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产心法


  治妊娠子烦。

  竹沥(一盏)茯苓(四钱)麦冬(去心)防风黄芩(各三钱)上药四味,以水四升,合竹沥煮取二升,分三服。不瘥,更作。此乃古方分两,宜易今法用之。

  加味竹叶汤

  治妊娠心烦不解,名曰子烦。并治五心烦热。原方竹叶汤无人参、粳米。

  人参黄芩(各一钱)茯苓(一钱五分)麦冬(二钱五分,去心)竹叶(五片)粳米(一撮)水煎,空心热服。肥人,加制半夏、生姜为引。因血虚烦热,宜原方兼用四物汤。因中气虚弱,宜原方兼用四君子汤。一方,照原方加当归、防风、炒栀仁,亦名加味竹叶汤。

  二陈汤

  治痰积呕恶。

  陈皮(一钱)半夏(制)茯苓(各一钱五分)炙草(八分)水煎服。

  加减参麦汤

  治孕妇心神烦躁,壅热口干。

  人参知母麦冬(去心)栀子(炒。各一钱)栝蒌根犀角(磨。各八分)条芩炙草(各五分)枣一枚,水煎服。夏加竹沥八分,姜汁少许。

  知母丸

  (又名一母丸。)治妊娠因服药致胎气不安,有似虚烦不得眠,巢氏谓之子烦。医者不知,作虚烦治之,损动胎气宜矣。

  知母(二两,酒焙)为细末,枣肉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煎人参汤化服。

  一味黄连散

  治孕妇口干不卧。

  黄连(一钱)上为末,粥饮汤调下。或用丹溪安胎饮加麦冬、干葛,服之亦妙。

  尊生加味安胎饮

  治孕妇口干。

  归身(酒浸)白芍(炒)熟地生地砂仁阿胶(蛤粉炒成珠。各一钱)条芩(一钱五分)杜仲(盐酒炒断丝)白术(土炒。各二钱)川芎陈皮苏梗(各五分)续断(炒,取净肉)麦冬(去心)干葛知母(酒焙)栀子(炒黑)花粉犀角竹沥(各八分)水煎服。考尊生安胎饮本方,自归身起至续断止,共药十三味。今此方名加味,又自麦冬至竹沥,连前共二十味。如嫌药味过多,临证酌而减之可耳。

  紫苏饮四物汤丹溪安胎饮

  (俱见本卷安胎门。)

  小柴胡汤

  六君子汤

  (俱见本卷诸痛门。)

  加味逍遥散

  (见本卷子悬门。附逍遥散下。)

  地黄丸

  (见本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四君子汤

  (见本卷胎逆上逼门。)

  [卷之上] 子淋论

  妊娠小便淋漓涩少,由气血聚养胎元,不及敷荣渗道,遂使膀胱郁热。又云:妊娠胞系于肾,肾间虚热移于膀胱而成斯证,名曰子淋,加减安荣散主之。然古方安荣散内有滑石,但石乃镇重之剂,恐致堕胎,若临月犹可,如在七八月之前,宜去此味,加石斛、山栀为稳。若日久倦怠,右脉微弱者,此气虚下陷而时坠下,气弱肠虚而难流通,大剂参麦饮补气滋化源,其便自易。亦有治小便涩少,用生料六味丸加麦冬、五味、车前为丸服之。又治孕妇小便少、涩痛者,加味导赤汤,兼治溺血。《全书》云:子淋证,用安荣散不应,兼服八珍汤。如腿足转筋而小便不利,急用八味丸,缓则不救。

  加减安荣散

  治孕妇小便短涩,或成淋漓。

  人参当归(酒洗。各二钱)麦冬(二钱或三钱,去心)白术(一钱,土炒)通草茯苓皮(各八分)生草(五分)灯心五分,水煎服。原方有细辛、滑石,无白术、茯苓皮。如有痰,或怒动肝火,加酒炒枯黄芩七分,以清肺金。此方人参补气,当归调血,麦冬清肺以滋肾源,通草、灯心利便通郁滞。

  参麦饮

  (见下卷晕厥门,附参麦五味饮下。)

  六味丸

  (见本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药料俱生用,为之生料。)

  加味导赤汤

  八珍汤

  (俱见本卷诸痛门。)

  八味丸

  (见本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予谓桂、附犯胎忌用,当是麦冬、车前之八味丸也。)

  [卷之上] 转胞淋闭论

  妊娠转胞,乃脐下急痛,小便不通。凡强忍小便,或尿急疾走,或饱食忍尿。或忍尿入房。使水气上逆,气逼于胞,故屈戾不得舒张所致,非小肠膀胱受病而利药所能利也,法当治其气则愈。凡妇人禀受弱,忧闷多,性躁急,食浓味者,恒有之。因胞不自转,为胎所压,胎若举起,胞系自疏,水道自通矣,用二陈升提饮。又有用补中益气汤服后探吐以提,其气自通,通后即用参大补,恐胎堕也。如药力未至,胀痛难忍,令老妪用香油涂手,自产户托起其胎,溺自出而胀急解,须以大剂参补之。但子淋与转胞相类,小便频数点滴而痛者,为子淋,膀胱小肠虚热也。虚则不能制水,热则不能通利,故淋。若频数出少不痛者,为转胞,间有微痛,终与子淋不同耳。(论中急痛乃急欲便而痛,得便则止。间有微痛,与子淋点滴痛不同。)

