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胎产指南
胎产指南
归脾汤
橘红胆星茯神杏仁人参当归甘草半夏枳实川芎柏子仁五味子白术圆眼
砂香散
人参木香砂仁黄山药柏子仁茯神远志枣仁上为细末,蜜调服。
[卷七(下)] 增补产后十二症
发热头痛腹胀咳嗽呃逆恶露不下恶露不止眼见黑花头眩胁痛不语言语含糊瘕
[卷七(下) 增补产后十二症] 发热
产后发热,非有余之热,乃亡血过多,阴虚则生内热也,其症心胸烦满,吸吸短气,头痛闷乱,晡时转甚。
人参芎归汤
主之。
当归(一钱五分)川芎(一钱五分)白芍(一钱五分,酒炒)熟地(一钱五分)麦冬(一钱)干姜(一钱)水两杯,先以粳米一撮,淡竹叶十片,煎至一杯,去米叶入药,加枣三个,煎七分服。
必加干姜者,因姜能入肺和肺气,入肝引血药生血,然不独用,必与补阳药同此造化之妙,惟天下之神者可以语此。
[卷七(下) 增补产后十二症] 头痛
产后头痛,人身之中,气为阳,血为阴,阴阳和畅,斯无病矣。产后去血过多,阴气大亏,阳无所附,头者诸阳之会,邪凑于头,故为头痛。但补其阴血,则阳气得足,病自止矣。
芎归汤
主之。
川芎(三钱)当归(六钱,酒洗)葱白(五钱)莲须生姜水煎服之。
又有败血停留子宫,厥阴之位,其脉上贯巅顶,亦能作痛,前汤加生蒲黄二钱,炒黑豆一合,酒水各半煎。
[卷七(下) 增补产后十二症] 腹胀
产后腹胀满闷,因败血散于脾胃,脾受之,则不能运化津液而成腹胀。亦有停食而腹胀者,以脉辨之。因于血者,则脉结涩,不恶食。因于食者,脉必弦滑恶食,
平胃散加味
主之。
苍术(米泔浸,去皮,炒。)浓朴(姜汁炒)陈皮香附(醋炒)人参(各二钱)神曲(一钱,炒)生姜(五分,炒)伤食加山楂、麦芽。腹胀者,未有不喘,
人参定喘汤
主之。
人参陈皮杏仁甘草木香苏叶
[卷七(下) 增补产后十二症] 咳嗽
产后咳嗽,肺主气,气为动,所以充皮毛,密腠理者也。产后气虚,皮毛不充,腠理不密,肺感风寒,以致咳嗽。其症发热恶寒,鼻塞声重,
旋复花汤
主之。
旋复花赤芍前胡半夏荆芥穗甘草白茯苓五味子杏仁桔梗枳壳(等分)姜枣引。
有汗加桂枝。
[卷七(下) 增补产后十二症] 呃逆
产后呃逆,气从胃中出,上冲贲门,呃忒作声。有胃气虚寒者,有中气不足者;有冲任之火,直犯清道而上者;有饮水过多,水停而逆者;有大小便秘,下焦不通而气上逆者,皆虚极胃气将绝也。大约产后呃逆,乃胃气虚寒症,多
加味理中汤
主之。
人参(一钱)白术(一钱)炙甘(一钱)炮姜(一钱)陈皮(一钱)丁香(五分)干柿蒂(二钱)竹肉引。
有热去丁香。
[卷七(下) 增补产后十二症] 恶露不下
产后恶露不下,此症有二:或因子宫素冷,停滞不行,必小腹胀满,刺痛无时;或因中气本虚惫,血少气乏,血阻不能尽下,腹必乍痛乍止,痛亦不甚,
加减八珍汤
主之。
人参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元胡索(酒炒)香附(醋制)姜枣引。
痛无补法,如腹痛者,参宜斟酌。
[卷七(下) 增补产后十二症] 恶露不止
产后恶露不止,因冲任损伤,气血虚惫,旧血未尽,新血不敛,相并而下。当大补气血,使旧血行而新血生,不可轻用固涩之剂,致败血凝聚,变为瘕,成终身大患,十全大补汤主之。
[卷七(下) 增补产后十二症] 眼见黑花头眩
产后眼见黑花头眩,乃恶露不尽,败血流入肝经,肝开窍于目,故见黑花。诸风振掉,皆属肝木,故作头眩,
清魂散
主之。
人参(一钱)泽叶兰(一钱)荆芥穗(二钱)当归(二钱)川芎(二钱)炙甘(八分)丹皮(一钱)
[卷七(下) 增补产后十二症] 胁痛
产后胁痛,乃败血流入肝经,厥阴之脉循行胁肋,故作痛。
芎归泻肝散
主之。
归尾(二钱)川芎(二钱)青皮(二钱)香附(二钱)枳壳(二钱)红花(二钱)桃仁(二钱)水煎。加童便酒各一杯服
乳香膏
治产后腰痛胁痛,不可忍者,皆有败血流入二经,以致作痛。用乳香、没药各五钱,研细,酒醋各一杯,熬膏,布摊贴。
