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罗氏会约医镜
罗氏会约医镜
○治 瘕不散,三棱、白朮各二两,蓬朮、当归各五钱,木香、槟榔各三钱,共为末,每服三钱,沸汤调下。
○治血 ,如干漆(研炒令烟尽)、牛膝、桃仁、红花(酒炒)、元胡、肉桂、当归尾、生蒲黄、三七之类,可以择用。 之坚者,如三棱、莪朮、枳实、槟榔、姜黄、刘寄奴之属,可以择用。
○如胃腕痛剧,诸药不效者,用牙皂烧存性,以烟将尽为度,研末,以烧酒调服钱许,即效。
嗣育门
十六、子嗣
(以下七条俱求子良法。)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育之气,流行遍满,何世之人亦有之嗣者?其所系非小,予切念之,故以心之所得,历试有验者,详细言之。愿少嗣者阅之,留神于中,自有螽斯之庆也。
其一曰调经:凡妇人之无子者,由经之不调也。或先或后,或闭或枯,其病不一,详上月经条内。须按证用药,俾得应期而来,如期而止者,有子之道也。易曰:「坤道其顺乎!承天而生物。」承天而不能生物者,由地道之有偏颇也。能用人功,可以挽回造化,只在调经而已。
其二曰蓄种:种之不蓄,而不得归罪于妇人之无子也。何以言之?肾中之阴虚,则精不足;肾中之阳虚,则阳易痿。几见谷内无米可以生苗,瓜子无壳可以发芽乎!而究之种之所以不蓄者,……动人情欲,……耗人真元,虽欲种之久蓄,其可得乎!嗣后少嗣者,当远房室以独眠,以待种之蓄而老也则得矣。若夫妇人之经脉既调,男子之真精亦足,而犹无子嗣者,何故?皆由于自误之也。《秦问》曰:「寡欲者多子」,此言有精义焉,宜体认之。
盖人已经及时交合,犹叶上一滴露水,未曾融结,无何少顷摇之,连日又摇之,其有不堕落者几何矣。又譬之下种子于土,未曾生根,今日也挖,明日又挖,共有不掘出者,未之有也。
耍知人之所以无子者,或在即日堕焉,或在半月一月之内堕焉。试观百物,一合之后,皆便成孕,而人多不知也,且不能也,其愚也实甚。是知人于一合之后,以待来月,经不行胎已结矣。由是之后,切勿纵欲,不惟胎固,而子亦强壮而无疾矣。万一经再行焉,则种已老,又可为下次之期望也。
至于生男生女之辨,古人言之不一,有以精血先后为拘者,有以经尽几日为拘者,有以夜半前后交感为拘者,有以男女强弱为拘者,以予观之,俱非确论。只以交感之时,百脉齐到者分胜负耳。凡男之百脉齐到胜乎女,则成男,是干道得矣;女之百脉齐到胜乎男,则成女,是坤道得矣。所谓百脉齐到者,畅遂之极,初无一毫勉强者是也。彼夫邪淫苟合者,无心种子,偶意为之,易成胎孕,原以彼此快乐,而 之气浓密也。安居妙合者,专心种玉,而兢兢业业,每见无功,盖心耗神驰,而 之气反薄矣。此所谓天地之道,阴阳和而后万物育,夫妇之道,阴阳和而后男女生。「和」之一字,生生之精义也。欲得子者,须于上文四条体认,此外似无遗议。
十七、论男女用药
天地收藏之后,至阳春靡不发育,此自然之理也。所以少年生子多虚弱者,欲甚而精薄也。老年生子多强壮者,欲少而精浓也。富贵亦有乏嗣者,以富多纵欲,贵每劳心,亦犹是也。然肾经虚耗,由心火妄动,而相火翕然从之,虚火上炎,阴虚内热,劳瘵丛集,燥热甚焉。而世之多欲而无子者,不知肾虚,只谓女之血冷,男之精寒,遂用一切燥热之药,岂知水亏不能制火,而真精益耗,嗣育之音杳然矣。是知欲种子者,……须清心收敛,复补真阴,则得矣。但肾中有阴阳,补得其宜,则有益无损。辨论治法,已详一卷培补条中,所当参阅。续补男女调补方药于后,以便择用。
或问双胎者何也?《人镜经》曰:精气盛,则成二男。血气盛,则成二女。精血皆盛,则成一男一女。亦有三胎四胎,犹是而已。至于非男非女,乃精血混杂,得阳道阴道之亏,则成异类,非纯气也。
