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罗氏会约医镜
罗氏会约医镜
炙草 桂心 生甘草(各八分) 北细辛(三分)
热服。
凡产后寒气上攻则心痛,下攻则腹痛;兼血块者,宜服生化东加桂。(方在上六六内。)
心痛,用郁金烧存性,为末,米醋调下,即苏。
八十、产后发热
产后血虚,则阴虚生内热。其证心胸烦满,呼吸短气,头晕闷乱,日晡转甚,与大病后虚损相似,宜补阴以配阳也。
滋阴补血汤
(新) 治产后阴虚,阳无所依,浮散于外而为热也。
当归(三五钱) 熟地(五七钱,或两余) 白芍(酒炒,二钱) 干姜(炒黑,一二钱)
盖炮姜辛热而兼苦咸,能引血药入血分,有阳生阴长之道,本《内经》以热治热之旨也。如五心热,加元参一钱。如烦渴便燥,是内有虚热也,加麦冬、淡竹叶、生地之类。如肌肤发热,面目俱赤,此血脱发燥,宜用当归补血汤。若误作火证,投以凉剂,祸在反掌。
当归补血汤
治血脱发燥,有似乎狂也。
蜜 (一两) 当归(三钱)
水煎,温服。此补气以生血也,八珍、十全俱可择用。若热甚而脉微者,宜急加桂附,此火不归源,故假火外浮耳。
八十一、产后发狂
产后发狂者,此阴血暴崩,肝虚火炎之极也,宜养心生血,则得矣。
济火养心汤
治阴虚火炎,似狂非狂,不得认为实证也。
熟地(五七钱) 当归身(二三钱) 泽兰叶(四五钱) 怀牛膝(酒蒸) 茯神 枣仁(炒研。各钱三分)
远志(七分)
煎就,加童便一杯合服,或加柏子(去油)一钱。如因恶露未下,败血攻心,加苏木浓煎汁合服,或再加桃仁(去皮)、红花(酒炒)各五六分于此补剂内亦可。若因肾虚阴火上迫而为如狂者,宜八味地黄汤。要知产后大虚,而继诸病,则当以虚为本,而病为标也。如血虚内热,脉洪滑,舌黄便燥,少加清火之品,如生地、白芍、丹皮、麦冬、淡竹叶之类可也。
芎归泻心汤
治败血停积,上干于心,胸膈胀闷,烦燥昏乱,狂言妄语,如见鬼神。若视为邪祟,误矣!归尾 川芎 元胡 蒲黄 丹皮(各一钱) 桂心(七分)
水煎,调五灵脂另研末一钱,食后服。
八十二、产后呕逆
呕逆之证有二。因败血滞于胃者,则脉弦涩,不恶食,而呕多血腥者是也。
消瘀清胃汤
(新) 治瘀血犯胃,作呕逆者。
陈皮(去白,钱半) 法半夏(二三钱) 茯苓(二钱) 炙草(一钱) 泽兰叶(二三钱)
生姜(二钱) 荆芥(七分)
水煎,热服。
加味平胃散
治饮食宿于胃者,则脉弦滑,而呕多食臭者是也。
苍朮 浓朴(姜炒。各钱半) 陈皮 香附(醋炒。各一钱) 炙草(一钱) 生姜(钱半)
神曲(炒,钱半)
水煎,热服。
加味六君子汤
治产后伤食,呕吐腹胀,照后加入。
人参 白朮 茯苓 半夏(各钱半) 炙草 陈皮 枳实(曲炒) 山楂(各一钱) 姜黄(六分)
生姜(八分)
食远服。或加神曲、麦芽(俱炒)各一钱。如胃寒者,加炮姜、煨木香。如木旺侮土者,加肉桂。如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者,八味丸重用桂附。呕吐泄泻,手足冷,肚腹痛者,乃阳衰也,急用附子理中汤。
八味地黄丸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呕吐者。
熟地(四钱) 山药 枣皮 茯苓(各二钱) 丹皮 泽泻(各一钱) 肉桂 附子(各二钱)
附子理中汤
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厥逆腹痛等证。
人参 白朮(二三钱) 干姜(炒一二钱) 炙草(钱半) 附子(二三钱)
水煎服。
八十三、产后寒热往来
产后半月内外寒热往来,其证有二。一由于败血留滞,必小腹刺痛,而荣卫不通。滞于荣,则血凝而寒;滞于卫,则气郁而热。荣卫俱滞,寒热交作,宜以去滞为主。
