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阴纲目


  一产妇小腹痛,小便不利,用薏苡仁汤二剂痛止,更以四物加红花、桃仁下瘀血而愈。

  大抵此证皆因荣卫不调,或瘀血停滞所致。若脉洪数,已有脓;脉但数,微有脓;脉迟紧,乃有瘀血,下之即愈。若腹胀大,转侧作水声,或脓从脐出,或从大便出,宜用蜡矾丸、太乙膏,及托里散。

  一产妇小腹作痛,有块,脉芤而涩,以四物加玄胡、红花、桃仁、牛膝、木香,治之而愈。

  一妇产后小腹患痛,服瓜子仁汤下瘀血而痊。凡瘀血停滞,宜急治之,缓则腐化为脓,最难治疗。若流注关节,则患骨疽,失治多为败症。

  一妇人寒月中,产后腹大痛,觉有块,百方不治。一人教以羊肉四两,熟地二两,生姜一两,水煎服之,二三次愈。(曰觉有块,想是寒气乘虚而聚,非真实也,不然,何以羊肉、熟地愈哉)

  大全

  云:儿枕者,由母胎中宿有血块,因产时,其血破散,与儿俱下,则无患也。若产妇脏腑风冷,使血凝滞在于小腹不能流通,则令结聚疼痛,名之曰儿枕。

  全匮

  云: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则里结在膀胱也。(既曰恶露不尽,不大便而躁热矣,然不用桃仁承气,而用大承气者何?盖热结在膀胱,故宜大承气也)

  大全

  云:产后恶血,虽常通行,或因外感五邪,内伤七气,致令斩然而止,余血壅滞,所下不尽,故令腹痛,当审其因而治之。

  一产妇小腹痛甚,牙关紧急,此瘀血内停、灌以失笑散,下血而苏,又用四物加炮姜、白术、陈皮而愈。

  一妇人经水来,比常度过多不止,遂用涩药止之,致腹作痛,此乃气血凝滞也,用失笑散二服而愈。

  以上数段,言恶露不尽。

  余按《金匮》所治,重在伤寒里实,不重在恶露,故其脉证皆指实热言,当以无太阳证句,及热结膀胱句玩之,便得其意。后案专主恶露言,故与前方不同,不可一律看也。

  大全

  云:以恶露不尽腹痛,及儿枕心腹刺痛,小腹疼痛,寒疝分为四门(寒疝,《大全》云:产后脐腹痛,乃冷气乘虚,用当归建中汤。

  无择曰:产当寒月,入门脐下痛,手不可近者,羊肉汤。立斋曰:前症若脾胃虚寒邪侵者,蟠葱散;若肝经湿热,小便不利者,泻肝汤亦所当知,毋胶一也)。由母胎中宿有血块,产后不与儿俱下,而仍在腹作痛,谓之儿枕。其恶露下不快而作痛者,胎中原无积聚,不为儿枕也。若恶露已尽,或由他故腹痛,如仲景枳实芍药散证,或由血虚腹痛,如仲景当归生姜羊肉汤证,自当别论。故复胪列诸名方于后,若服枳实芍药散不愈,仍当求责瘀血也,故下瘀血诸方附焉,而补虚诸方终之,不复立寒疝条。

  加味四物汤

  治产后恶露不尽腹痛。

  当归川芎芍药熟地(各一钱)香附(炒)五灵脂(炒,二味另为末,各一钱,临服调入)上锉一服,水煎服。痛甚者,加桃仁泥四分。

  海藏方

  四物汤加玄胡索、没药、白芷,治产后败血作痛。(此所加几种药,少有差等,在自择之)一方四和汤加苦楝。

  一方四物汤加玄胡索。

  一方四物汤加蒲黄。

  当归蒲延散

  治产后血瘕作痛,脐下胀满,或月经不行,发热体倦。

  当归(八分)桂心芍药(炒)血竭蒲黄(炒,各六分)玄胡索(炒,四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酒调下。(桂心血竭治血瘕妙)

  玄胡索散

  治产后恶血攻刺腹痛,及一切血气刺痛,不论新旧虚实,皆可服之。

  当归(酒浸)玄胡索赤芍蒲黄(隔纸炒)桂皮乳香没药(各等分)上研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空心服。

