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罗氏会约医镜
罗氏会约医镜
四制香附丸
治气结经闭,脉实体旺者可用。否则禁之,以性辛燥也。
净香附片一斤,用酒、醋、童便、盐水各浸四两,三日后焙研,山药八两研末,开水泡糊为丸,白汤下。
增减八物柴胡汤
治经闭脉虚,骨蒸潮热者。
人参 茯苓 白芍 麦冬(各一钱) 当归 生地(各一钱五分) 炙草 知母 柴胡(各六分)
水煎服。有汗,加地骨皮钱半。无汗,加丹皮钱半,淡竹叶十五片。凡妇人血虚有热者,皆可服。如服此而热反甚者,加黑干姜一钱,神效。
四物凉膈散
治经闭脉实,发热咽燥者。
归身 赤芍 川芎 生地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桔梗 连翘 山栀(炒黑。各一钱)
生草 薄荷叶(各五分) 淡竹叶(十片)
凡血实形盛,脉有力者,皆可服之。但须适病而止,不可过服。
尺脉滑,血气实,经脉不利。尺脉来而断续者,月水不利。寸关如故,尺脉绝而不至者,月水不利,当患小腹痛。肝脉沉,月水不利,主腰腹痛。
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故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为息贲者,死不治。」二阳者,足阳明胃也。女子有不得隐曲之事,郁之于心,故心不能生血,血不能养脾,始焉胃有所受,脾不能运化,继则不能纳受,故胃病发于心脾也。由是水谷衰少,不能化精微之气,而血脉遂枯,月事不能时下矣。阳明主肌肉,血不足,则肌肉不荣,有不风热而消瘦乎!息贲者,风热传于肺,喘息而上贲也。此脾胃虚,而经脉不行也。有因劳心过度,心火上行,不得下通胞脉而不行者。有因中消胃热,善饥渐瘦,津液不上,血海枯竭而不来者。
有因冷客胞门,血寒凝泣而不下者。有因躯肥,脂满痰多,占住血海地位,闭塞而不行者。
有因或挟寒,或挟热,污血凝滞而不行者。有因食与湿痰填塞太阴,经闭作痛者。寒、热、虚、实之不同者,总不能遁乎脉之迟数,有力无力间也。经行腹痛,寒热交作,下如黑豆汁,两尺沉涩,余皆弦急,此由下焦寒热之邪,搏于冲任,痛极则热,热则流通,因寒湿生浊,故下如豆汁也。宜以辛散苦温之药治之。
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故治血病,以行气为先,如香附(此味亦须善用,以性燥也。)
之类是也。热则流通,寒则凝结。故治血病,以热药为佐,如肉桂之类是也。至于病后产后,经血不行者,纯属气血两虚,惟宜补脾养血,元气充复,自然流通,此不治之治也。
女子十四岁时,经已下矣。或四季一行,或一、二年一行,此为避年,因禀受衰弱耳。但宜顺气养血,切勿攻之。
有年长未配之女,……孀居之妇,庵脘之尼,思结而不得伸,多有经闭之病,致成劳瘵。
或用四制香附丸、参术大补丸,间服六味以枚水。滋水可兼补血,补血兼不得滋水。本末交治,庶几可瘳。此七情之变,轻者可治,重者恐难治也。且芎归辛窜,难到肾家,又须恃一点命门之火为之主宰,以阳和庶能生物也。
备拣古来治无病而经阴者,多由气血之凝滞而然,亦有方法治之。
○用当归、没药(去油)、红花等分为末,酒调服。
○又方:用丝瓜焙研为末,酒调服。
○又方:用蚕砂(炒)煮酒,服一盏即通。
○又方:用茜草(亦名过山龙)一两,酒煎服之,一日即通。
凡妇人经停二、三月不行者,或结胎,或经闭,不可孟浪。必用试法,方有的见。
探胎饮
用川芎不见火为末,空心,煎艾汤调下二、三钱。觉腹中动,则有胎也。脐下动者,乃血瘕也。不动者,血凝也,病也。
九、论崩
经曰:「阴虚阳搏谓之崩。」以血虚则热迫而妄行,故令暴下而为崩。崩久血少遂成漏,不时而下,却无止期,属肾水枯也。治此者有三法:初止血,次清热,(须知止血兼之清热。)后补其虚。重在补气。补气乃能生血,庶能收效。所以古用独参汤补气,后用四君子汤收功。补土以保肺气,职是故耳。
安荣汤
(新) 治血有热,崩漏日久,六脉虚弱,体亏无神等证。
当归(去尾,三五钱) 熟地(五、三钱) 丹参(二钱) 淮药(三钱) 白芍(酒炒,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二分) 阿胶(蛤粉炒,二钱) 川续断(二钱) 甘草(炙,一钱)
煎就,加发灰、百草霜、败棕灰、蒲黄炒黑,俱存性,等分,再研,用一钱调服。如实火盛,迫血妄行,口渴,舌黄,便燥,血热,六脉洪滑,加黄柏、黄芩、栀仁之类,或加生地、赤芍、青蒿各二、三钱;不应,加黄连。但要见真方用,恐实热者少;假热者多。
若误用寒凉,必伤脾胃生气,自日殆矣。挽回莫及,可不慎哉!
