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脉治


  [卷三:痿症论] 内伤筋挛

  【内伤筋挛之症】皮肤干揭,遍身燥痒,手足难于举动,渐至肌肉黑瘦,筋脉挛缩,此肝经血少筋挛之症也。若两足拘紧不能伸,或左右换易作痛,渐至两臂皆缩,此阳明经湿热筋【内伤筋挛之因】《内经》云,脉弗荣则筋急。又云:肝主筋,肝气热,则筋膜干,筋干,则筋急而挛。又云:阳明主润宗筋,束骨而利机关,若湿热不攘,则大筋短,而筋【内伤筋挛之脉】左关细数,肝经血热。左关细涩,血海干枯。右关弦细,阳明血虚。

  【内伤筋挛之治】肝经血热者,知柏四物汤。肝主风,血少风生者,补肝散,合钩藤膏。血海干枯者,补阴丸。若阳明虚者,薏苡仁散,合金银藤膏。阳明湿热甚者,四味舒筋

  知柏四物汤

  治肝经血热筋挛。

  知母黄柏当归生地川芎白芍药。

  补肝散

  当归白芍药羌活秦艽

  钩藤膏

  钩藤当归川芎生地白芍药

  补阴丸

  治肝经血枯筋挛当归生地白芍药丹皮牛膝木瓜龟板虎骨羊肉为丸。

  薏苡仁散

  治肺热痿痹筋挛,兼治阳明湿气。

  薏苡仁(一斤)焙研末,水调服。

  金银藤膏

  治阳明经湿热筋挛。

  金银藤(一斤)秦艽(四两)木瓜(四两)苍术(四两)黄柏(四两)

  四味舒筋汤

  治阳明经湿热筋挛。

  秦艽木瓜苍术黄柏

  家秘清胃汤

  升麻川连山栀丹皮生地木通甘草水煎,以药汁磨生犀角冲服。

  家秘舒筋丸

  当归(二两)白芍药(二两)知母(二两)黄柏(二两)秦艽(四两)木瓜(四两)上六味研细末。

  金银藤(二斤)钩藤(一斤)天门冬(六两)怀生地(六两)威灵仙(四两,酒浸)何首乌(四两,蒸)上六味,水煎去渣,收浓膏,拌前末药,打为丸。

  桢按:《内经》论痿云,肺热叶焦,则生痿,心气热,则生脉痿,胫纵不能任地。

  肝气热,则筋膜干,筋急而挛。脾气热,则胃干而渴,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发为骨痿。又核上文曰:五脏因肺热相乘而发痿,痿皆主于大热,肺热者色白毛败,心热者色赤脉溢,肝热者色苍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动,肾热者色黑齿槁。又总结上文治痿之法曰,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明明言阳明广纳水谷,饮食热物,必先受之,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若肠胃有积热,则阳明受热,肺受火刑,而成痿矣。原病式云:手足痿软,非外中于风,乃内热而生,因肺热而血液干燥,不能荣养百骸故也。子和云:痿因肺热相乘于四脏,若作寒治,是杀之也。丹溪云:治痿而得经旨者,千古来惟河间一人。刘宗浓云:痿症内经所论至详,奈后代方书,概多差谬,皆因手足瘫痿,有似中风,足难行,又似风痹。于是误以中风诸痹治之,遗祸至今。

  桢按:诸公之论,极为正当,但尚未发明内经论痿,以阳明积热相传于肺,治宜独取阳明,以澄其源,则不消烁血液,而主润宗筋,能束骨利机关。故下文核明曰: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冲,而阳明为之长,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阳明病,则宗筋热而纵,带脉不引而足痿矣。此言膏粱积热,内伤成痿之症,必当独取阳明,而为治痿下手真诀。夫内经治病独详于针灸,而针法则曰:虚者当补,实者当取,今言独取阳明者,以痿症乃阳明实热致病耳。然亦不特专务用药,即针取阳明,是亦一法也。再考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张,此言痿挛之症,不独内伤,亦有外感于湿,若攘夺而去之,则湿久变热,热久变燥,燥伤血液,亦成痿挛,申明湿热未变燥热,可用祛湿清热之法。若已成痿挛,亦宜清热润燥,主润宗筋,若误投燥湿,则违悖主润宗筋之经旨。《内经》又云: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又有能食而渴,则发脑疽。又云:土太过,令人四肢不举,此真膏粱积热,非肝肾经虚,细按诸条,皆五脏生热发毒,手足不举,足痿挛,皆因膏粱积热而起,须要清肠胃之积热。然论禁忌燥热之药,即专用滋阴降火,亦非肝肾经虚,而不对病者也。但清肠胃积热,不比他经。他经之热易清,膏粱积热,随清随起。若纵肆口腹,则饮酒焉,酒热上熏于肺矣。浓味焉,膏粱积热矣,即盐从火化,咸味太多,亦能发渴发热。骆龙吉云,药中肯綮,若不淡薄滋味,虽日进清热,而积热日生,一寒十暴,吾知其不能万全也。

