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证治准绳幼科
证治准绳幼科
上四味,各研极细,秤准各二钱五分,拌匀,入白龙脑五分,再研匀。每用药抄一字至半钱,止掺儿口中,时时用。
一字散朱砂 硼砂(各半钱) 龙脑 朴硝(各一字)
上为极细末。用蜜、调少许,鹅翎蘸刷口内,咽下无妨。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重舌
巢氏云:心候于舌而主血,脾络脉又出舌下,心火脾土二脏,子母也。有热即血气俱盛,其状,附舌下近舌根,形如舌而短,名重舌。指爪摘断及苇刀子割法,见前拭口法条。《惠眼》鹅口、重舌、重 、口疮,皆上焦热,因受胎时大受极热,急以鸡内金为末干掺口内,及朱砂膏、地黄膏、轮流掺之,仍服天竺黄散。
地黄膏郁金(皂荚水煮干,切,焙) 豆粉(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 马牙硝(研,一钱)
生地黄汁、蜂蜜对合,熬成膏和药。每服两皂子大,香熟水含化,或鹅翎扫口内。
金朱饮 治惊壮热,伤寒伏热,上焦虚热,重舌口鼻生疮致赤眼方。(本名天竺黄散)
川郁金(锉,皂荚水煮干。细者、如胆状,佳) 天竺黄 甘草(炙) 马牙硝(各半两)
朱砂(一分,研) 蝉壳(十四个,水洗去土) 麝香(少许)
上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蜜汤调下。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重龈重
《千金》治法,总前垂痈门。刺去血汁后,盐汤洗拭,一字散涂刷,法同前条。
茅先生云:心热壅滞,先用朱砂膏(见惊积门)涂舌上,后用牛黄膏(见膈热门。)
《圣惠》牛黄散 (一方,无前三味,有玄明粉)
牛黄 白龙脑 朱砂(各一分) 铅霜(半两) 太阴玄精石(一两)
上细研为散。先于肿处、以针铍破出血,盐汤洗拭口后,掺药,神效。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口中有虫
《外台》疗儿吃奶不稳,七日以来壮热,颜色赤,鼻孔黄,恐作撮口及牙关,虫似蜗牛,亦似黄头白蚌螺,用竹沥半合和少许牛黄服,瘥。又猪肉拭口,即虫出。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噤风
巢氏云:儿口内忽结聚生舌上如黍,不能取乳,名噤,由在胎热入脏,心偏受热。
《圣惠》初生儿须防三病,一撮口、二着噤、三脐风,皆急病,着噤尤甚,过一腊方免。牙关紧急,吃乳不稳,啼声渐小,口吐涎沫(茅有闭眼,)人见大小便通,以为冷热所得,不知病在喉舌,状亦极重,善救疗者十不得三四,根据将护法防于事先,必无此患。但有此证,急看儿上 有点子,先以指甲轻轻刮破,次服定命散、辰砂全蝎散之类,如口噤不开,服诸药不效者,生南星去皮脐,研为极细末,龙脑少许合和,用指蘸生姜汁于大牙根上擦之,立开。凡脐风、撮口、噤风、三者虽异,其受病之源则一也,大抵里气郁结,壅闭不通,并宜服煎豆豉汁与吃,取下胎毒。《千金》云:小儿初生,其气高盛,若有微患,即须下之,若不时下,则成大疾,难为疗矣,紫霜丸、量而与之。
