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本草


  (补注)此方之义,效古书八珍汤。葳参补气,丹参补血。

  ──丛本卷上

  第一卷

  重楼

  重楼 ,一名紫河车,一名独脚莲。味辛、苦、微辣,性微寒。俗云:是疮不是疮,先用重楼解毒汤。此乃外科之至药也。主治一切无名肿毒。攻各种疮毒痈疽,发背痘疔等症最良,利小便。

  (单方)治妇人乳结不通,红肿疼痛与小儿吹着。

  重楼(三钱) 水煎,点水酒服。

  ──丛本卷上

  第一卷

  白芨

  白芨 ,味辛、平,性微温。治痨伤肺气,补肺虚,止咳嗽,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

  ──务本卷三

  第一卷

  山稗子

  山稗子 ,米味甘、壳涩、根、叶苦涩,性微寒。专治妇人散经败血之症。

  (补注)妇人经行,每三十个时辰两日半期,故谓经期有准绳。有妇人气血亏损,肾、肝血虚,行经头晕,耳鸣、发热,五心烦热、腰疼,肚腹冷疼,气胀,心慌怔忡,血行淡黄色,或三天已止、或五天再行、七八天又行方止。故有散经败血之名。

  (单方)妇人月水过多,将成崩症,或已成血崩,用山稗子以五钱为度,煎汤点水酒服,良效。

  ──务本卷二

  第一卷

  香附

  香附 ,味辛,性微温。调血中之气也,则有推行之意。开郁气而调诸气,宽中消食,止呕吐,和中养胃,进食。气血调而阴阳固守,忧郁开而疾病不生,开郁调气要药,女人之至宝也。

  (补注)先贤制十珍香附丸。

  大理府香附十四两,每份二两,分为七份。

  一份 用童便浸,童便滋离中之阴也。

  一份 用好酒浸,好酒行经络。

  一份 用醋浸,醋开郁,消瘀血,顺气。

  一份 用盐水浸,盐水清坎水。

  一份 用茴香汤浸,滋肾水,补腰膝。

  一份 用益智仁汤浸,上行暖胃,下行补肾强志。

  一份 用萝卜汤浸,消痰,消食积也。

  春浸二日,夏浸一日,秋浸三日,冬浸五日。

  制毕焙干,以香附为君,加蕲艾(四两) 熟地(四两) 人参(二两) 归身(四两)

  阿胶(二两) 抚芎(二两) 净枣仁(二两炒) 白茯苓(二两) 白术(二两土炒) 天冬(二两五钱) 缩砂仁(二两五钱) 淮山药(二两) 橘红(一两) 元胡(一两五钱醋炒) 黄芩(二两五钱酒炒) 益母草(四两) 炙草(九钱) 以上俱上好之药。如法炮制,共为末,水酒煮神曲汤,炼蜜为丸。每服三钱,白滚汤送下。

  ──丛本卷下

  第一卷

  必提珠

  必提珠根 ,味苦、微甘平,性寒。无毒。入脾、膀胱二经。利小便。

  治热淋疼痛,治尿血、溺血、淋血、玉茎疼。胎坠,消水肿。

  (单方)治血淋。

  必提珠根(二钱) 蒲公英(一钱) 猪棕草(一钱) 杨柳根(一钱) 引点水酒服。

  ──丛本卷下

  第一卷

  甘蔗

  甘蔗 ,味甘、酸。治一切百毒诸疮,痈疽发背,捣烂敷之。汁,治心中恍惚,神魂不定,中风失音,头发黑晕,冲开水下。又熬饧食,和胃更佳。

  ──务本卷一下甘蔗,气味甘,性微寒,无毒。主治下气,和中,助脾气,利大肠、小肠,止渴,解酒。

  治呕吐反胃。同姜汁服之,可解河豚毒。同酒食之生痰。不可多食,多食发虚热之症。

  ──模板卷九

  第二卷

  凤尾草

  凤尾草 ,生山中有水处,软梗,此草与晴明草相似,然扫天晴明草硬梗。

  味辛。无毒。采枝叶用,忌犯铁器。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碎,敷患处。又治脱肛,敷囟门即入,随后换药,神效。此草又能溃人大疮。

