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会约医镜

  
  五十九、产候
  夫肾系于腰,胞系于肾,所以产时必痛极连腰。产妇手中指本节跳动,眼中如火,谷道迸急,胞水或血俱下,脉见离经,或沉细而滑,此是当生时候。待儿头已至产门,的的确确,可以用力送出。否则惟有静待,即迟些亦不妨事。如数候未至,切不可性急乱事。
  
  六十、进饮食戒喧闹
  凡将产时,须进饮食,戒喧闹。盖进饮食(宜母鸡汁煮粳米稀粥。)则气充胆壮,免至饥渴之力。或临产时,大慌小乱,闲杂人往来,交头接耳,言三语四,孕妇恐怖,以致难产。嗣后但令一二惯熟稳婆,嘱令在房扶持。平素所用催生术法,毫不可用。又要知不用他法,恐防丧心贻害,此事亦有,不可不知。
  
  备拣生产良方:
  
  佛手散
  
  (亦名芎归汤)治妊妇腹痛将生。或先期依方多服,自无产厄。
  
  川芎(二钱。大而里白,亦名真芎,此川产也。小者名抚芎、系江南产者,非是)
  
  当归(用身,五钱)
  
  水煎,频服。若难产,或三五日不下垂死者,加男女生发一握,烧灰存性,龟壳一个,酒炙黄,二味研末,前药煎就,下末三钱调服。
  
  达生散
  
  治妊娠临月,服十剂则易产。或稍加砂仁、枳壳。
  
  人参 白朮 当归(各钱半) 白芍(酒炒) 陈皮 紫苏 炙草(各一钱) 大腹皮(酒洗,晒干,钱半)
  
  水煎服。若无参,加蜜 一两。
  
  加减八珍汤
  
  治浆水来多,胎干不得下,肢体倦怠。
  
  人参 白朮(三钱) 茯苓(钱半) 炙草(一钱) 当归(三钱) 白芍(钱半,酒炒)
  
  熟地(三钱) 黄 (蜜炒,五七钱) 肉桂(一钱) 干姜(炒黄,八分) 牛膝(二钱) 红花(三分)
  
  益母草(一两)
  
  姜枣引。次煎浓葱汤,令稳婆洗产户,使气上下通肠。更用菜油、滑石、涂产户。
  
  大补荣卫汤
  
  治气血虚弱,或胞浆下而不生者,干枯所致。
  
  人参(随便) 黄 (蜜炒,三两) 当归(去尾,二两) 川芎(三四钱) 益母章(用赤花者,一两)
  
  浓煎汤,频频服之。如无参,加附子一钱,以助药力。
  
  滑胎煎
  
  治胎气临月,宜常服数剂,以便易生。
  
  当归(三、五钱) 川芎(七分) 杜仲(盐水炒,二钱) 熟地(三钱) 枳壳(七分) 山药(二钱)
  
  白朮 益母草(各钱半)
  
  或加连根葱白为引。
  
  脱花煎
  
  治临盆不下,或产难经日,服此催生最佳。
  
  当归(七钱) 肉桂(八分) 川芎 牛膝(各二钱) 车前子(钱半)
  
  热服。或加红花三分,或加滑石末二钱。
  
  催生保产万全汤
  
  以补气血为主,而佐以温中散瘀下降之品,则力能健运,此不催之催也。
  
  人参(随便) 当归身(去尾,三钱) 川芎(一钱) 桃仁(十三粒,不去皮) 干姜(炒焦,钱半)
  
  甘草(炙,六分) 牛膝梢(二钱) 红花(酒炒,三分) 肉桂(去皮,七分)
  
  枣引,水煎,温服。
  
  六十一、论生产凶证
  (共七条。)
  
  妊妇生育,依前方论,自无凶险之证。间有气血不足,未曾调补于先,临事无主,或者错误在后。古圣垂法救人,须当明析胸中,乃能备用,而有济于人也。
  
  其证之凶,因坐草太早,或胞浆虽破,儿身未转,或转未正,被母努力一逼,以致足先来者,谓之逆产;手先来者,谓之横产;或漏其肩与耳与额者,谓之侧产;或被脐带缠绊,不得下者,谓之碍产。此外又有盘肠生,及死胎、停衣诸证。能一一救之,乃为胞与天下之仁者也。
  
  逆产者,儿方破胞而出,被母努力一逼,所以直下;或者气血不足,儿无力转身,亦或有之。此际儿直下,不少停留,宜稳婆实时抡出,以救其母。若脚出而不即下,宜令产母仰卧,定心定神,不可惊怖。却用惯熟稳婆,剪去手甲,以香油润手,将儿足轻轻送入,又再推上,儿必搏身。随服大补荣卫汤,身转头正,然后扶掖起身,用力一送,儿即生矣。母子俱全,此在稳婆之良。若粗蠢人,不可用也。古有以针刺足心,及盐涂之法,决不可用,儿痛上奔,母命难存。
  
