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王旭高临证医案
王旭高临证医案
牛蒡子 马兜铃 川贝 桔梗 杏仁 生甘草 海浮石 蛤壳 阿胶 桑叶 枇杷叶另:蛤粉一两,青黛二钱,蝉蜕七分,共三味,研为细末。分七服,药汁调下,每日一服。
肺阴已伤,引动肝阳,咳作头痛,青蛤散颇合。皂荚子不可用,恐劫液也。
戴 五脏皆有咳,总不离乎肺。肺为娇脏,不耐邪侵,感寒则咳,受热则咳,初起微有寒热,必夹表邪。邪恋肺虚,脉形空大。前方降气化痰,保肺涤饮,俱无少效。据云得汗则身体轻快,想由肺气虽虚,留邪未尽。补虚而兼化邪,亦一法也。用钱氏法。
牛蒡子(元米炒) 马兜铃 杏仁 阿胶(蛤粉炒) 苏子 桑白皮款冬花 炙甘草 茯苓 桑叶 枇杷叶沈 脉虚软而似数,内伤虚弱奚疑!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处受邪,其病则实。咳嗽虽由外感,而实则因于气虚。以为风寒固不可,以为虚损未必可。玉竹饮子主之。
玉竹 杏仁 苏子 桑白皮 款冬花 旋复花 沙参(元米炒) 象贝 橘红 枇杷叶岑 烦劳疲极则伤肝,肝伤则气逆而上迫,为胁痛,为咳嗽。
秦氏所谓先胁痛而后咳者,肝伤肺也。治法不在肺而在于肝。夏令将临,恐有失血之虞。
旋复花 桃仁炭 杏仁 川贝 苏子 冬瓜子 黑山栀 丹皮 郁金 苡仁 枇杷露祝 咳嗽夜重,风寒伤于肺,劳碌伤于肾。肾气上逆,故重咳于夜也。
前胡 杏仁 象贝 橘红 半夏 旋复花 紫菀 茯苓 沉香 沙苑子渊按:治风寒则可矣,治肾虚则未也。
某 咳嗽白痰味咸,是肾虚水泛为痰也。小便黄,阴虚内热。
初起虽有风寒,日久亦从热化,而元气渐虚矣。今从肺肾图治。
沙参 玉竹 橘红 甜杏仁 茯苓 川贝 紫菀 蛤壳 金狗脊 十大功劳平 病起伤风咳嗽,邪留肺系。久咳伤阴,火起于肾,上冲于心,心中热痒则咳甚而肤热,迨火降则热亦退而稍平。其所以发热者,由于阴虚也。惟胃纳甚少,滋阴之药不宜过,当以金土水三脏皆调。立夏在前,冀其热减为妙。
大生地(蛤粉拌捣) 阿胶(米粉拌炒) 怀山药 炙甘草 川贝 五味子茯苓 牛蒡子 丹皮(炒焦) 橘红 紫菀 枇杷叶仁渊曰:咳嗽一证,最为难治。外感固不可擅用清滋,即内伤之咳,亦未可擅用冬、地,须察其病因在何脏腑而施治。疗久咳必先顾其胃气,未有胃不顺而咳可愈者。经谓:十二经皆有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此言外感之咳,从感寒饮寒而起,邪由皮毛而内合于肺,或散或温或凉,从肺主治。其饮热受热者,亦可隅反。若内伤之咳,则五脏十二经皆有,断不可专治其肺。
盖咳在肺,所以致咳不在肺。五脏六腑苟有一气之逆,触动肺气,即能作咳。医经旨“聚于胃、关于肺”二语,深得咳嗽要言。夫胃有五窍,如闾里门户。水谷入胃,渣滓由下脘传小肠,水液即从旁窍而出,传布三焦,由中焦蒸化,至上焦为津液,渗下焦为便溺。今脏腑之气失顺,逆击于肺作咳,胃窍之水饮不能尽化津液,聚于上脘而为痰涎,寒则痰稀,热则痰浓。前人论脾乃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今读西国医书,谓咳痰不从肺出,即从胃脘而来。证以经文“聚于胃、关于肺”二语,始知前人所论非是。按前贤论咳嗽者甚多,至“聚于胃”三字,从未论及,岂《内经》此言漫无着落耶?今得西医剖视之书,益见《内经》之精。至何脏何腑之逆,虚实之辨,当详参脉证。经文于此尤为精细,不难按证用药。
