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


  胃风汤

  治虚风证,能食,麻木,牙关急搐,目内蠕 ,胃中有风,独面肿。 蔓荆子(一分) 干生姜(二分) 草豆蔻 黄柏 羌活 柴胡 本(以上各三分) 麻黄(五分, 不去节) 当归身 苍术 葛根(以上各一钱) 香白芷(一钱二分) 炙甘草(一钱五分) 升麻(二钱 枣(四枚) 上件锉如麻豆大。分二服,每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食后。

  阳明病湿胜自汗论

  或曰:湿之与汗,阴乎阳乎?曰:西南坤土也。脾胃也,人之汗,犹天地之雨也。阴滋 其湿,则为雾露为雨也。阴湿寒,下行之地气也。汗多则亡阳,阳去则阴胜也,甚为寒中。 湿胜则音声如从瓮中出,湿若中水也。相家有说,土音如居深瓮中,言其壅也,远也,不出 也,其为湿审矣。又知此二者,一为阴寒也。《内经》曰:气虚则外寒,虽见热中,蒸蒸为 汗,终传大寒。知始为热中,表虚亡阳,不任外寒,终传寒中,多成痹寒矣。色以候天,脉 以候地。形者,乃候地之阴阳也,故以脉气候之,皆有形无形可见者也。

  调卫汤

  治湿胜自汗,补卫气虚弱,表虚不任外寒。 苏木 红花(以上各一分) 猪苓(二分) 麦门冬(三分) 生地黄(三分) 半夏(汤洗七次) 生黄芪芩生甘草 当归梢(以上各五分) 羌活(七分) 麻黄根 黄芪(以上各一钱) 五味子(七枚)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中风证必自汗 ,汗多不得重发汗,故禁麻黄而用根节也。

  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

  六七月之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实而热旺,湿热相合,而刑庚大肠,故寒凉以救之。 燥金受湿热之邪,绝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软瘫,不能动 ,行走不正,两足欹侧。以清燥汤主之。

  清燥汤

  黄连(去须) 酒黄柏 柴胡(以上各一分) 麦门冬 当归身 生地黄芪炙甘草 猪苓 曲 (以上各二分) 人参 白茯苓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半两,水二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

  助阳和血补气汤

  治眼发后,上热壅,白睛红,多眵泪,无疼痛而瘾涩难开。此服苦寒药太过,而真气不 能通九窍也,故眼昏花不明,宜助阳和血补气。 香白芷(二分) 蔓荆子(三分) 炙甘草 当归身(酒洗) 柴胡(以上各五分) 升麻 防风(以 上各七分) 黄芪(一钱) 上[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热服,临卧。避风处睡,忌风 寒及食冷物。

  升阳汤

  治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泄泻,腹中鸣,小便黄。 柴胡 益智仁 当归身 橘皮(以上各三分) 升麻(六分) 甘草(二钱) 黄芪(三钱) 红花(少许 上[口父]咀。分作二服,每服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

  升阳除湿汤

  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痛,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弱。 甘草 大麦 面(如胃寒腹鸣者加) 陈皮 猪苓(以上各三分) 泽泻 益智仁 半夏 防风 神曲 升麻 柴胡 羌活(以上各五分) 苍术(一钱) 上[口父]咀。作一服,水三大盏,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服。

  益胃汤

  治头闷,劳动则微痛,不喜饮食,四肢怠惰,躁热短气,口不知味,肠鸣,大便微溏黄芪色,身体昏闷,口干不喜食冷。 黄芪甘草 半夏(以上各二分) 黄芩 柴胡 人参 益智仁 白术(以上各三分) 当归梢 陈皮 升麻(以上各五分) 苍术(一钱五分) 上[口父]咀。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忌饮食失节、生 冷、硬物、酒、湿面。

  生姜和中汤

  治食不下,口干虚渴,四肢困倦。 生甘草 炙甘草(以上各一分) 酒黄芩 柴胡 橘皮(以上各二分) 升麻(三分) 人参 葛根 本 白术(以上各五分) 羌活(七分) 苍术(一钱) 生黄芩(二钱) 上[口父]咀。作一服,水二盏,生姜五片,枣二枚,劈开,同煎至一盏,去渣,稍热 服之,食前。

  强胃汤

  治因饮食劳役所伤,腹胁满闷短气,遇春口淡无味,遇夏虽热而恶寒,常如饱,不喜食 冷物。 黄柏 甘草(以上各五分) 升麻 柴胡 当归身 陈皮(以上各一钱) 生姜 曲(以上各一钱 五分) 草豆蔻(二钱) 半夏 人参(以上各三钱) 黄芪(一两) 上[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

