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罗氏会约医镜
罗氏会约医镜
三、论经后期
凡血寒血虚者,俱后期。然血何以寒?非阴寒由外而入,生冷由内而伤,原由阳气不足,非春和之时,以致津液不能充盈,故不能如期而至也。彼血虚者,禀赋素弱,饮食减少,其脉必沉细弦涩,其形必恶寒喜暖,其血自沉黑涩少。此际宜温之养之,以培根本,而破血行血之药,毫不可用。
理阴煎
治真阴不足。由于阳虚,故经迟也。
熟地(五、七钱,或一、二两) 当归(五、六钱) 甘草(炙、一、二钱) 干姜(炒黄,二、三钱)
或加肉桂一、二钱。
水煎,温服。如命门火衰,阴中无阳,内外寒证昭然,加附子一、二钱。
○大约寒则多滞,如姜、桂、吴茱萸、荜拨之类,可择加用,甚则加附子。
十全大补汤
治气血俱不足,脾胃虚寒,脉弱无神。
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 黄 (蜜炙)
肉桂(或等分,或随证以为轻重)
姜枣引。如火衰,加附子。如形瘦食少,属脾胃虚弱,用四君子东加陈皮、当归、川芎。如肥人痰滞,用六君子东加归、芎、香附,或用参苓白朮散加归、芎、石菖蒲为末,捣饭,以荷叶煎水,糊为丸,中时米饮下。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
六君子汤
即四君子东加陈皮、半夏。
加味参苓白朮散
人参(随用) 白朮(二两) 茯苓(两半) 山药(一两五钱) 陈皮(一两) 莲肉(二两)
当归(二两) 炙草(一两) 砂仁(八钱) 石菖蒲(五钱) 川芎(七钱)
香附八物汤
治性躁急怒,气逆血少而后期者。
人参(或用山药四、五钱代之) 白朮(二钱) 茯苓(一钱五分) 香附(童便炒,一钱)
当归(二钱,若血热者用一钱) 甘草(炙,一钱) 白芍(酒炒,一钱) 熟地(二、三钱)
川芎(一钱)
或加青皮五、六分,水煎服。
温经汤
治一切血寒后期者。
当归(二、三钱) 川芎(一钱) 炮姜(五分) 白芍(酒炒,钱半)
水煎服。
凡阳气不足,血寒经迟者,色不鲜红,或沉黑,或涩少,其脉、其脏、其形必见虚弱无火之证,宜用温养血气之药。
四、论经乱常
凡经行原有常期,一或前或后,悉从虚治。若妄用克削及寒凉等剂,再伤脾肾,以伐生气,则惟有日甚矣。
加味四物汤
(新) 治肝脾血虚,微滞微痛,一切经乱之证。
当归(二钱) 白芍(酒炒,一钱三分) 川芎(一钱) 熟地(二、三钱) 陈皮(八分)
香附(童便炒,七、八分) 丹参(二钱) 丹皮(八分)
水煎服。如食少有痰,加白朮钱半,茯苓一钱。如血寒,加肉桂钱半。如血热,加生地、黄芩、青蒿之类。如肝不藏血,加阿胶珠钱半。即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之类,皆可择用。
秘元煎
治脾土虚陷,不能统摄荣血,而为漏、为数等证。
远志(八分) 山药(炒,二钱) 芡实(炒) 枣仁(炒。各二钱) 白朮(一钱五分)
金樱子(去核,二钱) 茯苓(一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
人参(更妙) 五味子(十四粒)
水煎服。如血热,加苦参。气虚,加黄 ,或用四君子东加川芎,或用归脾汤亦可。
○若阴亏火盛,或夜热盗汗,烦渴咳痰等证,是即劳损之渐,宜速补肾水以济火。若徒知用四物以补血,亦属无益之后着也。
道遥饮
治所念不遂,沉思积郁,心脾气结,渐成枯闭者。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熟地(三、五钱) 枣仁(炒,钱半) 茯苓(钱半) 陈皮(八分)
志肉(五七分) 甘草(炙,一钱)
水煎服。
补阴益肾汤
(新) 治房劳伤肾,冲任不固,以致经乱者。
熟地(三、五钱) 山药(二钱) 菟丝子(炒研,三钱) 枣皮(一钱五分) 五味子(十五粒)
