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会约医镜

  
  烦渴燥热者为暑胜。若四气兼中者,但察其多者为胜,麻者为风,痛者为寒,肿者为湿。寒胜则皮肤中如有虫行之状,热胜则纵。其药如黄柏、苍朮,治湿热也。防己、独活,治腰至足湿热肿盛也。木瓜、取入肝,走筋也。赤苓、木通,利其湿也。桂附,散寒湿也。木香、槟榔、香附、乌药,宣气滞也。
  
  牛膝、杜仲、荜 、虎骨,壮筋骨也。合宜而用,皆可奏功。
  
  凡香港脚患处不一,或腿、或膝、或踝、或脚趾,或左、或右,用全张穿山甲铺于桌上,取后脚正在患处之甲,不拘多少,削去根上皮肉,以土拌炒成珠存性,数片为引。
  
  若脚指病,取脚爪为引,炒亦如之。凡治风寒暑湿,寒热之药,在人酌量,俱以此为引,一刻即效,此予心得之秘也。
  
  脉理
  浮弦者风,濡弱者湿,洪数者热。迟者寒,微者虚,牢固者实。结则因气,散则因忧,紧则因怒,细则因悲。
  
  除湿汤
  
  治中湿、身重脚痛,不问久近,干湿并效。
  
  半夏 苍朮 浓朴 茯苓(各钱半) 陈皮(七分) 藿香 甘草(炙。各五分)
  
  姜七片,枣二枚,食远服。如小便短,大便泄,加泽泻、猪苓各一钱。取穿山甲于患处者,每用五、六片,土炒成珠,为引。
  
  鸡鸣散
  
  治寒湿流注,脚痛浮肿,男女皆可服,其效如神。
  
  槟榔(三枚) 橘红 木瓜(各五钱) 吴茱萸 苏叶(各一钱) 桔梗 生姜(各三钱)
  
  头煎二煎,两汁相和,次日五更时冷服。冬月略温亦可。至天明下黑粪水,即肾家所感寒湿之毒也。辰巳时,必痛住肿消,否则再服,但饮食宜迟。此药并无所忌。
  
  茱萸木瓜汤
  
  治寒邪入腹,喘急疼痛,或气上冲心,危急欲绝者。
  
  吴茱萸(一钱三分) 干木瓜(二钱半) 槟榔(五钱)
  
  姜引,温服。
  
  立效散
  
  治寒湿壅肿,脚腿冷痛,或气上攻心。此方消肿甚效。
  
  槟榔(三枚) 生姜(一两) 陈皮 吴茱萸 紫苏 木瓜(各五钱)
  
  温服。
  
  三妙散
  
  治腰膝湿痛仙方。
  
  苍朮(三钱) 黄柏(炒,钱八分) 川牛膝(二钱。拣用净膝者更妙)
  
  夜服。此方人人可服。若房屋阴湿,及走水受湿者,不时各服一、二剂,至老无腰膝湿痛之病,不可忽过。
  
  麻黄左金汤
  
  治风寒暑湿,四气流注足太阳经,腰足挛痹,关节重痛,寒热无汗。
  
  麻黄(去节) 干葛 苍朮 防己 防风 茯苓(各一钱二) 细辛(四分) 羌活(七分)
  
  甘草(八分) 桂心(不见火,研末,一钱,药调服)
  
  姜枣引。
  
  当归拈痛汤
  
  治湿热遍身疼痛,或肩背沉重,或肢节红肿等证。
  
  羌活 黄芩 甘草 茵陈(各钱半) 人参(随便) 苦参 干葛 苍朮 防风 归身 白朮知母 猪苓 泽泻(各一钱) 升麻(七分)
  
  空心服。
  
  槟榔汤
  
  治香港脚上冲,心腹喘急。此能疏壅散气。
  
  槟榔 香附 陈皮 苏叶 木瓜 五加皮 甘草(各一钱)
  
  生姜三片,温服。如脚痛甚者加木香。妇人加当归。室女加赤芍。中满不食加枳实。痰厥加半夏。大便不通加大黄。小便不利加木通。转筋者加吴茱萸。脚肿加腹皮。
  
  脚痛而热加地骨皮。
  
  除湿散风汤
  
  (新) 治冒风受湿,致为香港脚痿弱,筋骨疼痛。
  
  苍朮(二钱) 黄柏(炒,钱半) 川牛膝(二钱) 羌活 独活 防己 防风 甘草 木瓜陈皮(各一钱)
  
  取痛处之穿山甲,土炒成珠,五、六片为引。
  
  活络丹
  
  治中风手足疼痛,经络中有湿痰,非此药不能通达。
  
  草乌 川乌(各泡去皮脐) 胆星(各六钱) 地龙(去皮,焙干) 乳香(去油) 没药(各二钱二分)
  
  蜜丸弹子大,温酒磨化,服一、二丸。
  
  八味地黄丸
  
  治肾经虚寒,水上克火,香港脚入腹,切痛喘促,少缓则死,宜急改作汤药服之。
  
  熟地(一两) 山药 枣皮 茯苓(各三钱半) 丹皮 泽泻(各钱半) 肉桂(三钱) 附子(二三钱)
  