  温胃汤

  专治服寒药多,致脾胃虚弱,胃脘痛。 人参 甘草 益智仁 缩砂仁 浓朴(以上各二分) 白豆蔻 干生姜 泽泻 姜黄(以上各 三分) 黄芪陈皮(以上各七分) 上件为极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半盏,温服,食前。

  和中丸

  人参 干生姜 橘红(以上各一钱) 干木瓜(二钱) 炙甘草(三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不进饮食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水送下,食前服。

  藿香安胃散

  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呕吐不待腐熟。 藿香 丁香 人参(以上各二钱五分) 橘红(五钱) 上件四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一片,同煎至七分,和渣冷服,食前

  异功散

  治脾胃虚冷,腹鸣,腹痛,自利,不思饮食。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橘皮(以上各五分) 上为粗散。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食前。先用数服,以正其气。

  饮食伤脾论

  《四十九难》曰:饮食劳倦则伤脾。又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肠 为痔。夫脾 者,行胃津液,磨胃中之谷,主五味也。胃既伤,则饮食不化,口不知味,四肢倦困,心腹 痞满,兀兀欲吐而恶食,或为飧泄,或为肠 ,此胃伤脾亦伤明矣。大抵伤饮伤食,其 治不同。伤饮者,无形之气也。宜发汗,利小便,以导其湿。伤食者,有形之物也。轻则消 化,或损其谷,此最为妙也,重则方可吐下。今立数方,区分类析,以列于后。

  五苓散

  治烦渴饮水过多,或水入即吐,心中淡淡,停湿在内,小便不利。 桂(一两) 茯苓 猪苓 白术(以上各一两五钱) 泽泻(二两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服,不拘时候,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如瘀热在里 ,身发黄胆,浓煎茵陈汤调下,食前服之。如疸发渴,及中暑引饮,亦可用水调服。

  论饮酒过伤

  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其次 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湿。今之酒病者,往往服酒症丸,大热之药下之,又有 用牵牛、大黄下之者,是无形元气受病,反下有形阴血,乖误甚矣!酒性大热,以伤元气, 而复重泻之,况亦损肾水,真阴及有形阴血俱为不足,如此则阴血愈虚,真水愈弱,阳毒之 热大旺,反增其阴火,是以元气消耗折人长命;不然,则虚损之病成矣。酒疸 下之,久久为黑疸。慎不可犯。以葛花解酲汤主之。

  葛花解酲汤

  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莲花青皮(去穣,三分) 木香(五分) 橘皮(去白) 人参(去芦) 猪苓(去黑皮) 白茯苓(以 上各一钱五分) 神曲(炒黄色) 泽泻 干生姜 白术(以上各二钱) 白豆蔻仁 葛花 砂仁(以 上为极细末,秤,和匀。每服三钱匕,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此盖不得已而 用之,岂可恃赖日日饮酒,此方气味辛辣,偶因酒病服之,则不损元气,何者?敌酒病也。

  枳术丸

  治痞,消食,强胃。 枳实(麸炒黄色,去穣,一两) 白术(二两) 上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 白术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不复伤也。

  橘皮枳术丸

  治老幼元气虚弱,饮食不消,脏腑不调,心下痞闷。 枳实(麸炒,去穣) 橘皮(以上各一两) 白术(二两) 上件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食远。 夫内伤用药之大法,所贵服之强人胃气,令胃气益浓,虽猛食、多食、重食而不伤,此 能用食药者也。此药久久益胃气,令不复致伤也。

  半夏枳术丸

  治因冷食内伤。 半夏(汤洗七次,焙干) 枳实(麸炒黄色) 白术(以上各二两) 上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添服不妨,无定法。如热 汤浸蒸饼为丸亦可。 如食伤,寒热不调,每服加上二黄丸十丸,白汤下。 更作一方,加泽泻一两为丸,有小便淋者用。

  木香干姜枳术丸

  破除寒滞气,消寒饮食。 木香(三钱) 干姜(五钱,炮) 枳实(一两,炒) 白术(一两五钱) 上为极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水送下,食前。

  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

  开胃进食。 干生姜(二钱五分) 木香(三钱) 人参(三钱五分) 陈皮(四钱) 枳实(一两,炒黄) 白术(一两五 上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水送下,食前。忌饱食。

  和中丸

  治病久虚弱,厌厌不能食,而脏腑或秘或溏,此胃气虚弱也。常服则和中理气,消痰去 湿,浓肠胃,进饮食。 木香(二钱五分) 枳实(麸炒) 炙甘草(以上各三钱五分) 槟榔(四钱五分) 陈皮(去白,八钱 半夏(汤洗七次) 浓朴(姜制,以上各一两) 白术(一两二钱)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水送下,食前或食