  ──务本卷一上凤尾草,形似茴香。年多者,有红秆,细绿叶。主治跌打损伤,散血定痛。

  ──模板卷五

  第二卷

  过山龙、穿山藤

  过山龙 ,味苦、辣,性微寒。有小毒。降也。下气,消胸中痞满横膈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消水肿。其性走而不守,其用沉而不浮,得槟榔良。此草药中之虎将也,用宜慎之!过山龙(三分)广槟榔(一钱)莲子(五分)如象吃槟榔、芦子一样,亦用锻石。

  过山龙(五分 细末) 糠瓢(一钱五分 火 存性) 槟榔(一钱) 用槟榔 糠瓢煨汤,吃过山龙末,以泻为度。

  穿山藤,生山中,藤长丈余,上有毛刺,绿色,根老方可采取。味苦、辛,性寒。有小毒。降也。主治下气,消腹中痞积,推胃中之宿食,年久腹中坚积。消水肿血肿,亦治筋骨疼痛、四肢不仁。采根晒干为末,治五积、六聚。胸中血积成块,俗名血鼠,烧酒送下。加槟榔、雷丸共为末,使君子汤送下,消寸白虫,成团下之。熬水,洗风癞疔疮立愈。

  第二卷

  过江龙

  过江龙 ,一名铺地虎,又名地蜈蚣。味辛,性大温。行周身十二经络,发散表汗,手足湿痹不仁、麻木,湿气流痰。筋骨疼痛、或打伤筋骨、误伤经络,用力劳伤,筋骨疼痛。能强筋舒筋,活络定痛,发散风寒湿气、膀背疼痛、背寒困痛。

  身疼痛发困,脚腿转筋,寒湿伤筋,经络作胀酸疼。此酒舒筋、活络、定痛,神效。

  将药入罐内,罐口扎紧,无令泄气,于锅内重汤煎一炷香为度,取出露一夜,去火毒,临用将酒炖热,随量服。

  扫天晴明草,又名凤凰尾,一名凤凰草,又名铺地虎、舒筋草。味甘、酸、苦,性热。

  无毒。此草形似茴香,其叶细小。主治一切跌打损伤,筋骨打断,敷之即愈,其效如神。做刀伤药,敷大毒疮,痢疾、血淋,服之神效。又治妇人血鼠、治五淋白浊、治大肠下血、治血淋疼痛、治妇人血崩。

  第二卷

  蕨菜

  蕨菜 ,味甘滑,性冷。主治去暴热,利水。兼令气下降。

  ──模板卷八

  第二卷

  山胡椒

  山胡椒 ,味苦、辛,性温。入脾肾二经。治面寒疼痛,暖腰肾,而兴阳道。治阳痿。泡酒服。并解汞毒。

  ──丛本卷中山胡椒,气味辛,大温。无毒。主治下气,温中,去瘀,除脏腑中风冷,去胃口虚冷气,亦除寒湿,霍乱、吐泻、转筋,服之最良。

  第二卷

  虎掌草

  虎掌草 ,味苦、辣,性寒。有小毒。行经络,攻热毒,攻胃中痰毒,胃有痰毒,饮食呕吐。消疽疖诸疮红肿,血风疥癞癣疮。治瘰 核疮、结核、痰核、气瘰。或有溃烂,痰入(奇方) 名五虎汤,治痰咳、结气,瘰核肿硬如桃李,未破,绕项生者。

  虎掌草(二两) 小九牯牛(一两) 紫夏枯草(一两) 白头翁(一两) 威灵仙(五钱) 好酒2斤泡,每晚上炖热服三杯,二十一日痊愈,核自消散。气实者可用,气虚者禁忌。

  (增补附方) 治同前症贝母 香附 川芎 连翘 牛膝 牛蒡子 夏枯草 防风各等份引点水酒服。气虚者佐以四君子汤,血虚四物汤。

  ──丛本卷上虎掌草,形似天南星,昔东山老人在滇,滇万民个个染瘟疫,身上忽起一疔红线,线穿心则亡,速用此敷之,神效。若红疔破,内有一白刺,似毛形,用针挑去,周遭用此药搽之,可救万民。滇中火地多染此症。

