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罗氏会约医镜
罗氏会约医镜
白朮(面炒,五两) 苦参(白者,三两) 牡蛎( 研,四两)
上为末,用雄猪肚一具,洗净,以瓷罐煮极烂,捣如泥,和药,加肚汁捣为丸,日进三服,米饮送下。久服,自觉身肥,而梦遗永止。
九龙丸
此治肾虚精滑,不热不凉,中和之方。凡病遗者宜服。
金樱子(去外刺内子) 枸杞 枣皮(去核) 莲蕊 莲肉(去心) 当归(酒洗) 熟地 芡实(微炒)
白伏苓(去皮。各四两)
上为末,酒糊丸,空心盐汤送下。
秘元汤
此治思虑劳倦而遗者,培补心脾自愈。
志肉(八分,炒) 山药(二钱,炒) 芡实(二钱,炒) 枣仁(炒捣碎,一钱半) 白朮(土炒)
茯苓(各钱半) 甘草(炙,一钱) 五味子(十四粒,微炒捣)
水煎,食远服。久遗无火,不痛而遗滑者,乃可服之。如尚有火觉热者,加苦参一二钱。如气大虚者,加黄 (蜜炙)一二三钱。即服归脾汤去木香亦妙。有脾虚下陷者,服补中益气东加山药、枣皮。
有饮酒浓味,痰火湿热,扰动精腑而滑者,宜服苍朮、白朮、半夏、橘红、茯苓、甘草、升麻、柴胡,升清降浊,脾胃健运,遗滑自止。若有火者,加苦参。
右归丸
治先天不足,元阳不固,神疲精滑,当以补益命门元气为主。
大怀地(酒蒸,八两) 山药(炒,四两) 枣皮(微炒,三两) 枸杞(微炒,四两)
鹿角胶(蛤粉炒成珠,四两) 菟丝子(淘去泥沙,酒蒸,四两) 杜仲(姜炒,三两) 当归(三两,大便溏者勿用) 肉桂(二两,可渐加之) 制附子(自二两可渐加至四、五两)
上以蜜丸,开水送下。如阳虚精流,加补骨脂(酒炒)三两,即八味地黄丸亦可酌用。
一服寒凉等药,以致元阳虚而精滑者,亦服右归丸、八味丸可也。
千金固肾丸
此治凡有心肾不交,梦遗精滑者。
熟地(八两) 枣皮(四两) 茯苓(三两) 志肉(二两) 龙骨( ,二两) 巴戟(三两,去心)
苁蓉(三两,酒浸) 莲蕊(二两) 牡蛎(,三两) 胡桃(三两) 韭子(微炒,两半) 石连子(两半) 菟丝子(五两) 肉桂(二两)
补骨脂(酒炒,三两) 杜仲(盐炒,三两)
上为末,用山药(研末)六两,开水泡,糊为丸,空心服五六钱,加至七八钱,淡盐汤送下。此方不凉不热,平康之剂,服久而精固体健,无不妙也。
辰砂妙香散
治心气不足,小便后精出,或不小便而自出,或茎中出而痒痛,常如欲小便者。
黄 (蜜炒) 山药(姜汁炒) 茯苓 茯神 志肉(甘草汤制。各一两) 甘草(炙)
桔梗(各五钱) 木香(一钱) 麝香(二分) 朱砂(三钱,另研水飞)
上为末,温酒调下,每服二钱。
苏合香丸
治梦与鬼交,脉息乍大乍小,乍有乍无,或绵绵不知度数,时常悲笑,其状不欲见人,乃其候也。
白朮 青木香 犀角 香附(炒,去毛) 诃黎勒(煨,取皮) 檀香 荜拨(各一两)
熏陆香(别研) 苏合香(各五钱) 沉香 丁香(各三钱) 麝香(一钱) 龙脑(一钱)
朱砂(三钱,研,水飞)
上为细末,用安息香二两,酒熬膏,并苏合香油加蜂蜜和为丸,水服二钱,治鬼魅相感,神效。又将此料作丸,弹子大,以绯绢包裹,当心佩之,一切邪神疫气不敢近。
备采古来治遗精诸病至简至稳神方于后,以便取用。
思虑伤心梦泄或自流者,菟丝子五两,茯苓四两,石莲子肉一两半,山药糊丸服。
○夜梦鬼交,重用巴戟,余用清心宁神之品。
○髓败精流,用补骨脂一两,青盐一钱,末服。
○肾伤精流,小便赤,大便燥,或自利,用胡桃四两,茯苓四两,附子两半,丸服。
○小便泄精,用龙骨、志肉等分丸服,或加韭子。
○脱精梦遗,鹿角磨水,酒引服。
○玉茎不痿,精流不已,时如针刺,名为强中,乃肾滞漏痰也,用韭子(炒)、补骨脂(盐炒)各一两研末,日三服,每服三钱,水煎。
○劳心泄精,龙骨、志肉等分为末,蜜丸,朱砂水飞为衣,莲子汤下。
