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济阴纲目
济阴纲目
牛膝汤
治胞衣不出,脐腹坚胀,急痛即杀人,服此药胞即烂下,死胎亦下。
牛膝瞿麦(各四两)当归尾通草(各六两)滑石(八两)葵子(五两)一方有桂心二两。
上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牛膝散
治胞衣不出,腹中胀痛,急服此药,腐化而下,缓则不救。
牛膝川芎朴硝蒲黄(各七钱半)当归(一两五钱)桂心(五钱)上锉,每服五钱,加生姜三片,生地黄一钱,水煎服。
加桂芎归汤
有胎衣不下,因产母元气虚薄者,以此温之自下。
川芎当归(各二钱)官桂(四钱)(至当之极,妙在官桂四钱)上锉一服,水煎服。
黑龙丹
治难产及胞衣不下,血迷血晕,不省人事,一切危急恶证垂死者,但灌药得下,无不全活。
当归五灵脂川芎良姜熟地黄(各二两,锉碎,入砂锅内,纸筋盐泥固济,火过)百草霜(一两)硫黄乳香(各二钱)琥珀花蕊石(各一钱)上为细末,醋糊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二丸,炭火红,投入生姜自然汁浸碎,以童便合酒调灌下。(法、丸法、服法俱奇妙)
花蕊石散
治产后败血不尽,血迷血晕,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至死心头暖者,急用一钱,化下即出,其效如神。
花蕊石(一斤)土色硫黄(四两,各研细)上和匀,先用纸泥封固瓦罐一个,入二药,仍封固阴干。如急用以火笼内炙干,用炭火赤去火,次日取出研细,每服一钱,童便热酒下。
一方
治胞衣不出。
牛膝(一两)葵子(一合)上锉,以水一升煮半升,去渣,分二服。
千金备急丸
治产后恶血冲心,胎衣不下,腹中血块。
锦纹大黄一两为细末,用酽醋半升,同煎如膏,丸如桐子大,温醋汤下,五丸或七丸,须臾恶下,即愈。
胡氏法
治产后胞衣不下,惟有花蕊石散一件,最为要紧。若乡居药局远者,仓卒无之,今有一妙法,产讫胞衣不下,稍久则血流胞中,为血所胀,上冲心胸,喘急疼痛,必致危笃,若有此证,宜急断脐带,以小物系带,必用力牢固系之,然后截断,使其子血脉不潮入胞中,胞衣自当痿缩而下,纵淹延数日,亦不害人,屡验。
[卷之十一 产后门上] 治胞衣不下杂方
一方
五灵脂为细末,温酒调下二钱。
一方
取小麦合小豆煮浓汁,饮之立出。
一方
皂角刺烧为末,温酒调下一钱。
一方
蛇蜕烧为细末,酒下二钱。
一方
黑豆一合炒熟,入醋一盏,煎三五沸,去豆分三服,酒煮亦可。
一方
取灶内黄土一寸,研细,醋调匀,纳于脐中,续煎甘草汤三四合服之出。
一方
墨三寸,为末,酒服。
一方
生地黄汁一升,苦酒三合,暖服之。
一方
灶突墨三指撮许,以水苦酒调服,立出。
一方
鸡子一枚,苦酒一合,和饮之。
一方
生男吞小豆七枚,生女吞十四枚即出。
一方
浸苎水浓煮,饮三碗立下。
一方
取产母鞋底炙热,熨大小腹上下二七次。
一方
取初洗儿汤,服下一盏,勿令产母知。
一方
栝蒌实一个,取子研细,用酒童便各半盏相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无实,根亦得。)
一方
红花一两,酒煮浓汁服。
一方
以鹿角镑为屑,研细三分,煮葱白汤调下。
一方
凡欲产时,必先脱常所着衣以笼灶,胞衣自下,仍易产。
一方
取夫单衣盖井上,立出。
[卷之十一 产后门上] 血晕
(厥逆附)
大全
云:产后血晕者,由败血流入肝经,以致眼黑头旋,不能起坐,甚至昏闷,不省人事,谓之血晕,以细酒调黑神散最佳。若作暗风中风治之,误矣。血热乘虚逆上凑心,以致昏迷不省,气闭欲绝者,服童便最妙。然其由有三,有用心使力过多而晕者;有下血过多而晕者;有下血少而晕者,其晕虽同,治之则异,当审详之。下血多而晕者,昏而烦乱而已,当以补血清心药;下血少而晕者,乃恶露不下,上抢于心,心下满急,神昏口噤,绝不知人,当以破血行血药(一条缺用心使力过多作晕治法,大都以清心、凉血、补益为主,如后保命集方。用童便或麦门、乌梅之类皆可。而薛氏用补中益气者,为劳力也,若用心则朱砂安神丸亦妙,或疑内有黄连于产后不宜,则存乎用者)。古法云:产妇分娩讫,预将秤锤或黄石子,硬炭烧令通赤,置器中,急于床前以醋沃之,得醋气可除血晕,产后一月内,时作为妙。