  交泰丸

  升阳气,泻阴火,调营气,进饮食,助精神,宽腹中,除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沉困懒 干姜(炮制,三分) 巴豆霜(五分) 人参(去芦) 肉桂(去皮,以上各一钱) 柴胡(去苗) 小 椒(炒去汗并闭目,去子) 白术(以上各一钱五分) 浓朴(去皮,锉,炒,秋冬加七钱) 酒煮 苦楝 白茯苓 砂仁(以上各三钱) 川乌头(炮,去皮脐,四钱五分) 知母(四钱,一半炒,一半 酒炒。此一味,春夏所宜,秋冬去之) 吴茱萸(汤洗七次,五钱) 黄连(去须,秋冬减一钱五 分) 皂角(水洗,煨,去皮弦) 紫菀(去苗,以上各六钱) 上除巴豆霜另入外,同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温水送下,量虚

  三棱消积丸

  治伤生冷硬物,不能消化,心腹满闷。 丁皮 益智(以上各三钱) 巴豆(炒,和粳,米炒焦黑去米) 茴香(炒) 陈皮 青橘皮(以 上各五钱) 京三棱(炮) 广术(炮) 炒曲(以上各七钱) 上件为细末,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温生姜汤送下,食前。 量虚实加减。得更衣,止后服。

  备急丸

  治心腹百病,卒痛如锥刺,及胀满不快,气急并治之。 锦纹川大黄(为末) 干姜(炮,为末) 巴豆(先去皮膜心,研如泥霜,出油用霜) 上件三味等分,同一处研匀,炼蜜成剂,臼内杵千百下,丸如大豌豆大。夜卧温水下一 丸;如气实者,加一丸。如卒病,不计时候服。妇人有孕不可服。如所伤饮食在胸膈间,兀 兀欲吐,反复闷乱,以物探吐去之。

  神保丸

  治心膈痛,腹痛,血痛,肾气痛,胁下痛,大便不通,气噎,宿食不消。 木香 胡椒(以上各二钱五分) 巴豆(十枚,去皮油心膜,研) 干蝎(七枚) 上件四味为末,汤浸蒸饼为丸,麻子大,朱砂三钱为衣。每服五丸。如心膈痛,柿蒂、 灯心汤下;如腹痛,柿蒂、煨姜煎汤下;如血痛,炒姜醋汤下;如肾气痛、胁下痛,茴香酒 下;如大便不通,蜜调槟榔末一钱下;如气噎,木香汤下;如宿食不消,茶酒浆饮任下。

  雄黄圣饼子

  治一切酒食所伤,心腹满不快。 雄黄(五钱) 巴豆(一百个,去油心膜) 白面(十两,重罗过) 上件三味,内除白面八、九两,余药同为细末,共面和匀,用新水和作饼子,如手大, 以浆水煮,煮至浮于水上,漉出,控旋看硬软,捣作剂,丸如梧桐子大,捻作饼子。每服五 、七饼子。加至十饼、十五饼,嚼破一饼,利一行,二饼利二行,茶酒任下,食前。

  蠲饮枳实丸

  逐饮消痰,导滞清膈。 枳实(麦炒,去穣) 半夏(汤洗) 陈皮(去白,以上各二两) 黑牵牛(八两,内取头末,三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生姜汤下。

  感应丸

  治虚中积冷,气弱有伤,停积胃脘,不能传化;或因气伤冷,因饥饱食,饮酒过多,心 下坚满,两胁胀痛,心腹大疼,霍乱吐泻,大便频,后重迟涩,久痢赤白,脓血相杂,米谷 不消,愈而复发。又治中酒,呕吐痰逆,恶心喜唾,头旋,胸膈痞闷,四肢倦怠,不欲饮食 。又治妊娠伤冷,新产有伤。若久有积寒,吃热药不效者,并悉治之。又治久病形羸,荏苒 岁月,渐致虚弱,面黄肌瘦,饮食或进或退,大便或秘或泄,不拘久新积冷,并皆治之。 干姜(炮制,一两) 南木香(去芦) 丁香(以上各一两五钱) 百草霜(二两) 肉豆蔻(去皮,三 十个) 巴豆(去皮心膜油,研,七十个) 杏仁(一百四十个,汤浸去皮尖,研膏) 上七味,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三味,余四味捣为细末,却与三味同拌,研令细,用 好蜡匮和,先将蜡六两溶化作汁,以重绵滤去渣,更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溶 ,滚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于上,取蜡秤用丸。春夏修合,用清油一两,于铫内熬 令沫散香熟,次下酒煮蜡四两,同化作汁,就锅内乘热拌和前项药末,秋冬修合,用清油一 两五钱,同煎煮熟,作汁,和匮药末成剂,分作小键子,以油单纸裹之,旋丸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