增捐四物汤
治脾虚不能摄血,以致崩漏不止者。
人参(少者,以山药炒黄四钱、六钱代之,或用时下生条参三、五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 白芍(炒,一钱五分) 干姜(炒,一钱) 甘草(炙,一钱)
水煎服。加茜草三钱更妙。
当归补血汤
治凡血大吐大下等证,用此补气以生血。
黄 (蜜炙,一两) 当归(去尾,三钱)
水煎,温服。稍可以代独参汤。
奇效四物汤
治肝经虚热,崩血不止。
熟地(五、七钱) 当归(去尾,三、五钱) 白芍(酒炒,二钱) 川芎(一钱) 阿胶(蛤粉炒,二钱)
艾叶(炒,一钱二分) 黄芩(二、三钱,炒黑)
水煎服。如血热,当归止用钱半。或加生地二钱,及上安荣汤四灰之引。
备拣古来治血崩神方,以便取用。
风热血崩,用荆芥穗炒微黑,为末,每服一、二钱,童便调服。
○又方:以陈槐花一两,百草霜五钱为末,每服二钱,烧红秤锤,淬酒调服。
○又方:败棕烧灰存性,为末,水调服。血热用童便。
○又方:条黄芩为末,酒调服三、四钱。或加干姜、白芷。
○又方:用黄芩、木耳为丸服,治热血。
○下虚血崩:白芷一两,海螵蛸二枚略烧,乱发 灰三钱,酒调二钱服。
○血崩赤带,用赤芍、香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加盐少许,日三服,十日愈,名如神散。
○又方:香附炒黑,煎服。
○又方:用艾叶、干姜(炒黑)、阿胶等分煎服。
○又方:莲房、荆芥炒黑,研末服。
○又方:棉花子炒黑研末,酒调三钱服。又方:木贼五钱,水煎服。
立斋曰:「前证治法,因脾胃亏损,不能摄血归源者,用六君子加芎、归、柴胡。若因肝经之火,血热下行,用四物加柴、栀、苓、朮。若肝经风热而血妄行,及怒动肝火者,用加味道遥散。(方见下。)若脾经郁结而血不归经,用归脾加柴、栀、丹皮。若悲伤胞络而血下崩,用四君子加柴、栀、升麻。」
逍遥散
当归(二钱) 甘草(一钱) 白芍 白朮 茯神(各一钱五分) 柴胡(酒炒,八分)
姜引。加丹皮、栀子各七分。
十、论崩血心痛
凡妇人大崩及生产后去血过多,心无所养,宜用甘温以补荣气,如十全大补汤之类。
又有气滞血逆而痛者,宜行之散之。亦有阴血耗散而痛者,宜收敛之。须当凭气象脉息以治之。
温补荣气汤
(新) 治心脾血虚,脉息细数,体亏气弱,心痛潮热等证。
当归(三五钱,若血虚有热者宜少用) 熟地(五七钱) 甘草(炙,钱五分) 白芍(酒炒,一钱五分)
枸杞(二钱) 山药(二钱) 枣仁(炒,一钱)
温服。如心虚有火不可按者,加丹皮钱半,或加生地一、二钱。如血寒凝滞,加肉桂钱半。如气胀而滞者,加陈皮、香附之类。如气虚而不能生血者,加蜜炒黄 钱半,或加人参更妙。如血散而不收敛者,加五味二、三分,或用十全大补汤亦妙。(方见上经后期。)
有谓痛无补法,不知虚实也。
失笑散
治气滞血逆,心气刺痛,用此行之散之,非治血虚也。
五灵脂(有溏心者真) 蒲黄(等分,俱炒)
先用醋熬成膏,再入水煎,热服。或为末,用酒煎服。按此方用以止痛,蒲黄宜减半。若用以止血,则宜等分。蒲黄炒黑,或五灵脂减半亦可。
十一、论漏
或崩久成漏者,或未崩而亦漏者,连年不休,此中气下陷,元气不固也,宜补卫气,兼固下元。若作血热妄行治,是大误也。
加味补中益气汤
(新) 治元气虚损,不时漏血,历年不止者。
人参(淮山药炒黄三、五钱代之亦可) 黄 (蜜炒,二钱) 白朮 当归 熟地(各一钱五分)
白芍(酒炒) 陈皮(各一钱) 甘草(炙,八分) 升麻(蜜炒) 柴胡(酒炒。各三分)
姜枣引。中时夜间服,早服下丸:
固下丸