兹集外感内伤为一编,读者宜细绎之,勿混治也。
卷之四
疝气门
某 先天不足,肾气虚寒,膀胱失化,肾囊胀大,疝气上攻,呕吐不止。防其发厥。
肉桂 金铃子 乌药 巴戟肉 胡芦巴 半夏 吴茱萸 泽泻 小茴香 荔枝核又末药方:棉子肉(四两,炒) 小茴香(二两,盐水炒) 糯米(半升,炒黄)
共研末,砂糖调服。
渊按:水盛凌土之象,须崇土御水为主。
曾 嗜酒之人多湿,湿注下焦而成 疝,肿胀久而不已,虑其变酿囊痈、湿漏等疾,是属淹缠。
萆 橘核 桃仁 茯苓 焦白术 海藻(洗清) 昆布(洗清) 泽泻延胡索 川黄柏 川楝子(炒打) 通草附丸方:金铃子(一两,炒打) 萆 (一两,炒) 茯苓(一两,烘) 泽泻(一两,炒)防己(一两) 焦山栀(一两) 白术(八钱,炒) 黑白丑(各二钱,炒) 黄柏(五钱,炒) 川连(三钱,吴萸二钱煎汁,炒) 苡仁(一两,炒) 茅术(八钱,米泔水浸)
昆布(一两,洗淡,炒) 橘核(一两,炒,打) 海藻(五钱,洗淡,炒)
上药共研细末,用老丝瓜筋三两,砂仁三钱,通草三钱,煎汤泛丸。每朝三钱,开水送下。
秦 湿热素盛,下注小肠厥阴之络,囊肿,胯筋胀痛,小有寒热已经匝月。拟泄肝络,兼通小肠。
金铃子散加柴胡、青皮、穿山甲、全蝎、龙胆草、枳壳、山楂肉、黑山栀、沉香、吴茱萸、橘核。
又 疝本属寒,久则化热。其热为标,其寒为本。当标本兼治。
金铃子散加木香、乌药、吴茱萸、橘核、小茴香、车前子、川黄柏、枸杞子、胡芦巴。
吴 子和论七疝,都隶于肝。近因远行劳倦,奔走伤筋,元气下陷,其疝益大。盖筋者,肝之合也。睾丸者,筋之所聚也。大凡治疝不越辛温苦泄,然劳碌气陷者,苦泄则气益陷。今先举其陷下之气,稍佐辛温,是亦标本兼治之法。
补中益气汤加茯苓、茴香、延胡、全蝎、木香。
又丸方:党参 白术 茯苓 吴茱萸 乌药 木香 小茴香 当归 枸杞子 川楝子 淡苁蓉上药研末,用荔枝半斤,去壳煮烂,取肉捣烂,另将核炙脆,研末,连前药末共捣成丸。朝暮用盐花汤送下三钱。
周 中气不足,湿热下注厥阴之络,胯凹肾囊之间,每逢劳碌必发疝气攻痛,兼有寒热。前用搜络方法,未获效验。今用补中益气汤加搜络清里之药。
补中益气汤去黄 、炙草,加黄柏、茴香、全蝎、吴茱萸、黑山栀、川楝子、橘核、丝瓜络。
又药酒方:枸杞子 沙苑子 茴香 仙茅 川楝子 熟地 菟丝子 吴茱萸 杜仲 巴戟肉 党参烧酒十斤浸,夏五冬十日饮,勿醉。
王 肝经久有湿热,伏于下焦经络之中。疝气交春而发,夏甚秋衰,至冬而平。发时每有寒热,是属湿火无疑,断非寒疝可比。去冬迄今患疟,兼以咳嗽,舌底红裂而苔黄 ,此疟邪湿热伤阴之象。法以养阴化痰、和胃泄肝为治。
制首乌 鳖甲 陈皮 杏仁 桃仁 川楝子 青皮 延胡川贝 沙参 红枣 生姜仁渊曰:古人谓七疝都隶于肝,以少腹前阴皆厥阴经脉部位故也。湿热寒邪袭郁厥少而成疝,此言诚是。
然余谓病标在肝,病本在脾肾。盖厥阴风木,寄体在土,滋灌赖水。苟日暄雨润燥湿得宜,欣欣向荣,何疝之有?惟水寒土湿,木失其荣,藏舍空而经络虚,始寒湿、热湿之邪乘虚袭入;邪郁不化,木不条达,愈郁愈横,于是将军之性猝发难遏,其气不得升达,横塞本位经脉之间而作疝也。所以不涉他部者,他脏尚不虚耳。冲心则死,亦以心阳大虚,寒邪得以直犯君主耳。
气体实而标邪盛者,其治尚易;惟积年累月,邪虽不重,而脏真大虚,一切苦寒辛通之药,未可径施,施亦未必效验,最为难疗。若治疝都用辛通温散入方者,不独散其寒,亦所以通其气耳。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之谓乎!
