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本草


  第一卷

  竹叶防风

  竹叶防风 ,味辛,性温。以本体能泻脾,以性味能治风。通十二经络,引领即到。卑──丛本卷上竹叶防风,产滇中最奇,治病神速。气味辛、微甘,平。主治烦满胁痛、头面风寒、四肢挛疼,金疮肿痛及男子一切劳病。久服补中益神,兼治左瘫右痪最良。

  ──模板卷八

  第一卷

  白花防风

  白花防风,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久服轻身。

  ──模板卷八

  第一卷

  串枝防风

  串枝防风,气味辛,平。主治头晕、祛风散热,退 解毒。煎水洗癣疮、疥癞,最效。

  ──模板卷八

  第一卷

  土千年健

  土千年健 ,一名乌饭子,又名千年矮,又名米饭果,即乌饭果根。味酸,性温。治寒湿伤筋。此药能舒经活络,筋挛骨痛,痰火痿软,半身不遂,手足顽麻,脚痛。

  酒为使,神附药酒方:千年健 钻地风 石南藤 牛膝 秦归 木瓜 以上泡酒用。

  叶敷疮消风。怔忡睡卧不宁者,采子煎服立瘥。

  ──丛本卷中乌饭子、味甘、酸。采子晒干听用,久服能乌须黑发。

  ──务本卷一下

  第一卷

  柿花

  柿花 ,味甘,平,种类甚多。其性走脾、肺二经,滋润五脏。治一切呕吐、吞酸流液。金柿治反胃,米柿治大肠下血,水柿治咳嗽吐痰。或干柿烧灰存性。蜜丸滚水下。

  柿霜治气隔不通,柿蒂治气隔反胃,柿皮贴疔疮无名肿毒。经霜叶敷 疮。花晒干为末,治痘疮破烂搽之。树皮入麝香(一钱),包腹治阴症。

  金柿,味甘。俗呼牛心柿。采此果千百枚晒干,火 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开水送下──务本卷一下柿,味甘、涩,性温,无毒。主治和脾,润心肺,通耳鼻,消痰嗽,止渴,清水热,止血。用火 作饼者,性温。能止痢疾,亦能润喉清音而杀虫。多食可去面上 及腹中宿血。

  外有黄柿、红柿、 柿、朱柿、牛奶柿,其性冷,不可多食。绿柿寒冷,去胃热,利水。柿霜消痰止嗽,忌同蟹食。

  ──模板卷九

  第一卷

  羊耳朵

  羊耳朵 ,味酸、苦,性微温。花即广中蜜蒙花。入肝经祛肝风,明目退翳膜,目涩羞明。尖叶以蜜炒,治肝经咳嗽,久咳用之良。

  叶可贴 疮溃烂,顽疮久不收口,贴之生肌长肉。

  ──丛本卷上羊耳朵叶,味酸、苦,性微温。花入官药,名蜜蒙花。入足厥阴,祛风明目退翳。一切眼科将军,最良,《别经》序之。此本草序其枝叶之功。

  采叶研末,治一切疮痈疔毒,溃烂生管,不能生肌,渗此神愈。久年阴疮无脓血者。搽此神采根、叶、花共晒干研末,入血竭、冰片为刀伤药甚佳。

  采皮研细末入磁瓦器中,随带身边,遇小儿生肝虫目翳,口蚀黑晕,用此一捻吹入鼻中,可救。此草名为虫见死草,以此草能化肝中之虫为水也。

  ──模板卷四

  第一卷

  白龙须

  白龙须 ,一名白薇。味苦、涩,性微温。专治面寒疼、肚腹酸痛、跌打损伤、筋骨疼单剂或为末,每服二钱。烧酒送下,水煎点酒服亦可。

  ──丛本卷中

  第一卷

  八仙草

  八仙草 ,味辛、苦,性微寒。入少阳、太阴二经。治脾家湿热,诸经客热,虚痨、童痨诸痨症,虚热、烦热,筋骨疼痛。湿气伤筋,故筋骨疼。走小肠经,治五种热淋,利小便,赤、白浊,玉茎疼痛,退血分烦热,止小便血。