凡肥盛妇人,禀受甚浓,不能成胎,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宜燥湿痰,如星、半、苍朮、台芎、香附、陈皮,或导痰汤之类。所忌者熟地,所爱者补脾,土旺可以克水也。若是瘦怯性急之人,经不调,不能成胎,谓之子宫干涩,无血不能摄精。宜凉血降火,如四物加黄芩;养阴补血,如六味地黄丸之类。凡人气血,各有虚实寒热之异,惟察脉可知。脉不宜太过而数,数则为热。不宜不及而迟,迟则为寒。不宜太有力而实,实者正气虚,而火邪乘之以实也,宜散郁以伐其邪。不宜太无力而虚,虚则气血虚,宜调补气血。务使夫妇之脉,和平有神,不妄用药,乃能生子。若微弱而涩,皆无子也。……以下治男人方:
赞育丹
治虚寒年迈,阳痿精衰,无子神方。
熟地(八两) 白朮(六两。制法俱载本草) 当归 枸杞(各五两) 杜仲(酒炒) 仙茅(酒蒸一日) 巴戟肉(甘草汤炒) 枣皮 淫羊藿(羊脂拌炒) 肉苁蓉(酒洗。各四两)
韭子(炒黄,三两) 蛇床子(微炒,二两) 肉桂 附子(或各二两,或各三两)
上炼蜜丸。或加鹿茸更妙。
还少丹无比山药丸
(方俱载一卷培补门) 治脏气平和,而惟精血不足者。
培补保元丸
(方载二卷培补门) 治一切肾亏神倦,梦遗精衰等证。
右归丸
治右肾火亏,阳痿精冷,右尺脉虚者。
熟地(八两) 山药(炒) 枸杞(微炒) 鹿角胶(蛤粉炒珠) 杜仲(姜汤炒。各四两)
枣皮(微炒,三两) 当归(三两。大便溏勿用) 肉桂(二两,可渐加至四两) 附子(二两,可渐加至五六两)
蜜丸,淡盐汤下百丸。如精滑便溏,加补骨脂酒炒三两。如飧泄肾泄,加北五味三两,肉豆蔻二两,面炒去油用。如腹冷痛,加吴茱萸二两,汤泡半日,炒用。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连皮四两。如阳痿,加巴戟肉四两,肉苁蓉酒洗三两,或加黄狗外肾一、二付,酒煮烂,捣入,更妙。
左归丸
治阳盛阴虚,精气不足,左尺脉迟弱者。
熟地(八两) 山药 枸杞 枣皮 菟丝子(制) 鹿角胶(炒珠。各四两) 牛膝(酒蒸,三两。精滑者不用。) 龟胶(炒珠,三两。无火者不用)
炼蜜为丸,淡盐汤下百丸。如真阴失守,虚火上炎者,宜用纯阴之品,本方去枸杞、鹿胶,加女贞子三两,麦冬三两。如火烁肺金,干枯多嗽者,加百合三两。如夜热骨蒸,加地骨皮三两。如小水不清,加茯苓三两。如腰膝酸痛,加杜仲(盐水炒)三两。如脏平无火,而肾气不充者,加补骨脂三两,胡桃肉四两,龟胶不用。
阴阳兼培丸
(新) 治先天不足,精亏阳痿,后天不足,食少体倦,一切不足之证。
熟地(八两。制法载本草) 枣皮 淮药 茯苓(各四两) 鹿角胶(六两,蛤粉炒成珠,或酒蒸溶合,炼蜜为丸) 附子(三两。制法载本草) 杜仲(淡盐水炒,三两) 枸杞(四两,酒蒸) 淮牛膝(三两,酒蒸。下焦虚滑者不用) 北五味(两半,微炒)
当归(三两,酒蒸) 白芍(二两,煨,酒炒) 菟丝子(淘净泥沙,酒蒸晒干,四两)
或加肉桂三两。先将地黄、枣皮、枸杞、当归捣如膏,后入药末、鹿胶,量加炼蜜为丸,早用淡盐水送七、八钱。如阳痿,加补骨脂(盐炒)三两,巴戟三两,胡桃肉四两。
以下治妇人方:
毓麟珠
治妇人气血俱虚,经脉不调,或断续带浊,或腹痛腰酸,或虚弱不孕。服一、二斤,即可受胎。凡种子诸方,无以如此。
人参(无者,以山药四两炒黄代之) 白朮 茯苓 白芍(酒炒。各四两) 川芎 甘草(炙。各二两)
当归(四两) 熟地(八两) 菟丝子(制,六两) 杜仲(酒炒) 鹿角霜(各四两) 川椒(二两)
炼蜜为丸,淡盐汤遂下百丸。如经迟腹痛,加酒炒补骨脂、肉桂各二、三两,甚者,再加吴茱萸一两,汤泡一宿,炒用。如带多,加补骨脂二两,北五味一两,或加龙骨( ,研,醋炒)二、三两。如子宫寒甚,或泄或痛,加附子、炮干姜随宜。如气不顺,或胀或滞,加酒炒香附二两,或甚者,再加沉香一两。如血热经早者,加白薇、川续断、地骨皮各三两,或另以汤剂暂清其火,而后服此。如男子制服,宜加枸杞、胡桃肉、鹿角胶、枣皮、巴戟肉各三、四两。
启宫丸
治妇人肥盛,子宫脂满壅塞,不能胎孕,多湿痰也。
陈皮(去白,二钱) 半夏(一两) 茯苓(八钱) 甘草(二钱) 川芎(七钱) 白朮(一两)
香附(四钱) 神曲(五钱)