  空心服。如寒甚,倍附子,必须大剂。
  
  小续命汤
  
  治香港脚暴痛,脉大而缓。通治五风八痹、痿厥等证。
  
  麻黄(去节,八分) 人参(随便) 黄芩 白芍 甘草(炙) 川芎 防己 杏仁(去皮尖,炒)
  
  肉桂(各钱半) 防风(一钱) 附子(一钱三分)
  
  姜枣引。如精神恍惚,加茯神、远志。心烦多惊,加犀角。如骨节痛而热者,去附子,倍白芍。骨间冷痛,加桂枝。脚痛而冷,加生姜汁半杯,合服。燥闷,小便涩,去附子,加竹沥一合。脚弱加牛膝、石斛。身痛加秦艽。自汗,去麻黄、杏仁,加白朮。腰痛加杜仲。
  
  凡香港脚由寒湿外侵者,十居八九,古人多用热药。经曰:「湿淫于内,治以苦热。」用乌附、麻黄,行经络也;用干姜、肉桂,助阳气也。寒湿既除,病无不愈。然亦有阴阳之分。阴香港脚,胫处肿而不红;阳香港脚,肿而红者是也。
  
  凡膝肿痛不消,足胫枯细,名鹤膝风。脉多弦紧,乃足三阴经虚,寒湿为患。如环跳穴(在胯眼)及脚根切痛不已,外皮如故,脉沉数或滑者,防生附骨疽,以肾经阳气不足,阴血得以凝滞,寒化为热,所以为溃为脓。或坚硬如石,为石疽。或皮肉俱腐,为缓疽。昔人每用八味丸,以下部道远,非桂附不能下达,补虚散寒滞也。若误用攻毒清热之药,必成痼疾。
  
  备拣古来治脚诸病至简至稳神方于后,以便取用。
  
  凡治脚病药中,俱宜以穿山甲为引。如右膝病,取后右脚二节之甲,去净根之皮,土炒成珠,每服加四、五片,药性一时即到。脚踝病,取三节之甲。脚指病,取爪。左脚病,取左甲亦如之。若手病,取前脚患处之甲为引,以性能捷达病所也。
  ○香港脚冲心,昏闷垂绝,用杉木节四两,橘叶三两,大腹皮四个,水煎,加童便一杯合服。
  ○香港脚肿痛,用桃花阴干为末,温酒调服。
  ○寒湿香港脚,用牛皮胶一两,细切,面炒成珠,研末,每用一钱,酒调服。
  ○风湿香港脚,用苏子、高良姜、橘皮共研末,丸服。
  ○寒湿香港脚,用胡芦巴、故纸、木瓜等分为末,同蒸,蜜丸服。
  ○风湿香港脚冲心,不省人事,用槟榔研末,童便调服。
  ○凡风寒湿香港脚,如大腹皮、吴茱萸、乌药、防己、川牛膝、黄柏、五加皮、槟榔、苍朮之类,皆可拣用。
  
  以下治脚杂病:脚转筋,并一切筋病,用松节二两,乳香去油三钱,研末,每服二钱,木瓜煎汤调送。
  ○疮溃烂,以盐汤洗净,用左草鞋洗净烧为末,加轻粉五分敷之。
  ○又 疮方:用黄柏一两,轻粉三钱,猪胆汁调搽。
  ○脚指丫湿痒,用陀僧一两,铅粉一钱,熟石膏二钱,枯矾一钱,湿则擦之,干则用桐油调搽。
  ○脚上鸡眼、肉刺,用枯矾、黄丹、朴硝为末,桐油调搽,次日浴二、三次,自落。
  ○凡脚疽初时,用蒜捣烂摊患处,安艾灸之,痛甚则易。要灸数日,每日以五、七十壮为度,内服大防风汤。如体虚者,早用十全加附子二钱,午用防风汤间服勿缓。
  
  大防风汤
  
  治足三阴亏损,寒湿外邪,乘虚内侵,患鹤膝、附骨等证,不问已溃未溃,宜用此方。及治痢后脚疾,名曰痢后风。此药祛风顺气,活血壮筋骨,多服最效。
  
  人参(无者,或以淮药三、五钱炒黄代之,或以时下洋参、条参代之) 白朮 防风熟地 杜仲 黄 (各二钱) 羌活 川芎(各钱半) 肉桂 白芍(煨) 附子 牛膝(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姜引。或加当归。
  
  凡足伤寒湿,为香港脚。寒湿郁而为热,湿则肿,热则痛,以汉防己为主药。湿加苡仁,苍朮、木瓜、木通。热加黄芩、黄柏。风加羌活、荜 。痰加竹沥、南星。痛加香附、木香。
  
  活血加四物。大便秘加桃仁、红花。小便秘加牛膝、泽泻。痛连臂加桂枝、威灵仙。痛连胁加胆草。又有足跟痛者,属肾虚,不与香港脚同论。
  
  香港脚疼痛,用羊角一副,烧过为末,热酒调涂,以帛裹之,取汁,永不再发。
  卷十四 妇科(上)
  经脉门
  一、月经
  (妇人之证与男子无异,惟经、孕、胎、产、崩、淋、带、漏、乳、阴之不同耳。故别着方论,不得浑同。)
  