  夫膏粱积热,乃油腻荤腥之湿热,若见湿热下泻,则不生疔发毒。若湿热不得下泄,则壅肿而发毒矣。若日久变燥,二便阻涩,则为土太过,手足不举矣。故清除积热,则二便如常。

  脾胃清和,输化水谷,生精养血,主润宗筋而利机关。

  [卷三] 痹证论

  秦子曰:痹者闭也,经络闭塞,麻痹不仁,或攻注作疼,或凝结关节,或重着难移,手足偏废,故名曰痹。今列外感四条,内伤八条。

  [卷三:痹证论] 外感痹症

  【风痹之症】走注疼痛,上下左右,行而不定,故名行痹,此风邪为痹之症也。

  【风痹之因】或元气不充,或病后体虚,或饥饿劳役,风邪乘之,则风痹之症作矣。

  【风痹之脉】或见浮缓,外受风邪。或见浮数,乃是风热。或见浮紧,风寒之别。浮【风痹之治】风寒攻痛,防风汤。表里有邪者,防风通圣散、和血散痛汤、大秦艽汤。

  风热痛者,四物二妙丸。风湿之邪,苍防二妙汤。

  防风汤

  防风当归赤茯苓杏仁秦艽葛根羌活桂枝甘草

  防风通圣散

  防风川芎当归白芍药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荆芥白术山栀生姜

  和血散痛汤

  羌活升麻麻黄桃仁柴胡红花当归防风甘草独活猪苓黄柏防己

  大秦艽汤

  治风湿攻走作痛。

  羌活升麻独活苍术防风威灵仙茯苓当归泽泻秦艽

  四物二妙丸

  治风热攻走作痛。

  苍术黄柏羌活白芍药威灵仙陈皮

  苍防二妙汤

  治风湿攻走作痛。

  苍术防风同煎服。

  [卷三:痹证论] 外感痹症

  【寒痹之症】疼痛苦楚,手足拘紧,得热稍减,得寒愈甚,名曰痛痹。此寒邪成痹之症【寒痹之因】营气不足,卫外之阳不固,皮毛空疏,腠理不充,或冲寒冒雨,露卧当风,则寒邪袭之,而寒痹作矣。