  (附方)五种热淋,小便赤、尿前急胀,马口脓糊,玉茎疼痛。

  滑石(二钱) 甘草(一钱) 八仙草(三钱) 双果草(二钱)水煎,引点水酒服。

  ──丛本卷上

  第一卷

  栀子花

  栀子花 ,味苦,性寒。泻肺火,止肺热咳嗽,止鼻衄血,消痰。

  (附方) 治伤风,肺有实痰、实火,肺热咳嗽,此乃金受火制,以此治之。

  栀子花三朵 蜂蜜少许同煎服,止咳嗽。

  (又方) 治鼻血不止,奇效。

  栀子花数片焙干为末。吹入鼻孔即止。

  ──务本卷二

  第一卷

  紫参

  紫参 ,味苦、甘平,性微温。通行十二经络。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腿软战摇、筋舒筋活络药酒方:紫参(三两) 秦归(二两) 川芎(一两) 威灵仙(五钱) 桑寄生(五钱) 秦艽(五钱) 川牛膝(五钱) 老鹳草(五钱) 桂枝(五钱) 陈木瓜(一两) 防风(五钱) 薏苡仁(五钱) 陈皮(一两) 胆南星(三钱) 好酒六斤布袋贮药浸酒内,重汤煎三炷香时,冷去火毒,每饮三杯。

  ──丛本卷上

  第一卷

  金银花

  金银花 ,味苦,性寒。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无名肿毒、丹瘤、瘰。

  藤,能宽中下气、消痰、祛风热、清咽喉热痛。

  ──务本卷三

  第一卷

  续断、鼓槌草

  续断 ,一名鼓槌草,又名和尚头。味苦、微酸,性温。入肝补肝,强筋骨,走经络,止经中酸痛,安胎,治妇人白带,生新血,破瘀血,落死胎,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浊。

  昔一人两腿筋骨酸疼,服药不效,用续断五钱,醋半杯,炒干。水煨点水酒服。

  ──务本卷三鼓槌草,独苗对叶,苗上开花似槌。气味苦、淡,无毒。专治一切无名肿毒、杨梅、天泡诸疮。每服七剂,一扫光全愈。忌用升药,此症古来亦有。洗疮即用此洗之最良。

  ──模板卷六

  第一卷

  小蓟

  小蓟 ,二月生苗,叶嫩色黄,高二、三尺许,开红、蓝花,有刺,俗呼为鸡脚刺,处处有之。气味甘,温,无毒。根养精保血,破宿血、生新血、暴下血,全疮或血崩。捣汁服之立瘥。作菜食,除风热。夏月烦热不止,取汁服之可解。

  ──模板卷四

  第一卷

  大蓟

  大蓟 ,一名鸡脚刺,味苦、辛、微甜,性温。入肝、脾、肾三经,消瘀生新、止吐血、鼻血、小便尿血、妇人红崩下血。补诸经之血,消疮毒,散瘰 结核,久不能收口,生肌排脓。

  (单方) 行经动怒,有血渗入脾经,血分、水分受病,两脚肿胀麻木,腿上起红紫斑。

  香附(一钱) 大蓟(三钱) 大腹皮(一钱) 黄芩(二钱) 威灵仙(二钱水煎) 水酒点,卧时服。

  (单方) 治妇人红崩、下血不止、白带良效。大蓟(五钱) 土艾叶(三钱) 白鸡冠花子(二钱) 木耳(二钱) 炒黄柏(五钱 白带不用) 引水酒服。

  (单方) 治妇人干血痨,恶寒、发热、头痛,形体消瘦,精神短少。

  大蓟(二两) 水牛肉(四两)共入罐内煮烂,天明吃毕后,复熟睡,忌盐,数服即愈。

  (单方) 治男子尿血,血淋下血,疼痛不忍者效。

  大蓟(三钱) 蒲公英(二钱) 猪棕草(一钱) 必提 珠根(三钱) 柳树根(二钱) 点水酒服。

  (单方) 结核于项,左右红肿溃烂后成栗子疮,溃烂出脓,久不收口者用独根大蓟,不拘多少,或煮水牛肉,或猪肉,或单用,煨点水酒服,半月收口全愈。外用新鲜者,捣烂入胎发灰、儿茶、血竭同拌,敷疮口,生肌立效。

