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罗氏会约医镜
罗氏会约医镜
○元参,清上焦及无根浮游之火。
○山豆根,解咽喉之火。
○胆星,开心脾胃脘之痰火。
○青黛、芦荟、胡黄连,泻五脏之疳热郁火。
○苦参,泻疳蚀之火。
○木通,泻小肠之火。
○泽泻、车前子,退窿闭之火。
○人中白,清肝脾肾之阴火。
○童便,降阴中血分之浮火。
○大黄、朴硝,泻诸经实火。
○人参、黄 、白朮、甘草,除气虚气脱,阳分散失之火。
○熟地、当归、枸杞、枣皮,滋心肾不交,阴分无根之火。
○附子、干姜、肉桂,救元阳失位,阴盛格阳之火。
○青蒿,清血虚发热之火。
卷十三 杂证
五十、论疝
(腹病曰疝,丸病曰 。有寒、气、湿、热、虚、冷。男子为奔豚,女人曰育腹,小儿有本肾。)
经以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经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总诸阴之会。瘕者,即方书所云状如黄水者是也。)总言病之原也。所云冲、狐、 、厥、瘕 、 癃,分言疝之状也。丹溪以为疝症皆始于湿热。
盖五脏各有所伤,则皆生火,火郁之久,湿气便盛,浊液凝聚,并入血脉,流于厥阴,肝性急连,为寒所束,宜其痛甚。是疝为筋病,皆挟肝邪。若言止在肝经,不与《内经》合也。治此者,当分寒、热、虚、实。若如张子和一概用下,则误矣。察其形气病气,若果有热症热脉,显然外见者,治以寒凉则可。如无可据,而但云疝由湿热,则不可。至于湿则肿坠,虚者亦肿坠。在血分者不移,在气分者多动。是故诸寒收引,则血注而归肝,下注于左丸。诸气愤郁,则湿聚而归肺,下注于右丸。且睪丸所络之地,非尽由厥阴,而太阴、阳明之筋,亦入络也。故患左丸者,痛多肿少;患右丸者,痛少肿多。但治初受之邪,必当以温经散寒,行气除湿为主,切不可早用寒凉,致留邪气,以遗其害。及其久也,则有始终为寒者,有因寒郁而为热者,有元阳受伤而虚陷日甚者,当用调补之剂,因病制方,不得泥执。
一、治疝必先治气,故病名亦曰疝气,非无谓也。盖有寒气、热气、湿气、逆气。气在阳分,则为气中之气;气在阴分,则为血中之气。凡气实者破之,气虚者补之。故治疝者,必于诸证之中,俱当用气药。
脉候
弦急搏皆疝。(诊在何部,自知其脏。)尺部滑,为寒疝。(滑脉寸上见为大热,阳与阳并也。两尺见滑者,丙丁不胜壬癸,从寒水之化也。)脾脉大而虚,木旺克土,厥逆上升。寸口脉沉而弱,疝气少腹痛。疝属肝病,脉必弦急。(肝脉弦急。常也。)牢急者生,(疝系阴寒,牢主里寒,常也。)弱急者死。
五积散
治疝气初起,或愈后复发,必有外因,痛不可忍,最效。
当归 苍朮 陈皮 茯苓(各一钱) 浓朴(姜炒,八分) 干姜(炒,五分) 白芍(八分)
麻黄(冬天去节,六分;夏天留节,四分) 枳壳(八分) 半夏(一钱) 桔梗(八分) 甘草(炙,六分)
肉桂(六分) 川芎(七分) 加:吴茱萸(汤泡,焙干,七分) 小茴(盐炒,七分) 生姜(六分)
葱白(五寸)
同煎,热服。
治平汤
(新) 治一切疝气痛,上冲心,小便赤,寒热虚实俱效。
当归(一钱三分) 白芍(一钱) 茯苓(一钱) 泽泻(七分) 猪苓(八分) 山栀(七分)
木香(五分) 苍朮(一钱) 川楝子(一钱)
小茴(六分) 橘核(七分,炒研) 肉桂(八分) 陈皮(七分) 荔枝核(一钱三分,烧焦,研)
水煎服。寒甚,加吴茱萸五分。胁痛,加柴胡七分。
暖肝煎
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证。
当归(三钱) 枸杞(三钱) 茯苓(三钱) 小茴(钱半) 肉桂(一、二钱) 乌药(二钱)
杏仁(一钱)
姜引。如寒甚,加吴茱萸;不应,加附子。
疝方分类