  二陈升提饮

  治孕妇脐腹作痛,小便淋闭不通,或微痛,与淋有别,由气虚胎压尿胞。

  人参(一钱)白术(土炒)生地(各一钱五分)当归(二钱)川芎(八分)半夏(六分,制或油炒)柴胡升麻陈皮炙草(各四分)姜一片,水煎服。或空心饮盐汤,探吐以升其气,则下自行,亦一法也。(予谓探吐,只可救急偶用,还须通后服提补之药。)

  补中益气汤

  (见本卷诸痛门。)

  [卷之上] 遗尿论

  妊娠遗尿不觉,胎满故也,用白薇散主之。若脬中有热,加味逍遥散。脾肺气虚,补中益气汤加益智仁。肝肾阴虚,六味丸。《尊生》云:遗尿证,虚人有此,立加减六味汤治之甚效。有妇人孕后水从阴户出不止者,千金鲤鱼汤加肉桂、人参治之。

  白薇散

  治妊娠尿出不知。

  白薇白芍药(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食前温酒调服。考《本草》谓芍药白补赤泻。盖金收而火散,故子淋方中宜用赤,而遗尿方中则宜用白也。

  加减六味汤

  治遗尿,虚人多有此证。

  熟地(四钱)丹皮(一钱五分)山萸(去核)淮山药(炒。各二钱)白薇白芍药益智仁(各一钱)不用引,水煎服。

  加味逍遥散

  (见本卷子悬门,附逍遥散下。)

  补中益气汤

  (见本卷诸痛门。)

  六味地黄丸

  (见本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千金鲤鱼汤

  (见本卷子肿门。)

  [卷之上] 子嗽论

  妊娠咳嗽属风寒,盖肺脏内主气,外司皮毛,皮毛不密,寒邪乘之则咳嗽,嗽久亦恐堕胎,宁肺止嗽散加减用之。亦有用苏桔汤散寒理肺。甚有久嗽不愈,多因脾土虚而不能生肺气,以致腠理不密,外邪复感。或因肺虚不能生水,以致阴火上炎。治法当用补中益气汤,以培土金,六味丸加五味以生肾水为善。

  宁肺止嗽散

  治孕妇风寒咳嗽。

  麦冬(二钱,去心)知母(一钱)桔梗紫苏(各五分)杏仁(十粒,去皮尖)桑白皮(六分)甘草(四分)水煎服。有痰,加橘红四分,竹沥、姜汁。火嗽,加黄芩八分。虚嗽,加紫菀一钱,款冬花六分。

  寒甚,加麻黄。虚损,加栝蒌一钱,竹沥、姜汁。嗽而心胸不舒,加去心贝母、百合各一钱,紫菀八分。

  若嗽不止,胎不安,宜服人参一钱,甘草五分,去皮尖杏仁十四粒,桑皮一钱,紫菀一钱二分,去心天门冬一钱二分,桔梗八分,乌梅一个。水煎服。

  苏桔汤

  治孕妇风寒咳嗽。

  天冬(六分,去心)桔梗(一钱五分)紫苏黄芩贝母(去心。各八分)杏仁(十粒,去皮尖)陈皮知母甘草(各四分)水煎服。火动作喘,桔梗宜减。

  补中益气汤

  (见本卷诸痛门。)

  六味地黄丸

  (见本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卷之上] 喘急论

  妊娠气喘不得卧,有因乍感风寒客邪为害者,宜发散自愈,参苏饮主之。若脾虚四肢无力,肺虚不任风寒,肾虚腰酸短气,不能行步,猝然气喘不息,此脾肺素亏,母虚子亦虚,肾气不归元而上乘于肺也,生脉散、补中益气汤去升、柴主之。

  丹溪云:火动作喘,此胎前最多。予谓嗽门苏桔汤可加减用之获效。至于毒药伤胎病喘,世俗往往有之,不可不察。昔有一妇,胎死于腹,病喘不得卧,诊其脉,气口盛人迎一倍,左关弦动而疾,两尺俱短而离经,因毒药动血,以致死胎不下,奔迫上冲,非风寒作喘也,大剂芎归汤加催生药服之,夜半果下死胎而喘止。

  此妇乃为人外家,因正室所嫉,故用药去之,人所不知也。考《济阴纲目》内,有平安散一方,治孕妇喘急,录后以备采用耳。

  参苏饮

  人参紫苏干葛前胡制半夏茯苓陈皮(各等分)枳壳(麸炒)桔梗木香甘草(各减半)姜枣煎。

  平安散

  治孕妇上气喘急,大便不通,呕吐不食,腹胁胀满。

  川芎木香熟地陈皮炮姜浓朴(制)甘草(各一钱)水二钟,入烧盐一捻,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生脉散