定命散 治初生儿口噤不乳。
蝉蜕(二七枚,去嘴脚) 全蝎(二七个,去毒)
上为极细末,入轻粉少许和研。用乳汁乳远调化服。
辰砂全蝎散 治初生儿口噤。
辰砂(水飞,半钱) 全蝎(头尾全去毒,二十枚,炙) 硼砂 龙脑 麝香(各一字)
上为极细末。用乳母唾调涂口唇里及牙齿上,或用猪乳少许,调入口内。
紫霜丸 (方见变蒸。)
〔张涣〕立圣散 治妊娠之时,母服热药过多,或食炙爆热物等,致令婴儿初生下口噤不乳,口舌上疮如黍粟大,KT 多啼,名曰口噤。
干蜘蛛(一个,去口足,以新竹火上炙,取油一蚬壳许,浸一宿,炙令焦,取末) 干蝎稍(七个,为末)
腻粉(末,一钱)
上件,并同研极细。每服一字,乳汁调,时时滴口中。
《千金》治口噤,赤者心噤,白者肺噤。
鸡粪白、枣大,绵裹,水一合,煮二沸,分再服。(《圣惠》用豆大三枚,水下)
又 雀粪四枚,末之,着乳头饮。儿大,十枚。
《外台》着噤,病在咽,如麻豆许,令儿吐沫不乳。
水银,如黍,与服,下咽便愈,以意量之,不过小麻子许。(事急用)
《食疗》茶莓研汁,灌口中,死亦生。(生下湿茎端三叶,花黄,子赤,似覆盆子)
《圣惠》川椒一两,搜面裹三角HT 样,烧黄熟,以绵盖儿口,掐去尖如箸头,使椒气入口,效,未觉再作。
蜈蚣方 治小儿口噤不开,不能吮乳。
赤脚蜈蚣(半条,去足,炙令焦,为末) 麝香(少许)
上以猪乳和之。盖猪乳能独主小儿口噤不开。
蜘蛛方 治小儿口噤不开,不能吮乳。
蜘蛛(一枚,去足及口,炙令焦,细研)
用猪乳一合和,为三服,徐徐灌之,神妙。入麝香、治牙疳极好。
牛涎方取东行牛口沫,涂小儿口及额上,即效。
治噤搐鼻法 用郁金、藜芦、瓜蒂、为末,水调,搐之。
茅先生云:儿生一百二十日内犯风噤(病同着噤,)因母受胎有疾,故受毒瓦斯,生来血气未调,又被风邪所击致之。治法,先与夺命散吐风涎(见急慢惊门,)后下醒脾散(一见胃气不和门,一见慢脾风门)夹匀气散与服(见胃气不和门,)又下雄朱散(见赤白痢)夹朱砂膏(见急惊)
常服即愈。如手提拳,噤口不开,死。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鹅口
巢氏云:儿初生,口里白屑满舌上,如鹅之口,故名,由在胎受谷气盛,心脾热气,熏发于口。治用发缠指头,蘸井花水揩拭之,睡时,黄丹 ,出火气,掺于舌上。如用前法,其舌上白屑不脱,可煮栗 汁令浓,以绵缠指头拭之,若春夏无栗,可煮栗木皮,如用井花水法。《简要》用牙硝细研,于舌上掺之,日三五度。
《秘录》用桑白皮汁和胡粉敷之。鸡 黄皮,烧末,水和服。
张涣保命散 治婴儿初生七日内胎毒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连舌下,有膜如石榴子大,令儿语不发,名曰鹅口病。
白矾(烧灰) 朱砂(水飞。各二钱半) 马牙硝(半两)
上各研极细,再同研。每服一字,取白鹅粪,以水搅取汁,调涂舌上、颔颊内。
未用药时,先以手指缠乱发,揩拭舌上垢,然后使药敷之。
