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本草


  ──丛本卷中

  第一卷

  九里光

  九里光 ,味苦,性寒。洗疥癞癣疮,祛皮肤风热。

  ──丛本卷下

  第一卷

  蛤蚂草、车前子

  蛤蚂草 ,子名车前子。味苦、咸,性微寒。清胃热、利小便、消水肿、通利五淋赤白便浊,退眼赤。

  车前子,味咸,性寒。消上焦火热,胃热、明目、利小便、分利五淋,止水泻。

  附(奇方)治小儿因伤食吐泻,不急调治,日久脾虚作胀,肚大筋青、肚腹臌胀、或泻或发热,服此方效。

  车前子(五钱) 淮山药(一两五钱饭上蒸用一两,生用五钱) 发热加银柴胡(三钱)

  有虫加芜荑(三钱)无虫不加。共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滚水下。

  ──务本卷三

  第一卷

  大枫草

  大枫草,一名虾蟆叶,俗呼为大蛤蟆叶。味甘、苦,无毒。此草生川野间,遍地皆生。形似车前草,大叶细子,高尺余。主治一切虚烧发热,通淋利水。治赤眼如神。又治金疮脓血,妇人难产。久服轻身延年。

  治眼目云遮即退,又治女子白带。

  又采子一、二升敷脐,可暖精生子。又治痢疾。根治大疮。叶治肺痨。汁治喉风、疟疾。

  ──务本卷一上连枝大枫草,生滇中。形似车前草,俗呼大蛤蟆叶。主治癃止痛,利水道,快小便,除湿痹,久服轻身耐老。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饮食。养肺强阴,益精,令人有子。明目,疮赤痛。

  根、叶,气味甘,寒。治金疮止血、鼻血、血瘕、下血、止烦下气。除小虫阴 。叶,治泄精病及尿血。补五脏、明目、利便、通五淋。

  ──模板卷四

  第一卷

  沙参

  沙参 ,味甘,性平、微寒。入肺经,能补肺气,以及六腑之阴气。肺气盛则五脏六腑之气皆盛。性微寒,故补阴气。肺热者,可以代人参用,刮去皮,铜锅蜜炒。

  (附方)专治诸虚之症。

  沙参(一两) 嫩鸡(一只去肠) 入沙参在鸡腹内,用砂锅水煎烂食之。若肺家有痰火及热者评云:鸡热、非沙参热也。

  ──务本卷二

  第一卷

  荠

  荠 ,气味辛、甘,性寒。寒利肺,甘解毒。利中止嗽,消渴强中,并治疔痈疮毒。

  ──模板卷十杏叶沙参,又名荠 。根茎似人参,叶不同,又似桔梗,但无心,与沙参异种。味甘,性微寒。入心、肺二经。利中气,治干咳,解百药毒。中蛊毒,用杏叶沙参煨水。红糖引服解。

  ──于本卷下

  第一卷

  兰花参

  兰花参 ,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脾二经,甘入脾、苦入心。补虚损,止自汗、盗汗,除虚热。盖烦劳则心家虚热生焉。以参之甘益元气,而虚热自除也。夜多不寐,睡卧不宁。心生血、脾统血,心脾血虚,神不敛志,所以自汗、盗汗也。能生血,使脾健而统血。心神散乱者,服之最良。止妇人白带。