  (见下卷晕厥门,附参麦五味饮下。)

  补中益气汤芎归汤

  (俱见本卷诸痛门。)

  [卷之上] 泄泻论

  妊娠泄泻,有风寒暑湿之外感,饮食生冷之内伤。病发一时,察其所因。如胃风,加味理中、加味治中、四苓、不换金正气、胃苓等方,对证而治之即愈。然又有由脾肾二脏虚者,不可不知。夫血统于脾,血拥胎元,则脾阴虚而食不运化,脾主健运,下焦壅滞而清气难舒,于是水谷难消而作泻。或因胎系于肾,胎窃其气以拥护,而肾气既弱,命门火衰,不能上蒸脾土,此皆妊娠泄泻之由也。如脾虚内伤,用加味六君子汤,随所因而加之。命门火衰,加益智以助之。至于妊娠久泻,元气下陷,发热作渴,肢体倦怠,用补中益气汤。密斋治妊娠泄泻,以补中安胎为主,用加味四君子汤,如久泻大渴者,人参白术散主之,甚效。

  胃风汤

  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米谷不下,泄泻注下,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或下如鱼脑,日夜无度。

  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当归川芎芍药(炒)肉桂(各等分)入粟米一撮,水煎服。如腹痛加木香。此方治泻久气血两虚诚妙。然肉桂非久虚脏冷者断不可用。

  其曰胃风,取其益胃而升举也。方中肉桂犯胎忌用,如不得已,或炒用,或易桂炭。如胃苓汤中肉桂,亦不可不审用。

  加味理中汤

  治妊娠脐下阴冷洞泻。

  人参白术(土炒)白芍茯苓干姜黄连木香藿香叶诃子肉肉豆蔻(面煨)甘草(各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钟,煎一钟,饥时服。

  加味治中汤

  治饮食过多,脾胃之气不足运化而作泻。

  人参白术(土炒)炮姜甘草(各一钱)陈皮青皮(各七分)砂仁(五分)水煎服。

  四苓散

  (附五苓散。)治伏暑烦渴泻水。

  白术(土炒)猪苓泽泻茯苓各等分为末,米饮调下。此方加肉桂,即五苓散。

  不换金正气散

  治妊妇伤湿泄泻。

  苍术(制)浓朴(姜汁制)陈皮藿香制半夏(各一钱)甘草(五分)姜、枣为引,水煎服。

  胃苓汤

  治脾湿太过,胃气不和,腹痛泄泻,水谷不化,阴阳不分,此平胃散与五苓散合方也。

  苍术(制)浓朴(姜汁制)陈皮白术(土炒)茯苓猪苓泽泻(各一钱)官桂炙草(各五分)姜三片,枣二枚,水煎食远服。方中有桂,孕妇忌用,或易服不换金正气散更妥。

  加味六君子汤

  人参(随宜)白术(一钱或一钱五分,土炒)茯苓(一钱)陈皮(八分)制半夏(一钱)炙草(五分)生姜引,水煎服。米食所伤,加谷芽。面食所伤,加麦芽。肉食所伤,加山楂。如肝木侮土,兼寒热作呕,加柴胡、生姜。若兼呕吐腹痛,手足逆冷,乃寒水侮土,加姜、桂。若泄泻黄色,乃脾土本色,加木香、煨肉果。若作呕不食,腹痛恶寒,乃脾土虚寒,加木香、姜、桂。

  密斋加味四君子汤

  治妊娠泄泻,补中安胎为主。

  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各一钱)炙草(八分)水煎服。妊娠泄泻,加炒白芍一钱,更分寒热治之。如发热而渴者为热,加条芩一钱。不渴者为寒,加炒黑干姜五分,并用乌梅一个为引,水煎食前服。如渴泻日久不止者,加酒炒白芍、诃子肉、炒干姜、乌梅二个,去核。水煎食前服。或服人参白术散亦妙。

  人参白术散

  治久泻大渴者。

  人参白术(土炒)茯苓炙草(各一钱)藿香木香干姜(各五分)水煎,频频与之,以代汤水效。

  补中益气汤

  (见本卷诸痛门。)

  [卷之上] 霍乱论

  妊娠因甘肥过度腐积成痰,或七情郁结气盛为火,停蓄胃中,乍因寒热之感,邪正交争,阴阳相混,故令心腹绞痛,吐利并作,挥霍变乱,谓之霍乱。如邪在上,则当心痛而吐多;邪在下,则当脐痛而利多;邪在中脘,则腹中痛,吐利俱多。吐多伤气,利多伤血,血气受伤不能护养其胎,邪气鼓击胎元,子母未有不殒者。此危证,不可不亟治也,宜香苏散加藿香叶,或先服后探吐之。又加味四味紫苏和胎饮,治心腹绞痛,上吐下泻,亦效。予治孕妇霍乱,用六和汤累效。又有回生散、七味白术散,录后以备临证择用。

  再考方书,单泻用胃苓汤,饮食停滞用平胃散,内伤饮食、外感风寒用藿香正气散,皆治霍乱之剂也。

  香苏散

  此方治霍乱,平正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