茅先生论:儿喉中壅一块肉瘤闭却,为喉痹。身大热,舌硬不转,为木舌。口开满口黄如膏,名鹅口。三候皆热甚生风,风壅热毒至,此为实热,先用三解牛黄散(见实热门)微与通吐恶涎,后用匀气散(见胃气不和门)及用天竺黄散(见重舌门)夹牛黄膏(见发热门)与服,愈。如喉响似锯,及眼视,面青黑,不奶食,死候。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撮口
外证舌强唇青,聚口撮面,面目黄赤,气息喘急,啼声不出,饮乳有妨。若口出白沫而四肢冷者,不可救疗。其或肚胀青筋,吊肠卵疝,内气引痛,皆肠胃郁结不通致之,治法贵乎疏利(辰砂膏是也。)初生一腊乃免(七日也)。
《千金》云:小儿初出腹,骨肉未敛,肌肉犹是血也,血凝,乃坚成肌肉耳,其血沮败,不成肌肉,则使面目绕鼻口左右悉黄而啼,闭目,聚口,撮面,口中干燥,四肢不能伸缩者,皆是血脉不敛也,多不育,若有如此者,皆宜与龙胆汤也。
龙胆汤方 治婴孩小儿胎惊,月内气盛发热,脐风撮口壮热。
龙胆草 钓藤 柴胡(去芦) 黄芩(炒) 桔梗(去芦,炒) 赤芍药(炒) 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五钱) 蜣螂(二枚,去翅足,炙) 大黄(一分,纸裹煨)
上合研为极细末。用枣去核煎,或加防风去芦、麦门冬去心,以导心热,食前调服。
张涣云:婴儿胎气挟热,亦因母有邪热传染,或生下洗浴当风,襁褓失度,致令婴儿啼声不出,乳哺艰难,名曰撮口不开,病七日之内尤甚,急风散主之。
急风散方蛇蜕皮(微炒) 钓藤 干蝎稍(各一分,捣罗为细末) 朱砂(一分,细研、水飞) 好麝香真牛黄(各半钱,并研极细)
上件,都拌匀,再研为细末。每服一字,取竹沥一两,点同乳汁、调下。
辰砂僵蚕散 治初生撮口。
辰砂(水飞,半钱) 僵蚕(真的,去丝嘴炒,一钱) 蛇蜕皮(炒,一钱) 麝香(研,半钱)
上为极细末。少许,用蜜调敷唇口。
撮风散 治小儿撮口。
赤脚蜈蚣(半条,炙) 钓藤(二钱半) 朱砂 直僵蚕(焙) 全蝎稍(各一钱) 麝香(一字)
上为末。每服一字,取竹沥调下。竹沥解热极好。
辰砂膏辰砂(三钱) 硼砂 马牙硝(各一钱五分) 玄明粉(二钱) 全蝎 真珠末(各一钱) 麝香(一字)
上为末,和枣同好单包起,自然成膏。每服一字,或一豆许。治诸惊,用金银薄荷汤下,潮热、甘草汤下,月内婴儿用乳汁调敷奶上,令吮下。
脐风锁口方金头蜈蚣(一个) 蝎稍(五个) 直僵蚕(七个) 瞿麦(半钱)
上为末。每一字,吹入鼻中,啼。则可用薄荷汤调下一字,然后服《千金》龙胆汤、朱银丸。
僵蚕方直僵蚕(二枚,去嘴,略炒,为末。调敷唇口中。)
甘草方 治小儿撮口,取吐。
甘草(一钱)
上,煎服。令吐出痰涎,即以猪乳点入口中,即瘥。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脐风
《千金》有脐风、脐湿、脐疮、三者皆因断脐后为风湿伤而成,夫风入脐,脐肿腹胀,四肢不利,多啼不能乳,甚者发搐,为脐风。肿湿经久不干,为脐湿。风湿相搏,令脐生疮久不瘥,为脐疮。有一不已,入于经脉,多变为痫,痫成、作痫治。