(新) 治血道虚滑,不时下漏,须兼服此丸。
当归(二两) 鹿角霜(四两) 茯神 龙骨( ) 阿胶(蛤粉炒。各一两五钱)
川芎(七钱) 杜仲(盐水炒,二两) 香附(醋炒八钱) 甘草(炙,一两) 补骨脂(盐水炒,六钱)
共研末,山药五两研末,开水泡糊为丸。每早酒下七八钱。
《脉诀》曰:「崩漏下血,脉迟小虚滑者生;疾急实大紧数者死;尺寸虚者漏血;脉浮者死,不治。」
十二、论热入血室
凡妇人伤寒,或劳郁,或暴怒,适遇经行,以致邪热入于血室,或血不行,或血不止,令人昼则明净,夜则谵语狂妄者,何也?盖冲为血海,即是血室。血属阴,主夜,故昼则平安;暮入阴分,邪与血搏,挟阴气而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治法亦惟和表邪兼清血室之热足矣。若误以为客邪入内,攻之,则伐及无辜,导邪入内矣。故经曰:「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矣。」
静镇汤
(新) 治经行时,因冒风寒,以致热入血室而夜不宁者。
白芍 黄芩 生地 陈皮 柴胡(各一钱) 甘草 防风 桂枝 紫苏(各八分)
当归(钱半)
热服三、四剂。如内热,加连翘。如口渴,加葛根。如热甚,加石膏、知母。如寒甚,加生姜。
清化饮
治或劳或怒,火由内生,夜躁多汗而无表证者。
白芍 麦冬 石斛(各二钱) 丹皮 茯苓 黄芩 生地(各三钱)
水煎,温服。如骨蒸,加地骨皮。如热甚而渴,加石膏。如下热尿赤,加木通、黄柏、栀子之属。
补阴益气煎
治病愈,而元气素弱,热不退、血不止者。
人参(少者,或以黄 蜜炒三钱代之) 当归(二钱) 山药(二、三钱) 熟地(五、七钱)
甘草(炙) 陈皮(各一钱) 升麻(四分。火浮于上者不用)
柴胡(一钱五分。如无外邪者不用)
生姜引。即用补中益气汤亦妙。如脾气素弱,宜归脾汤。如气血俱虚,宜十全大补汤。如血热多滞者,宜小柴胡东加丹皮、红花、当归。
枣麦甘草汤
治妇人脏燥,悲哭如祟。
大枣(十二枚,去核) 小麦(炒,二合) 甘草(三钱)
水煎,多服。此方最妙。
十三、论赤带白带白浊白淫
四病不同,治亦有异。当分寒热,以脉息形气辨之,庶认证真而取效捷矣。赤带者属热,兼虚兼火治之,以妇人多忧思郁怒,肝火甚,而血不归经,所以病此。法宜补血凉血,以养肝舒肝也。白带者,出于胞宫,精之余也。多由脾肾虚寒而滑,亦以所思不遂,肝气郁,则木侮土而脾受伤,故湿土之气下陷,不能输为荣血,而下白滑之物,清冷稠黏。法当开提肝气,补助脾元。若有秽气者,须兼湿而有热治之。白浊者,随小便而出,混浊如泔,此胃中浊气渗于膀胱,水之浊也。法当补脾躁湿,加以升提为主。白淫者,在小便之后而来,亦不多,此男精不摄,滑而自出,不须治也。
芩连四物汤
治赤带,脉洪数而实者。
当归 白芍 生地(各钱半) 川芎(八分) 黄芩(二钱) 黄连(一钱) 升麻(五七分)
丹皮(钱半)
水煎,加童便服。
三补丸
治赤带。服上方不应,服此以治血热之甚者。
黄连 黄芩 黄柏(俱炒,等分)
共为末,空心白汤下,适病即止。
清白散
治白带之兼有湿热多火者。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黄柏(盐水炒) 樗根皮(各钱半) 干姜(炒黑) 甘草(各七分)
生姜引。如肥白人,多湿痰,加白朮、半夏。如赤带,加酒炒黄芩、荆芥。如久下,加熟地、牡蛎。如气虚,加蜜炒黄 。如腰腿酸痛,加鹿角胶。如气下陷而多湿者,加升麻、柴胡、苍朮、白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