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药分剂


  【前论】苏颂曰。今医家用硼砂治咽喉。最为要切。寇氏曰。初觉喉中肿痛。含化咽津。

  则然取其柔物也。其治痰热眼目障翳者。取其去垢也。

  鳌按、芽儿雪口。以硼砂一味研细吹之。即效。

  【禁忌】经疏曰。硼砂克削为用。消散为能。宜攻有余。难施不足。此暂用之药。非久服之【炮制】时珍曰。出西番者白如明矾。出南番者黄如桃胶。皆是炼结而成。

  以上宣剂石部

  卷二 宣剂下

  秋露水

  味甘。性平。无毒。乃阴气之液也。

  【主治】主禀肃杀之气。宜煎润肺杀祟之药。及调疥癣虫癞之散。(虞抟)百草头上露。

  止【归经】入肺经。为润泽之品。(兼补剂)

  【前论】徐之才曰。霜杀物。露滋物。性随时异也。露能解暑。故白露降则处暑矣。疟必由【炮制】时珍曰。凡取露水。于朝日未 时。拂取用之。

  卷二 宣剂下

  阴阳水

  一名生熟汤。味甘咸。无毒。以新汲水百沸汤和匀。

  【主治】主调中消食。凡痰疟及宿食毒恶之物肿胀。欲作霍乱者。即以盐投中。进一二升。

  【归经】入三焦经。为调和阴阳之品。

  【前论】马志曰。上焦主纳。中焦主化。下焦主出。三焦通利。阴阳调和。升降周流。

  则脏定者言之阳水【炮制】回春曰。河水与井水合用。亦名阴阳水。

  以上宣剂水部

  卷二 宣剂下

  白鸽

  味咸。性平。无毒。禀水金之气以生。

  【主治】主辟百药毒。及人马久患疥。(嘉 )调精益气。治恶疮疥。并风瘙白癜 疡风。

  (块【归经】入肾经。兼入肺经。为调精益气之品。

  【前论】仲淳曰。凡毒药之性多热。鸽得金水之气。故能解诸药毒。

  【禁忌】经疏曰。本经虽云调精益气。其用止长于祛风解毒。然而未必益人。故孟诜云。

  食

  卷二 宣剂下

  五灵脂

  味甘。性温。无毒。出北地。寒号虫粪。降也。阴中阴也。恶人参。损人。

  【主治】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本经)通和血脉凡血疝痛发寒【归经】入肝经。为行血止痛之品。(肝经血分药 入肝最速引经有功止能行血不能生血)

  【前论】 庵曰。五灵脂治血崩。非正治之药。乃祛风之剂。冲任经虚。被风袭伤营血。

  以之脉盛鳌按、五灵脂专于散瘀行血。大有奇效。一妇人自缢半夜。其家救之。虽苏。次日遍身青紫生五令愈【禁忌】经疏曰。血虚腹痛。血虚经闭。产妇去血过多发晕。心虚有火作痛。血虚无瘀滞者。均忌。

  【炮制】雷公曰。此物多夹砂石。绝难修治。凡使。研细。酒飞去砂石。晒干收用。时珍曰。此药气甚燥恶。粒大如豆。采之有如糊者。有粘块如糖者。人以砂石杂而货之。故以糖心鳌按、刘禹锡云。寒号虫四足。有肉翅。能飞。但不甚远。则知此虽名虫。既能飞。则属鸟以上宣剂禽部

  卷二 宣剂下

  虎骨

  味辛。性微热。无毒。西方之兽属金。风从虎者。风为木。虎属金。木受金制也。其性升。阳也。

  【主治】主除邪恶气。杀鬼疰毒。主惊。治恶疮鼠 。头骨尤良。(别录)〔胫骨〕治筋骨毒定痛。

  悸。(孟诜)明目去翳。(时珍)

  【归经】入肾经兼入肝经。为搜风健骨之品。

  【前论】李 曰。用胫骨者。虎之一身筋力。皆出于前之胫骨中。性气藏焉。故用以入药。

  当鳌按、时珍之说极是。治病必从其类。不得概执胫骨为良。

  【禁忌】经疏曰。凡血不足以养筋。以筋骨疼痛者。宜少用。

  【炮制】雷公曰。凡使虎骨。捶碎。去髓。涂酥或酒或醋炙黄。凡使虎睛。取真者。以生羊

  卷二 宣剂下

  麝脐香

  味辛。性温。无毒。降也。阳中阴也。忌大蒜。

  【主治】主辟恶气。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痉。去三虫。(本经)疗诸凶邪气鬼气。

  中恶邪。不诸血诸痛【归经】入脾经。通行十二经。为开关利窍之品。(走窜飞扬内透骨髓外彻皮毛)

