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临证医案


  殷 肝胃不和,脘痛呕酸,兼以酒湿熏蒸于胃,胃为多气多血之乡,故吐出瘀血甚多。血止之后,仍脘中作胀,呕吐酸水。法宜调和肝胃,切戒寒凉。

  制半夏 陈皮 郁金 乌药 桃仁泥 炮姜炭 延胡 茯苓 香附 鸡距子 苏梗孙 热在中脘部分,时吐红痰带臭,不甚咳嗽。病在于胃,留热伏于中宫。法当清泄。

  犀角 冬瓜子 射干 当归 桃仁 苡仁 元明粉 川贝 连翘 大黄(酒浸炒) 金银花又 不咳嗽,但吐红痰如脓,自觉灼热在胃脘之中,将及二月。此非肺痈,乃瘀伤湿热留胃中故也。当以清化。

  川贝 冬瓜子 当归 苡仁 沙参 连翘 川石斛 金银花 赤豆 芦根郁 历春夏秋,血症屡发。诊脉虚弱,形容清瘦,年方十七,精未充而早泄,阴失守而火升。异日难名之疾,恐应褚氏之言。治宜滋水降火,须自保养为要。

  大生地 生洋参 丹皮炭 茯神 白扁豆(炒焦) 怀山药 茜草炭 阿胶(蒲黄炒) 麦冬 茅根 莲肉 鲜藕仁渊曰:少年咳血,多起于遗精,遗精多由于妄想。夫男子二八精道通,情欲念起。起而不遂,则相火时动。动而不已,致精关不得闭固,则梦交精滑。阴精下虚,相火上炎,迫其血府,咯血之症生焉。中年之辈,由劳碌伤阴,阴气内虚,最易怒动肝火。火迫其血,血遂上溢。始也咯血不咳嗽;既而胃气失降,肺脏为相火煽灼,或稍感微邪,渐增咳嗽,劳损成矣。夫咯血易治,咳嗽难医。所以然者,咯血为火炎迫血,气逆血溢,寻其源而清之,降之,养之,和之,或不因火迫而吐者,亦随其证而调之,无有不止者。若咳嗽则下焦阴气既虚,胃气逆而肺气亦耗,阴火时时上炎,肺无宁静之日,愈咳愈伤,愈伤愈咳,不至水涸、金枯、土败不已。故咯血证一加咳嗽,十死八九。亦有先咳嗽而后带血者,此先损其肺,后及其肾也。其寒热者,营卫虚而金火相争也。盗汗者,肺气虚而卫不固,营为热迫也。咽痛者,肺阴枯而虚火上冲。便溏者,脾不守而金绝土败,死期至矣。即越人上损下损及中不治之谓,盖后天之生生亦绝矣,此论阴虚咳血则然。若不由阴虚者,如痰饮久咳,胃气逆而络伤,过饥过饱,疾行伤其胃络,郁热壅于肺胃,负重努力,斗殴伤络,更有妇人肝经壅热,经不顺行,皆有咯血呕血证,未可见血即事滋阴凉降,须求其本而治之。夫治血莫若顺气。气为血帅,气降而血自降,气顺而血自归经。即咳嗽一证,切勿沾沾治肺。

  盖咳虽属肺,其致咳不在肺而在肾。夫肾,藏精者也。肾藏精虚,肾气无所根据恋,上冲阳明,煽动肺脏,胃气逆不得降,肺欲不咳,安可得乎?古人谓肺犹钟也,钟不自鸣,有击之而后鸣。

  医者不去其鸣钟之具,而日磨沙其钟,钟破而鸣如故。此言深有至理。王应震云: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喘生勿耗气,遗精不渗泄,明得此中趣,方是医中杰。当三复斯言。

  卷之二

  臌胀水肿门

  陆 经停一载有余,肝气不时横逆,胸脘胁肋疼痛,呕吐酸水,大腹日满,青筋绽露,此属血臌。盖由肝气错乱于中,脾土受困,血海凝瘀,日积月大,状如怀子,而实非也。今病已极深,药力恐难见效。

  川楝子 丹参 归尾 香附(盐水炒) 延胡索 五灵脂(酷炒) 陈皮 砂仁 红花 淡吴萸朱 肿胀已退,脉象较前稍大,汗出至膝而止。阳气有流通之象,阴湿有消化之机。今以温理中州,中州得运,庶几决渎流通,寒转为温,否转为泰矣。然须调养百日,庶无反复之虞。