治冲疝气上冲心,二便不通,小腹与阴相引痛甚,此肝邪上厥也。
木香散
木香 陈皮 良姜(炒) 干姜(炒。各六分) 诃子 枳实(各钱半) 草豆蔻(一钱)
黑牵牛(六分半) 川芎(一钱)
水煎服。
治狐疝卧则入腹,立则出腹,与狐相似。
蜘蛛散
蜘蛛(十四枚。勿用五色者、身有毛刺者,薄小者,须用屋西南有网,身小尻大,腹内有苍黄脓者佳。去头,微炒研) 肉桂(五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此仲景方也。
治 疝阴囊肿大不一,痛不可忍。
荔枝散
荔枝核(十四枚,烧存性,用新者) 大茴(炒) 沉香 木香 青盐 食盐(各七分)
川楝肉 小茴香(炒,各二钱)
为末,酒调三钱服。
治木肾不痛。
南星 半夏 黄柏 苍朮 枳实 白芷 神曲 滑石 吴茱萸 昆布 山楂等分为末,酒糊丸,盐汤下。外用马鞭草捣涂,效。
治厥疝脾受肝邪,厥逆,心痛吐食。
当归四逆汤
当归尾(一钱四分) 附子(制) 肉桂 小茴(炒。各六分) 柴胡(七分) 白芍(八分)
元胡(六分) 川楝子(一钱) 茯苓(一钱二分) 泽泻(六分)
水煎服。
治瘕疝脾经湿热,传于肾阴,肿痛,或挺纵不收,或渍脓血,白自流出。
乌头汤
治内热,外为寒束。
川乌头(炮) 栀子仁(炒。各三钱)
煎服。
治 疝 阳明经病,小腹旁壮如黄瓜,血渍脬囊,结成痈肿,肿少血多。用:桃仁 元胡 甘草 茯苓 白朮 枳壳 山楂 橘核 荔枝核等分,水煎服。
治 癃疝内有脓血,小便不通。
加味通心散
瞿麦穗 木通(去皮) 栀子仁 黄芩 连翘 甘草 枳壳 川楝子(去核) 归尾桃仁(去皮尖,炒) 山楂上等分为末,灯心、车前子煎汤,调服三钱。或用五苓散加桃仁、山楂亦妙。
木香楝子散
治疝气久不愈者,服此神效。
石菖蒲(一两,炒) 青木香(一两,炒) 荜 (五钱) 荔枝核(二十枚,捶碎,炒)
川楝子(二十枚。巴豆二十枚同炒黄赤色,去巴豆不用)
共研末,水调服。
龙胆泻肝汤
治肾本不虚,而肝经湿热,火旺筋缩,茎中或痛或痒,或挺纵不收,白物如精,随溺而下者,此筋疝也。
龙胆草(酒炒) 天冬 麦冬 甘草 黄连(炒) 山栀 知母(各一钱) 黄芩(一钱二分)
柴胡(钱半) 五味(三分)
水煎服。
神应散
治寒疝诸疝,心腹大痛,散气开郁。
元胡 胡椒 小茴(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
守效丸
治久坠而不痛者,是即 疝之类,单宜治湿理气。
苍朮 南星 白芷 川芎 山楂 半夏 枳壳(或改橘核)
等分为末,姜汁糊丸,盐汤下。有寒,加吴茱萸。有热,加山栀子。又或加青皮、荔枝核。此方治 疝之妙药。
桃仁膏
治小腹硬而有形,大便秘结而黑,小水利,是血疝也。
桃仁(去皮尖,炒) 大茴(炒)
等分为末,每用二钱,葱白二寸,煨熟,蘸药细嚼,空心酒下。不应,用四物东加桃仁、红花、朴硝、大黄、甘草。
凡少年暴病,或为邪热所闭,或肿痛之极者,是邪盛势急,非行气利水之剂不可,故下之之法,亦不可废。
导水丸
大黄 黄芩(各一两) 滑石 黑丑(头末。各二两) 甘遂(五钱)
共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水下。
禹功散
泻水之剂。
黑丑(头末,二两) 茴香(炒,五钱)
或加木香三钱,为末,以生姜汤调一、二钱,临卧服。
凡治疝,当用五苓散,加茴香、金铃子、橘核、槟榔、木通多效。
凡治阴囊溃烂,睪丸脱露,名为脱囊。用真紫苏茎叶为细末,干敷。如未破,用香油调涂,将青荷叶包上。内服芩、连、甘草、木通、当归之类,多得保全,患者勿虑。
备采古来治疝至简至稳神方于后,以便取用。
卒得疝气,小腹及阴中切痛,汗出欲死者,沙参研末,酒服三钱。
○阴疝肿坠:木别子仁醋磨,调芙蓉叶末敷之。
○疝气偏肿:甘遂、茴香等分为末,酒服二钱。