  第二卷

  升麻

  升麻 ,味苦、平,性寒。升也,阴中之阳也。引诸药游行四经。发表伤寒无汗,发表小儿痘疹要药。解诸毒疮疽,止阳明齿痛,祛诸风热。

  升麻(五分) 前胡(八分) 甘葛(五分) 黄芩(一钱) 栀子(八分 炒) 牛蒡子(一钱) 甘草(三分) 桔梗(五分) 薄荷(五分) 川芎(一钱) 引用灯芯一束煎服。咳嗽加桑皮 陈皮 杏仁。喘加苏子 川贝母。

  肺前胡(一钱) 升麻(三分) 茯苓(一钱) 连翘(一钱) 防风(五分) 桔梗(八分) 薄荷(五分) 淡竹叶(一钱) 水煎服。

  第二卷

  木通、风藤草

  木通 ,一名风藤草根。味淡平,性平。泻小肠经实热,即效。清利水道,功效最良。能消水肿,通利五淋白浊,小便癃闭玉关,并治暴发火眼疼痛等症。

  风藤草尖不拘多少。用潮纸包定,于子母火内微炮,挤汁点目内,要将灰去净。

  (又方) 治尿结,小儿尿结更良。

  风藤草尖,用新鲜者,不拘多少,捣汁去渣,点水酒服之,良效。

  ──务本卷三风藤草,气味甘、苦,性平。主治一切风痒,筋骨疼痛,补血、和血、散血、疏风散热,一切疮疥,煎汤浴之最良。捣叶,散疮毒之肿痛。

  第二卷

  苤蓝

  苤蓝 ,味辛、涩。治脾虚火盛,中膈存痰,腹内冷疼。又治小便淋浊。

  又治大麻风、疥癞之疾,服之立效。生食止渴化痰,煎服治大肠下血。烧灰为末治脑漏鼻疳。

  吹鼻治中风不语。叶可敷恶疮,皮治淋症最效。

  掰蓝,味甘、辛,性冷。主治宽中利膈,解酒,多损气,患恶疮者忌食。

  ──模板卷八

  第二卷

  白菜

  白菜 ,一名菘菜。味甘,性平。主消痰,利小便,止咳嗽,清肺热。

  ──丛本卷下白菜,本草谓之白菘,味甘,性凉。无毒。去鱼腥、和中、消食、解酒、利肠胃。多食发肤痒,胃寒。有足疾者勿食。如多食伤者,姜能解之。

  第二卷

  青菜

  青菜 ,一名苦菜。味苦,性大寒。解五经之邪热。凉血热、寒脾胃,发肚腹中诸积,利小便,不可多用。

  紫苦菜捣汁,水煎,点水酒服。

  ──务本卷三

  第二卷

  芥菜

  芥菜 ,味辛,性温。利九窍而开胃化痰。

  ──模板卷八

  第二卷

  黄芽白菜

  黄芽白菜 ,味甘、微酸,性微寒。走经络,动痰火,利小便。

  ──务本卷三

  第二卷

  荠菜

  荠菜 ,味微辛、苦,性平。清肺热,消痰,止咳嗽,除小肠经邪热,利小便。

  (单方) 治肺热咳嗽,用鸡蛋煮吃。

  ──丛本卷下

  第二卷

  萝卜、莱菔子、白(红)萝卜秆叶

  萝卜 ,即莱菔,生味辛,熟味甘,性温。入脾肺二经。宽中下气,消宿食。解香油毒,治麦面积。熟吃之,醒脾气,化痰涎,解酒消食,利五脏而补中。生吃破血、宽肠、动痰、逆气上升、咳嗽忌用。

