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会约医镜

  
  古有胎教,言动必端,心思必慎。凡淫声艳色,不留耳目;异端邪教,勿入庭室。并不使之好逸恶劳,贪眠养骄,庶得清纯中正,和平长浓之道,以养胎孕。血气流通,百脉畅适,以便产育,……临盆亦易,其有赖于胎教也大矣。
  
  凡妇人受种之后,不惟勿复交接,以扰子宫,而且勿劳苦,勿食冷,勿疾行,勿数浴,勿饮酒,勿令之怒,勿令之惊,勿登高临深,勿伸身举重。少有触犯,其胎必堕。
  
  二十三、女转男胎
  (文略)
  
  二十四、论堕胎
  妇人受胎,七日一变,今之堕胎者,多不知在一月之内。一月属肝,怒则多堕。喜洗下体,窍开亦堕。(此人不知,须宜留神。)一次既堕,肝脉受伤,下次亦堕。今之无子者,大半如是,非尽不受胎也。又有在三月、五月、七月堕胎者多,在二月、四月、六月者少。
  
  盖诸经养胎,脏阴而腑阳,三月属心,五月属脾,七月属肺,皆在五脏之阴,阴常易亏,故多堕耳。如在三月曾堕,后孕至期,必乘其所虚而亦堕,以心脉受伤故也。须预于二月调补心经,(方法载后。)五月、七月亦然,必多服健脾益气养荣之药。一有胎,日不可间,值前堕胎之月,更宜着神。凡上文所载一切损胎之事,毫不可犯,则胎元固,而麟趾呈祥矣。
  
  堕胎者,由气血不足以固胎元也。然不足之中,尚有性禀偏阴偏阳,或寒或热之异。如概谓黄芩、白朮为安胎之圣药,其贻害不小。惟凭脉调治,乃为当耳。如阴虚内热者,而用艾叶、白朮、砂仁温暖之剂,则阴道愈消,如草木之无雨露,自然枯萎也。如阳虚内寒者,而用黄芩、白芍、生地凉血之药,则脾胃虚寒,气血益弱,犹果品春夏易生,秋冬少结也。故辨症合宜,虽寒热俱可益人,经所谓应犯无法,似乎无犯也。
  
  平补固胎汤
  
  (新) 治种玉之后,即平补气血,以固胎元,免其下堕。
  
  淮山药(炒) 当归(去尾,酒洗) 杜仲(糯米泔炒) 白芍(酒炒。各二钱)
  
  白朮(钱半) 熟地(三钱) 益母子(一钱,炒) 甘草(炙,一钱) 川续断(节节断皮,黄皱如鸡脚,折之有烟尘者真。二钱) 升麻(盐水炒,三分) 黄 (蜜炒,钱半)
  
  枣三枚,白莲子(去心,微炒,捶碎)七粒引。如虚寒作呕逆者,加生姜一钱。如体虚兼热,口渴便燥等证,加黄芩一钱五分,或加生地二钱。如气逆多滞者,加去白陈皮八分。
  
  或加童便炒香附七分,即砂仁亦可。如有所触而动血者,加阿胶二钱。此方和平,有孕者宜常服。
  
  养血舒肝汤
  
  (新) 治受胎一月,系属肝经。前此或堕,后孕至期亦堕,宜于交合之后,即生血养肝。肝安,则木不侮土,脾亦安,而胎元之根本固矣。
  
  当归身(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白芍(酒炒,钱半) 甘草(炙,一钱) 阿胶(蛤粉炒)
  
  白朮 杜仲(盐水炒。各钱半) 枸杞(二钱) 淮山药(炒,二钱)
  
  枣引。如怒后伤肝,气逆胁痛,加青皮六分,柴胡(酒炒)七分。
  
  加减归脾汤
  
  (新) 胎至三月,心经养之。前此或堕,心经受伤,后孕宜预于二月调补之。必须大剂,不宜间断,保过三月,可无虞矣。
  
  人参(或以山药炒黄四钱代之) 白朮(三钱) 黄 (蜜炒,二钱) 茯神(二钱)
  
  当归(二、三钱) 枣仁(炒研,钱半) 远志(三、五分) 甘草(炙,一钱) 陈皮(八分)
  
  杜仲(盐水炒,钱半) 川续断(酒浸一钱) 升麻(三分)
  
  莲肉七粒(去心),红枣三枚。如津液短少,咽干便燥,加熟地三钱。如腹冷便溏,不爱饮食,加干姜(炒黄)钱半,或加砂仁。
  
  加味四君子汤
  
  (新)胎至五月,脾经养之。前此或堕,脾经受伤,后孕宜预于四月调补之。必须大剂,不可间断,保过五月,则无虞矣。
  
  人参(随便) 白朮(二钱半) 茯苓(钱半) 甘草(炙,一钱) 山药(炒) 当归扁豆(炒。各二钱) 芡实(炒研末,三钱,调药服)
  
