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本草


  卷之六 米谷部

  小麦

  气微寒,味甘。无毒。

  《本草》云:除热,止燥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青蒿散有小麦百粒,治大人、小儿骨蒸肌热,妇人劳热。

  卷之六 米谷部

  神曲

  气暖,味甘。

  入足阳明经。

  《象》云:消食,治脾胃食不化,须于脾胃药中少加之。微炒黄用。

  《珍》云:益胃气。

  《本草》云:疗脏腑中风气,调中下气,开胃消宿食。主霍乱,心膈气痰逆。除烦,破症结及补虚,去冷气,除肠胃中塞,不下食。令人好颜色。落胎,下鬼胎。又能治小儿腹坚大如盘,胸中满,胎动不安。或腰痛抢心,下血不止。火炒以助天五之气,入足阳明。

  卷之六 米谷部

  酒

  气大热,味苦、甘、辛。有毒。

  《本草》云: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瓦斯。能行诸经不止,与附子相同。味辛者能散,味苦者能下,味甘者居中而缓也。为导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极高之分。若味淡者,则利小便而速下。大海或凝,惟酒不冰。三人晨行,遇大寒,一人食粥者病;一人腹空者死;一人饮酒者,安。则知其大热也。

  卷之六 米谷部

  苦酒

  一名醋,一名醯

  气温,味酸。无毒。

  《液》云:敛咽疮,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余初录《本草》苦酒条。《本经》一名醯,又一名苦酒,如为一物也。及读《金匮》,治黄胆,有麻黄醇酒汤:右以美清酒五升,煮二升,苦酒也。前治黄汗,有黄 芍药桂枝苦酒汤。

  卷之六 米谷部

  饴

  即胶饴

  气温,味甘。无毒。

  入足太阴经药。

  《液》云:补虚乏,止渴,去血。以其色紫凝如深琥珀色,谓之胶饴。色白而枯者,非胶饴,即饧糖也,不入药用。中满不宜用,呕家切忌。为足太阴经药。仲景谓,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

  卷之六 米谷部

  香豉

  气寒,味苦,阴也。无毒。

  《象》云:治伤寒头痛,烦躁满闷。生用。

  《珍》云:去心中懊 。

  《本草》云:主伤寒头痛,寒热。伤寒初觉头痛内热,脉洪,起一二日,便作此加减葱豉汤:葱白一虎口,豉一升,绵裹。以水三升,煎取一升,顿服取汗。若不汗,加葛根三两,水五升,煮二升,分二服。又不汗,加麻黄三两,去节。

  卷之六 玉石部

  石膏

  气寒,味甘、辛,微寒。大寒。无毒。

  入手太阴经、少阳经,足阳明经。

  《象》云:治足阳明经中热,发热,恶热,燥热,日晡潮热,自汗,小便浊赤,大渴引饮,肌肉壮热,苦头痛之药,白虎汤是也。善治本经头痛,若无此有余证,勿用。

  《心》云:细理白泽者良,甘寒。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

  《珍》云:辛甘,阴中之阳。止阳明经头痛。胃弱不可服。下牙痛,须用香白芷为引。

  《本草》云: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太上云:石膏发汗。辛寒,入手太阴也。

  《东垣》云:微寒,足阳明也。又治三焦皮肤大热,手少阳也。仲景治伤寒阳明证,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身已前,胃之经也;胸,胃肺之室。邪在阳明,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所以号为白虎汤也。鸡子为之使。恶莽草、马目毒公。

  《药性论》云:石膏,使。恶巴豆。《唐本》注:疗风去热,解肌。

  卷之六 玉石部

  滑石

  气寒,味甘。大寒。无毒。

  入足太阳经。

  《象》云:治前阴不利,性沉重,能泄上气令下行。故曰滑则利窍。不可与淡渗同用。

  白者佳。杵细、水飞用。

  《本草》云:主身热泄 ,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肠胃积聚寒热,益精气。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入足太阳。滑能利窍,以通水道,为至燥之剂。猪苓汤,用滑石与阿胶同为滑利,以利水道。葱、豉、生姜同煎去渣,澄清以解利。淡味渗泄为阳,解表、利小便也。若小便自利,不宜以此解之。