杜仲(盐炒,一钱五分) 金樱子(去核,二钱) 续断 当归(各二钱) 枸杞(钱半)
水煎,温服。如血不时来,加百草霜、发灰调服。此方若作丸服,更妙。但须节欲,乃得全愈。
○经血无故不止,用莲蓬壳烧灰存性,为末,水调二钱服。
五、论经期腹痛
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有因寒滞、热滞,有因血滞、气滞。虚者,有因气虚,有因血虚。然实者,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者,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此非言所能悉,当于形气脉息,兼而辨之可也。
调经饮
治经血阻滞,气逆不调,多痛而实者。
当归(三钱) 淮牛膝(二钱) 香附(酒炒,一钱) 元胡(炒,一钱) 山楂(钱半)
茯苓(钱半) 陈皮(去白,一钱)
水煎,加酒服。如伤生冷而寒滞者,加肉桂、吴茱萸之类。如兼胀闷者,加浓朴,或砂仁亦可。如气滞,加乌药。如痛在小腹者,加小茴。
导滞汤
(新) 治血因气滞而停,瘀积作痛,拒按属实者。
香附(酒炒,二钱) 元胡(炒,钱五分) 归尾(二、三钱) 木香(四分) 泽泻(钱半)
红花(炒黄,一钱) 淮牛膝(酒炒) 桃仁(去皮。各钱五分) 苏木(一、二钱)
水煎,加酒服。如血通瘀下,停药,勿得过服。如火盛内热,血燥切痛者,加炒栀子二钱。如微热者,加白芍钱半。如瘀极而大便燥结者,加大黄二、三钱,不应,加芒硝、蓬术。如寒凝作痛,加肉桂一、二钱,或吴茱萸一钱。
○以上诸证,必实见其有滞无虚,方可用之;若或兼虚,勿行克伐,以伤脾肾。
决津煎
治虚弱经滞作痛。此用补为泻,若江河一决,积垢皆去之妙剂也。
当归(三、五钱) 牛膝(二钱) 肉桂(二、三钱) 乌药(一钱) 泽泻(一钱五分)
香附(一钱五分)
水煎服。如血滞,加酒炒红花一钱。如小腹寒而痛极者,加吴茱萸。如大便涩结,加肉苁蓉、威参润之。
大荣煎
治痛在经后,多由血虚,宜察其寒热,以为佐使。
当归(三、五钱) 熟地(三、五、七钱) 枸杞(二钱) 杜仲(二钱) 甘草(炙。钱半)
牛膝 肉桂(各钱半)
水煎,温服。如气滞,加香附。气虚,加白朮。如中气虚寒而呕恶者,加炒干姜。如寒滞在经,气血不能流通而痛,加附子。如兼带浊腹痛者,加骨脂。即四物、八珍加减,因人因证,善用之,自无不效。又须知有瘀积,用上决津煎间服,乃妙,不得泥于偏补一途也。
六、论经水多少
经有定期,而其多少,亦素有定规。平日少而忽然多者,不问肥瘦,皆以热论。平日多而忽然少者,非病后体虚,即外因阻滞也。亦有痰碍经隧者,必其体肥,而脾土或者亏败,不能燥痰也。凡此之类,宜察形、气、脉息以调养之,庶多者不致沸腾,少者不致枯闭也。
清热四物汤
(新) 治经水忽然多者,定属血热。脉洪大而实,宜清热也。
当归 生地 白芍(各钱半) 熟地(二钱) 黄芩 知母(各一钱) 川芎 黄柏(各七分)
水煎,热服。不应,加黄连一钱,适病即止。
补虚四物汤
(新) 治瘦人经水渐少,属血虚也。脉弱无神,宜大补气血。
当归(三、五钱) 川芎(八分) 熟地(五、七钱) 白芍(酒炒,一钱五分) 山药(二钱)
枸杞(二、三钱) 黄 (蜜炒,二钱) 杜仲(盐炒,钱半) 肉桂(一钱)
水煎,温服。或用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大宜多服,以体旺血足为期。
芎归二陈汤
治肥人经水少者,痰碍经隧也。(脉息迟滑。)
当归 茯苓 半夏(各钱半) 陈皮 川芎 香附(童便炒。各一钱) 甘草(炙,八分)
枳壳(一钱) 滑石(五分)
姜引,煎服。
七、论血色
凡血之色,浓而多者,血之盛也;淡而少者,血之衰也,此固易知者也。至于紫与黑,辨之不真,有如冰炭。紫而红者,或成片成条,是皆新血妄行,多由内热而然。若紫而黑者,或散或薄,或沉暗色败等象,多以真气内损,必属虚寒。由此而甚,或如屋漏水,或如腐败之宿血,是皆紫黑之变象也。此肝脾大损,阳气大陷之证。如理阴煎、理中汤、补中汤之类可用。若作热治,无不毙矣。凡肠 便血皆然,学人最不可忽。