  熟附子 冬术 茯苓 通草 桂枝 焦六曲 牛膝 陈皮 泽泻 姜皮又 肿胀由乎脾肾,阳虚水湿偏淫。通阳化湿水邪平,方法原为对证。面目四肢俱瘪,单单大腹膨,更兼遗泄再伤阴,久病恐难胜任。

  桂枝 陈皮 冬瓜皮 益智仁 姜皮另:六味丸三钱,药汁送下。

  王 湿热素伏下焦,皮肤顽癣。近感风邪着腠理,陡然寒热,面目上部先肿,蔓延中下,今大腹阴囊足胫悉肿。据云阳物暴缩,足冷,似属阴寒,然鼻中热气上冲,此乃阳被湿郁,气不宣通,非阳衰可比。夫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而肺主一身气化,俾得肺气宣通,斯风与湿自然而解。

  射干 杏仁 大腹皮 苡仁 茯苓 泽泻 桑白皮 冬瓜子 通草 丝瓜络 沉香 琥珀 枇杷叶渊按:阳被湿遏,肺气不得宣通,乃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的对。五皮饮虽加杏仁、射干,恐仍不能开泄肺表。

  复 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腹满足浮囊肿,水泛而侮土也。腹中气攻胀痛,土虚则木横也。欲泄水,必崇土;欲平气,必疏木。

  吴萸炒川连 沉香 白术 葶苈子 茯苓 大腹皮 香附 陈皮 川朴 泽泻渊按:中焦阳气伤矣,左金非崇土之方。肺失通调,膀胱不化,何不用桂枝,且能疏木。

  复 面黧腹肿,脉沉而细。此脾肾之阳不化,水湿阻滞于中。症防加剧,姑且渗湿通阳。

  肉桂炒白芍 茯苓 猪苓 白术 大腹皮 细辛 泽泻 川朴 陈皮 焦六曲 麦芽 香橼皮金 风湿相搏,一身悉肿,咽痛发热,咳而脉浮,拟越脾法。

  麻杏甘石加赤苓、腹皮、通草。

  复 风水者,在表之风邪与在里之水湿合而为病也。其症头面肢体浮肿,必兼咳嗽,故为风水。更兼食积,其腹必满。三焦不利,法当开上、疏中、达下治之。

  羌活 防风 枳壳 杏仁 大腹皮 川朴 茯苓 橘红 泽泻 莱菔子 桑皮 青葱 生姜渊按:羌、防不如麻黄,专开手太阴之风水。故古人有越脾、麻黄赤豆等治表实肿胀,无羌、防等方也。

  细参本草,自无此等杂治。

  冯 产后数十日,忽发肝风,心荡不寐,继以血崩。今周身浮肿,气逆不得安卧,头眩,口不渴,病势夜重,血虚气胜,木旺土弱也。土弱不制水,水反侮土。土既受木克,又被水侮,是为重虚。欲培土,先补火,佐以泄木。即《内经》虚者补之,盛者泻之之义。

  肉桂 冬术 茯苓 泽泻 大腹皮 木香 陈皮 炮姜 神曲 通草 血珀渊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和养肝脾之气,以招失亡之血,其胀自消。

  秦 腹胀足肿,纳食则胀益甚。湿热挟气,填塞太阴,臌胀重症。

  川朴 赤苓 大腹皮 青皮 泽泻 枳壳 黑丑 山楂炭 甘遂(面包煨) 通草 生姜复 腹胀稍宽,足仍浮肿。运脾化湿,冀其渐平。

  川朴 赤苓 大腹皮 川椒目 苍术 泽泻 陈皮 焦六曲 黑丑 通草 枳壳 生姜渊按:二方乃湿热实胀治法。

  三诊 腹盈月余,得食则胀甚。两进攻消运脾之法,胃脘之胀已松,大腹之满未化,再议疏通消导。

  旋复花 五加皮 赤苓 泽泻 槟榔 黑丑 鸡内金 木香 通草 砂仁朱 腹满,面黄,足肿。近因戽水受寒,又加疝痛。脾虚有湿,肾虚有寒。防其疝气上攻,大腹益满。

  平胃散去甘草,加茯苓、小茴香、神曲、吴茱萸。

  杨 脉沉,小便不利,面目肢体大腹阴囊悉肿,病属里水。鼻中流血,喉间略痛,肺家有郁热也。拟越婢汤。

  蜜炙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白术 赤苓 泽泻 陈皮 防己 淡芩复 水湿侵入经络,外溢肌肉。发汗利水诸法,效而不愈。今拟通阳渗泄。