  【前论】东垣曰。麝香入脾治肉。牛黄入肝治筋。冰片入肾治骨。又麝香风病在骨髓者宜之清油麝若诸耶。

  【禁忌】经疏曰。凡病之属于虚者。法当补益。概勿施用。

  以上宣剂兽部

  卷二 宣剂下

  穿山甲

  味咸。性微寒。有毒。

  【主治】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疗蚁 。(别录)风冷湿痹。

  通经【归经】入肝经。兼入胃大肠二经。为走窜之品。(兼通剂 功专行散通经络达病所)

  【前论】李仲南曰。性专行散。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禁忌】经疏曰。痈疽已消。禁服。痘疮元气不足。不能起发。亦忌。

  【炮制】备要曰。凡使或炮。或烧。或酥炙。或醋炙。或童便炙。或油煎。或土炒。或蛤粉

  卷二 宣剂下

  蛇蜕

  味咸甘。性平。有小毒。畏磁石及酒。

  【主治】主小儿百二十种惊痫。螈 癫疾。寒热肠痔。虫毒。蛇痫弄舌摇头。大人五邪。

  言产难。目【归经】入肝经。为走窜之品。(兼轻剂 能引诸药入肝散邪)

  【前论】寇氏曰。蛇蜕从口退出。眼睛亦退。今眼药及去翳膜用之。取此义也。

  【禁忌】经疏曰。小儿惊痫癫疾。非外邪客忤。而由肝心虚者。不效。

  卷二 宣剂下

  白花蛇

  味甘咸。性温。有毒。生土穴阴霾之处。禀幽暗毒疠之气而生。降也。阴中阴也。

  得酒良。

  【主治】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 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与白【归经】入肺肝二经。为祛风除湿之品。(内走脏腑外彻皮肤透骨搜风截惊定搐)

  【前论】雷 曰。蛇性窜。能引药至于有风疾处。故能治风。仲淳曰。疠风疥癣顽皮等症。

  非所【炮制】雷公曰。凡用。春秋酒浸三宿。夏一宿。冬五宿。取出。炭火焙干。如此三次。

  以下

  卷二 宣剂下

  乌贼鱼骨

  一名海螵蛸。味咸。性微温。无毒。禀水中之阳气以生。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恶白 芨、白蔹、附子。又名墨鱼。

  【主治】主赤白漏下。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症瘕。无子。(本经)惊气入腹。腹痛环脐治妇人疟。消瘿出如泉。(【归经】入肝肾二经。为通经络祛寒湿之品。(肝经血分药)

  【前论】丹溪曰。经闭有有余不足二症。有余者血滞。不足者肝伤。乌贼骨所治。是肝伤血时珍曰。此厥阴血分药也。味咸走血。故血枯。血瘕。经闭崩带。下痢疳疾。

  也。寒热疟疾。聋瘿。少腹痛阴痛。厥阴经病也。目翳流泪。厥阴窍病也。厥阴属血。故诸血病皆治之。

  【禁忌】经疏曰。其气味咸温。血病多热者。勿用。

  【炮制】备要曰。凡使。以鱼卤浸。炙黄用。

  以上宣剂鳞部

  卷二 宣剂下

  淡菜

  味甘。性温。无毒。海物皆咸。惟此味淡。故以为名。

  【主治】主血损伤惫。精血衰少。及吐血。久痢。肠鸣。腰痛。疝瘕。女人带下。产后瘦瘠补五【归经】入肝肾二经。为益阴之品。(兼补剂)

  【前论】日华子曰。此虽形状不典。而甚益人。阮氏曰。淡菜生海藻上。故治瘿与海藻同功以上宣剂介部

  卷二 宣剂下

  露蜂房

  味甘咸。性平。有毒。蜂得火气之甚而生。故房亦有毒。取悬树受风露者良。

  【主治】主惊痫螈 。寒热邪气。癫疾。鬼精蛊毒。肠痔。火熬之良。又疗蜂毒毒肿。

  (开宝)主附骨痈疽。根在脏腑。涂瘰 成 。止风虫牙痛。敷小儿重舌。起阳痿。( 庵)

  【归经】入胃经。为祛风杀虫之品。

  【前论】韩保升曰。露蜂房。阳明药也。外科齿科。及他病用之者。亦取其以毒攻毒。

  兼杀鳌按、贼风与附骨疽。本自不同。附骨疽痛处必发热。四肢乍寒乍热。小便赤。大便秘。

  却身酒【禁忌】经疏曰。凡病属气血虚无外邪者。与痈疽溃后元气乏绝者。均忌。

  卷二 宣剂下

  白僵蚕

  即蚕之自死者。味咸辛。性平。无毒。蚕属阳。而僵者又兼金木之化。升也。阳也。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 。

  【主治】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 。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疮病。女子崩中赤白产后瘰【归经】入肺肝三焦三经。为祛风化痰之品。(兼轻剂)