○疝气:荔枝核二十四枚,陈皮五钱,硫黄(烧溶入水出毒)三钱,为末,盐水调面为丸,绿豆大,空心酒服九丸,日三服。
○偏坠掣痛,脐下撮痛:吴茱萸一斤,酒、醋、开水、童便各浸四两,一夜焙干;泽泻二两,为末,酒丸,盐汤下。
○狐疝:地肤子五钱,白朮二钱半,桂心五分,为末,酒服三钱,忌葱。
○疝气偏坠:大茴小茴(俱炒)各一两为末,用猪尿胞一具(连尿)入药于内,扎定入罐内,以好酒煮烂,连胞捣为丸,白汤送下。
○小儿阴肿:木香五分,甘草、枳壳各一钱,煎服。
○一切冷气及小腹痛:艾叶、香附,醋煮丸。
○小肠疝气,茎缩囊肿:浮水石为末,每服二钱,用木通、赤茯苓、麦冬煎汤调下。
○疝气或连小腹痛极:荔枝核(炮微焦)一两,大茴香(炒)六钱,研末,酒调服。
凡疝受病于肝,见证于肾,以厥阴肝脉络阴器也,多因寒湿所致,亦有挟虚者,当加参术于温散药中。
○又方:用橘核炒去皮,研末,酒调服五钱愈。
五十一、论遗精
(有心虚、肾虚兼肝脾者,湿热,脱精。)
遗精之病,虽多所因,而总由于心。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心有所动,肾必应之,则肾不能藏,精随以泄。初不为意,由是而再而三,随触而泄,斯时精竭阴虚,为劳为损,去死不远,可不畏哉!然亦有无梦而遗者,谓之滑精,心肾之伤居多,治宜固肾。梦而后遗者,谓之梦遗,相火之强为害,治宜清心。亦有值劳倦而遗者,此筋力不胜,肝脾之气弱也。有因用心思索过度而遗者,此中气不足,心脾之虚陷也。有因湿热蕴藏而遗者,此脾肾之火不清也。有无故滑而不禁者,此下元之虚,肺肾之不固也。有素禀不足而精易滑者,此先天无气之薄弱也。有久服寒凉,以致元阳失守而泄者,此药误之所致也。有壮年精满而溢者,此不足虑也。故治此之法,亦当兼求所因乃善。
以下治无梦而遗者:
固精丸
治下元虚损,精滑将脱者。
牡蛎( ,四两) 菟丝子(淘净酒蒸,六两) 韭子(炒,二两) 龙骨( ,四两) 北五味(微炒,二两) 白茯苓(四两) 桑螵蛸(酒炙,三两) 白石脂( ,四两) 山茱萸(四两)
杜仲(盐炒,三两)
上为细末,山药研糊为丸,空心盐汤下。
直指固精丸
治肾虚有火,精滑,心神不安。
熟地(四两) 枣皮(三两)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各八钱) 牡蛎( ) 龙骨( )
莲蕊 芡实(炒。各三两) 志肉(甘草水制,二两) 茯苓(三两)
上研细末,山药四两,糊为丸,空心盐汤送下。
士才倍苓散
治肾虚不固者,服之神效。凡用秘涩药,能通而后能秘。此方茯苓倍于五倍,能泻能收,是以能尽其妙也。
茯苓(四两) 五倍子(二两)
山药糊为丸,空心开水送下。
金锁丹
此治嗜欲太过,精滑不固,涩以救脱之剂。
莲蕊(六两) 芡实(炒,十两) 石莲子(四两,或二两) 金樱膏(二斤)
上为末,以金樱膏和为丸,空心淡盐汤送下。人能久服,固精益寿。但平时服食,忌葵菜、车前子。
以下治有梦而遗者:
茯神汤
此治欲火太炽,相火甚,而梦遗心悸。
石菖蒲(炒,八分) 山药(一钱二分) 茯神(一钱五分) 远志(去心,八分) 枣仁(一钱)
茯苓(一钱) 黄连(八分) 生地(一钱) 当归(一钱二分) 甘草(四分)
莲子七粒,捶碎去心,水煎,食前服。
柏子养心丸
此治劳心有火,合眼梦遗。
柏子仁(微炒,去油要尽) 茯神 枣仁 生地 当归(各二两) 五味 犀角 甘草(各五钱)
上研末,炼蜜丸,如弹子大,辰砂二钱,细研水飞,金箔五十张为衣,午后卧时,含化咽汁一丸。心火一净,服前固精之方,或中时服清火之剂,夜间服固精之丸亦可。
以下治各经兼病而致遗精者:
经验猪肚丸
此治肝肾多热,易于疏泄者。但先察其火之当清者,服上茯神汤,后服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