[卷七(下) 增补产后十二症] 不语
产后不语,此症败血不尽,停闭心窍,神志不明,故多昏愦。心气通于舌,心气闭,故舌强不语,
七珍散
主之。
人参(二钱)石菖蒲(二钱)生地(二钱)川芎(二钱)当归(二钱)细辛(六分)水煎,调辰砂五分。
[卷七(下) 增补产后十二症] 言语含糊
产后言语含糊,并治怔忡。凡心主血,血去太多,心血虚弱,舌乃心之苗,其血不能上荣乎舌,萎缩卷短,语之不出也。
加味生脉散
主之。
人参(一钱五分)麦冬(一钱五分)五味子(十五粒)生地(一钱)归身(一钱)炙甘(一钱)石菖蒲(一钱)猪心(一个,劈开)水煎二盏半,去心入药,煎七分。
若怔忡,加辰砂三分服。
[卷七(下) 增补产后十二症] 瘕
产后瘕,由恶露不尽,脾气虚弱,失其健运之职,故积而成形。积之日久,痰火与血日渐长大,饮食减少,人日羸瘦,时发寒热,以补虚为主,
健脾消积丸
主之。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香附桃仁五灵脂浮海石元胡索三棱莪术郁金红枣煮熟,去皮核,神曲米饮,打糊为丸。
以上各症,秘本不能尽载,故从万密斋先生女科中摘出,以补未备,但不可胶执汤头,惟在救病者临时细察脉症,详审药性。愚见总宜遵丹溪先生生化汤为主,然后见症加对病之药施治,百发百中,万无一失也。
[卷七(下) 增补产后十二症] 产后大小便秘下体水肿狂语诸症医方
产后如患三阴伤寒,大便不通,其人谵语发热,脉沉实者,大柴胡汤,三承气亦宜还用,从权治救。或其人如狂,不至发狂者,蓄血症也。桃仁承气汤主之。因秘本无此二症,故详录之,以为后学之津梁也。
大柴胡汤
治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大便秘。
柴胡(一钱五分)黄芩(一钱)芍药(一钱)半夏(八分)大黄(七分)枳壳(四分)姜枣引。
调胃承气汤
治病患邪在中焦,不恶寒反恶热,谵语便秘呕逆。
大黄(六钱,酒洗)芒硝(四钱)甘草(一钱)水盅半,煎八分,去渣,入硝一沸服。
此下剂稍重者,不用枳朴,恐伤上焦氤氲之气也。用:大黄(六钱,炒)浓朴(六钱,炒)枳实(二钱,炒)水二盅服。
此下剂之稍重者,不用芒硝,恐伤下焦之血也。
小承气汤
治病患六七日不大便,腹胀满,潮热,狂言而喘,是汤专泻上焦之痞热。
大黄浓朴枳实
桃仁承气汤
治病患小腹急,大便秘或黑,小便不利,中焦积血也。
桃仁(十粒)肉桂(一钱,去皮)甘草(一钱)大黄(一钱五分)芒硝(一钱五分)水二盅,煎一盅,入硝一沸服。
大承气汤
治五六日不大便,腹痛烦渴,少阴口燥,咽干潮热,脉沉实,三焦俱有邪。
大黄(五钱)芒硝(四钱)浓朴(二钱,炒)水二盅,先煎枳,朴至一盅,去渣,入硝煎一沸服。
此下剂之最重者,不可轻用。
产后有恶露久滞,遂化为水,以致发肿,皮肤作光莹色,指捺成窠,宜服五皮饮,并健脾利水,已见前二十一产后水肿中。但下部大肿者,药力率不能到,用银针刺足跗足面孤拐小腿,十数处,流出蓄水,令产妇下部旧棉衣铺垫,时时换易,亦水甚则决之之义。愚以意消息经治有验,故书此以告后学人。
[卷八] 医方类
汤饮丸散方丹
[卷八 医方类] 汤类
生化汤
当归(八钱,酒洗)川芎(四钱)干姜(四分)炙甘(五分)桃仁(十粒,去皮尖、研)人参(一钱)川芎(一钱)当归(三钱)茯苓(八分)炙甘(八分)陈皮(五分)腹皮(八分)白术(八分)黄芩(八分)怀生(二钱)益母草(三钱)
升举大补汤
白术(二钱)当归(二钱)怀生(二钱)人参(二钱)炙甘(四分)陈皮(四分)川芎(一钱)黄(一钱)麦冬(一钱)黄(三分)黄柏(三分)荆芥(五分)羌活(五分)防风(五分)升麻(五分)白芷(五分)
滋荣益气复神汤
川芎(一钱)当归(二钱)炙甘(四分)怀熟(三钱)黄(一钱)人参(二钱)白术(一钱)枣仁(一钱)茯神(一钱)柏子仁(一钱)益智(一钱)陈皮(三分)麦冬(一钱)五味子(十粒)莲子(八个)圆眼肉(八个)枣引。
