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罗氏会约医镜
罗氏会约医镜
补虚生荣汤
(新) 治产后气血两虚,无神无力,不时昏迷等证。
黄 (蜜炒,三五钱) 当归(去尾,二三钱) 白朮(二钱) 茯苓(一钱) 熟地(三钱)
益母草(二钱) 甘草(炙,二钱) 干姜(炒黑透心,三五分) 白芍(煨,酒炒,钱半)
荆芥穗(炒黑,七分)
水煎,少加酒、童便和服。若不得力,黄 可加至两余,再加附子七八分,以助药力。
如有血气痛,名儿枕血,加山楂二钱,一剂愈,即去之,余药不可增入。可服数剂,气血易于复元,日后自体旺而百病消除矣。人能有力加参,更妙。
生化汤
善化恶血,骤生新血,为产后稳协最效之方。
当归(五钱) 川芎(钱半) 甘草(炙,五分) 干姜(炒黑,三五分) 桃仁(十粒,去尖皮)
熟地(二钱)
枣引,温服。如胞衣不下,加益母草研末调服三四钱。如血晕,加荆芥穗五六分。
如产后气脱无神,加人参一二钱,黄 蜜炒一两,或加附子七八分。如阳虚厥逆,加附子、肉桂各一二钱。如脉虚烦渴,加麦冬钱半,五味三分。如气壅有痰,加陈皮、竹沥。如血燥便结,加生威参二两,苁蓉五钱。如汗多不眠,加茯神、枣仁、黄 。上体多汗,加麻黄根二钱,下体多汗,加汉防己钱半。或口噤中风,反张螈 者,加荆芥、防风各四五分。如恶露未尽,腹内有块胀痛,加山楂二钱。如伤寒湿,加苍朮、白朮。如下血不止,或色黑,或如水,此气血大虚之候,不可用寒凉。其脉浮脱者,可加附子及诸阳分之药,否则无救矣。
六十七、论治产后仍宜因证
凡产妇用药,宜因时制宜。如有表邪,则当清之;有火邪,则当请之;内有停滞,则消导之。且人有强弱,脉有虚实,病有真假,治有逆从,固不可以同日语也。观《六元正纪大论》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但除邪之中,仍以辅正为主,则正气旺而邪气易逐,邪气除而正气亦易复也。
六十八、产后当知
凡产毕,饮热童便一盏。迟二时,用酒半杯,合童便半杯服。约一日服三次。产后不得便卧,宜背后高安衣被,伴以仰坐,不宜侧坐。宜竖膝,不宜伸足。浓铺 褥,遮围孔隙,免致贼风。烧红砖石,沃之以醋,使鼻常闻醋气,自无血晕。勿勤梳头洗足。三日内不可食盐,盐止血,恐无乳汁。三日后,可食新 肉汤、羊肉汤,入盐少许。夏天、忌贪凉用扇,及食生冷。切不可当风坐卧。产妇血裙,不可日晒。儿湿衣,不可夜露。古以一月为小满,两月为大满,此两月内,勿暴怒,少劳苦,禁淫欲,终身无病,而且多子。
六十九、产后忌药
产后当服补药,但须加一二暖血行瘀之味,盖血行其气乃复,特不可行之过峻耳。凡产后危证,莫如三冲三急:三冲者,败血冲肺、冲心、冲胃也;三急者,呕吐、泄泻、多汗也。
其用药则有三禁:禁佛手散,以川芎辛散,能发汗走泄也;禁四物汤,以生地寒冷,能作泻而凝血也,白芍酸寒,伐生气也;(酒炒后,宜用以敛阴。)禁小柴胡汤,以黄芩性寒,能阻恶露也。更有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并勿犯胃,及上下焦。虽有杂证,于补气血药中带以治之。
七十、产后血晕
产后气血俱去,忽而眼黑头眩,神昏无知,此际轻轻扶坐,宜用有嘴壶入醋一杯,烧红瓦石,入于壶内,将壶嘴向产妇鼻下熏之,即醒。然后用大补气血之药,如补虚生荣汤,(方在上六六内。)或用十全大补汤。(方在上第三内。)此证多由气血亏损而然,然血逆上冲者亦间有之。其证必胸腹胀痛,形气脉气俱属有余。用:
失笑散
治产后败血攻心,晕迷不省,腹胀刺痛,亦消瘀血下衣。
五灵脂(有溏心者真) 蒲黄(等分。俱炒。)