卷之四
遗精淋浊门
严 淋浊三年不止,肾虚湿热不化。阴头碎痒,筋骨微疼。六味补肾,能化湿热。耐心久服,莫计效迟。
大生地 怀山药 茯苓 山萸肉 五味子 麦冬 益智仁 丹皮 泽泻 湘莲肉须 精浊连年不断,兼有血块淋漓。肝肾大虚,八脉无以固摄,湿热混乱不清。舌苔白腻。法当脾肾双补,固摄下焦。
怀山药 茯苓 菟丝子 阿胶(赤石脂炒) 血余炭 五味子 杜仲 沙苑子 金樱子 莲须 旱莲草渊按:肝肾八脉之虚,由湿浊混淆,精血频下。若不先清湿热以宁相火,徒事补肾固精,所谓不清其源而欲塞其流,能乎否乎?顾 遗精无梦为肾虚,咳嗽寒热乃风邪,腹胀纳少兼肝气。
此三者当先何治?曰:咳嗽盗汗出,不宜治肺;肝气横,不宜伐肝;然则治其肾乎?六味丸去泽泻,加陈皮、白芍、沉香、牡蛎、芡实、湘莲肉。
又 遗精属肾,不寐属心。心火刑金则咳,心阳下陷则遗。阴虚则盗汗,肝虚则结瘕。法当交济坎离。
大生地 远志 芡实 茯苓 白芍 党参 龙齿 枣仁 怀山药 龟板 六神曲 麦冬 牡蛎 五味子 丹皮 建莲肉丁 水窍精窍,异路同门,二窍不并开。水窍开则湿热常泄,相火常宁,精窍常闭。若水窍为败精瘀浊阻塞不通,则湿热不泄。病已二载,颇服滋补,使湿热败浊漫无出路,致下焦浊气上攻及胃,时时嗳气,腹中不和,二便不爽,失下行为顺之理。诊脉细肢寒,肾阳与胃阳不布。法宜通阳渗湿,益肾化浊。
补故纸 韭菜子 茯苓 萆 小茴香 菟丝子又 症势仍然,前方加减。
照前方加桂枝、白芍、龙齿、牡蛎。
又 杂药乱投,诸病不除,中气早戕,故腹中不和,大便不畅。至于本病清浊淆混,亦脾虚湿热所致。
萆 益智仁 半夏 陈皮 党参 黄柏 石菖蒲 乌药 砂仁又 九窍不和,肠胃病也。胃以下行为顺,肠以传导为职。
肠胃失司,则嗳气,肠鸣,头眩,大便难,小溲混浊,肛门溺窍皆痒。
白术 苦参 茯苓 陈皮 香附 泽泻 六神曲 桃仁 火麻仁 槟榔 青皮 茵 草又 湿热浊邪,混入清气之中,无路可出,外则肌肤生瘰,如粟且痒;上则头眩;下则溺窍后阴俱痒,精浊时流,大便艰涩。三焦俱受其邪,虚实混淆之病也。疏泄浊邪从下而出,复入交济坎离,虚实同治。
朝服控涎丹十四粒,陈皮汤送下。暮服磁朱丸三钱,沙苑子汤下。
渊按:借控涎丹以泻中焦湿热痰浊,磁朱丸以交济坎离,可谓善于腾挪。
王 病起膏淋,变为石淋,今又成血淋矣。盖肾虚精不藏聚,湿热相火蒸灼,致精化为浊,浊凝成块;阴伤日久,血亦下注,故见血块也。填补阴髓以化湿热,法当滑涩兼施。
大熟地 阿胶 龟板 天冬 血余炭 芡实 秋石 沙苑子 冬葵子 韭菜子(炒) 湘莲肉李 北门之 得守,则阳气固;坤土之阳得运,则湿浊化。湿浊化则精旺,阳气固则精守。所嫌肌肉尽削。夫肌肉,犹城垣也;元气,犹主宰也。城垣倾颓,主宰困穷,然则非大补元气不可。