  横产者,儿方搏身,被母努力一逼,所以横下而手出矣。宜令产母仰卧如前法,将儿手轻轻送入,又再推上,摸定儿肩,渐渐扶正,令头顺产门,随服大补荣卫汤,然后扶掖起身,用力一送,儿即生矣。忌用针刺,勿泥古法。
  
  侧产者,因儿未顺生路,被母努力一逼,所以儿头偏在一边,虽似露顶,实额角也。亦照前法,以手轻轻拨正,仍服前方,起身用力,儿即生矣。
  
  碍产者,儿身虽顺,门路虽正,但不能下,乃因儿转时脐带绊肩而然。令产母仰卧,以手轻推儿上,乃用中指按儿两肩,理顺脐带即生。
  
  盘肠产者,临产母肠先出,子产而肠未收,故曰盘肠产。盖由平日气虚不能敛束,血热易于流动,下元不固,关键不牢致于此。救治之法,于子下衣来之后,令产妇仰卧,稳婆先将子肠温水洗净,然后托起,轻轻送入,推而上之,却令产妇两足夹紧谷道,其肠自安者,上也。或用蓖麻子四十丸粒,去壳捣烂,敷在顶心,待肠收尽,而急去之者,次也。或用冷水和醋喷面,一喷一收,渐次取之,又其次也。嗣后宜于无孕时多服地黄丸,加五味子两半,肉桂二两,以固下元之关键。及有孕之时,宜服补气凉血之剂。于八月之时,再服八物汤加诃子、瞿麦、粟壳十余剂,庶可免有后患。如滑胎瘦胎之药,毫不可服。
  
  六十二、子死腹中
  凡子死腹中者,或儿当生时被母护痛,两足不开,夹其头而死者;或扶掖之人,紧抱其腰,伤胎而死者;或因产难,胞浆已干,生路渐塞,子不得出,气闭而死者;或因生路不顺,若横侧等证,稳婆粗率,用手莽撞,反伤其子而死者。但察产妇,唇红舌黑,母活子死。腹中阴冷重坠,或秽气上冲,子死腹中的矣。急用加味五苓散、夺命丹,取去死胎,以保其母,随加调补,自愈。若舌青,而唇面俱青,则子母皆危之兆也。(下胎方载后。)
  
  六十三、胞衣不出
  胞衣不出,或因产母力乏,气不能传送者;或因血少,干涩而难下者;有以恶露流入胞中,胀滞而不出者。此惟老成稳婆以手循脐带而上,摸觉胞衣,稳擒带下,甚不费力。若未下,可寻路上破草鞋一只,将脐带仔细系定,外加绳线再扎,务宜紧固,(又要知脐带脆而滑,须当斟酌。)然后断脐洗儿。若先断,倘带一缩入,其害不小。嘱令产妇,任其坐卧,胞衣自下。有过旬日而烂下者,屡试不误。若不断带,使子气贯入衣中,衣转浮胀难出。倘天寒之时,更不便于子也。(下衣方载后。)
  
  备拣能救生产凶证良方(附:下死胎、下胞衣方。)
  
  大补荣卫汤
  
  (方载上) 治逆产、横产等凶证。稳婆已经推儿向上而正,须补气血,产妇方能送下,子母两全。
  
  加味地黄丸
  
  治盘肠生后,无孕时,宜服此以固下元。
  
  地黄(八两,用砂仁四钱研末,用酒蒸晒九次,忌铁。) 山药 枣皮(酒蒸。各四两)
  
  茯苓(三两) 丹皮(两半) 泽泻(一两二钱,盐水浸晒。) 五味子(两半,微炒) 肉桂(二、三两)
  
  先将地黄、枣皮捣化,然后加药末,炼蜜为丸,每早用淡盐水送八钱。
  
  气血双补汤
  
  (新) 治盘肠生后,有孕时,宜服此以补气血。
  
  黄 (一、二两,蜜炒) 白朮(七钱) 当归(五钱) 白芍(醋炒,二钱) 五味(三分)
  
  杜仲(盐炒,二钱) 川续断(钱半) 升麻(蜜炒,四五分)
  
  如血分有热,加生地(酒浸)钱半,分量称足。须多服为妙。或加附子五分。
  
  加味八物汤
  
  治胎至八丸个月,服十余剂,免再有盘肠生者。
  
  人参(少者,以蜜炒黄 一两代之) 白朮 当归(各二钱) 茯苓 炙草 川芎(各一钱)
  
  熟地(三钱) 诃子(煨) 瞿麦(各钱半) 粟壳(八分) 白芍(酒炒,钱半)
  
  水煎,多服。
  
  加味五苓散
  
  治子死腹中,用此下之,并下胞衣。
  
  白朮 茯苓(各三钱) 泽泻 猪苓 肉桂(各二钱)
  
  半酒半水(水须顺流取之。) 煎就,加朴硝四钱再煎二三沸,热服。死胎立下,并下胞衣。
  ○或单用朴硝三钱研末,以热酒热童便调服,立下。
  ○又方:用蓖麻子四粒,巴豆一粒,麝一分研贴脐中并足心,死胎即下。……○又方:用斑蝥三枚,略烧研末,水服,立下。
  ○又方:用桂心二钱为末,童便酒调服,神效。若加麝三分,更快。
  