崔氏
云:凡晕者,皆是虚热,血气奔迸,腹中空虚所致。欲分娩者,第一须先取酽醋,以涂口鼻,仍置醋于旁,使闻其气,兼细细饮之,此为上法。如觉晕,即以醋面,苏来即饮醋,仍少与解之。(一云仍少与水解之。)一法烧干漆,令烟浓熏产母面,即醒。(如无干漆,取旧漆器火烧烟熏,亦妙。)(醋解法收其神,水解法清其热,烧干漆者散其血迷于上也,俱妙)
郭稽中
曰:产后血晕者何?答曰:产后气血暴虚,未得安静,血随气上,迷乱心神,故眼前生花,极甚者,令人闷绝不知人,口噤神昏气冷。医者不识呼为暗风,若作此治,证必难愈,但服清魂散即省。
薛氏
曰:产后元气亏损,恶露乘虚上攻,眼花头晕,或心下满闷,神昏口噤,或痰壅盛者,急用失笑散主之。若血下多而晕,或神昏烦乱者,大剂芎归汤补之,或芸薹子散,或童子小便,有痰加二陈汤;若因劳心力而致者,宜补中益气汤加香附;若因气血虚极,不省人事,用清魂散,惟以芎归汤,及大补气血之剂。凡产可用醋、漆器熏,或用半夏末,冷水和丸,入鼻孔中,并无前患。丹溪先生云:血晕因气血俱虚,痰火泛上,宜以二陈导痰,或加减朱砂安神丸,以麦门冬汤下亦可。大凡产后口眼斜等证,当大补气血为主,而兼以治痰。若脾胃虚而不能固者,用六君子汤,至五个月,当服安胎饮,至八九个月,再加大腹皮、黄杨脑,如临产时,更宜服保生无忧散(保生无忧散,见前临月束胎方上),自无前患。
家人妇产后,小腹作痛,忽牙关紧急,灌以失笑散,良久而生,又用四物加炮姜、白术、陈皮而愈。
一产妇因产饮酒(产妇不宜饮酒),恶露甚多,患血晕,口出酒气,此血得酒热而妄行,虚而作晕也。以佛手散加干葛二钱,一剂而痊。酒性剽悍,入月及产后不宜饮,恐致前证。产室人众喧嚷气热,亦致此证。
奉化陆严治新昌徐氏妇病,产后暴死,但胸膈微热。陆诊之曰:此血闷也,用红花数十斤,以大锅煮之,候汤沸,以木桶盛之。将病者寝其上熏之,汤气微,复加之,有顷,妇人指动,关日遂苏。此与许胤宗治王太后之意同。
仲景
云: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所以大便坚,呕不能食也,小柴胡汤主之,病解能食。
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今按郁冒,即晕也。观此,则产后血晕,有汗、下、和解三法,当分表里虚实,精而别之。
清魂散
产后血晕者,气血暴虚,未得安静,血随气上,迷乱心神,故眼前生花,极甚者,令人闷绝,不知人,口噤,神昏,气冷,宜先取干漆,或漆器烧烟,鼻中熏之,频置醋炭房内,次进此药即醒。
泽兰叶人参(各二钱半)川芎(半两)荆芥穗(一两)甘草(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温酒热汤各半盏,或入童便调急灌之,下咽,眼即开,气定即醒。
芎归汤
治产后去血过多,昏晕不醒。
川芎当归(去芦,酒洗焙,各等分)上咀,每服四钱,水煎热服,不拘时。如腹中刺痛,加酒炒白芍药,甚者加桂心。
口干烦渴,加乌梅、麦门冬。发寒热,加干姜、白芍药。水停心下,微有呕逆,加茯苓、生姜。虚烦不得眠,加人参、竹叶。
保命集方
治产后血晕危困,此下多血虚也,补之。
当归(炒)赤芍药(炒,各钱半)生地黄汁(一大盏)上锉,水煎三五沸,温服,如觉烦热,去当归,(当归辛温,烦热者恐不投,故去之)入童便半盏,服之。
以上治去血过多,昏晕之疾。
醋墨
才产便服,免致昏晕。
松烟墨或京墨,不拘多少,用炭火红,以米醋淬之,再再淬,如此七次,研极细,才产毕即用一二钱,以童子小便调下,淡醋汤温酒亦可。(酒不如醋,醋不如童便)
独行散
治产后血晕,昏迷不省,冲心闷绝。
五灵脂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灌,入喉即愈。不愈更加蒲黄炒等分,名失笑散。一方加荆芥等分,童便调下。