  (单方) 治勤苦劳心、产后失血过多、虚损劳伤、烦热,自汗、盗汗,妇人白带。

  兰花参(五钱) 笋鸡(一只去肠) 将药入鸡腹内煮,共和一处,煮滥食之。或猪净膂肉亦可──丛本卷上

  第一卷

  狗屎花

  狗屎花 ,一名倒提壶,一名一把抓。味苦、微咸,性寒。入肝、肾二经,升降肝气,利小便,消水肿,泻胃中湿热。治黄胆眼仁发黄、周身黄如金,止肝气疼。

  治七种疝气疼。

  红花者治妇人赤带、红崩、泻膀胱火热。

  (单方) 治男子、妇人白带、黄胆、淋沥、眼目白轮黄如金色、周身黄色、头面浮肿、两足水肿。

  蓝狗屎花根(一两) 金钟茵陈(五钱) 引点水酒服,忌煎、炒、鱼、羊、蛋、蒜、豆。

  (单方) 治七种疝气疼、小肠气疼、膀胱气疼、偏坠、肾子肿大、肾囊肿硬光亮如水。

  蓝狗屎花叶(晒干五钱或一两) 荔枝核(七个火烧) 茴香子(二钱炒)水煨,临服点水酒。

  ──丛本卷下

  第一卷

  地骨皮

  地骨皮 ,即枸杞根皮。味苦,性寒。治肺热劳烧,骨蒸发热,诸经客热。

  (单方) 枸杞尖作菜食,和鸡蛋炒吃,治少年妇人白带。

  ──丛本卷中

  第一卷

  酸浆草

  酸浆草 ,味辛、咸,性温。利小便,治五淋玉茎疼痛,攻疮毒,治腹痈,破气血。

  ──丛本卷下酸浆草,气味酸,性微温。主治痈疽发背大毒、肾肿茎痛等症。服之,可以破血、消肿、通──模板卷七

  第一卷

  刺天茄

  刺天茄 ,即天茄子。味苦、甘,性寒。治牙齿疼,为末搽之即愈。疗脑漏鼻渊,祛风,止头痛,除风邪。

  ──丛本卷下苦子,味苦、微甘,性大寒。降也,阴也。消酒积下气,发汗,解大肠积热。食之,令人泻下痰涎,肠微痛,推肠胃宿食,积滞,宽中,消膨胀。

  ──务本卷二

  第一卷

  天天茄

  天天茄 ,味甘、苦,性大寒。治小儿风热,攻疮毒,洗疥癞痒痛,祛皮肤风热,用枝叶。

  ──丛本卷下天天茄,一名救儿草,一名后红子,味苦,性大寒。今滇中多有。

  主治小儿风邪,热症惊风,化痰解疾,亦治痘风疮、遍身风痒。疔可攻能散。

  采叶洗疮,其效如神。

  ──模板卷四

  第一卷

  土瓜(山土瓜)

  土瓜 ,味甜,性平,无毒。一苗便叶,似何首乌,根下结瓜。主治补脾,解胃热,而宽中。利小便,止大肠下血。

  (单方) 土瓜皮点水酒煎汤服,治膀胱偏坠气痛,或一子大硬。

  补注 红土瓜入脾、胃二经,得土之气,故有补脾之说。血入胃脘,大肠下血治效。

  ──丛本卷中

  第一卷

  白云瓜

  白云瓜 ,味甘甜,无毒。生金沙江边有水处。梗甚硬。绿青淡黑叶。

  开紫花。根下结瓜,生食令人不饥。

  叶,治伤寒头疼,不问阴阳两感,或阴毒、或阳毒。或有汗、或无汗,或乱语失汗、肺津火盛、鼻血不止,或产后伤寒,服之神效。

  梗,烧灰治走马牙疳。

  瓜,熬膏,治中风不语,或痰涌气结,左瘫右痪,半身不遂,酒毒流于四肢,不能行动。

  每服一钱,开水下,神效。

  花为末,治脑漏。

  皮为末,调蜜搽鼻糟。

  ──务本卷一上

  第一卷

  金钟茵陈

  金钟茵陈 ,味苦,性寒。利小便。疗胃中湿热,痰发黄、或眼仁发黄、或周身发黄,消水肿。服后忌豆。

  ──丛本卷下

  第一卷

  乌药

  乌药 ,一名臭牡丹。味辛、苦,性温。消胸膈肚腹胀,下气,利小便,消水肿,止气逆腹痛。

  乌药花,治妇人红崩,点水酒煨服。

  ──丛本卷下

  第一卷

  夏枯草(白花夏枯)