卷荷散
治败血为病,小腹刺痛,寒热往来。
初出卷荷(焙) 红花 归尾 蒲黄 丹皮 生地(各一钱) 生姜(七分) 童便(一碗)
水煎,热服。即服黑神散亦妙。(方在上七○内。)
一由于阴阳不和,产后气血亏损,阴阳俱虚。阴虚则阳胜而热,阳虚则阴胜而寒。阴阳俱虚,则乍寒乍热,宜以补虚为主。
增损八物汤
治阴阳两虚,寒热往来。
归身(二钱) 白芍(酒炒,钱半) 川芎 干姜(炒黑。各一钱) 人参(或以山药炒黄三钱、或以时下条参三钱代之) 炙草(七分) 生姜(五分) 红枣(二枚)
水煎服。如寒多者,加肉桂一钱。热多者,加柴胡(酒炒)八分,干姜减半。烦渴者,加知母、麦冬各一钱。食少者,加陈皮、白朮各一钱。虚倦甚者,加黄 (蜜炒)一钱。
乍寒乍热,似疟而实非疟也。似疟者,寒不战栗,热不躁烈,发作无时,或日晡更甚,亦不甚苦,此正气虚,而无邪气也;真疟者,寒则汤火不能御,热则冰水不能解,发作有时,烦苦困顿,此正气虚而邪气相搏也。
八十四、产后疟疾
产后气血两虚,荣卫不固,脾胃未复,或外感风寒,内伤饮食,皆能成疟,只以补虚扶正为主。正气胜,则邪气自退。不可用截药,重虚正气,为害甚大。
辅正除邪汤
(新) 治产后疟疾。
北柴胡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各钱半) 川芎(八分) 归身(二钱) 干姜(炒)
肉桂 黄芩(各一钱) 白豆蔻肉(一钱,微炒研) 生姜(一钱)
头煎要轻,失三个时服,次煎加鳖甲(醋炎)二钱,先一个时服,则药性发,而疟适来,两相遇而即止矣。此治疟秘传,最效最捷。如寒多者,重加姜桂。如热多者,重加黄芩,并加知母。如久疟汗甚者,加蜜炒黄 一二钱。若一二剂不应者,加酒炒常山一钱。
八十五、产后出汗
汗本血液,属阴。产后去血过多,阴亡阳亦随之而走,故曰亡阳。此危证也,宜急治之,以固元气。
加味大补汤
(新) 治产后荣血不足,卫气失守,不能敛皮毛,固腠理,汗易泄而出也。
人参 黄 (蜜炒,三钱) 白朮(二钱) 当归(二钱) 附子(一钱) 防风(八分)
麻黄根(蜜炒,钱半) 白芍(酒炒,一钱)
以浮麦一合煎就,去麦,入药煎之,调牡蛎( ,研粉)三钱顿服。即改用十全大补汤亦妙。
人参 白朮(二钱) 黄 (蜜炒,三钱) 熟地 当归(各二钱半) 茯苓 川芎 炙草白芍(酒炒,钱半) 肉桂(钱半)
加防风一钱、五味三分,姜枣引。如不应,加附子一二钱。
如汗不止,风邪乘之,忽然闷倒,口眼 斜,手足挛曲,此凶兆也,急用:桂枝 葛根 白芍(酒炒。各钱三分) 炙草(八分) 蜜 当归(各二钱) 熟附(一钱)
斡开口灌之。
八十六、产后中风
风证有二:有外中者,由产后正气暴虚,百节开张,调理失宜,风邪乘之,不省人事,口目蠕动,手足挛曲,此外中之风也。又有产后去血过多,内则不能养神,外则不能养筋,以致神昏气少,汗出肤冷,眩晕卒倒,手足螈 ,此肝无血养,虚则生风,此风自内生者也。能分内外,庶治疗可以合宜。
愈风汤
治外中之风,以固表为主,而治风之药,亦略兼之。
当归 黄 (蜜炒。各二钱) 白芍(酒炒,钱半) 川芎 肉桂 天麻 秦艽 防风(各一钱)
羌活(七分)
姜枣引,热服。
加味当归建中汤
治内生之风,肝虚掉眩,血海干也。
当归(二钱) 蜜 (钱半) 桂枝 炙草 生姜(各钱半) 白芍(三钱) 胶饴(两半)
人参姜枣引。即用十全大补东加附子亦妙。
养肝活络汤
(新) 治血虚不能养肝,以致木动风摇,角弓反张,神昏扑倒,即痉证也。
当归(二钱) 白芍(酒炒) 肉桂(各一钱) 蜜 (钱半) 熟地(二三钱) 秦艽 防风木瓜 阿胶(炒。各一钱) 白朮(钱半)