  姜枣引。或加杜仲、续断各钱半。或以此方加倍,研细末,加白糖,每日中夜用米饮调服三钱,即睡一刻,更妙。
  
  加味补中益气汤
  
  (新)胎至七月,肺经养之。前此或堕,肺经受伤,后孕宜预于六月调补之。必须大剂,不可间断,保过七月,则无虞矣。
  
  人参(随便) 黄 (蜜炒,二钱) 白朮 当归(各钱半) 炙草 陈皮(各八分)
  
  柴胡(酒炒) 升麻(蜜炒。各三分) 杜仲 续断 淮山药(炒。各钱半) 百合(二钱)
  
  五味子(十五粒)
  
  姜枣引。如肺虚有热,或口渴溺赤,或咳嗽喉燥,加麦冬一、二钱。如脾寒泄泻,加炮干姜一钱。如气滞而胀,加腹皮八分,或加枳壳七分。
  
  千金保孕丸
  
  治妊妇腰背痛,善于小产,服此可免堕胎。
  
  杜仲(八两,用糯米煎汤炒,去丝。姜水炒亦可) 川续断(黄皱如鸡脚,折之有烟尘者真。四两,酒洗)
  
  上为末,用山药十两研末,开水泡糊为丸,绿豆大,每服百余丸,空心米饮下。忌酒、醋、恼怒。此丸宜与上按月水药同服。或用红枣一斤,水浸蒸烂,取肉糊丸亦妙。
  
  泰山盘石散
  
  治妇人气血两虚,肝脾素弱,倦怠少食,屡有堕胎之患。此方平和,可以多服,保固无虞。
  
  人参(随便) 黄 (蜜炒) 当归 川续断(各钱半) 川芎 白芍(酒炒) 黄芩(细而实者佳)
  
  熟地(各一钱) 白朮(二三钱) 甘草(炙) 砂仁(各五分) 糯米(一撮)
  
  水煎服。但觉有孕,三日一服。如值曾经堕胎之月,预半月调治,一日一服,不得少间,若临期则不及也。如气血觉有热者,倍黄芩。如胃弱者,多用砂仁,少用黄芩更宜。切戒欲事及酒醋辛热之物,可保无堕。每日得与上千金保孕丸并进更妙。
  
  二十五、安胎
  凡妊娠胎不安者,其证非一,治亦不同。但当随证随经,因其病而调治之,乃为至善。
  
  (治法详列于后。)若执古方,未必适合。
  
  温胃饮
  
  治胎气因寒而不安者。其证或吐酸呕恶,或下寒泄泻,脉见沉细,全无火证,皆属阳虚。温中而胎安矣。
  
  人参(随便) 白朮(二、三钱) 扁豆(二钱) 陈皮(八分) 干姜(炒,一、二钱)
  
  甘草(炙、一钱) 当归(一、二钱。滑泄者不用)
  
  温服。如气胀痛,加藿香、丁香、白蔻、砂仁、白芥子、木香之属。如脾虚呕吐,加胡椒二、三分,或用理阴煎,(方载上第三内。)温胃散(方载上第八内。)加减主之,亦妙。
  
  清热安胎汤
  
  (新) 治胎因热而不安者。其证或烦热、口渴、便燥,或漏血尿赤,或暴动上冲,或六脉滑数等证。
  
  当归(一钱) 白芍 生地(各二钱) 黄芩(钱半) 黄柏 续断 甘草(各一钱)
  
  水煎,热服。如小水赤涩,加炒栀子一钱。如气滞胀痛者,加陈皮、青皮、香附、木香之属。如血虚有热者,加熟地、山药。如热甚,加知母、青蒿之属。
  
  胎元饮
  
  治气血两虚而胎不安者。六脉微弱,神昏气倦,一切不足之证,当加减用之。
  
  或间日一服,或常服之。
  
  人参(随便) 当归 杜仲(姜炒) 白芍(酒炒) 白朮(各二钱) 熟地(二、三钱)
  
  甘草(炙,七分)
  
  食远服。如气分虚甚者,倍白朮,加黄 。但 朮气浮,能滞胃口,倘胸膈有饱闷不快者,须慎用之。如下元不固而兼遗浊者,加山药、补骨脂、五味之类。如虚而兼寒多呕者,加炮姜七八分。如虚而兼热者,加黄芩钱半,或加生地二钱,去杜仲。如阴虚小腹作痛,加枸杞二钱。如多怒气逆者,加去白陈皮、香附、柴胡,或加砂仁。如有所触而血动者,加川续断、阿胶珠各钱半。如呕吐不止,去熟地,加半夏(姜汁炒)钱半,生姜一钱。如十全大补汤、(方载上第三内。)八珍汤(四物合四君。)俱可择用。
  
  安胎和气饮
  
  治跌扑触动,胎气不安。
  
  归身 白芍 黄芩(各一钱) 白朮(钱半) 苏叶 炙草 砂仁(各五分)
  
  姜枣引。如动血者,加阿胶珠、川续断、艾叶;不应,用八珍汤送知母丸。其丸,用知母二两炒,研末,枣肉蒸烂糊丸。又方:用川芎末二钱,酒下二、三服。胎生即安,若胎死,立下。
  ○又方:竹茹五两,酒煎服。
  