粥丸,白汤送下。宜多制服。
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一切气血不足,羸瘦无孕。
当归(四钱) 肉桂 甘草(炙。各二钱) 白芍(五钱,酒炒)
姜枣引。
调经种玉汤
治妇人经行之日,服之成孕。
当归身(四钱,酒洗) 川芎(二钱) 熟地(六钱) 白芍(酒炒,二钱) 茯苓(二钱)
陈皮(钱半) 吴茱萸(炒,七分) 丹皮(钱半) 元胡(炒熟,一钱) 香附(酒炒,七分)
姜引。称足分量,作四剂,空心服。经至之日服起,药尽经止,即当入房,必成孕矣。
纵未成孕,经当对期,俟经来再服四剂,必孕无疑。
○若过期而经水色淡者,血虚有寒也,加肉桂、炮姜、熟艾各一钱。若先期而色紫者,血虚有热也,加条黄芩二钱,或如白薇二钱。此方稳洽,人人可服,最效。
十八、论药各有所宜
凡种子之方,各有所宜。寒者宜温,热者宜凉,滑者宜涩,虚者宜补。不知因人而用,而但知传方,见一人偶中,而不论宜否,竞相制服,其遗害不小。至于香附,王好古曰,乃妇人之要药,多服亦能走气。而人不言走气,但治妇人,不论虚实,无不用之。不知香附气香、味辛、性燥,惟开郁散气,行血导滞,乃其所长,若气血虚者用之,大能泄气耗血。凡今妇人,十有九虚,用之不当,则胎元之气日耗,无望后嗣矣。
十九、天时地利
(文略)
二十、饮食
饮食各有所宜,似不必过为拘执,惟酒多者为不可。酒后入房,双斧以伐枯树,为性命忧矣。若欲种子者,虽调养有日,而一时酣醉,则精为酒乱,不惟不能成孕,纵或成孕,而他日痘疹惊风之祸,已胎于此。故与其多饮,不如少饮,更不如不饮。欲为子嗣计者,其毋以此为后着。
备拣求子单方,可以取用。
(文略)
胎孕门
二十一、胎脉
妇人胎脉,阴搏阳别。少阴动甚,其胎已结。滑数不散,胎必三月,但数不散,五月可别。左数为男,右数为女。女胎如箕,男胎如釜。
阴搏阳别,寸为阳,尺为阴。搏者,谓尺搏触而动,与寸阳之脉,迥然各别,此有子也。
或两寸脉,独动而甚,胎必结矣。(此说为的。)动者往来流利,不与众脉同也。自一月以至四月,始分男女。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左右俱疾,定生二子。男脉多沉实,中满之象,阳在内也。女脉多浮虚,中虚之象,阴在内也。男女孕于胞胎,女面肖母而怀,足膝抵腹,下大上小,故胎如箕。男面向母而怀,则背脊抵腹,其形正圆,故如釜也。且胎有男女,而成有迟数,男动在三月,阳性早也。女动在四月,阴性迟也。此皆正理,毫忽不爽。
三月胎脉,滑疾不散。五月俱疾而不散,不甚滑耳。至六月以后,不甚疾连,及八、九、十月,血气流通,其脉平和,而如无妊,但两寸活动,稍不同耳。非医者深明脉理,病者直明其故,难以诊而知也。然亦有始终洪数不变者,其气血甚盛,不可以一例拘也。
凡胎孕之脉数,劳损之脉亦数,大有相似。然损脉之数多兼弦涩,胎脉之数必兼和滑,为不同耳。
经曰:「身有病而无邪脉者,妊也。身有病,经闭也。经闭之脉,尺中来而断绝。无邪脉者,尺中之脉和匀而无病,故为胎也。」《启蒙》曰「欲产之妇脉离经,离经之脉认分明。
其来大小不调匀,(且复歇至。)或如雀啄屋漏应。腰疼腹痛眼生花,产在须臾却非病。」
二十二、胎前调养免至堕胎
妇人受胎之后,最宜调饮食,淡滋味,避寒暑,则胎元完固,生子无疾。若喜啖酸辛煎炒、肥甘生冷之物,脾胃受伤,胎则易堕;寒热交杂,子亦多疾。……皆有明验,所宜禁者。
不可忽也。
古者妇人有孕,即居侧室,不与夫接。若不知禁忌,纵情恣欲,有触动胎气而堕者,有败精凝滞而碍产者,有生子多疾,痘疮稠密者,种种有害,所宜深戒。试观百物,有胎之后,并不交合,几有堕胎者,何人之不如物也!孕妇七情,宜知自慎。喜怒忧思悲恐惧,一有所过,母气必伤,子气应之。母伤,则胎易堕;子伤,则脏气不完,病斯多矣。盲聋喑哑之类,皆胎养之故也。明哲之妇,庶能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