  五苓散加巴戟肉、川朴、车前子、陈皮、牛膝、五加皮、大腹皮、姜皮。

  王 病后脾虚气滞,浮肿食少,大便溏泄,法当温脾。

  党参 茯苓 泽泻 木香 冬术 炮姜 茯神 神曲 砂仁 谷芽张 痢后阳虚,水湿不化,腹满面浮足肿,而色青黄,脉来虚细。虑延臌胀重症。

  川熟附 猪苓 茯苓 白术 党参 上肉桂 泽泻 陈皮 神曲 砂仁又 温通脾肾之阳,疏利决渎之气,冀其胀消肿退。

  熟附子 肉桂 白术 猪苓 泽泻 茯苓皮 冬瓜皮 川朴 陈皮 通草渊按:两方治半虚半实,乃通阳泄水法。

  尤 脾虚木横,腹中结癖,寒热似疟,延及半载。惟脾虚则营卫不和,故寒热;惟肝横则气血凝滞,故结瘕。今食少便溏,舌红口渴,大腹日满,足跗浮肿,形肉瘦削,脾肾阴阳两伤。际此火亢金衰之候,火亢则阴益虚,金衰则木无制,深秋水土败时,虑其增剧。急宜健运和中,稍兼消暑。

  喻嘉言所谓刚中柔剂,能变胃而不受胃变。此法是矣。冀其脾胃稍醒为吉。

  连理汤加陈皮。

  朱 时令水湿内袭,与身中素有之湿热相合,骤然浮肿,充斥上下三焦。拟宣表泻里之法,以消其水。

  香薷 川朴 通草 大腹皮 赤苓 泽泻 杏仁 滑石 车前子 莱菔子 葶苈子 葱白头某 痞块由大疟日久而结,多因水饮痰涎与气相搏而成。久则块散腹满,变为臌胀,所谓癖散成臌也。

  脉细如丝,重按至骨乃见弦象,是肝木乘脾也。口干,小便短少,是湿热不运也。匝月腹日加大,急宜疏通水道,泄木和中。

  五苓散加川朴、姜汁炒川连、青皮、陈皮、大腹皮、木香、车前子、通草。

  附:浓朴散川朴(姜汁炒,三钱) 枳壳(三钱,巴豆七粒合炒黄,去巴豆) 木香(晒干,研,三钱) 青皮(醋炒,三钱) 陈皮(盐水炒,三钱) 甘遂(面包煨,三钱) 大戟(水浸,晒干,炒,三钱) 干姜(炒黄,三钱)