  延胡散

  治产后儿枕腹痛。

  玄胡索当归(各一两)赤芍(五钱)肉桂(七钱半)蒲黄(炒)琥珀(各二钱半)红蓝花(二钱)(更加红蓝、琥珀,治儿枕尤妙)上为末,每服三钱,童便合酒调,食前服。

  乌金散

  治恶露败血走刺心腹,儿枕痛,坐卧不得,余血不快。

  川芎(七钱半,烧燃盖甑中存性)黑附子(半枚,炮去皮脐)(用烧川芎、黑附者,温血海之里也)上为细末,每三钱,童便和酒调服,痛止血下,方住服。

  地黄散

  治产后恶血不尽,腹中绞痛。

  生地黄(炒)当归(炒,各一两)生姜(五钱,切碎。新瓦上炒令焦黑)上为细末,姜酒调下二钱,空心服。一方加蒲黄,为丸。

  四神散

  治产后瘀血不消,积聚不散作块,心腹切痛。

  当归干姜(炮)川芎赤芍(炒,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黑神散

  治产后血块痛。

  熟地黄(一斤)陈生姜(半斤)上二味拌匀,同炒干为末,每服二钱,乌梅汤调下,常服酒调。

  丹溪方

  治产后血块痛,发热。

  五灵脂(四钱,炒)牡丹皮没药滑石上研细,分五帖,豆淋酒下之,食前服。

  卷荷散

  治产后血上冲心,血刺血晕,血气腹痛,恶露不快,并皆治之。

  初出卷荷红花当归(各一钱)蒲黄(纸炒)牡丹皮(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盐酒调下。

  荷叶散

  治产后恶露不下,腹中疼痛,心神烦闷。

  干荷叶(二两)刘寄奴蒲黄(各一两)桃仁(去皮尖,麸炒,半两)上咀,每服四钱,童子小便一盏,生姜三片,生地黄一分,煎至六分,热服,不拘时。

  (均是破血药,而治烦闷之症,则童便、生地尤佳)一方有鬼箭羽。

  隐居泽兰汤

  治产后恶露腹痛,或胸满少气。

  泽兰(炒)(泽兰理血气圣药)生地黄当归芍药(炒)生姜(各一钱)甘草(五分)大枣(四枚)上锉,水煎服。

  又方

  治产后下血不尽,腹内坚痛不可忍。

  当归芍药桂心(各三两)桃仁(一百二十粒,制)上水六升煮二升,温分二服,未瘥加大黄。(妙在加大黄,然以醋制者佳)

  又方

  治产后恶露不尽,结聚小腹疼痛。

  当归(七钱半)香附子(制,一两)赤芍青皮木香桂心琥珀没药(各半两)上为细末,以乌豆淋酒,调服二钱。

  产宝汤

  治产后余血作痛兼块者。

  桂心姜黄(各等分)上为细末,酒调方寸匕,血下尽妙。

  延胡索散

  (一名三圣散,又名如神汤)治产后脐下痛并腰疼。

  玄胡索桂心(各半两)当归(一两)上为细末,热酒调下二钱。

  香桂散

  治产后脐下疼痛不止。

  当归川芎(各二钱半)桂心(半两)上为细末,分为三服,每服酒一盏煎三五沸,更入童便少许,煎至七分,温服,甚者不过再服,即瘥。

  当归血竭丸

  治产后恶露不下,结聚成块,心胸痞闷及脐下坚痛。(破血为主)当归血竭芍药蓬术(炮,各二两)五灵脂(四两)上为细末,醋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送下。

  当归养血丸

  治产后恶血不散,发渴,心腹疼痛及恶露不快,脐下急痛,连及腰足疼痛。(凡产后脚腰疼痛,属瘀血流注者多,今人不知,往往误治,而以大补为主,遂至日久不治,又或有风寒袭之者,亦不可骤补也。此方行瘀最良,去风未善,别宜简择)当归赤芍牡丹皮玄胡(各二两)桂心(一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三四十丸,痛甚者细嚼下。

  紫金丸

  治产后恶露不快,腰腹小腹如刺,时作寒热头痛,不思饮食,亦治久有瘀血,月水不调,亦可疗心痛。(产后瘀血要药。即失笑散之变)五灵脂(水淘去土石,焙干,炒为末)真蒲黄(各等分)上以好米醋调五灵脂,慢火熬成膏,次以蒲黄末搜和,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水与童便各半盏煎至七分,令药化温服之,少顷再一服,恶露即下,久有瘀血成块,月信不利者,并用酒磨下。

  玉烛散

  治产后恶露不尽,脐腹疼痛,大便燥结,时发寒热。

  当归川芎赤芍熟地大黄朴硝甘草(各一钱半)上作一服,水煎,食前温服(此河间法也,四物合大承气主之。盖咸走血之意)。诸方治败血作痛,皆是温剂,热则流通之理。惟此一方,却是凉剂,盖为败血凝滞发热,大便燥结者设也,非大便燥结者,慎不可用。

  枳实芍药散

  《金匮》云: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此方主之。(一贵内产后脉沉小如丝,腹痛不能食,闻药则呕,以此方三服而愈)枳实(炒令黑。勿太过)芍药(各等分)上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下瘀血汤