  《衍义》云:暴吐逆,不下食,以生细末二钱匕,温水调服,后以热面压之。

  卷之六 玉石部

  朴硝

  气寒,味苦辛。

  《象》云: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痼留癖,胃中食饮热结。去血闭,停痰痞满。

  消毒。揉细,生用。

  卷之六 玉石部

  盆硝

  即芒硝

  气寒,味咸。

  《心》云:去实热。《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此之谓也。

  《珍》云:纯阴,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本草》云:主五脏积聚,久热胃闭。除邪气,破留血,腹中痰实结搏。通经脉及月水,破五淋。消肿毒,疗天行热病。

  《药性论》云:使。味咸。有小毒。通月闭症瘕,下瘰 ,黄胆,主漆疮,散恶血。

  《圣惠方》云:治代指用芒硝煎汤,淋渍之,愈。

  卷之六 玉石部

  硝石

  气寒,味甘、辛。一作苦、辛,大寒。无毒。又云:咸。又云:甜,甜微缓于咸。

  《液》云:硝石者硝之总名也。但不经火者谓之生硝、朴硝,经火者谓之盆硝、芒硝。古人用辛,今人用咸。辛能润燥,咸能软坚,其意皆是,老弱虚人可下者宜用。若用此者,以玄明粉代之尤佳。《本经》谓利小便而堕胎,伤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以大黄引之,直入大肠,润燥、软坚、泻热,子母俱安。《内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此之谓欤。以在下言之,则便溺俱阴;以前后言之,则前气后血;以肾言之,总主大小便难。溺涩秘结,俱为水少。《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故以芒硝、大黄,相须为使也。

  卷之六 玉石部

  玄明粉

  气冷,味辛、甘。无毒。

  《液》云:治心热烦躁,五脏宿滞,症瘕。明目,逐膈上虚热,消肿毒。注中有治阴毒一句,非伏阳不可用。若止用此除阴毒,杀人甚速。牙硝条下,太清炼灵砂补注,谓阴极之精,能化火石之毒。

  《仙经》云:阴中有阳之物。

  卷之六 玉石部

  硫黄

  气温,大热,味酸,有毒。

  《本草》云: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癖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 疮。止血,杀疥虫。

  《液》云:如太白丹佐以硝石,来复丹用硝石之类,至阳佐以至阴,与仲景白通汤佐以人溺、猪胆汁,大意相同,所以去格拒之寒。兼有伏阳,不得不尔;如无伏阳,只是阴证,更不必以阴药佐之也。硫黄亦号将军,功能破邪归正,返滞还清,挺出阳精,消阴、化魄、生魂。

  卷之六 玉石部

  雄黄

  气温,寒,味苦、甘。有毒。

  《本草》云:主寒热鼠 恶疮,疽痔死肌。疗疥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鬼疰。

  气大温,味甘、酸、辛。无毒。

  《本草》: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泄 ,下利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老不饥、轻身延年。五色石脂,各入五脏补益。

  《东垣》云:赤石脂、白石脂并温无毒。畏黄芩、芫花,恶大黄。

  《本经》云:涩可去脱,石脂为收敛之剂。胞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赤入丙、白入庚。

  《珍》云:赤、白石脂俱甘酸,阳中之阴,固脱。

  《心》云:甘温,筛末用。去脱,涩以固肠胃。

  《局方本草》云:青石脂,养肝胆气,明目;黑石脂,养肾气,强阴,主阴蚀疮;黄石脂,养脾气,除黄胆。余与赤、白同功。

  卷之六 玉石部

  禹余粮

  气寒,味甘。无毒。

  《本草》云:主咳逆寒热烦满,下痢赤白,血闭,症瘕大热。

  《本经》云:重可去怯。禹余粮之重,为镇固之剂。

  《本草》注云:仲景治伤寒下痢不止,心下痞硬,利在下焦者,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赤石脂、禹余粮各一斤。并碎之,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渣,分二服。

  《雷公》云:看如石,轻敲便碎,可如粉也。兼重重如叶子雌黄,此能益脾,安五脏。

  卷之六 玉石部

  代赭石

  气寒,味甘、苦。无毒。一名须丸。出姑幕者,为须丸;出代郡者,名代赭。入手少阴经、足厥阴经。

  《本草》云: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带下百病,产难,胞衣不出,堕胎。养血,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