  归地阿胶汤
  
  治入房触动,胎气不安者。
  
  归身 熟地 阿胶(蛤粉炒。各钱半) 炙草 砂仁(各七分) 竹茹(三钱)
  
  水煎。更宜切禁房事,不致再堕。
  
  加味四物汤
  
  治七情过伤,胎动不安者,以四物汤为主。
  
  当归 熟地(各二、三钱) 川芎(一钱) 白芍(钱半)
  
  如因怒伤肝者,加柴胡、黄芩、炙草各一钱。如因悲伤肺者,加阿胶、黄芩、苏叶各一钱,五味子十二粒,炙草五分。如因惊伤肾者,加川续断、黄柏(炒)、杜仲(炒)各一钱,五味子十五粒。如因思伤脾者,加白朮钱半,陈皮、香附各一钱,炙草五分。如因喜伤心者,加条芩、黄连、白朮、麦冬各一钱,炙草五分。
  ○又有安胎,用六味加杜仲、续断、五味、阿胶,安胎之圣药也。又方:用白朮、熟地各一两,水煎服。
  
  凡胎之不安而有堕者,大抵不外乎属虚、属火二者之间。能知清热养血,无不安矣。
  
  此外又有因母病动胎者,但疗母病,则胎自稳。有因触伤动胎,而病及母者,当知安胎,而母病亦愈。
  
  二十六、妊娠伤寒
  凡妊娠伤寒,专以清热和胎为主,各随六经所见表里之证治之。务宜谨慎,不可与常病伤寒同治,以致损胎,遗害不小。
  
  凡得伤寒,勿拘日数,但见恶寒、发热、头痛,病在表也,宜用:
  
  紫苏和胎饮
  
  为主,后照各经之证,加味治之。
  
  紫苏 条芩 白朮(各钱半) 甘草(一钱)
  
  如恶寒,头痛,项强,腰脊痛,此病在足太阳膀胱经也。本方加羌活、 本、川芎、防风各一钱,连须葱三根,姜引,热服,得汗而解。
  
  如恶寒却不发热,只头痛,鼻干,或项强,此病在阳明胃经也。本方加葛根、白芷、防风各一钱,葱白三根,淡豆豉钱半,热服。
  
  如寒热往来,头眩,或呕,或心烦胁满,此病在足少阳胆经也。本方加柴胡、人参。
  
  呕,加半夏。胸胁满,加枳壳、桔梗各一钱。头眩,加川芎八分,姜枣引。
  
  如发热,恶寒,咳嗽甚者,此病在手太阴肺经也。本方加麻黄(去节)、杏仁(去皮)各一钱,葱白三根,姜引,以汗而解。
  
  如恶寒无热,腹中痛,吐泻不渴,手足厥冷者,此病在足太阴脾经也。本方加干姜(炒)钱半,白芍(酒炒)一钱,姜枣引,热服。
  
  如恶寒,倦卧,发热,手足冷者,此病在足少阴肾经也。本方加独活、熟地各钱半,北细辛八分,姜枣引。
  
  如恶寒,手足厥冷,唇口青,遍身头项痛,此病在足厥阴肝经也。本方加归身、吴茱萸(炒)、羌活各一钱,北细辛五、七分,连须葱白三根,姜引,热服。
  
  凡得伤寒,勿拘日数,但无恶寒,无头痛,只发热、口燥、咽干而渴者,此病入里,用:
  
  黄龙汤
  
  为主,各随所见之证加减用之。
  
  柴胡 人参 甘草 黄芩(各一钱)
  
  如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者,此小肠膀胱病也。本方加白朮钱半,猪苓、赤苓、泽泻、木通各一钱。
  
  如发热大渴者,此胃与大肠病也。本方加知母、石膏各钱半,淡竹叶十五个,粳米一撮。
  
  如大热,大渴,烦躁,大便不通者,此病在胃也。本方去人参,加枳壳、大黄(煨)各钱半,姜引;若不应,加芒硝一、二钱,以利为度。
  
  如发热,口干而渴,心烦不得眠者,或干呕者,此病在胆也。本方加麦冬、花粉、山栀、枣仁各一钱,竹茹二钱。
  
  如发热而渴,腹痛自利者,此病在脾也。本方加白朮、白芍、阿胶(炒)、茯苓各钱半,姜枣引。
  
  如发热而渴,利下浓血,手足冷者,此病在肝也。本方加归身、白芍(酒炒)、白朮、茯苓各钱半,乌梅二个引。
  
  凡伤寒愈后,调理失宜,复发热者,此劳复也。用黄龙东加知母、麦冬各一钱,石膏二钱,淡竹叶十五个,粳米一撮。
  
  如饮食失节,复发热者,此食复也。用上紫苏和胎欲加枳实、陈皮、神曲各一钱。如有热证,加黄连(炒),姜枣引。
  
  和胎败毒散
  
  治天行时气,传染初起,服此解之,亦是妙方。
  
  人参 羌活 前胡 柴胡 白苓 甘草 川芎 枳壳 桔梗 黄芩 白朮 苏叶葛根 葱白(各一钱)
  
  姜引,热服,得汗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