  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此方。(此仲景方也,又为经水不利要药)大黄(二两)桃仁(二十枚)虫(二十枚,炒,去足)上三味末,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豚肝者,即干血之下也,新血二字非)

  保命方

  治血晕血结,或聚于胸中,或偏于小腹,或连于胁肋,四物汤四两,倍当归、川芎,加鬼箭羽、红花、玄胡各一两,同为粗末,加下四味,煎调没药散服。

  虻虫(二钱,去翅足,炒)水蛭(一钱,炒)麝香(少许)没药上为末,入前药调服,血下痛止,则服一服。

  千金桃仁芍药汤

  治产后腹痛。

  桃仁芍药川芎当归桂心干漆(碎炒)甘草(各二两)上细切,水八升煮二升半,分三服。

  以上治瘀血腹痛之剂,皆重剂,宜斟酌用之。

  增损四物汤

  治产后阴阳不和,乍寒乍热,恶露停滞,亦令寒热,但看小腹急痛为异。

  当归(酒浸)白芍川芎人参(各一两)干姜(一两)甘草(炙,半两)上咀,每服四钱,姜三片,水煎无时,热服。

  独圣散

  治产后血虚腹痛。

  当归一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此方简易,自有独见,而当归又能治洒洒寒热不已)

  当归散

  治产后阴血虚弱,或气滞血凝,以致发热腹痛,或腹胁胀满。

  当归干姜(各等分)上锉,每服三钱,水煎服。

  定痛散

  治产后恶血不止。

  当归芍药(炒,各二钱)肉桂(一钱)上切作一服,水酒各一盏半,加生姜五片,煎一盏服。

  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痛引腰背,不能饮食。

  当归(四两)芍药(炒,六两)桂枝(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内衄不止,加地黄阿胶似矣,但本方有桂枝生姜,得无太热乎,请酌之),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纳于火上暖令饴消。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纳阿胶服之。

  羊肉汤

  治产妇脾虚,为寒邪所乘,以致腹痛,及寒月生产,寒气入于产门,脐下胀满,手不可犯。

  精羯羊肉(四两)当归川芎(各半两)生姜(一两)上以水十盏、酒三盏煎至四盏,分四次空心服,加葱盐亦可。

  衍义

  云:一妇人产当寒月,寒气入于产门,脐下胀痛,手不可犯,此寒疝也,医当治之以抵当汤,谓其有瘀血耳。予教之曰:非其治也,可服张仲景羊肉汤少减,作二服愈。

  千金方

  治产后余疾,腹中绞痛,瘦乏,不下食。(与前增损四物汤相上下,用者当合观之)当归黄芍药(各六钱)干地黄白术(各八分)桂心甘草(各四分)大枣(十四枚)上咀,水二升煮八合,空心服,忌生冷。

  以上治虚寒腹痛之剂。

  生料五积散

  治产后内有余血,外感寒邪,相搏而腹痛。

  苍术(二钱四分)麻黄(去根节)橘红枳壳(各六钱)桔梗(一钱二分)浓朴干姜(炮,各四钱)当归白芍川芎白茯苓半夏白芷肉桂甘草(炙,各三分)上加姜葱,水煎服。

  上方治寒邪腹痛之剂。(非真受寒气者不可轻用)

  [卷之十一 产后门上] 胁胀痛

  大全

  云:产后两胁胀满气痛,由膀胱宿有停水,因产后恶露下不尽,水壅痞与气相搏,积在膀胱,故令胁肋胀满,气与水相激,故令痛也。(胁胀痛,由膀胱停水所致,是何见解,用何汤药,宜考之)

  薛氏

  曰:前症若肝经血瘀,用玄胡索散(玄胡索散见前腹痛条)。若肝经气滞,用四君青皮柴胡。若肝经血虚,用四物参术柴胡(俱属肝经,而有胜克乘制之异,故治不同)。气血俱虚,用八珍柴胡。若肾水不足,不能生肝,用六味丸。若肺金势盛,克制肝木,用泻白汤,仍参前论主之。

  一产妇因怒,两胁胀痛,吐血甚多,发热恶寒,胸腹胀痛,余以为气血俱虚,用八珍加柴胡丹皮炮姜,而血顿止,又用十全大补汤,而寒热渐退。此症苟非用姜桂辛温,助脾肺以行药势,不惟无以施功,而反助其胀矣。

  干地黄汤

  治产后两胁满胀,兼除百病。

  干地黄芍药(各三两)当归蒲黄(各二两)桂心(六两)(世谓木得桂而枯,故用之以治胁痛,然不可不审寒热虚实也。此方以桂心为君,而以血药为铺,用之以温肝家血寒之痛则可,用之以治肝火作痛则不可,须详辨之,生姜亦然)甘草(一两)生姜(五两)大枣(二十枚)上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分半,分服,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