夺命散
治产后血晕,血入心经,言语颠倒,健忘失志,及产后百病。
血竭没药(各等分)上为末,才产下便用童便与细酒各半盏,煎一二沸,调下二钱,良久再服。其恶血自下行,更不冲上,或只用白汤调下。
四味散
治产后一切诸疾,才方分娩,一服尤妙。
当归玄胡索血竭没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童子小便一盏,煎六分,通口服。如心膈寒,倍当归。气闷喘急,倍玄胡索。恶露不快,倍血竭。心腹撮痛,倍没药。
黑神散
治产后恶露不尽,或胎衣不下,血气攻冲,心腹痞满,或脐腹坚胀撮痛,及血晕神昏,眼黑口噤,产后瘀血诸疾。
当归芍药熟地黄干姜(炮)桂心蒲黄甘草(炙,各四两)黑豆(炒去皮,半升)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酒童便各半盏,同煎调服。楼氏曰:黑神散,寒多及秋冬者宜之,若性急形瘦及夏月宜审之。
红花散
治产后血昏、血晕、血崩,及月事不匀,远年干血气。
干荷叶(干荷叶善破血)牡丹皮川归红花蒲黄(炒,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半两,酒煎和渣温服。如胎衣不下,榆白皮汤调半两,立效。
鹿角散
治产后血晕,此乃虚火载血,渐渐晕将上来。用鹿角烧灰出火毒,研极细,用好酒、童便调灌下,一呷即醒,此物行血。(补方也,尤妙在服法)
郁金散
治产后血上冲心已死,并下胎。
郁金烧存性为末,每二钱,酽醋一合,调灌之,立活。
[卷之十一 产后门上] 治血郁杂方
产后血晕,全不省人事,极危殆者,用韭菜切,入有嘴瓶内,煎热醋沃之,以瓶口对产妇鼻孔熏之,即醒。
一方
如觉晕,即以醋面,醒来,仍与醋细细呷之。又以醋涂口鼻,并置醋于旁,使常闻其气。
一方
麒麟竭一两,细研为末,非时温酒调下。(二钱匕)
一方
红花一两,捣为末,分作二服,酒二盅,煎取一盅,并服。如口噤,斡开灌之,速效。
一方
用红花三两新者,无灰酒、童便各半升煮取一盏,服之。
一方
用苏木三两细锉,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瘥。无苏木,取绯衣煮汁服之,亦得。(以上俱破血轻剂。)
牡丹散
治产后血晕,闷绝口噤,则斡开口灌之。
牡丹皮大黄(煨)芒硝(各一两)冬瓜子(半合)桃仁(三十个,去皮尖)上锉,每服五钱,水三盅煎至一盅半,去滓,入硝又煎,分二服。(用到硝黄,法亦极矣,宜慎之)
产书一方
治产后心烦,手脚烦热,气力欲尽,血晕,连心头硬,心寒热不禁。
接骨木破之,如算子大一握,以水一升煎至半升,分温二服,或小便数,恶血不止,服之则痊。此木煎三遍,其力一般,此是起死之方。(以上二方俱重剂,点滴不出者宜用。)以上治恶血攻冲昏晕之剂。
荆芥散
治产后风虚血晕,精神昏昧。
荆芥(一两三钱)桃仁(炒,五钱)上为细末,温水调下三钱。微喘,加杏仁炒,甘草各三钱。
一方
治产后血晕,用荆芥穗为末,童便调下二三钱,极妙。
一方
用多年陈荆芥穗灯烟上燎焦黑存性,每服三钱,童便少酒调下,极妙。
一方
治产后血晕,身痉直,戴眼,口角与目外向上牵急,不知人,取鸡子一枚,去壳取清,以荆芥末二钱调服,仍根据次调治。(荆芥气虚人不可服。)(接此乃肝热生风之候,由血虚而肝急也,然痉与戴眼俱属太阳,要知之)以上治风虚血晕之剂。
仓公散
治产后血厥而冒。
瓜蒂藜芦白矾(各一分)雄黄(半分)上为末,每用少许吹鼻取嚏,内服白薇汤。(取嚏治痰,先通其壅,后补其血也,妙妙)
白薇汤
治产后胃弱不食,脉微多汗,亡血发厥郁冒等证。
白薇当归(各六钱)人参(三钱)甘草(一钱半)上切,分作二帖,水煎服。
以上治血厥之剂。
[卷之十一 产后门上] 恶露不下
大全
云:夫恶露不下者,由产后脏腑劳伤,气血虚损,或胞络挟于宿冷,或产后当风取凉,风冷乘虚而搏于血,则壅滞不宣,积蓄在内,故令恶露不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