疟瘴,痰嗽不利,痈肿,蛇犬毒,药石发,悉主之。生北地者,根大如指,色黑似漆;生南土者,黄赤如细辛。(今附)

  陈藏器有数种,南北名模不同,大略主痰相似,或者皆近于藤。主一切毒瓦斯,其中霍乱中恶,天行虚劳瘴疟,痰嗽不利,肿疸大毒,药石发,癫、杂、疹,悉主之。生北地者,根大如色似漆;生南土者,黄赤如细辛。舒、庐间有一种藤似本蓼,又有乌虎藤,绕树,冬青,亦名千金藤。又,江西山林间有草生叶,头有瘿子,似鹤膝,叶如柳,亦名千金藤。似荷一名古藤。主痢及小儿大腹。

  千金者,以贵为名。岂俱一今并入木部,草部亦重载也。

  海药:云:谨按《广州记》云:生岭南山野。陈氏云:呼为石黄香。味苦,平,无毒。

  主

  卷第十四

  南烛枝叶

  南烛枝叶 味苦,平,无毒。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长年,令人不饥,变白去老。取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米粒紧小正黑如 珠,袋盛之可适远方。日进一合,不饥,益颜色,坚筋骨,能行。取汁炊饭名乌饭,亦名乌草,亦名牛筋。言食之健如牛筋也。色赤名文烛。生高山,经冬不凋。(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黑饭草,益肠胃。捣汁浸蒸,晒干服。又名南烛也。

  图经曰:南烛,《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云生高山,今唯江东州郡有之。株高三、五尺。

  叶类苦楝而小,凌冬不凋。

  冬生红子作穗。人家多植庭除间,俗谓之南天烛。不拘时采其枝、叶谨按陶隐居《登真隐诀》载太极真人青精干石 饭法: (音迅)。

  之为言飧也。谓以酒、蜜、药草辈,飧搜而曝之也。亦作 。凡内外诸书,并完此字,唯施于今饭之名耳。云其种是木而似草,故号南烛草木。一名猴药,一名男续,一名后草,一名唯那木,一名草木之王。

  生嵩高、少室、抱犊、鸡头山,江左吴越至多。土人名之曰猴菽,或曰染菽,粗与真名相仿佛也。此木至难长,初生三、四年,状若菘菜之属,亦颇似栀子,二、三十年乃成大株,故曰木而似草也。凡有八名,各从其邦域所称,而正号是南烛也。其子如茱萸,九月熟,酸美可食。叶不相对,似茗而圆浓,味小酢,冬夏常青。枝茎微紫,大者亦高四、五丈,而甚肥脆,易摧折也。作饭法:以生白粳米一斛五斗,更舂治,淅取一斛二斗。木叶五斤,燥者用三斤亦可,杂茎皮益嘉,煮取汁,极令清冷,以KT 米,米释炊之。KT ,即溲字也。今课其时月,从四月生新叶,至八月末,色皆深;九月至三月,用宿叶,色皆浅,可随时进退其斤两,宁小。多合采软枝茎皮,于石臼中捣碎。假令四、五月中作,可用十许斤熟舂,以斛二斗汤渍染得一斛,以九斗淹斛二斗米。比来正尔用水渍一、二宿,不必随汤煮渍米,令上可走虾,周时乃漉而炊之。初渍米正作绿色,既得蒸便如绀,若一过汁渍,不得好色,亦可淘去,更以新汁渍之。洒KT 皆用此汁,当令饭作正青色乃止。向所余汁一斗,以共三过洒饭,预作高格曝令干,当三过蒸曝,每一燥辄以青汁搜令 耳。日可服二升,勿复血食。亦以填胃补髓,消灭三虫。

  《上元宝经》曰:子服草木之王,气与神通;重蒸过食之,甚香甘也。孙思邈《千金月令》南烛煎:益髭发及容颜,兼补暖方。三月三日采叶并蕊子,入干盛,以童子小便浸满瓶,固济其口,置闲处,经一周年,取开。每日一、两次,温酒服之,每酒一盏,调煎一匙,极有效验。

  圣惠方:治一切风疾,若能久服,轻身明目,黑髭驻颜。用南烛树(春夏取枝叶,秋冬取根皮,拣择细锉)五斤,水五斗,慢火煎取二斗,去滓,别于净锅中慢火煎如稀饧,以瓷瓶盛。温酒下一匙,日三服。

  又方:治小儿误吞铜、铁物,在咽喉内不下。用南烛根烧细研,熟水调一

  卷第十四

  无患子皮

  有小毒。主浣垢,去面 ,喉痹,研,纳喉中,立开。又主飞尸。子中仁,烧令香,辟恶气,其子如漆珠,生山谷大树。一名噤娄,一名桓。(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昔有神巫曰,瑶KT,能符,劾百鬼,擒鬼以无患木击杀之。世人竞取此木为器,用却鬼,因曰无患。日华子云:无患子皮,平。

  陈藏器云有小毒。主浣垢,去面 ,喉闭,飞尸,研,纳喉中,立开。子中仁,烧令香,辟深山大树,一名噤娄,一名桓。桓、患字声讹也。《博物志》云:桓叶似柳,子核坚,正黑,可作香缨用,辟恶气,浣垢。《古今注》云:程稚问木曰:无患何也?答曰:昔有神巫曰,瑶KT ,能符,劾百鬼,得鬼则以此木为棒,棒杀之。世人相以为器,用 鬼,故曰无患也。