  《圣济经》云:怯则气浮,重则所以镇之。怯者亦惊也。

  卷之六 玉石部

  铅丹

  气微寒,味辛。黄丹也。

  《本草》云:主吐逆反胃,惊痫癫疾,除热下气。止小便利,除毒热筋挛,金疮溢血。

  又云:镇心安神,止吐血。

  《本经》云:涩可去脱而固气。

  成无己云:铅丹收敛神气,以镇惊也。

  《药性论》云:君。治消渴。煎膏,止痛、生肌。

  卷之六 玉石部

  白粉

  《本草》云:一名胡粉,一名定粉,一名瓦粉。仲景猪肤汤用白粉,非此白粉,即白米粉也。黄延非治胸中寒,是治胸中塞,误写作寒字。

  《药性论》云:胡粉,使。又名定粉,味甘、辛。无毒。能治积聚不消,焦炒,止小儿疳痢。

  陈藏器云:主久痢成疳,粉和水及鸡子白服,以粪黑为度。为其杀虫而止痢也。

  卷之六 玉石部

  紫石英

  气温,味甘、辛,无毒。入手少阴经、足厥阴经。

  《本草》云: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疗上气,心腹痛,寒热邪气,结气。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痈肿。令人悦泽。久服温中,轻身延年。得茯苓、人参、芍药,共疗心中结气;得天雄、菖蒲,共疗霍乱。长石为之使。畏扁青、附子,不欲 甲、黄连、麦句姜。

  《衍义》云:仲景治风热螈 ,风引汤。紫石英、白石英、寒水石、石膏、干姜、大黄、龙齿、牡蛎、甘草、滑石等分。上 咀,以水一升,煎去三分。食后,量多少温呷之。

  不用渣,立效。

  卷之六 玉石部

  伏龙肝

  气温,味辛。

  《时习》云:主妇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消痈肿。

  《衍义》云:妇人恶露不止,蚕沙一两(炒),伏龙肝半两,阿胶一两。同为末,温酒调,空心服三二钱。以止为度。

  《药性论》云:单用亦可。咸。无毒。

  《日华子》云:热,微毒。治鼻洪,肠风,带下,血崩,泄精尿血,催生下胞,及小儿夜啼。一云:治心痛及中风心烦。陶隐居云: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

  卷之六 玉石部

  白矾

  气寒,味酸。无毒。

  《本草》云:主寒热泄泻下痢,白沃,阴蚀恶疮。消痰止渴,除痼热。治咽喉闭,目痛。坚骨齿。

  《药性论》云:使,有小毒,生含咽津,治急喉痹。

  卷之六 玉石部

  朱砂

  味甘。

  《珍》云:心热者,非此不能除。

  《局方本草》云:丹朱味甘,微寒。无毒。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通血脉,止烦渴。

  《药性论》云:君。有大毒。镇心,主抽风。

  《日华子》云:凉,微毒。润心肺。恶磁石,畏咸水。

  卷之六 玉石部

  砂

  味咸。

  《本草》云:破坚癖,独不用,入群队用之。味咸、苦、辛,温。有毒,不宜多服。主积聚,破结血。烂胎,止痛,下气,疗咳嗽宿冷。去恶肉,生好肌。柔金银,可为焊药。

  《药性论》云:有大毒。畏浆水,忌羊血。味酸咸。能腐坏人肠胃,生食之化人心为血。

  能除冷病,大益阳事。

  《日华子》云:北庭砂,味辛、酸,暖。无毒。畏一切酸。补水脏,暖子宫,消冷癖瘀血,宿食,气块 癖,及妇人血气心痛,血崩带下。凡修制,用黄丹、锻石作匮, 赤使用。无毒。柔金银,驴马药亦用。

  卷之六 玉石部

  东流水

  味平。无毒。

  《时习》云:千里水及东流水,主病后虚弱。扬之万过,煮药,收禁神效。二者皆堪荡涤邪秽。此水洁净,诚与诸水不同。为云母所畏,炼云母粉用之。

  卷之六 玉石部

  甘澜水

  《时习》云:扬之水上成珠者是也。治霍乱,及入膀胱。治奔豚药用之,殊胜。

  卷之六 禽部

  鸡子黄

  气温,味甘。

  《本草》云:阴不足,补之以血。若咽有疮,鸡子一枚,去黄,苦酒倾壳中,以半夏入苦酒中,取壳,置刀环上,熬微沸。去渣,旋旋呷之。又主除热,火疮痫痉。可作琥珀神物。黄,和恒山末,为丸,竹叶汤服,治久疟不差;黄,合须发煎,消为水,疗小儿惊热、下痢。

  卷之六 兽部

  龙骨

  气平微寒,味甘。阳也。无毒。

  《本草》云: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溺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