大熟地 西党参 冬术 枸杞子 浓杜仲 麦冬 怀山药 淡苁蓉 当归 半夏 陈皮 茯苓 谷芽萧 据述病情多系情怀郁勃,肝肾下虚。小溲频数澄脚,遍体机关骨节不利,头面觉麻。此由阴液内亏,风阳绕络,源泉不足,膀胱不化使然。养阴液以熄风阳,救源泉以通气化,又须怡情安养,庶几可瘳。
大生地 二冬 龟板 沙苑子 五味子 川断 茯神 沙参 覆盆子 家韭子渊按:既从七情郁结而来,乃心火不能下交于肾水,致肾关不固,似宜心肾兼治。
张 男子十四发身太早,保真不固,究竟外丰内亏,不时内热,身倦乏力,恐其延成劳损。培补先天,兼理后天,尤宜自知爱惜为上。
党参 大熟地 怀山药 丹皮 茯苓 陈皮 沙苑子 苡仁 杜仲 金狗脊薛 左尺极细,寸关微而似数,右三部俱弦滑。下有遗精暗疾,肛门痒而出水;上则头眩耳鸣,舌苔粉白。以脉合症,肾阴下亏,湿热相火下淫上混,清窍为之蒙闭。法当补肾之阴而清相火,清金和胃,分利膀胱以化湿热。
萆 大生地(蛤粉炒) 知母 泽泻 龟板 麦冬 黄柏 赤苓 半夏 丹皮 牡蛎 怀山药又丸方:大生地(砂仁、陈酒拌蒸) 冬术(土炒) 黄连(盐水炒) 苦参 天麻 怀山药 丹皮(盐水炒) 川芎 芡实 龟板(酥炙) 牡蛎( ) 泽泻(盐水炒)
黄柏(盐水炒) 知母(盐水炒) 半夏 萆 (盐水炒) 赤苓 麦冬(元米炒)
上药为末,用建莲粉四两,神曲四两,煮糊捣丸。
渊按:此方治肾虚湿热遗精极妙,然须胃纳尚旺者。若谷食式微,连、柏等苦寒宜斟酌。
高 淋浊而兼遗滑,耳聋目花。肝肾大虚,不宜渗利,法当固摄。
沙苑子 怀山药 补故纸 茯神 家韭子 芡实 龙骨 牡蛎 朝暮服威喜丸三钱。
渊按:纯属虚象,宜加熟地、山茱萸。
蒋 肾藏精,肝藏血,膀胱主疏泄,故前阴一物也,而有二窍。二窍不并开,水窍开则湿热常泄,相火常宁。若房事过度,则相火旺而精血不藏,混入水窍,为血淋窍痛焉。
大生地 元精石 丹皮 龟板 五味子 川黄柏 血余炭 沙参 知母 麦冬 茯苓 阿胶高 脉细固属阴虚,若下垂尺泽,是相火下淫,故精血下流,小溲便数,溺窍疼痛,大便干结也。补养肾阴,兼清相火为法。
大生地 龟板 黄柏 大黄(酒炒) 木通 小蓟炭 阿胶(蒲黄炒)
焦山栀 甘草梢 知母 茯苓 元明粉 车前子 牛膝陈 遗精无梦,不特阴虚,阳亦衰矣;干咳无痰,不特肺虚,胃亦弱矣。补精纳气,温煦真阳,治其肾也;补土生金,清肃高源,治其肺也。若夫救本之图,在于息心无妄。无妄二字所该者广,心君镇定,自无震撼之虞。
大熟地 党参 五味子 枸杞子 茯神 菟丝子 龙骨 沙苑子 怀山药 牡蛎 龟板 丹皮 杜仲 芡实华 病由丧子忧怒抑郁,肝火亢甚,小溲淋浊,渐至遗精,一载有余,日无虚度。今年新正,左少腹睾丸气上攻胸,心神狂乱,龈血目青,皆肝火亢盛莫制也。经云:肾主闭藏,肝司疏泄。二脏皆有相火,其系上属于心。心为君火,君不制相,相火妄动,虽不交会,亦暗流走泄矣。当制肝之亢,益肾之虚,宗越人东实西虚、泻南补北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