○肾虚遗精自汗,梦与鬼交,用猪腰子一枚,切开去膜,入附子末一钱,湿纸包,煨熟,空心以酒食之,五服全愈。
○肾虚泄精,用熟地、牡蛎( )等分为丸服。
○才睡即遗,韭子一合(炒),白龙骨一两( )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此能固真气,暖下元。
○遗精,用荷叶研末,酒服三钱,极验。
五十二、论痿证
(有湿热,有虚证,有风寒外袭。)
《内经》列五脏痿证,皆言为热,又独重肺与胃者,何也?以肺热叶焦,金燥水亏,肾绝化源,则精气不能流通而成痿矣。取阳明者,以谷入胃,能溉五脏,主润宗筋,束骨而利机关也。(宗筋,谓阴毛中横骨上下脐两傍之竖筋也,凡人身上下前后无处不达。)且四肢皆禀于胃,必因于脾,脾为太阴,其脉贯胃,若脾病,(经曰:「土太过,则敦阜。」
敦者,浓也。阜者。高也。既浓又高,其病则泻,土平而愈。此膏粱之疾也。若脾虚则不化,经曰:「土不及则卑滥也。」其治宜以培本为主。)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达四肢,四肢不得禀水谷之气乃痿也。然吾观痿 之人,饮食日盛,形体日肥,何以不能运化精微,以强筋骨乎?此乃火邪伏于胃中,但能杀谷,而不能长养气血。经谓壮火食气,胃热消谷,善饥是也。治者,使阳明火邪毋使干于气血之中,则湿热清而筋骨自强,此经不言补而言取者,取去阳明之热邪耳。然细察经文,又曰:「悲哀太甚,则胞络绝,传为脉痿;思想无穷,所愿不得,发为筋痿;有渐于湿,以水为事,发为肉痿之类」,则又非尽为火证。故此,因生于火者有之,而败伤元气者亦有之。若概从火治,则恐真阳亏败,水衰土涸者,必不能堪。
是当因脉因证,酌寒热之浅深,审虚实(虚者,元气虚也。实者,邪气实也。)之缓急,以施治疗,庶得治痿之法矣。凡痿证不一,有兼痰积者,有湿多热多者,有湿热相半者,有挟气者,临病制方,不拘古方可也。而东垣取黄柏为君,用黄 等补药以辅佐之,亦可触类而会其意矣。
二妙散
治湿热痿证,脉息洪滑,烦渴身热,当先去火。
黄柏(炒,二钱) 苍朮(三钱)
水煎,夜服。或加甘草、羌活各钱半,陈皮、白芍各一钱,威灵仙(酒炒)八分,服之亦佳。如气滞,加行气药。如血虚,加补血药。如痛甚者,加姜汁热服。
加味四物汤
治阴虚血热,诸痿软弱。
当归(一钱。血虚有寒者宜多用,血虚有热者宜少用) 熟地(三钱) 麦冬 黄柏(炒)
苍朮 白芍(各一钱) 川芎(七分) 五味子(九粒) 人参(随便) 黄连(各五分) 杜仲(八分)
牛膝(一钱。足不软者不用) 知母(五分)
空心服。若阴虚无湿,或多汗者,俱不宜用苍朮,盖痿证最忌散表,亦恐伤阴也。此证即知柏地黄汤可用,但当适病而止。
鹿角胶丸
治水亏于肾,血亏于肝,两足痿弱,不宜用凉药者。
鹿角胶(一斤) 熟地(八两) 鹿角霜 当归(酒蒸。各四两) 人参(随便) 牛膝(酒蒸)
菟丝子(淘净,酒蒸) 茯苓(各三两) 白朮 杜仲(盐炒。各二两) 虎胫骨(酥炙)
龟版(酥炙,酒炙亦可。各一两)
先将熟地、当归、牛膝捣成膏,后以酒二钟蒸化鹿角胶,加炼蜜为丸,每早用淡盐水下七、八十丸。
金刚丸
治肾损骨痿,宜此益精。
荜 杜仲(姜汁炒。各八两) 肉苁蓉(拣顶大中红者,酒洗去甲) 菟丝子(淘净,酒蒸。
各六两)
用猪腰子二、三对,酒煮,与苁蓉先捣为膏,后入各药末,干则加炼蜜为丸,空心温酒送下。
还少丹
治脾肾不足而足痿者,及一切亏损体弱之证。
熟地(八两) 山药 枣皮 杜仲(姜水炒) 枸杞(各四两) 淮牛膝(酒蒸,下部滑遗者不用)
远志(去心,姜汁浸炒) 肉苁蓉(酒洗) 菟丝子(淘净,酒蒸焙) 巴戟肉(各三两)
北五味 川续断 楮实子 舶茴香(各二两)
炼蜜为丸,空心淡盐汤送下六、七钱。