  《纂文》云:无患名噤娄,实好去垢,今僧家贯之为念珠,红底为也。纂文无患,木名也。

  实可以去垢,核黑如 。问栌木,曰:无患何也?答曰:昔有神巫曰,无患,此木能作符,劾百鬼,则以此木为棒杀之。

  世人相传,以此木为众鬼所恶,竞取为器,用以厌鬼,故号无患。

  衍义曰:无患子,今释子取以为念珠,出佛经。唯取紫红色小者佳。今入药绝少,西洛亦有之。

  卷第十四

  梓白皮

  梓白皮 味苦,寒,无毒。主热,去三虫,疗目中疾。

  叶

   捣敷猪疮,饲猪,肥大三倍。生河内山谷。

  陶隐居云:此即梓树之皮。梓亦有三种,当用拌素不腐者。叶疗手脚火烂疮。桐叶及此以肥猪之法末见,应在商丘子《养猪经》中。唐本注云:此二树花、叶,取以饲猪,并能肥大且易养。今见《李氏本草》、《博物志》。但云饲猪使肥,今云敷猪疮,并讹矣。《别录》云:皮主吐逆胃反,去三虫,小儿热疮,身头热烦蚀疮,汤浴之。并封敷嫩叶,主烂疮。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椅,梓。释曰:别二名也。郭云即楸。《诗· 风》云:椅、桐、梓、漆。陆机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梓实桐皮曰椅,则大同而小别也。萧炳云:树似桐而叶小,花紫。

  日华子云: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梓树皮有数般,唯楸梓佳,余即不堪。

  图经曰:梓白皮,生河内山谷,今近道皆有之。木似桐而叶小,花紫。《尔雅》云:椅,梓。郭璞注云:即楸也。《诗·风》云:椅、桐、梓、漆。陆机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大同而小别也。又一种鼠梓,一名 ,亦楸之属也。江东人谓之虎梓。《诗·小雅》云:北山有 。陆机云:其枝、叶、木理如楸,山楸之异者。今人谓苦楸是也。鼠李,一名鼠梓,或云即此也。然鼠花之实都不相类,恐别一物而名同也。梓之入药,当用有子者为使。

  楸、梓,宫寺及人家园亭多植之。崔元亮《集验方》疗毒肿不问即以旧帛裹之,日三易,当重重有毒瓦斯为水流在叶中,如冬月取干叶,盐水浸良久用之。或取根皮,锉烂捣,敷之,皆效。又疗上气咳嗽,腹满赢顿者。楸叶三斗,以水三斗,煮三十沸,去滓,煎堪丸如枣大。以竹筒纳下部中,立愈。《箧中方》楸叶一味为煎,疗瘰 疮神方:秋分前后平旦,令人持囊袋,枝上旋摘叶,纳袋中。秤取十五斤,水一石,净釜中煎取三斗,又别换锅煎取七、八升,又换锅煎取二升,即成煎,纳不津器中。凡患者,先取麻油半合,蜡一分,酥一栗子许,同消如面脂。又取杏仁七粒,生姜钱,同入膏中搅令匀。先涂疮上,经二日来乃拭却,即以篦子匀涂楸煎满疮上,仍用软帛裹却。二日一度,拭却,更上新药。不过五、六上,已作头便生肌平复,未穴者即内消。瘥后须将慎半年以来。采叶及煎合时,禁孝子、妇女、僧人、鸡犬见之。

  卷第十四

  橡实

  橡实 味苦,微温,无毒。主下痢,浓肠胃,肥健人。其壳为散及煮汁服,亦主痢,并堪染用。一名杼斗。槲、栎皆有斗,以栎为胜。所在山谷中皆有。(唐本先附)

  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栩,杼。释曰:栩,一名杼。郭云:柞树。《诗·唐风》云:集于谓为栩。其子为皂,或言皂斗。

  其壳为汁,可以染皂。今京洛及河内言杼斗,谓栎为杼。五方通语也。日华子云:栎树皮,平,无毒。治水痢,消瘰,除恶疮。橡斗子,涩肠止泻。煮食,可止饥,御歉岁。壳止肠风,崩中带下,冷热泻痢,并染须发,入药并捣炒焦用。

  图经曰:橡实,栎木子也。《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云所在山谷皆有,今亦然。木高二、三九月结实。其实为皂斗,槲、栎皆有斗,而以栎为胜。不枸时采。其皮并实用。《尔雅》云:栎,其实 。释曰:栎,似樗之木也。 ,盛实之房也。其实橡也,有 汇自裹。《诗·秦风》云:山有苞栎。陆机云:秦人谓柞栎为栎。又《唐风》云:集于苞栩。陆机云:今柞栎也。徐州人谓栎为杼,或五方通语也。然则,柞栎也,杼也,栩也,皆橡栎之雷公云:凡使,去粗皮一重,取橡实蒸,从巳至末出,锉作五片用之。食疗云:主止痢,不记》云:橡子非果非谷而最益人,服食未能断谷,啖之尤佳。无气而受气,无味而受味,消食止痢,令人强健不极。

  衍义曰:橡实,栎木子也。叶如栗叶,在处有。但坚而不堪充材,亦木之性也。山中以椿人为粮,然涩肠。木善为炭,他木皆不及。其壳椹染皂。若曾经雨水者,其色淡;不若不经雨水者。槲亦有壳,但少而不及栎木所实者。

  卷第十四

  石南

  石南 味辛、苦,平,有毒。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疗脚弱,五脏邪气,除热。女子不可久服,令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