  共为末。每服一钱,用砂仁、车前子泡汤调下。是治癖块散大成臌之妙剂。

  渊按:此方诚妙。但可施正气不虚者。若久病及老年气血衰弱之人,恐目前稍松,转瞬而胀益甚,将不可治,用者宜审慎之。

  僧 水肿自下而起,腿足阴囊,大腹胸膈,泛滥莫御。今先从上泻下。肺主一身之气,又曰水出高源,古人开鬼门,洁净府,虽从太阳,其实不离乎肺也。

  葶苈子 杏仁 川朴 陈皮 茯苓 川椒目 生姜 大枣控涎丹,每日服五分。

  渊按:水肿实证,治法如是。经云:其本在肾,其末在肺。葶苈泻肺,椒目泻肾。控涎丹不及舟车丸合拍。

  某 暑湿伏邪挟积,阻滞肠胃,中州不运,大腹骤满,腹中时痛,痛则大便粘腻,色红如痢,小水短少。脉沉滑数,是积之征也。拟大橘皮汤送下木香槟榔丸。

  四苓散加橘红、大腹皮、木香、木通、滑石、砂仁末、川朴。煎汤送木香槟榔丸三钱。

  又 气与水相搏,大腹骤满,脉沉,小便不利,大便欲泄不泄。法以疏气逐水。

  香薷 大茴香 泽泻 莱菔子 赤苓 大戟 甘遂 枳壳 黑白丑 生姜王 内有湿热,外着风邪,风与水搏,一身悉肿。此属风水。当发汗。

  羌活 香薷 陈皮 防风 赤芩 焦六曲 通草 葱白 生姜某 腹但胀而不满者,属气,乃木乘脾土也。

  川连(姜汁炒) 香附 砂仁 川朴 青皮 焦六曲 怀山药 茯苓 陈皮 泽泻渊按:黄连治胀,乃开中州湿热也。土虚木乘之胀,大非所宜。

  陆 疟后湿热内蕴,脾胃之气不利,为口糜,为腹胀。姑先和中清化为法。

  川朴 川连 焦六曲 赤苓 大腹皮 枳壳 泽泻 黑山栀 陈皮 砂仁渊按:连、朴此证甚合。

  张 木旺乘脾,腹胀如鼓,形瘦脉细,症属瘅胀。法当温通。

  淡干姜 茯苓 川朴 砂仁 怀山药 吴茱萸 陈皮 泽泻 大腹皮金匮肾气丸五钱,开水送。

  渊按:虚胀治法,以川朴易党参则善。

  陶 年甫十三,断无忧郁之理,而腹满如臌,微微内热,将及两月,其义何居?良以童心太甚,饥饱不调,冷热不节,向有胃寒呕酸之疾,今反不呕,腹渐胀大,饮食不纳,内热时生。是非劳碌伤脾而失运,寒饮停聚而腹胀也。脾虚故内热生,单单腹胀,名之单胀,然治法不同也。今以温利中州,稍佐苦泄,取柔中之刚,能平胃而和脾。

  党参 茯苓 半夏 陈皮 白芍 川连(吴萸炒) 炮姜 泽泻 川朴 冬瓜皮渊按:饮食不节伤脾胀,宜佐消导,如鸡金、谷虫之类。

  孙 疮疥平面浮起,渐至腹满,胸闷气塞,小便不利,肿势日甚。水湿之气,一无出路,证成疮臌,防加气急。发汗而利小便,是两大法门。

  麻黄 杏仁 白术 泽泻 茯苓 猪苓 葶苈子 川朴 通草 车前子 姜皮又 肿势已平,小便通利。前方加减。

  防风 白术 半夏 茯苓 陈皮 泽泻 杏仁 川朴 通草 葶苈子 车前子 葱白头 姜皮孙 脾虚胀满,面浮足肿,小便不利。脉形细数,元气大亏。虑其喘急之变。

  党参(元米炒) 牛膝 茯苓 巴戟肉 陈皮 泽泻(盐水炒) 车前子 冬术(土炒) 怀山药 苡仁 杞子炭 生熟谷芽沈 先泄泻而后目盲。服单方,目明而渐腹满,是脾虚木横。又服草药,寒性伤中,病成臌胀。其根已久,恐难骤效。

  焦白术 冬瓜皮 川朴 茯苓 陈皮 焦六曲 大腹皮 泽泻砂仁 苡仁 陈香橼皮杨 两尺脉滑,湿热积滞在于下焦。小便不利,大腹胀满,是下焦不利,中焦气不通也。

  肉桂 赤苓 猪苓 白术 泽泻 大戟 神曲 陈皮 冬瓜皮 姜皮冯 风水相搏,一身面目悉肿,咳嗽,气升不得卧。症势险重,用越婢法。

  麻黄 生甘草 杏仁 石膏 赤苓 泽泻 陈皮 葶苈子 大腹皮 生姜 大红枣又 用越婢法,虽得微汗,手肿稍退,余肿未消,咳嗽气急,良由劳碌之人,脾胃不足,急不行运。

  今以扶脾和中理气,宣达三焦,冀其气化流通。

  冬术 生 皮 大腹皮 防己 陈皮 防风 茯苓皮 冬瓜皮 姜皮何 内有湿热生疮,外受风寒浮肿。风湿相搏,症成疮臌。防加喘急。

  防风 羌活 杏仁 大腹皮 橘红 赤苓 桔梗 荆芥 川朴 桑叶 通草杜 风水相搏,一身暴肿,上则咳嗽,喉有痰声,下则溏泄,小便不利。发汗而利小便,是其大法。

  计不出此,迁延匝月,节近清明,天气温暖,肺胃久蕴之风,从中暗化为热。反服肾气汤方,意欲通阳化水,阳未通而阴先劫,水未化而火反起矣。于是舌燥唇焦齿黑,心烦囊缩,胸腹肤红,危险之象,已造极中之极。勉拟清肃肺胃,存阴泄热,以冀转机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