凡痿证与香港脚相类。香港脚外因风寒湿,正气与邪气相搏,故作肿痛,系邪实也。痿由五内不足所致,但不任用,亦无痛楚,此气血之虚也,宜十全大补汤。此外又有实而有积,六脉有力,饮食若常,此实热内蒸,心阳独亢,名为脉痿,宜承气汤下数十遍而愈。此不过百之一二耳,备载之以广见闻。
备拣古来治痿至简至稳诸方于后,以便取用。
黄柏、苍朮,治痿要药。
○肝肾虚弱而足无力,用六味地黄丸,不应,急用八味地黄丸,或加牛膝、杜仲、虎胫骨、龟版、黄柏更佳。
○气虚足痿,用四君加苍朮、黄柏、黄芩。
○血虚足痿,用四物加苍朮、黄柏,或下六味丸。
○湿痰足痿,用二陈加苍朮、白朮、黄芩、黄柏之类,入竹沥姜汁。
○经曰:「肺热叶焦,发为痿 。」阳明湿热,上蒸于肺,故焦,用苡仁多服乃愈。
五十三、论诸虫
(附:小儿疳虫、诸疮。虫病有蛔虫、白蛲虫、尸虫、劳虫、瘕虫。)
凡虫之为病,其类不一。而其为害,则为腹痛,作止往来无定,或不时呕虫,或呕青黄绿水,坐卧不安,或面色青白,而唇则红,但痛定则能食,便是虫也。而其所以生者,由湿热,由饮食停积,固有之矣。此必脏气之虚弱,不能随食随化,以致淹留而生,非独湿热已也。治之者,虽当去虫,而尤宜以温养脾胃为主,但使脏气阳强,非惟虫不能留,亦自不能生也,乃无后虞。
凡下虫之法,按丹溪云:上旬虫头向上易治,若证急,又安能待乎!凡欲下者,先日勿食,次早五更,用香油煎肉嚼之,良久勿吞,虫闻肉香,头皆向上,乃以鸡蛋煎饼,和药嚼而食之,须臾,服葱肠或白水,少少以助药势下行,不一时,虫尽下。然后以白粥补之,随服补剂,调理脾胃,而病可愈。若虫下未尽者,再照前法治之。
凡上唇有疮,曰惑,虫食其脏。下唇有疮,曰狐,虫食其肛。仲景曰:「狐惑之证,似伤寒,而非伤寒也。」后世何得以伤寒治乎!凡小儿虫积攻心,啼哭闷乱,恶心吐沫,状似痫病,但目不斜,腹有青筋耳,甚有蛔虫团聚,痛极而厥,多似慢惊,惟唇口独紫为异。
凡虫有丸种:心虫曰蛔,又曰蛔,长一尺,生发最多,小儿多有之。肝虫曰肉虫,状如烂杏。肾虫曰蛲虫,至细微,如刀截丝缕。肺虫如蚕,居肺叶内,蚀肺系,令人声哑,故成劳瘵,杀人惟甚,药所不到,治之为难。脾虫曰寸白,子孙相接,长至数尺。胃虫状如虾蟆。
有曰弱虫,又曰膈虫,状如瓜瓣。有曰赤虫,状如生肉。凡人偏嗜一物,必能生虫,即以所好之物,加入下虫杀虫药,如化虫散之类,无不应手取效。
凡腹中痛,其脉当沉弦,若反洪大,必有虫积,盖热则生虫,故洪大也。
凡小儿疳虫,名曰疳 ,由食过伤而成,身热腹大,面黄、昏睡,鼻烂、齿龈生疮,或下黑血,皆虫候也。治宜去虫,后补气血。
(治应声虫法,略)
化虫丸
治一切虫病,大者即下,小者即化,为治虫之总司也。
鹤虱 胡粉(炒) 苦楝根皮(东引不出土者佳) 槟榔(各五钱) 芜荑 使君子肉(各二钱半)
枯白矾(一钱)
研末,或用肉汁调服,或水糊丸。上旬五更时,须照上下虫大法服之,即效。
化虫散
(新) 治大小蛔厥腹痛,多似慢惊,但唇口紫者是也。
使君子(去壳,十个) 雷丸 鹤虱 甘草(炙) 大黄(体虚者不用) 花椒槟榔(各二钱)
共研细末,人大二钱,人小一钱,用猪肉煮汤调,照上下虫大法服之。
甘草泻心汤
治虫证不食,面目乍赤乍白,此蚀上部曰惑者。
半夏(三钱) 黄连(钱半) 干姜 黄芩 甘草(炙) 人参(随便) 大枣(五枚)
水煎服,此仲景方也。不应,用化虫丸,照上下虫大法服之。蚀下部者曰狐,用苦参汤洗之,用雄黄烟熏之。
妙应丸
治诸虫巢穴坚固难下者,用此悉除。
大黄 牵牛(头末) 槟榔(各一两) 雷丸(去壳) 锡灰(炒不见星) 鹤虱(各钱半)
大戟(一钱) 使君子肉(煨,二钱) 茴香(八分) 贯众(二钱) 轻粉(三分) 苦楝根皮(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