  莱菔子,即萝卜子,味辛,性温。入脾肺二经,下气宽中,消膨胀,消痰涎,消宿食,消面(附莱菔丹) 专治男妇单腹胀,形如锣锅,肿硬胀满,小儿肚大筋青,神效。

  莱菔子(五钱) 白豆蔻仁(去壳五钱) 牙皂(二钱五分) 吴神曲(五钱) 巴豆壳(五钱) 过山龙(五钱酒炒) 草血竭(一两五钱) 川郁金(五钱) 槟榔(五钱) 木香(二钱) 沉香(三钱) 面目浮肿,足肿加土狗(一两去足翅) 共为细末,水叠为丸或为末亦可,滚水服(二钱)服至二十一日后痊愈。此丹专治诸气不调,郁结不升,上焦闭塞,脾胃不和,饮食停滞不化,气逆不舒,胸膈胀满,呕吐恶心,心腹膨胀,吞酸吐酸,饱闷打呃,心脾气疼,酒积食积,每服(二钱) 滚水送下。

  此方又治九种胃气疼痛,此病因内伤七情,外感六郁,客寒犯胃,内外相博,气道闭塞,郁于中焦,遂成胃气疼痛之症。每服(二钱)荔枝核(三个火上烧为末) 同茴香子(一钱)

  煨汤送下,奶母、孕妇勿服。忌鱼、牛、羊、蛋、蒜、生冷、面食。

  白萝卜秆叶,(红白二种,经霜阴干)。味甘,性温。入脾胃二经。治脾胃不和,宿食不消,胸膈膨胀,醒脾气,开胃宽中,噎膈打呃,硬食膨胀,呕吐酸水,赤白痢疾,妇人乳结,乳肿,经闭。

  昔一刘姓老人,年六十余岁,因吃饭着气,得噎食病,胸膈膨胀,肚腹嘈饿,吃饭胀疼,呕白萝卜秆(五钱锅内微炒) 吴神曲(三钱) 白蔻仁(三钱去净壳) 共为细末,每服(三钱) 淡姜汤送下。此方并治红白痢疾,加枳壳炒山楂 各等份煎服。

  ──务本卷三红萝卜秆叶,味甘平,性温。入阳明胃经。行血破血。乳汁不通,奶硬红肿疼痛,妇人经闭,血痢,里急后重。

  红萝卜秆(三钱) 神曲(二钱) 山楂(三钱) 沙糖(二钱)水煎服。

  (又单方) 治妇人奶结,红肿疼痛,乳汁不通,或被压着,或小儿咬着吹着。

  红萝卜秆叶不拘多少,捣汁一杯,新鲜更好,煨热点水酒,或烧酒服亦可。

  ──务本卷三

  第二卷

  白牛膝

  白牛膝 ,一名太极草,一名狗辱子,一名狗褥子,又名狗夺子。味苦、酸,性温。补肝,行血,破瘀块,凉血热。治月经闭涩,腹痛,产后发热,虚烧蓐劳,室女逆经,衄呕吐血,红崩白带,尿急淋沥,寒湿气盛,筋骨疼痛,强筋舒筋,攻疮痈热毒红肿,腮乳蛾,男子血淋,赤白便浊,妇人赤白带下。但坠胎,孕妇忌服,水酒为使。

  饱胀,不思饮食,肝气作痛,恶露不止,蓐劳等症。

  皮(一钱) 银柴胡(一钱) 黄芩(一钱) 白茯苓(一钱) 水煎点童便服。 此方又治妇人五种劳热,月经不调,烧经作血,或伸缩参差,白带漏下,小便淋沥,手心发热,午后怕冷,夜间发烧烦渴,天明时汗干热退,次早头晕、耳鸣、心慌、四肢酸软、饮食无味、精神短少,此虚症已见,即以前方加减用之。烦渴,加麦冬 淡竹叶;泄泻,加准药 莲子 糯米一勺;咳嗽,加天冬 陈皮 百合;吼喘,加杏仁 兜铃 苏子 瓜蒌仁 陈皮;咳血,加茅根 扁柏 苦马菜汁;又咳带血丝,头晕耳鸣,加荆芥穗;心慌不眠,加枣仁 龙眼肉 柏子仁 远志;胸膈膨胀,加神曲 浓朴 砂仁;不思饮食,加莲子 神曲。皆点童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