共为末,每服二三钱,用酒煎,热服。一方:用醋熬成膏,再入水煎服。按:此方用以止痛,蒲黄宜减半;用以止血,宜等分,蒲黄炒黑。又方:救血晕,或以漆器,或用干漆。
烧烟熏之。人能于将生之前,用醋熏或漆熏,免有血晕之病。要晕醒,方可服药有益。古方每用童便治血晕,因败血则可,若元气欲绝,岂能挽回乎!有是证者,速用醋熏醒之后,宜大补气血,庶可无虞。
回元汤
(新) 治血晕醒后,可回元气。
黄 (蜜炒,一两) 当归(二钱半) 益母草(三钱) 黑干姜(五七分)
煎就,冲热童便服。即用补虚生荣汤亦可。(方在上六六内。)
黑神散
治血去少,恶露未尽,腹中有痛而昏眩者。
黑豆(一合,炒) 熟地 当归(各二钱) 肉桂(去皮) 炙草 白芍(酒炒)
蒲黄(各一钱) 干姜(炒,八分)
水、酒各一盏,煎就,入童便一杯服。如瘀血作痛,加山楂二钱,即化而愈。
七十一、恶露不绝
产后冲任损伤,气血虚惫,旧血未尽,新血不敛,相并而下,日久成劳,惟宜大补气血,不可轻用固涩之剂,使败血凝聚变为 瘕,反为后害。
十全大补汤(方载上第三内) 治气血两虚,不能收摄,以致下血不止。如数服不应,恐下遗路滑,少加发灰、棕灰、荆芥灰、百草霜各等分再研。每用一二钱,调药服。(以上烧灰,俱要存性。)如阴虚内热,热搏血分,加生地、丹皮、青蒿之类。如小腹刺痛,加元胡、蒲黄(炒)、干姜(炒)各等分。如元气下陷,加升麻或用补中汤。如纵欲以伤冲任,血久不止,六味地黄东加阿胶、麦冬、五味子。
止血单方:用蒲黄炒黑,水调服。
○肝经风热下流者,用防风为末,白汤调服一钱。
七十二、产后头痛
气为阳,血为阴,平匀则无病。产后血去阴亏,阳气失守,头为诸阳之会,孤阳上凑,故为头痛。但补阴血,则阳气得从,而头痛自愈。或有身热恶寒之候,不可用羌独等药。此内起之邪,当滋阴以配阳,非外入之邪可表而散也。
归地滋阴汤
(新) 治阴虚阳燥,头痛不止。
当归 熟地(各三五钱) 白芍(酒炒,钱半) 川芎(一钱) 干姜(炒透,六七分)
甘草(炙,一钱) 荆芥穗(六分)
水煎服。
黑神散
(方载上七○内) 治败血停留子宫厥阴之位,其脉上贯巅顶而痛者。
七十三、产后腹痛
产妇气虚不能行血,故或闭而不来,或来而不尽,致令腹痛。乍作乍止,其痛如刺,手不可近,其血成块,时见而痛,时隐而止,此为儿枕痛,俗谓血气痛者是也。
山楂益母草汤
(新) 治儿枕血痛,即化而愈。
山楂(二三钱) 益母草 当归(各二钱) 川芎 陈皮(去白。各一钱) 香附(酒炒,六分)
干姜(炒黑,三分)
煎就,加酒、童便各半杯,合服。
补虚生荣汤
(方在上六六内) 加山楂三钱治体虚年衰、产后儿枕血痛。
当归建中汤
治产后血虚,外受风冷之气,内伤寒冷之物,以致腹痛。得按略止,或热物熨之即止者是也。(败血腹痛与伤风伤食之痛,其辨在手不可近与按之即止。)
归身(二钱) 白芍(酒炒) 肉桂(去皮) 甘草(各二钱)
姜枣引。
七十四、产后胁痛
此败血流入肝经,厥阴之脉,循行胁肋。然亦有虚实之分。如胁下胀痛,手不可按,是瘀血也,宜去瘀以平肝。
芎归泻肝汤
治肝经瘀血,胁肋胀痛。
归尾 川芎 青皮 枳壳 香附(童便炒。各钱半) 红花 桃仁(各八分)
水煎,入酒、童便各一钟服。适可即止。
当归地黄汤
治胁下痛,喜人按者。此去血太多,肝脏虚也。
归身(二钱) 白芍(酒炒) 人参(各钱半) 熟地(二钱) 陈皮(去白) 甘草 肉桂(各一钱)
姜枣引。或用四物加肉桂、柴胡(酒炒)各等分。此证若不用姜桂辛温,助脾肺以行药力,不惟无以施功,反助其胀矣。
七十五、产后腰痛
女人之肾,胞脉所系,腰属于肾,产后下血过多,则胞脉虚必肾气虚,故令腰痛。
补肾地黄汤
治肾经虚损。其证腰重,隐隐而痛。
熟地 当归 杜仲(青盐水炒,去丝。各二钱) 独活 桂心 续断(各一钱)