  经曰:「冲、任、督为奇经八脉之三者,亦一源而三岐也。冲脉自少腹夹脐两旁而上,诸脉朝会,为血之海。任脉当脐中而上,行于腹前,为阴脉之总任。督脉起自少腹,循背以行于后,为阳脉之都纲。」夫经本阴血,流行脏腑,归于冲脉,是冲脉为月经之本也。故经云:「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然冲脉之所以盛者,又在胃经。经曰:「饮食入胃,游移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部,五经并行。」是可知血气之盛衰,本于水谷之盛衰,而阳明胃经,又为冲脉之本也。故凡血病,当用甘温之药以助阳气而生阴血,勿用苦寒以伤胃气。并不使六淫七情,饮食起居,以亏损心脾,生化之源则得矣。
  
  经血者,阴也。女体属阴,其气应月,故三旬而一至,不失其常,自无病而有子。一有不调,或前或后,或枯或闭,或数或痛,或带或崩等证生焉。此际调治,(治法详后。)
  
  必求其源,庶为有益。
  
  妇人经血与乳,俱由脾胃所生。谷气入胃,其清纯津液之气归于心,入于脉,变赤而为血。血有余,则注于冲任,而为经水。经水者,阴水也。阴必从阳,故其色赤,禀火之用也。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阴阳合而成孕,则其血皆移荫于胎矣。既产,则胃中清纯津液之气归于肺,朝于脉,流入乳房,变白为乳,是禀肺经之色也。若无男哺,则阳明之窍不通,胃中津液仍归入脉,变赤而为月水矣。
  
  二、论经先期
  先期而至者,多属血热有火,此固一说。然亦有血虚夹火而预动者,则所重在虚;有中气脱陷,及门户不固而妄行者,则所重在脾在肾。不得尽言为火,过用寒凉。当察脉之虚实,人之强弱,证之过与不及,则得矣。
  
  清热安荣汤
  
  (新) 治血热先期而行,因于火也。(脉、证俱实。)
  
  当归(七八分。血热者宜少用,为引) 川芎(八分) 麦冬(一钱二分) 赤芍(一钱二分)
  
  生地(二钱) 青蒿(八分) 丹皮(七分) 甘草(六分)
  
  地骨皮(一钱)
  
  水煎,热服。若三、四剂后不应,服黄连、黄柏、黄芩(俱炒)等分为末,蜜丸,名三补丸。适病而止,不得过服。若性躁多郁者,加香附(童便炒)一钱,陈皮(去白)八分。若血虚,加熟地五、七钱,丹参二钱。
  
  奇效四物汤
  
  治肝经虚热,血沸腾而先期至者。
  
  当归(一钱二分) 熟地(二钱) 白芍(钱半) 川芎(一钱) 阿胶(炒,一钱五分) 黄芩(一二钱)
  
  艾叶(八分)
  
  若血来而热,加生地、青蒿。
  
  知柏归地汤
  
  (新) 治曾误服辛热暖宫之药而血热者,其冲任有伏火也。
  
  当归 生地 黄柏(炒) 知母(酒浸) 木通(各一钱) 川芎(七分) 甘草(五分)
  
  赤芍(一钱二分)
  
  或兼服三补丸。此凉剂,不得过服,适病而止。(丸方在前。)人多有之,不可不知。
  
  六味地黄丸
  
  治血虚生热,以至经不及期而先行者。
  
  熟地(八两) 枣皮 山药(各四两) 茯苓 丹皮(各三两) 泽泻(二两)
  
  蜜为丸,空心白汤下。以滋水可兼补血,补血兼不得滋水也。
  
  平补心脾汤
  
  (新) 治心脾气虚,不能固摄经血以致先期者。
  
  当归(三、五钱,若血热者用钱半) 熟地(五、七钱) 白朮(二、三钱) 杜仲(盐炒,二钱)
  
  枸杞(二钱) 白芍(酒炒,二钱) 甘草(炙,一钱) 五味子(蜜炒,八分) 续断(酒浸,二、三钱)
  
  丹参(二钱)
  
  水煎服。
  
  凡脉证无火,而经先期者,乃心脾之不足也。此辈极多,若作火治,误矣!又有中气下陷而然者,宜四物合补中为妙。
  
  保阴煎
  
  治脉滑多热,经来先期,及一切阴虚内热、动血等证。
  
  生地 熟地(各二钱) 山药 续断 黄芩 黄柏(各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水煎服。血热甚者,加黄连。如血滞作痛,加当归。如气滞作痛,去熟地,加陈皮、香附之类。如少年血气盛者,去山药、熟地。
  ○要知此仅可以暂用,但不可以假火作真火,以虚火作实火也。
  
  所谓经先者,当以每月大概论。所谓血热者,当以通身脏象论。勿以素多不调,而偶见早期者为先。勿以脉证无火,而单以经早者为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