  夏枯草 ,有白花夏枯、有益母夏枯。味辛、微苦,性寒。入肝经。治肝热,除肝风、暴赤火眼,目珠夜胀痛。外障可用,内障不可用。开肝郁,行肝气。

  (单方) 止牙齿疼痛,烧洗冻疮。盖因冬至发生,禀纯阳之气,至夏而枯,故名夏枯草。

  ──务本卷二

  第一卷

  夏枯草(益母夏枯)

  夏枯草 (见前夏枯草原文)

  第一卷

  接骨草

  接骨草 ,一名莲台夏枯草,又名毛叶夏枯,又名灯笼草。味苦,性温,行十二经络。治筋骨痰火疼痛手足麻木不仁。祛周身游走之风,散瘰 手足痰核。治跌打损伤,接骨。止脑漏、鼻渊效。包痰火红肿疼痛。

  (单方) 治一女子两腿生核,形如桃李,红肿硬痛。

  接骨草(三钱) 引点水酒服,五服后痊愈。至二年又发,加威灵仙 防风 虎掌草三服而愈(单方) 吴姓以此草治跌打损伤。红肿疼痛,不能落地。接骨草 苎麻根 蜂蜜 鸡蛋清 大蓟 共五味, 捣烂包患处。一宿一次,三次痊愈。

  日久肿疼,加生姜 葱头(三棵) 再包。

  治痰火发时,或手足红肿疼痛。

  接骨草(五钱) 鸡脚刺根(三钱) 土黄连(二钱) 共捣烂点酒包敷疼处三次,肿消疼止后加苍耳 白芷 川芎 去黄连 鸡脚刺根 点水酒煎服三次。此二方屡经证验,惟新病可用,久病不可用。

  (单方) 治脑漏疼痛,鼻流黄涕腥臭。

  接骨草(三钱) 增补加香 白芷 川芎 苍耳子 引点水酒服。

  一人路遇狂风吹着,口歪眼斜,半身麻木疼,用之神效。

  接骨草 防风 钩藤 胆南星 引点水酒、烧酒服,良效。

  ──丛本卷上接骨草,气味辛、平,性温。此草行十二经络,治跌打损伤,骨碎筋断,酒下如神。或左瘫右痪,四肢不仁。服之则愈。

  ──模板卷四

  第一卷

  绣球防风

  绣球防风 ,味苦、辛,性微温。入肝经,破肝家滞结郁气,舒肝气流结,破肝血,通经闭,祛风热,明目,退翳膜遮睛,治小儿雀眼、白翳、青盲杀肝虫。但肝气实有郁结者可用,若肝虚者忌之。

  (奇方)小儿痞疳攻眼。雀眼、青盲(雀眼者,不有翳膜,只晚不见物),白翳遮睛。

  绣球防风(一两) 蛤粉(六钱 )共为末,每服五分。白羊肝(三钱) 竹刀破开羊肝,将药入肝内,苎麻绑好,入瓦罐内煎吃,五服痊愈。忌盐。

  ──丛本卷上绣球防风,味苦、淡,平,无毒。主治杨梅结毒,痈疽发背,无名肿毒。洗癣疮,疥癞良。其子同地草果为末,用黑羊肝煎汤,治小儿疳积眼 最效。

  ──模板卷八

  第一卷

  麦穗夏枯草

  麦穗夏枯草 ,开紫花者形如麦穗,又名铁线夏枯草。味苦、微辛,性微温。入肝经,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止筋骨疼,舒肝气,开肝郁。治目珠胀痛,消散瘰 ,周身结核,手足、周身节骨酸疼。

  (附方)治嘴歪,或因恶风吹着,或因胃痰犯肝,口眼歪斜。单用麦穗夏枯草一味,烧酒服麦穗 夏枯草(三钱) 胆南星(五分) 防风(一钱) 钩藤(一钱) 水煎引点水酒,卧时服。