六和汤
治伤寒暑,霍乱吐泻,两脚转筋,四肢厥冷。
陈皮(四分)藿香(四分)甘草(四分)半夏(二分)杏仁(十粒)白扁豆(二钱,炒)木瓜(一钱)砂仁(五分)茯苓(八分)姜枣引,水煎。
如虚人,加人参一钱。
又方无陈皮、竹叶,有香薷、浓朴。若热渴泻,加黄连。
补中益气汤
人参(一钱)黄(一钱五分)甘草(一钱)白术(一钱)归身(五分)柴胡(五分)升麻(三分)陈皮(五分,去白)
保真汤
黄(二钱)当归(二钱)天冬(二钱)知母(二钱)怀生(一钱)怀熟(二钱)人参(一钱)白术(一钱)麦冬(一钱)白芍(一钱)杞子(一钱)茯苓(八分)川芎(八分)甘草(四分)五味子(十粒)地骨皮(四分)黄柏(六分)加元枣引。
十全大补汤
人参肉桂川芎当归熟地芍药茯苓白术黄炙甘每服一两,加枣二枚,姜二片,水煎服。
当归六黄汤
当归黄柏黄芩黄连生地熟地黄每服五钱,小儿减半。
鲤鱼汤
白术(五分)茯苓(四钱)当归(三钱)芍药(三钱)鲤鱼一尾,重约一二斤,去鳞肠,水煎,加橘皮少许,生姜七片,用水四盏,取汁煎半,加四味药,煎七分,温服。
水肿未消,再制服。
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四物汤
当归川芎芍药熟地
二陈汤
半夏陈皮白茯苓(等分)甘草(减半)
麻黄汤
桂枝麻黄根杏仁甘草
香薷汤
治伏暑口干咽燥。
浓朴(三两)扁豆(三两)香薷(一两)用水一碗,入酒少许,煎后冷服。
加黄连,名谓黄连香薷饮。
六君子汤
即四君子汤,加半夏、陈皮。
犀角地黄汤
犀角(二钱三分,解心热)生地(一两五钱,凉心血)白芍(二钱)丹皮(二钱二分,二味酸入肝,寒胜热,肝是心母,以术生心酸寒治之。)
正气汤
治阴虚有火盗汗。
黄柏(一钱,炒)知母(一钱,炒)
甘桔汤
治少阴咽痛。
甘草(二两)桔梗(一两)
[卷八 医方类] 饮类
丹溪安胎饮
人参(二钱)白术(二钱)当归(二钱)川芎(八分)黄芩(八分)陈皮(三分)怀熟地(二分)紫苏(四分)甘草(四分)砂仁(三分)姜枣引。
安荣饮
人参(二钱)白术(二钱)当归(二钱)麦冬(一钱)通草(一钱)茯苓皮(一钱)甘草(四分)灯心(五分)
宁肺止嗽饮
天冬(二钱)桔梗(五分)紫苏(五分)知母(二钱)甘草(四分)寒嗽,加桑白皮八分。痰多,加橘红四分,竹沥汁、姜汁。热渴,加黄芩八分。虚嗽,加紫菀一钱,冬花六分。
喘,夜多嗽,加麻黄五分。虚损,嗽,加木瓜一钱。
竹沥姜汁,心胸不舒,加贝母一钱,百合一钱。
补母固胎饮
白术(二钱)当归(二钱)陈皮(五分)紫苏(五分)甘草(五分)怀熟(二钱)人参(三钱)条实黄芩(八分)砂仁(三分)益母草(五分)枣引。
七宝截疟饮
常山(一钱五分,酒炒)陈皮(一钱)浓朴(一钱,姜制)草果仁(一钱)槟榔(一钱)青皮(一钱)甘草(五分)乌梅(一个)姜引
十味治疟饮
白术(一钱)半夏(一钱)香薷(一钱五分)藿香(五分)陈皮(五分)猪苓(八分)泽泻(八分)白扁豆(八分)柴胡(一钱)木通(五分)
元胡索饮
莪术三棱当归红花元胡索童便(酒煎)
[卷八 医方类] 丸类
六味地黄丸
熟地(八钱)山药(四钱)山萸肉(四钱)泽泻(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
补阳宿凤丸
白术(一两)黄(一两)茯苓(一两)川芎(一两)五味子(一两)大甘草(一两)白芍(一两)巴戟(一两)破故纸(一两)萸肉(一两)天门冬(一两)肉苁蓉(一两)川牛膝(一两)广皮(一两)知母(一两)杜仲(一两)浓黄柏(一两)怀山药(一两)虎骨(一两)生地(二两)熟地(二两)麦冬(二两)人参(二两)当归(二两)杞子(二两)用十年陈线鸡一只,宰净蒸熟,去皮油,取肉骨焙燥,合诸药,炼蜜为丸。
先天大造丸
治骨蒸痨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