  【寒痹之脉】脉多浮紧,或见浮弦,或见沉迟。脉若见数,寒郁成热。

  【寒痹之治】寒伤太阳,在营分无汗,麻黄续命汤。伤卫有汗,桂枝续命汤。寒伤阳明,干葛续命汤。在少阳,柴胡续命汤。今家秘立十味羌活汤通治之。

  麻黄续命汤

  即本方倍加麻黄。

  桂枝续命汤

  即本方倍加桂枝。

  干葛续命汤

  即本方倍加干葛。

  柴胡续命汤

  即本方倍加柴胡。

  家秘羌活汤

  通治风寒湿三气痛痹。

  羌活防风秦艽柴胡葛根独活川芎苏梗木通钩藤

  [卷三:痹证论] 外感痹症

  【湿痹之症】或一处麻痹不仁,或四肢手足不举,或半身不能转侧,或湿变为热,热变为燥,收引拘挛作痛,蜷缩难伸,名曰着痹,此湿痹之症也。

  【湿痹之因】或身居卑湿,湿气袭人,或冲风冒雨,湿留肌肉,内传经脉,或雨湿之年,起居不慎,而湿痹之症作矣。

  【湿痹之脉】脉见浮濡,乃是风湿;脉见浮紧,乃是寒湿。脉洪而数,湿热之诊。

  【湿痹之治】发汗,羌活除湿汤。胸满闷,茯苓汤。风湿,苍防二妙汤。寒湿,术附汤

  羌活除湿汤

  通治风寒湿热,四气成痹。

  羌活防风柴胡独活苍术茯苓泽泻猪苓甘草陈皮黄连黄柏川芎

  茯苓汤

  即枳桔二陈汤易赤茯苓。

  苍防二妙汤

  治风湿成痹。

  苍术防风二味等分同煎。

  术附汤

  治寒湿成痹。

  苍术熟附子

  苍柏二妙丸

  见前湿热痿。

  [卷三:痹证论] 外感痹症

  【热痹之症】肌肉热极,唇口干燥,筋骨痛不可按,体上如鼠走状,此《内经》所云阳气多,阴气少,阳独盛,故为热痹之症。《内经》原有热痹,方书止列三条,误也。

  【热痹之因】阴血不足,阳气偏旺,偶因热极见寒,风寒外束,《内经》云:灵气相薄,则脉满而痛。此热痹所由生也。

  【热痹之脉】浮大而数,热在经络。沉大而数,热已深入。大数属气,细数者血。寸脉数大,热在于上。尺热数大,热在于下。

  【热痹之治】热在经络者,四味舒筋汤。热已深入,潜行散。气分有热者,苍柏二妙丸

  四味舒筋汤

  治腿足肿痛,脚筋挛缩。

  独活当归黄柏苍术四味等分同煎。

  潜行散

  滋阴补肾,壮骨健行,此方独胜。

  黄柏一味炒研,水丸服。

  苍柏二妙丸

  治湿热伤气分者。

  苍术黄柏二味同研水丸。

  虎潜丸

  治湿热入血分者。

  龟板胶(四两)黄柏(四两炒)知母(四两)川牛膝(二两)熟地黄(四两)白芍药((四两)当归(四两)虎骨骱(一两,炙)上为细末,玄武胶溶化为丸。

  [卷三:痹证论] 内伤痹症

  【肺痹之症】即皮痹也。烦满喘呕,逆气上冲,右胁刺痛,牵引缺盆,右臂不举,痛引【肺痹之因】或形寒饮冷,或形热饮热,肺为华盖,恶热恶寒,或悲哀动中,肺气受损【肺痹之脉】寸口脉涩,责之在肺。或见迟弦,寒饮所伤,或见洪数,乃是伤热,浮迟【肺痹之治】火热伤肺者,家秘泻白散。肺气受损,肺虚液少,生脉散,加二冬二母。气虚上逆,参橘煎、人参平肺散。

  家秘泻白散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黄芩石膏川连

  生脉散

  人参麦门冬北五味三味同煎。

  参橘煎

  人参橘红二味同煎。

  人参平肺散

  人参桑白皮地骨皮肥知母天门冬橘红甘草

  [卷三:痹证论] 内伤痹症

  【心痹之症】即脉痹也。脉闭不通,心下鼓暴,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心下痛,夜卧不安,此心痹之症也。

  【心痹之因】或焦思劳心,心气受伤,或心火妄动,心血亏损,而心痹之症作矣。

  【心痹之脉】左寸沉数,沉为心痛,数为心热。或散而大,散则失志,大则失血。

  【心痹之治】心火盛者,导赤各半汤。心神失守者,安神丸。虚弱人,归汤。虚火旺

  导赤各半汤

  川黄连甘草生地木通山栀麦冬犀角

  朱砂安神丸

  朱砂川连生地当归

  天王补心丹

  人参玄参丹参桔梗远志肉酸枣仁柏子仁天冬麦冬五味当归生地

  [卷三:痹证论] 内伤痹症

  【肝痹之症】即筋痹也。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腹大如怀物,左胁凝结作痛,此肝痹【肝痹之因】逆春气则肝气怫郁,恼怒伤肝则肝气逆乱,惊动魂魄,则肝气不宁,【肝痹之脉】左关弦数,肝家有热。或见沉滞,肝家郁结。或见虚弦,肝家少血。

  【肝痹之治】左关弦数者,泻青丸或泻肝汤。左关沉滞者,柴胡疏肝散。左关虚弦,

  泻青丸

  当归龙胆草川芎栀子大黄羌活防风

  龙胆泻肝汤

  见前肝火胀。

  柴胡疏肝散

  柴胡陈皮川芎芍药枳壳香附甘草

  逍遥散

  白术白芍药当归甘草柴胡陈皮

  补肝散

  山茱萸当归北五味山药黄枣仁川芎木瓜熟地白术独活

  [卷三:痹证论] 内伤痹症

  【肾痹之症】即骨痹也。善胀,腰痛,遗精,小便时时变色,足挛不能伸,骨痿不能起,此肾痹之症也。

  【肾痹之因】《内经》云:或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或不慎房劳,精竭血燥,则筋骨失养,腰痛不举,而肾痹之症作矣。

  【肾痹之脉】两尺细数,或见浮大。肾脉本沉,今反躁疾,水衰火动,肾痹之脉。

  【肾痹之治】远行劳倦者,坎离丸。房劳精竭者,河车封髓丹。肾火上炎者,家秘滋肾丸。真阳不足者,八味丸料,溶鹿龟二胶为丸。真阴不足者,家秘天地煎。

  坎离既济丸

  见前肾痿。

  河车封髓丹

  天门冬熟地黄人参河车(一具)

  家秘滋肾丸

  黄柏(二两)知母(二两)肉桂(二钱)共为细末,玄武胶为丸。

  八味丸

  即六味丸加肉桂、附子。

  家秘天地煎

  天门冬怀地黄知母黄柏四味同煎三次,去渣冲玄武胶。收膏服。

  [卷三:痹证论] 内伤痹症

  【脾痹之症】即肌痹也。四肢怠惰,中州痞塞,隐隐而痛,大便时泻,面黄足肿,不能饮食,肌肉痹而不仁,此脾痹之症也。

  【脾痹之因】脾为胃行津液,权主磨化,若饮食过多,饥饱失节,则脾气受损,失其健运,而脾痹之症作矣。

  【脾痹之脉】脉见弦滑,脾虚停滞。若见空大,脾胃损伤。若见虚细,脾弱多痢。

  【脾痹之治】脾虚不能磨化,枳术消痞丸。脾有停滞者,保和丸。脾虚失健运之机,四君子汤。大便不实,异功散、参苓白术散。

  枳术丸

  白术陈枳实

  保和丸

  山楂神曲半夏白茯苓莱菔子陈皮连翘

  四君子汤

  见前腹胀。

  异功散

  即四君子汤加陈皮。

  六君子汤

  即异功散加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