理阴煎
(方载上经后期。) 治脾肾虚寒,血色紫黑,脉或大而无力,及大吐大下,或外假热等证。
理中汤
人参 白朮 干姜(炒) 甘草(炙)
补中益气汤
人参(随用) 黄 (蜜炒,二钱) 白朮 当归(各一钱五分) 陈皮 甘草(炙。各一钱)
升麻(盐水炒,三分) 柴胡(酒炒,三分)
姜枣引。
香莲四物汤
(新) 治血热色紫而浓,脉洪实者。
香附(童便炒) 黄连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甘草 丹皮 赤芍(等分)
水煎,热服。
加味八珍汤
治血虚色淡而少,脉微细者。
人参(无者,用山药炒黄三钱代之) 白朮 茯苓 当归 熟地 黄 (蜜炙。各一钱五分)
川芎(七分) 甘草(炙,八分) 白芍(酒炒) 肉桂(各一钱)
姜枣引。须常服七味、八味地黄丸。
八、论经不行
凡妇女经血不行,其证不一。有血枯者,其人脾胃伤损,饮食减少,无以生血,源竭而流绝也,法当补脾胃、养气血。气充血生,经自行矣。若妄用红花、桃仁通经毒药,岂知滞者可通,枯者亦可通乎?有气郁者,其人心思未遂,忧愁怨恨,以致气结而血滞,法当调气,则血自行。苟用补剂,则气益结,血益凝,致成 、瘕、胀满之疾,须宜知之。有躯肥脾亏,痰涎壅滞而经滞者,法当行气导痰,斯谓良工。有寒伤者,风、雨、霜、雪伤于外,饮食、生冷伤于内,致血不行。经曰:「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医者不知外寒者散之,内寒者温之,反有谓室女血热,用青蒿之类凉之,卒不得而行矣。
温胃散
(新) 治脾胃虚寒,不爱饮食,纵食少许,亦不消化,且作胀满,以致不能生血而经闭者。凡男妇大小皆可服,能健脾也。
白朮(一两五钱) 茯苓(一两二钱) 陈皮(四钱) 吴茱萸(开水泡一次,焙干,用五钱)
砂仁(微炒,五钱) 扁豆(炒,一两) 粳米(五钱,微火炒黄,冷水淬,再炒) 草豆蔻仁(五钱,饭包煨)
共研细末,荷叶煎水,每日中时调服二、三钱,即睡一刻。如肚硬有积,加谷虫三钱。
如呕逆,加炒干姜四钱。如有宿食,加神曲(炒)四钱。
加味参苓白朮散
(方载上经后期。) 此平补脾胃。多服,以经行为度。或用十全大补汤,须兼服乌鸡丸。
泽兰汤
治经淡渐少,卒至不通,潮热身痛,其脉微数。此阴虚少水,不能制火,宜养血益阴,不得以毒药通之。
泽兰叶(二钱) 当归(钱半) 白芍(酒炒,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煎服。
柏子仁丸
柏子仁(炒,去油) 牛膝(酒炒) 卷柏(各一两) 泽兰叶 续断(各三两) 熟地(五两)
先以熟地捣化,加药末,炼蜜为丸。
乌鸡丸
统治妇人脾胃虚弱,冲任伤损,气血不足,以致经候不调,少有子息,服之屡验。
白毛乌骨雄鸡(鸡舌黑则骨黑)一只,要未镦者,以粳米喂养七日,勿余食虫蚁野物,吊死,去毛并杂细,以一斤为率。用:生地、熟地、天冬、麦冬各二两于鸡肚中,甜美米酒十碗,入砂锅煮烂,取出,去骨,炭火焙干。更以余酒淹尽,待焦枯,研罗为末。再加:社仲(盐水炒)二两,人参(少者,以山药或以时出条参二两代之)、肉苁蓉(酒炒)、补骨脂(炒)、炙甘草、小茴(炒)各一两,白朮、丹参、当归(去尾)、茯苓各三两,川芎八钱,砂仁(炒)一两,香附(酒浸三日,焙干)一两二钱,和鸡肉共研末,酒调面糊为丸。
空心酒下七、八十丸,或米饮下。
开郁二陈汤
治心思不遂,气郁血滞而经不行。
陈皮 茯苓 苍朮 川芎 香附(童便炒。各一钱) 半夏(一钱) 青皮 甘草 木香(各五分)
姜引。如体浓脉实,服此不应,或服香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