脐风者,谓断脐之后,被水湿风冷所乘,风湿之气入于脐而流入心脾,遂令肚腹胀满、脐肿,身体重着,四肢柔直,日夜多啼,不能吮乳,甚则发为风搐,若脐边青黑,撮口不开,是为内搐,不治。爪甲黑者,即死。其或热在胸堂,伸缩努气,亦令脐肿,宜《千金》龙胆汤主之(方见前条。)钱氏云:小儿洗浴,拭脐不干,风入作疮,令儿撮口,甚者是脾虚胃气不和,宜调气,益黄散主之(方见脾部。)《类萃》云:宜先用控痰饮吐风痰,次用益脾散和脾,又用辰砂膏利惊即愈。或手足挛拳、噤口不开者,不治。曾氏法先投劫风膏,次以五苓散加宽气饮入姜汁、葱白、灯心煎汤调服,与解风痰,及用一字金、煎荆芥汤或薄荷汤调抹口内,证轻即快。如禀赋充实,发热、有痰、惊搐,投黑白饮,温蜜汤空心调下,微泄似茶褐色二三行,进白芍药汤,水、姜枣煎服,常用此法,亦妙。若脐凸(音迭)肚紧,微有青色,口撮不开,肝风盛而脾土受制,不可施治,凡有此候,百无一治,纵使得安,亦非长寿。
控痰散蝎尾 铜青(各半钱) 朱砂(一钱) 腻粉(一字) 麝香(少许)
上为末。每服一字,腊茶清调下。先吐风痰,然后和胃,或用前甘草方吐痰,随轻重用。
益脾散白茯苓 人参 草果(煨) 木香(湿纸裹煨) 甘草 陈皮 浓朴(姜制) 紫苏子(炒,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姜枣水煎。
辰砂膏(方见前。)
宣风散 治初生儿因断脐后外伤风湿,唇青口撮,多啼不乳,口出白沫。
全蝎(二十一个,头尾全去毒,用无灰酒少许涂炙,为末) 麝香(一小字,别研)
上研为极细末。用半字,金银煎汤、或麦门冬去心煎汤调化,食远服。
防风散 治初生儿脐风。
防风(去芦) 羌活 黄 当归 川白芷 甘草(各半钱)
上为极细末。少许,用灯心、麦门冬去心煎汤调化,不拘时候服。
劫风膏 治急慢惊搐,脐风撮口,牙关紧闭,痰涎壅盛,咽喉肿痛。
葳灵仙(去芦,一两半,细锉,焙,研为末)
上,用皂荚三两,去皮弦槌损,挪温水一碗,绢滤过,慢火熬若稀糊,入醇醋半两,再熬三五沸,去火候冷,用前药末亭分乳钵内杵匀,丸芡实大。先用盐梅肉擦牙根,次以此膏一丸或二丸,温白汤浓调,抹入左右牙关内、即开,续进别药。熬时,得瓦器为上,银器尤佳。及解风痰壅盛,淡姜汤调化,无时少与含咽。咽喉肿痛,温茶清调下,或薄荷汤。
五苓散宽气饮(俱惊)
一字金 治初生婴孩一七之外、欲成脐风撮口,及卒中急慢惊风,牙关紧闭,壅上痰涎。
僵蚕(炒,去丝) 葳灵仙(去芦。各四钱) 明白矾(生用,二钱) 细辛(去叶,一钱)
甘草(生用,二钱半)
上锉焙为末。每服一字至半钱,姜汁沸汤调匀,以指抹入牙关内。治卒中急慢惊证,口噤不开,用盐梅汤调擦上下牙根二处。
黑白饮 治脐风气实者,及急惊壮热发搐。
黑牵牛(半生半炒) 白牵牛(半生半炒) 大黄(生用) 陈皮(去白) 槟榔(各半两)
甘草(炙,三钱) 玄明粉(二钱)
上,除槟榔不过火,余五味或晒或焙,仍合槟榔为末,同玄明粉入乳钵内再杵匀。每服半钱至一钱,温蜜汤调化,空心投服,或无时。此药新合最妙,久则效迟。
白芍药汤(方见疝)
张涣封脐散 治婴儿初生,因乳母不谨,洗浴水入脐中,或儿尿在 袍之内,湿气伤于脐中,或解脱、风冷邪气所乘,令儿脐肿多啼,不能乳哺,名脐风病,宜急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