  ──丛本卷中大蓟,高尺余,二月生苗,开红、蓝花,有刺。处处有之,俗呼为青刺蓟。气味甘,温,无毒。主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捣汁,止崩中漏下立瘥。叶,治肠痈、腹腻、瘀血作晕、扑损,生研酒下,或童便亦可。又治恶疮疥癣,同盐研熏之。

  ──模板卷四

  第一卷

  大一支箭

  大一支箭 ,味甘、微苦,性温阴也。滋阴润肺,止肺热咳嗽,除虚痨发烧,五劳可疗。攻疮毒,利小便,洗疮神效。止咳血。

  (附方) 治痨热咳嗽、痰带血丝,或咳血发热,小儿咳血效。

  大一支箭(五钱) 续断(三钱) 花粉(二钱) 石膏(五分) 共为末。每服二钱,入碗内滚水调,略盖片时温服。

  ──丛本卷上

  第一卷

  鱼眼草

  鱼眼草 ,味苦,性寒。治小儿脏腑积热、风热。小儿泻绿水者,捣汁,乳炖服,或捣汁点水酒服。截疟神效。

  (补注)小儿乳食结,日安夜哭,盖因腹痛屙绿屎之故。又治水疔,和砂糖捣烂。敷即愈。

  ──务本卷二

  第一卷

  小一支箭

  小一支箭 ,一名白头翁。味苦,性温。攻散疮毒,治小儿头秃疮,消散瘰疠结核,利小便,止尿血,止大、小肠下血,利热毒,止膀胱偏坠气痛,疗乳蛾、 腮红肿。

  (奇方)治小儿肺胃火热、乳蛾、 腮红肿疼痛,发热头痛。

  小一支箭(二钱) 连翘(二钱) 赤芍(一钱) 引点水酒服。

  ──丛本卷上白头翁,滇中最验。如白薇而柔细稍长,茎上有毛。《本经》名野犬人。气味苦,无毒。

  主治温疟,狂症,寒热,症瘕积聚,气瘿,逐疗金疮,鼻衄,止毒痢,赤痢,腹痛,齿痛,百节骨痛,一切风气邪热,暖腰膝。滇中多明目退翳,解杨梅毒疮,解汞毒入筋骨疼痛。

  ──模板卷三

  第一卷

  旋覆花、水朝阳草

  旋覆花 ,味苦、咸,性微温,有小毒。祛头目诸风寒邪,止太阳、阳明头疼,行阳明之经络。乳汁不通、乳岩、乳痈红肿疼痛。暴赤火眼、目疾疼痛、祛风明目、隐涩羞明怕日。伤风、寒热咳嗽,老痰如胶。走经络,止面寒腹疼,利小便 单腹胀。治风火牙根肿痛。

  (附方) 治头风疼。

  旋覆花(一钱) 白菊(一钱) 川芎(一钱) 细辛(一钱) 黄芩(一钱) 羌活(一钱) 引用生姜一片 水煎服。

  (又方) 治乳岩、乳痈、吹乳肿疼。

  旋覆花(一钱) 蒲公英(一钱) 甘草节(八分) 白芷(一钱) 青皮(一钱) 水酒为引,水煎(又方) 治暴赤火眼。

  旋覆花(一钱) 枳壳(一钱) 白菊(三钱) 黄连(一钱) 白蒺藜(三钱) 不用引,水煎服之(又方) 治伤风、热咳嗽。

  旋覆花 杏仁 陈皮 知母 前胡 荆芥穗 引用灯心草,水煎服。

  (又方) 治面寒疼。

  旋覆花根 水牛肉 水酒为引,煎服。

  (又方) 治单腹胀。

  旋覆花 鲤鱼 将鱼肠去净,药入鱼内,煎服。小便利,肿胀即消。

  (又方) 治风火牙疼。

  二、三月采旋覆花为末,搽牙根上。良久,去其痰涎,疼立止。

  ──务本卷三水朝阳草,味甘、辛,无毒。生水内,似鼓槌草,包叶,初生子,花朝阳,叶尖长大,梗紫绿绵软,独苗。采取煮硫磺成汞,研粉,红色为丸,不论百病,服此硫磺丸神效。一名万宝丹,一名纯阳丹,此丹救一切百病,药到病安,其效如神。