  夺命丹
  
  下死胎,并治胞衣、瘀血、胀满难下。此方有回生之功,用之必效。
  
  附子(炮,五钱) 干漆(研之,炒令烟尽) 丹皮(各一两)
  
  若下死胎,加当归一两。上为细末,用大黄末一两,以醋熬膏,和前药为丸,温酒下三四十丸。其丸勿令泄气。
  
  牛膝散
  
  治胞衣血胀不下,腹中痛,用此腐化而下,缓则不及。
  
  牛膝梢(三钱) 川芎 蒲黄 生地(各二钱) 当归 肉桂(各钱半) 朴硝(三、四钱)
  
  姜引。
  
  备拣古来治产难至简至稳神方,以便取用。
  
  产难,用鳖甲烧存性,研末,酒服三钱,立生。
  ○又方:于路上捡破草鞋一只,用前半节,洗净焙干,烧灰存性,酒服二钱,即产。……○又方:十二月兔脑髓去皮膜,研如泥,母香丁、明乳香各研末一钱,麝二分,共三味,以兔脑和为丸,作八粒,阴干,油纸密包,温汤下一丸,即产。……○又方,蝉脱烧灰存性,水服一钱,即下。
  ○又方:桃仁一个,劈开……吞之即生,奇方。……○又方:用乳香(拣通明者)五分为末,腰痛甚时,以新取顺流水(勿逆取。)煎一大盏化下,醋引。产妇两手各握石燕一枚,须臾遂生,神方。
  ○又方:用兔毫败笔头一枚,烧灰存性,生藕汁一盏调服,立产。
  ○又方:用兔毫败笔头三个,烧灰存性,金箔二十胀,以黄蜡和丸,酒服,第一方也。
  ○又方:用生附子为末,醋调涂右足心,即生。
  ○又方:用冬季兔头烧灰存性,葱白汤调下一钱,立生。
  ○又方:于欲产时,用黄蜀葵子三钱研末,酒调服,遂产。
  ○下死胎,用鸡子黄一枚,姜汁一合和服,立下。
  
  备拣古来下胞衣至简至稳神方于后,以便取用。
  
  本条上有加味五苓散、夺命丹二方,下衣最妙。又方:用报母桐树根皮,(其树三月发叶,叶上间有小泡,乡人采叶养猪。)取流水(水下流,依水顺取。)煎服。或将根皮破至二块、三块,衣亦照块而破下,大奇。
  ○又方:用旧扇烧灰,酒调下。
  ○又方:用产妇鞋底炙热,熨腹上下,即出。
  ○又方:用皂角刺烧为末,每用一钱,温酒调服,立下。
  ○又方:以本妇头发梢吞入喉中作呕,则衣自落,亦能下胎,甚效。
  ○衣不下,将来欲死,用吐狗一枚煮灌,即出。……○又方:以草纸绕烟熏鼻,即下。
  ○又方:饮热童便一碗,立下。
  
  六十四、论产门不开不闭子宫不收
  产门不开,由交骨紧也。绿阴不足,则气不达,所以不开,产必艰难。宜加味佛手散,(方载上六○内)补而开之,大有奇效。加柞木枝五钱,妙。产门不闭,由气血大虚,不能收摄,用十全大补汤(方载上第三内。)加五味子一钱。或痛而觉热者,宜:
  
  加味逍遥散
  
  当归 白芍 白朮 茯神 甘草 柴胡(酒炒。各钱半) 加丹皮、栀子各七分。
  
  子宫不收而外坠者,乃元气之下陷也。宜补中益气汤(方载上第七内。)加醋炒白芍,敛而举之,外以黄 煎汤熏洗。
  ○又方:用荆芥、藿香、臭椿根皮煎汤熏洗,神效。
  ○治产后子肠不收,用枳壳、诃子、五倍子、白矾煎汤熏洗;若不收,灸头顶中为百会穴数壮。
  ○又方:用蓖麻子仁十四粒,研烂,涂顶心,入即洗去。
  
  硫黄汤
  
  治产门不敛,阴户挺出。
  
  硫黄(三钱) 菟丝子 吴茱萸(各二钱) 蛇床子(钱半)
  
  煎汤频洗,外用硫黄、乌贼骨、五味子等分研末,掺患处,日三易。
  
  又方:用锻石炒红,淬水熏洗。
  
  产后门
  六十五、产后脉论
  寸口脉,洪疾不调者死,沉微附骨不绝者生。胎前脉当洪数,产后脉当细小。胎前之病,其脉贵实,产后之病,其脉贵虚。
  
  产后气血两虚,脉宜缓滑。缓则不因气夺而急促,滑则不因血去而枯涩。最忌实大弦牢。实为邪实,大为邪进,弦为阴敛,宣布不能,牢为坚着,近乎无胃,皆非吉兆。
  
  六十六、论产后调治
  丹溪云:「产后当大补气血。即有杂证,以末治之。一切病,属气血虚。」盖以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虚中夹实者,但当随人随证辨其虚实,不得执其偏见,概行大补以贻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