姜枣引,空心服。
加味复元通气散
治败血流入肾经,带脉阻塞,其腰胀痛如刺,时作时止,手不可近。
归身(二钱) 川芎 小茴(炒) 补骨脂(炒捶) 牛膝 桂心 丹皮(各一钱)
木香(三分,磨水合服)
更调乳香、没药(去油)各五分,为末服。
七十六、产后身痛
产时骨节开胀,血脉流散,遇气衰弱者,则血多凝滞,骨节不利,筋脉不舒,故腰背不能转侧,手足不能屈伸而痛也。勿作风寒用汗之剂治之。
趋痛散
治气虚,以致败血凝滞经络,而遍身疼痛。
当归 桂心 白朮 牛膝(酒炒) 黄 (蜜炙。各钱半) 独活 生姜(各一钱)
炙草 薤白(各五分)
水煎,热服。
白茯苓散
治产后虚损,四肢疼痛,寒热自汗,名曰褥劳。勿作伤寒,误投汗剂。
茯苓 归身 黄 (蜜炙) 熟地(各二钱) 川芎 桂心 白芍(酒炒) 人参(各一钱)
猪腰子一对,去脂膜,切片,煎汤一碗,去肾,加姜枣,同药煎服。或改用人参养荣汤(方在一卷内。)一加黑姜主之。
七十七、产后气喘
产后气急喘促者,因荣血下多而竭,卫气无主,独聚肺中,故令喘也。此名孤阳绝阴,最为危证。若作痰火实证治之,即刻毙矣。盖人生于气,气壮则根本固,而藏源者敛纳于下,营运者强健于中,而何有喘胀之虞!
人参生化汤
治产后喘促,补气以生血也。
人参(少者,以蜜炒黄 一二两略可代之) 当归(五钱) 川芎(钱半) 甘草(炙,八分)
干姜(炒黑,五七分) 熟地(二三钱)
枣引,温服。或加附子一钱,以助药力。外以鞋底炙热,于小腹上下熨之。若肺感风寒而喘者,用下除邪清肺汤。
七十八、产后咳嗽
肺主气,气为卫。产后气虚,皮毛不充,腠理不密,风寒袭之,入于肺而为咳嗽。其证发热恶寒,鼻塞声重,或流清涕。
除邪清肺汤
(新) 治肺冒风寒,寒热咳嗽等证。
当归(二钱) 白芍(酒炒,钱半) 前胡(钱半) 半夏 陈皮 杏仁 茯苓 甘草(各一钱)
荆芥穗(八分) 麻黄(留节,四五分。有汗者不用,加桂枝八分。以内有归芍佐阴,不得疑为过表也)
姜枣引,热服。
二母汤
治产后败血,流于肺经。其证胸膈胀满,不时咳嗽。
知母 贝母 茯苓 桃仁 杏仁(各钱半) 沙参(二钱)
水煎,食后温服。
加味甘桔汤
治久咳不止,涕唾稠黏,宜清肺宽中。
桔梗 茯苓(各二钱) 甘草 款冬花 贝母 麦冬 枳壳(各一钱) 五味(三分)
前胡(钱半) 淡竹叶(十五)
水煎服。如产后吃盐太早太多而咳者,难治。宜知自禁。
加味地黄丸
治产后虚羸久咳。虽肺病,而实肾病也。子令母虚,宜滋肾以纳气,乃为司命上乘,而火不得上炎也。
熟地(三五钱) 枣皮 淮山药(各二钱) 茯苓(钱半) 丹皮(二钱) 泽泻(八分)
麦冬(钱半) 五味(三分)
炼蜜为丸,早夜用淡盐水送八钱。
补土保金汤
(新) 治肺病而补脾者,以土旺生金,而肾水亦源远而流长也。早夜服上方丸药,中时宜服此方水药。
人参(随便) 白朮 茯苓(各钱半) 炙草 麦冬 贝母 款冬花(各一钱) 山药(炒)
扁豆(炒) 苡仁(炒。各二钱)
姜枣引。
七十九、产后心涌
心者血之主,产后血亏,心无以养,宜归脾汤主之。亦有其人宿寒内伏,复因产后虚寒,血凝不行,上冲心之络脉,故心痛也。脉必弦紧,须用热攻寒,然必佐以阴药,方能制其越也。若以为败血攻之,则虚极寒益甚,其误大矣。
归脾汤
治产后心血虚损,心无所主而觉痛也。
人参 当归身(二钱) 黄 (蜜炒) 白朮 茯神(各钱半) 枣仁(炒研,一钱) 远志(六分)
炙草(八分) 陈皮(七分)
元肉、莲肉引。
大岩蜜汤
治产后因虚寒心痛。
生地 归身(各钱半) 独活 吴茱萸(开水泡一次用) 白芍(酒炒) 干姜(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