  ──务本卷一上

  第一卷

  威灵仙

  威灵仙 ,味辛、苦,性温。行十二经络。治胸膈中冷寒气痛,开胃气,能治噎膈,寒湿伤筋骨,止湿香港脚。烧酒煎服,祛脾风,多服损气。

  (附方) 治冷寒攻心、面寒背寒、肚腹冷痛,痞块坚硬、满腹膨胀。

  威灵仙(三钱) 香白芷(三钱) 赤地榆(四钱) 杏叶防风(五钱) 吴茱萸(三钱)

  茶匙草(五钱) 过山龙(一钱酒炒) 用烧酒二斤煎热,服二杯疼止。

  昔一人食糯米饭,伤食,结滞胃中不消。日久面黄饥瘦,胸膈膨胀,肚大青筋,或时作泄,威灵仙(三钱) 沙糖(五钱) 以上二味,用水煎点水酒服。

  又一人香港脚,脚边肿疼,经络疼痛,步履难行。用:威灵仙(三钱) 水煎点水酒服。

  又一人背寒痛不可忍。用:威灵仙(三钱) 夏枯草(五分) 水煎点烧酒服。

  ──务本卷三

  第一卷

  臭灵丹

  臭灵丹 ,一名狮子草。味苦、辛,性寒,有毒。阴中之阳也,治风热积毒,脏腑不和。通行十二经络,发散疮痈。五脏不和,积热成毒,生疽疖。热毒注于血分,肌肉成疥癞。多吃牛马肉,积热成毒,重生疽疖,轻生血风癣疮。令人胸膈嘈杂,心犯作呕吐。皮肤发痒,烦热不宁。一切风热毒疮,服之良效。

  采得,阴干为末。每服一钱,滚水点酒服。小儿痘后赶毒不收口,臭灵丹叶贴之愈。

  (单方)截疟。灵丹草尖七个,捣汁点酒服之。

  ──丛本卷中

  第一卷

  苦马菜

  苦马菜 ,一名羊奶菜。味苦,性大寒。纯阳之物,得向阳之处则生,凉血。治血热妄行。止一切血症:吐血、呕血、咯血、咳血、衄血、大肠下血、女子逆经倒血。消痰,消瘿瘤,消咽喉结气,化痰毒,洗疮毒。

  (附案) 昔有一人,吐血、咳血、咳嗽,痰带血,发热恶寒,肢体酸疼,自汗、盗汗,饮食无味。吐痰又如玛瑙红白,形样似脓。一医授以此方,后救数十人,其功良效,真乃奇方。

  苦马菜(捣汁一小钟) 全秦归(三钱) 怀熟地(二钱) 杭芍(一钱) 怀生地(一钱五分) 粉丹皮(一钱) 陈皮(一钱) 川贝母(一钱) 黑元参(一钱) 白茯苓(一钱) 天门冬(三钱) 浙麦冬(二钱) 百合(一钱) 甘草(五分) 不用引,水煎服。

  忌鱼、羊、煎炒热物。

  (补注)人身之血,犹地中之水也。水行就下,故下流营运不息,滋养脏腑,贯注经络。

  血为荣,气为卫,荣卫昼夜循环,营运不息。心生血,脾统血,肝藏血,肾纳血,脏得血能津,腑得血能润,目得血能视,舌得血能言,手得血能握,足得血能步。血随气行,气逆而血逆矣。若气血偏胜而疾有,劳伤火动,皆令失血。阳盛阴虚,火载血上,错经妄行,则为逆矣。阳有余,气盛则升,血出上窍,自口鼻而出也。阳不足,气虚则陷,血出下窍,自大小便而出也。先吐血、后见痰者,或痰出带血丝者,是阴虚火盛,治以滋阴降火可也。先见痰、后见血、痰上带紫黑血者,如玛瑙红白者,是肺胃积热也,治以清肺化痰凉血之法。鲜血者,新血也,宜止之。紫黑成块者,瘀血也,宜消去之。色淡微黄者,是白血,此症见之,是名危症也。鼻血名血衄,出于肝,因肝火热极也。咳血出于肺,因伤风,肺有热痰,阴虚肺劳咳血,宜作虚治。咯血出于胃,咯出血屑成块也。肾虚不纳血,呕血出于脾。吐血出于脾胃。唾血出于肾,鲜血随唾而出也。溺血、尿血出于小肠,热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