  【前论】张元素曰。轻浮而升。故能去皮肤诸风如虫行。丹溪曰。僵蚕属火。兼土与金木。

  痛及散曰【禁忌】经疏曰。凡本经所治诸病。非由风寒外邪客入者。均忌。

  卷二 宣剂下

  蝎

  味甘。性平。有毒。禀火金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

  【主治】主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 斜。语涩。手足抽掣。形紧小者良。

  (开宝)小儿惊痫风搐。大人 疟。耳聋。疝气。诸风疮。女人带下阴脱。(纲目)

  【归经】入肝经。为驱风逐邪之品。(能引诸风药直达病所)

  【前论】汪机曰。破伤风宜以全蝎、防风为主。龚信曰。诸风眩掉搐掣。疟疾寒热耳聋。

  皆【禁忌】经疏曰。似中风。及小儿慢脾病。属于虚者。均忌。

  【炮制】备要曰。凡使。全用。去足焙。或用尾。尾力尤紧。名蝎梢。

  卷二 宣剂下

  蜈蚣

  味辛。性温。有毒。禀火金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畏蜘蛛、鸡屎、桑皮、白盐。

  【主治】主鬼疰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本经)疗心腹寒热积聚(纲【归经】入肝经。为去风散结之品。

  【前论】吴瑞曰。行而疾者。惟风与蛇。此能制蛇。故亦能截风。故所主多属厥阴肝病。

  仲瘭【炮制】备要曰。凡使。取赤足黑头者。火炙。去头足尾甲。将荷叶裹煨。或酒炙用。

  一名以上宣剂虫部

  卷三

  通剂

  徐之才曰。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刘完素曰。留而不行。必通以行之。如水病为牵牛属通

  卷三 通剂

  木通

  古名通草。味甘辛。性平。无毒。禀清秋之气。兼得土之甘淡以生。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三虫治【归经】入心肾膀胱小肠四经。为通利之品。(兼轻剂 除烦退热行水下乳止痛排脓)

  【前论】李杲曰。通草甘淡。能助肺气下降。利小便。专泻气滞也。肺受热邪。津液气化之源绝。则寒水断流。膀胱受湿热癃闭约缩。小便不通。宜此治之。凡气味相同者。茯苓、泽功源。

  燥也。

  于小肠。

  皆是伏热鳌按、木通有细孔。直通两头。故能通窍。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叶。其子垂梢际。

  核黑食是【禁忌】经疏曰。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均忌。妊娠尤忌。

  卷三 通剂

  通草

  古名通脱木。味甘淡。性平。无毒。禀土之清气。兼得天之阳气以生。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主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癃闭。泻肺。(本经)解诸毒虫痛。(苏颂)明目退热。

  【归经】入肺胃二经。为利水退热之品。(兼轻剂 入肺引热下行入胃通气上达)

  【前论】东垣曰。通草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也。与灯草同功。宜生用。佐番降香、红【禁忌】经疏曰。虚脱人。孕妇。均忌。

  卷三 通剂

  白藓皮

  味苦咸。性寒。无毒。禀天地清燥阴寒之气以生。降多于升。阴也。恶螵蛸、茯苓、桔梗、萆 。

  【主治】主头风黄胆。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本经)

  切热毒黄。((苏颂)

  【归经】入脾胃二经。兼入膀胱小肠二经。为祛风除湿之品。(诸黄风痹要药)

  【前论】时珍曰。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脾胃二经去湿热药也。亦入肺大肠为诸黄风痹必需【禁忌】经疏曰。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症。勿用。

  【炮制】备要曰。凡使。取根黄白而心实者。取皮用。

  卷三 通剂

  泽兰

  味苦甘。性微温。无毒。感土泽之气。兼得春气以生。降也。阴中阳也。防己为使。

  【主治】主金疮。痈肿疮脓。(本经)产后腹痛。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羸瘦。妇人血沥腰痛。(甄权)胎前产后百病。通九窍。利关节。养血气。破宿血。消症瘕。通小肠。长肌肉。

  消扑【归经】入肝脾二经。为行血消水之品。(苦泄热甘和血辛散郁香舒脾 散阴中之阳)

  【前论】苏颂曰。治妇人方中。最为急用。〔泽兰子〕主妇人三十六疾。千金方承泽丸中用【炮制】雷公曰。此能破血。通久积。须细锉。绢袋盛。悬屋南畔角上。令干用。

  卷三 通剂

  香薷

  味辛。性微温。无毒。感金水之气及夏秋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

  【主治】主霍乱腹痛吐下。(别录)去热风猝转筋者。煮汁顿服半升即止。为末水服。

  止鼻衄香港脚寒热【归经】入心脾胃三经。为清暑利湿之品。(兼宣剂)

  【前论】丹溪曰。香薷属金与水。有彻上彻下之功。解暑利小便。又治水甚捷。以大叶者浓只宜若虚用服令【炮制】雷公曰。凡使。去根用叶。勿令犯火。晒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