  (附案)有纪姓者,身胖多痰,因风吹口歪,用麦夏枯点水酒服立愈。后传方与人。

  屡──丛本卷上

  第一卷

  黄芩

  黄芩 ,味苦,性寒。上行泻肺火,下降泻膀胱火。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安胎,清热。胎中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所谓实火可泻,黄芩是也。热症多用之。

  (奇方) 治妇人月水过多,将成暴崩。治效。

  黄芩(一钱酒炒) 黄柏(一钱炒黑色) 香附(一钱五分童便浸) 白芍(一钱) 龟板(二钱酥炙) 臭椿皮(二钱) 土艾叶(一钱炒) 不用引,煎服。

  (补注) 月水过多不止,是阴血不足,以震动脾土胞络之火,故血走失而越常度也。

  是方用黄芩 黄柏制火,芍药 龟板滋阴,为壮水之主,以镇阳光也。艾叶之苦,椿皮之涩,所以固脱。又以香附之辛,开其郁热耳。

  ──丛本卷中

  第一卷

  马尿花

  马尿花 ,一名水旋覆。味苦、微咸,性微寒。治妇人赤白带下。生海中草地边,仙人塘、近华浦前。

  (单方) 治妇人红崩、白带。水旋覆为末,每服一钱,水牛肉汤送下。

  ──丛本卷中

  第一卷

  良姜

  良姜 ,味辛,性温。入脾、胃二经。治胃气疼、面寒疼、胸腹背寒疼痛、积食气胀。

  第一卷

  草果药

  草果药 ,形如草果而小,故名。产于宁州薄溪石山。味辛、微苦,性大温。产滇中者(附方)治九种胃气疼痛,面寒背寒疼,痞块积滞疼痛。草果药(新瓦焙二两) 木香(三钱)共为细末,每服一钱,热烧酒服。

  ──务本卷三豆蔻,即草果,味辛,性温,无毒。生山野中或疏圃地。叶似芦,开白花,结果,内含瓤,藏子如豆蔻而粒大。能消食积,解冷宿结滞之郁,开通胃脾,快利中膈,令人多进饮食。

  今──《图考》卷二十五引《滇南本草》

  第一卷

  金针菜

  金针菜 ,味甘,平。治妇人虚烧血干。久服大生气血。

  ──务本卷一下

  第一卷

  漏芦

  漏芦 ,一名芦葱,又名萱草,又名宜男花。味甘、平,性寒。治乳结红肿硬痛,乳汁不通,乳痈乳岩,攻痈疮。滇中产者,其性补阴血,止腰疼,治崩漏,止大肠下血。

  (附方) 治男妇腰痛。

  漏芦根果(十五个) 猪腰子(一个) 以上二味水煎服三次。

  (又单方) 治大肠下血,诸药不效者用此良。

  漏芦根果(十个) 茶花(五分) 赤地榆(三钱) 象牙末(一钱) 以上四味水煎服三次。

  ──务本卷三

  第一卷

  鹿竹

  鹿竹 ,一名兔竹。味甘,性平,无毒。根如嫩生姜色,俗呼生姜,药名黄精,洗净,九蒸,九晒,服之甘美。俗亦能救荒,故名救穷草。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治五劳七伤。助筋骨、耐寒暑、益脾胃、开心肺。能辟谷、补虚、添精,服之效矣。

  ──务本卷一上

  第一卷

  葳参

  葳参 ,一名玉术。味甘、微苦,性平、微温。入脾,补气血,补中健脾。脾经多气多血,故气血双补。脾、胃为人之总统,后天根本,灌溉经络,长养百骸。脾、胃盛而资以为生者是也。蒸露三次晒干用。

  (单方)治男妇虚症,肢体酸软,自汗、盗汗。

  葳参(五钱) 丹参(二钱五分) 不用引,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