以此温养之。如不应,加附子、人参。如血虚有热者,加生地二钱,丹皮钱半。如风甚不退,四肢拘挛,加勾藤勾二钱。犹未应,乃药力未到,宜多用之。中风香迷,用荆芥穗为末,童便加酒调服二钱,神效。愈后,当服上方。
交加散
治产后不省人事,口吐痰涎,或螈 战振等证。
当归 荆芥(各二钱)
水煎,加酒少许灌服,神效。
八十七、产后伤寒
产后气血俱虚,荣卫不固,起居失节,调养失宜,伤于风,则卫受之;伤于寒,则荣受之。总以补虚为主,随证加味治之。
五物汤
治产后外感主药。
人参 当归身(二钱) 白芍(酒炒) 川芎 炙草(各一钱) 生姜(五分) 葱白(三根)
水煎,热服。如有汗,为伤风,加防风、桂枝。如无汗,为伤寒,加麻黄、苏叶。头痛,加槁本、北细辛。身痛,加羌活、苍朮。但热而不寒,加柴胡、葛根。发热而渴,加知母、麦冬、淡竹叶。(无参,宜用补虚生荣汤,炒内有荆芥七分不必炒用。此方在六六内。)
八十八、产后浮肿
产后败血,乘虚流入经络,留滞日久,腐化为水。若作水治,用渗利之剂,病虚而药又虚之,多致夭枉,宜使气血流行为妙。
小调经散
治产后遍身浮肿,血行而病自愈。
归身 赤芍 丹皮 桂心 赤苓 炙草 陈皮(各一钱) 干姜(炒) 细辛(各五分)
生姜引。
加味五皮汤
治产后外受风湿,遍身浮肿。
桑白皮 陈皮 生姜皮 茯苓皮 大腹皮 汉防己 枳壳(炒) 猪苓 炙草(各钱半)
生姜引。
八十九、产后不语
心气通于舌,产后败血闭其心窍,神志不能明了,故多昏 ,而舌强亦不能言也。舌乃心之苗,产后心血虚弱,不能上荣于舌,萎缩卷短,故语之不出,而含糊蹇涩也。
七珍散
治败血闭塞心窍,神昏舌强,不能言语。
人参 菖蒲 生地 川芎(各一钱) 细辛(二分) 防风(五分) 辰砂(五分,另细研)
煎就,调辰砂末服。
加味参麦散
治心血亏损,舌短难言。
人参 麦冬 归身 生地 炙草 菖蒲(各一钱) 五味(十三粒)
猪心一个,劈开,水二碗,煮至碗半,去心,入药,煎至一碗服。又治怔忡有效。
九十、产后泄泻
产后脾胃虚怯,寒邪易侵。或内伤生冷,流入大肠,洞泻肠鸣,腹内胀痛,宜补脾暖胃为正治。若用利水取滞之药,误矣!
暖胃调中散
(新) 治产后脾胃虚寒,腹痛泄泻。
白朮(二钱) 白芍(一钱) 干姜(炒) 甘草 肉蔻(面裹煨。各八分) 肉桂(一钱)
共为末,枣汤调服。甚则加附子一钱。
苓术健脾散
(新) 治脾胃虚寒,一切泄泻。男妇大小皆治。
白朮(两半) 茯苓 扁豆(炒) 苡仁(炒) 山药(炒。各一两) 白豆蔻(去壳炒研,五钱)
肉豆蔻(煨) 炙草(各六钱) 陈皮(四钱) 神曲(炒,二钱)
如腹痛喜热,加干姜(炒)五钱,或加附子六钱,共为末,姜枣汤调服二三钱。或加广木香(湿纸包煨)三钱,更效。或加米四钱,炒黄同研。小儿,少加白糖为引。
神效参术散
治产后泄泻,及痢疾日久,积秽已去,滑泄不止。
人参 木香(煨。各一钱) 肉蔻(煨) 茯苓 扁豆(各二钱) 陈皮(三钱) 罂粟壳(去蒂,醋炒,四钱)
共为末,每用钱七,米汤下,收涩如神。
九十一、产后痢疾
痢属湿热。赤属热,白属湿。(有谓赤属热,白属寒者非也。)无湿不变热,无热不变痢。
其证不一,有冒时气之湿热者;有伤饮食之湿热者,须以清利为主。而察证诊脉,变化用之,乃为上工。产后虽曰无实证,而亦有脉实体实者,宜以治病为急,而扶本之药,或兼用之,或后用之,不得偏执专于补也。而脉虚证实者,以固本为急,而治标之药,或重用之,或轻用之,不得偏执一味泻也。其中又有宿食者,有虚寒者,有肠滑者,有败血者,务宜详审施治,庶不误人。
清热导滞汤
(新) 治产后痢疾,里急后重,腹痛舌黄,脉滑实者。
当归(二钱,下纯血而热者用一钱) 白芍(生用,钱半) 川芎 黄连 槟榔 陈皮(去白。各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